首页期刊导航|针灸临床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针灸临床杂志

中华中医药学会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中国针灸学会临床分会

孙申田

月刊

1005-0779

zjlczz@sina.com

0451-82117809

150040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平路24号

针灸临床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唯一以针灸临床为主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84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办,该期刊为国内权威数据和文摘杂志的固定收录期刊,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2001年入选中国期刊方阵。本刊着重反映全国针灸领域研究进展和成就,及时向国内外读者传播最新的针灸临床学术信息,辟有丰富的临床内容,融学术、普及为一体,栏目设有理论探讨、名医经验、临床报道、物种针法、俞穴应用、灸法集萃、刺法聚英、实验研究、文献综述等,并可根据广大读者需要随时增设栏目。为从事中医临床、针灸临床及科研、教学人员及中医针灸学员、广大中医针灸临床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实用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穴位敏化现象与特点探析

    杨佳一汪子栋陶宜琳吴国庆...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穴位敏化是穴位由"静息态"到"激活态"的动态变化过程.穴位敏化的类型包括形态变化及功能状态变化,通过相应的检测手段可以进行敏化穴位的探查.本研究基于敏化的特性将从穴位敏化的中医理论基础、敏化类型、敏化成像技术的研究、敏化机制的基础、临床诊断及治疗意义等方面进行探析,明确目前穴位敏化现象的诊断和治疗价值及其研究方向,以便更好地推进穴位敏化研究.

    穴位敏化敏化成像针灸

    基于"轮轴"理论探讨肝郁脾虚型郁证的腹针治疗

    杜耀文王珑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之气周流不息,人体活动才能动而不止;五脏藏五神而主五志,脏气盈满平和,情志方可安而不乱.五脏对应五行,构成"中土"与"四维","中轴"与"外轮"的关系,即脾胃之气居中为"轴",肝心肺肾在四维为"轮";人体本身也存在轮轴关系,即躯干在中为"轴",四肢在外为"轮".生理状态下,轴运而轮行,五脏之气旋转升降,自成一圆,故身心无恙;病理状态下,轮滞而轴停,五脏之气不相交通,圆周中断,则郁病始生.轴停者常责之于土虚,轮滞者多归咎于木郁,故郁证分型虽多,但肝郁脾虚证临床最为常见.此类患者除有典型的精神症状外,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表现,属于轮轴皆滞、形神共病,故应从整体出发选择轮轴并运法进行治疗.临床采用腹针,主取脘腹部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气穴和天枢等穴,重在健运脾胃以恢复中轴旋转;辅以四肢远端的太冲、合谷、内关、三阴交与足三里等穴位,通调心肝肺肾,来促进四维升降.诸穴相配,相得益彰,从而轴运轮行,郁证可愈.

    郁证肝郁脾虚轮轴论腹针针刺治疗

    基于fMRI低频振幅比率分析调神法针刺治疗早醒型失眠的中枢机制研究

    宋章筱姜同菲尹雪娇朱丽颖...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研究调神法针刺治疗早醒型失眠的潜在中枢机制.方法:将48例早醒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调神法针刺组(24例,脱落1例)和非穴位浅刺组(24例,脱落1例,剔除1例).调神法针刺组予针刺百会、神庭、四神聪、本神、神门、内关和三阴交;非穴位浅刺组予非效穴旁开1寸浅刺治疗,非效穴取臂臑、手三里、阳池、外关、风市、伏兔和梁丘;两组均治疗4周,每周3次,比较两组患者针刺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早醒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及早醒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前后进行rs-fMRI数据采集.观察两组患者针刺前后低频振幅比率(fALFF)的变化,fALFF值与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调神法针刺组PSQI评分、PSQI早醒评分、HAMD评分、HAMD早醒评分和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非穴位浅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穴位浅刺组HAM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调神法针刺组较非穴位浅刺组fALFF值在左侧背外侧额上回(SFGd)升高、左侧小脑4_5区(CER4_5)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GRF校正,体素水平P<0.01,团块水平P<0.01,双尾),左SFGd的fALFF值与PSQI评分(r=0.386)、PSQI早醒评分(r=0.330)和HAMD评分(r=0.358)呈显著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CER4_5的fALFF值与PSQI评分(r=0.374)、HAMD评分(r=0.483)呈显著负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神法针刺可能通过调节早醒型失眠患者的局部脑功能强度,从而有效改善睡眠质量和早醒症状,缓解焦虑、抑郁情绪.

    早醒型失眠针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比率

    "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胡晔李钰王钏周利...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6月期间就诊的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观察组接受"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复发情况,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时的中医症候积分、荨麻疹控制情况[荨麻疹控制评分(UCT)]、炎症因子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国版慢性荨麻疹生活质量问卷(CU-Q2o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时,两组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CRP、IL-4、IL-17和CU-Q2oL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UCT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八髎"针刺联合督脉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水平,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避免复发情况.

