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浙江农林大学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浙江农林大学

周国模

双月刊

2095-0756

zlxb@zafu.edu.cn

0571-63732749

311300

浙江临安环城北路88号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林业类和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之一,主要报道林学基础学科、森林培育学、森林经理学、经济林学、林业工程、森林保护学、林木遗传育种学、森林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技术、园林学和园艺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问题讨论和研究简报,适当刊登与农林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稿件。是CA,JA,ZR,AGRINDEX,PBA,《CABI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林业文摘》《中国农业文摘》《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农林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ChinaInfo)系统科技期刊群” 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文摘期刊和数据库的收录期刊,是中国科技期刊统计源期刊。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首届和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优秀学报一等奖等奖项近20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517份玉米种质容重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及候选基因挖掘

    杨张钰陈小央李燕李欣泽...
    669-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玉米Zea mays籽粒容重是国家玉米区试标准中品质性状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一个复杂的数量性状,目前其影响因素和调控机制尚未完全解析。淀粉、蛋白质、脂肪等品质性状是影响容重的重要因素,但其与容重的关系仍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