    慢性荨麻疹血虚风燥型新八髎针刺督脉刺络放血

    浮针结合悬吊训练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及血清IL-1β、NLRP3及β-EP表达的影响

    李玉实朱春燕王红蕾张波...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浮针结合悬吊训练(SET)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中IL-1β、NLRP3及β内啡肽(β-EP)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东营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治疗的9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对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浮针组、SET组和浮针联合SET组(简称联合组),各30例.浮针组给予浮针治疗,1次/2d,SET组给予SET治疗,1次/d,联合组给予浮针联合SET治疗,频率与浮针组及SET组相同.3组治疗以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VAS量表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检测血清中IL-1β、NLRP3及β-EP的含量,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采用VAS量表进行随访.结果:经2周治疗后,3组患者VAS及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及Oswestry评分低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浮针组为73.3%(22/30),悬吊训练组为80.0%(24/30),联合组高于浮针组和悬吊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血清IL-1β、NLRP3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β-EP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联合组血清IL-1β、NLRP3含量低于浮针组和SET组,血清β-EP表达高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时VAS评分较治疗结束时均未见明显变化,联合组VAS评分仍低于浮针组和SE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结合SET技术对腰背肌筋膜炎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疼痛及腰椎活动功能,且远期疗效较好,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中IL-1β、NLRP3等炎症因子表达和提高β-EP的表达有关.

    腰背肌筋膜炎浮针悬吊训练VASOswestryIL-1βNLRP3β-EP

    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的影响

    谢青杨胜玲磨雪玲何琳...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对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干预,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疾病感知控制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数字符号测试(SDMT)量表评分、数字惊觉测试(DVT)量表评分、数字广度(DS)量表评分、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海理论指导的针刺联合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治疗中风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感知控制及注意力.

    中风认知功能障碍四海理论针刺认知-运动双任务训练

    基于CT定位针刺曲骨穴至膀胱壁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针刺深度影响因素研究

    吕璞国文豪张睿俊张腾...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CT定位测量针刺曲骨穴至膀胱壁的针刺深度,探究体质量指数、两侧髂前上棘间距离、腰围、臀围、前列腺体积和膀胱残余尿量对针刺深度的影响.方法:纳入符合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标准的患者31例,测量患者的臀围、体质量指数、腰围、两侧髂前上棘间距离、前列腺体积、膀胱残余尿量以及CT定位下针刺曲骨穴至膀胱壁的深度等临床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针刺深度拟合效果最好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针刺曲骨穴至膀胱壁的针刺深度(Depth,cm)=0.885 ×臀围-0.218 ×膀胱残余尿量-0.153 ×前列腺体积-13.719,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F=14.537,P<0.01).结论:针刺曲骨穴至膀胱壁的针刺深度与臀围、膀胱残余尿量和前列腺体积拟合效果最好,臀围对针刺深度影响最大.

    CT曲骨穴良性前列腺增生针刺深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调脊通督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朱吕群王丹高加巍沈建军...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调脊通督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21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94例寒湿痹阻型LDH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腕踝针治疗,观察组给予调脊通督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记录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的腰部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前、治疗4周后的中医症候积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法(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和腰椎活动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中医症候评分、ODI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腰椎活动度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脊通督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LDH患者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和活动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腕踝针调脊通督针法寒湿痹阻型

    艾管针治疗颈动脉硬化性慢性脑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鲁娜周海纯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艾管针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与单纯西药对颈动脉硬化性慢性脑缺血患者的疗效,探讨艾管针治疗颈动脉硬化性慢性脑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颈动脉硬化性慢性脑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治疗,试验组给予艾管针配合西药治疗,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中医症候积分、IMT、斑块面积和血脂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流动力学、中医症候积分、IMT、斑块面积、血脂和总有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改善幅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个月后随访,试验组发生脑血管意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管针联合西药治疗颈动脉硬化性慢性脑缺血患者较单纯西药疗效更佳.

    颈动脉硬化慢性脑缺血艾管针

    力敏整脊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姚冬刘长花王钦枫李泰标...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力敏整脊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LDH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8例,脱落4例)与对照组(38例,脱落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试验组配合力敏整脊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配合传统推拿联合艾灸治疗,两组患者均1次/d,休息2 d,连续治疗2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2周后评估其临床疗效(总显效率),并且于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3个月随访时评估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M-JOA)评分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显效率为82.3%(28/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3%(2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JO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VAS及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JOA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随访时,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均较治疗2周后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JOA评分均较治疗2周后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VAS及ODI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M-JOA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力敏整脊手法联合热敏灸较传统推拿联合艾灸可更有效地治疗LDH,且力敏整脊手法联合热敏灸治疗可更显著地减轻LDH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及日常生活质量,同时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力敏整脊手法热敏灸腧穴敏化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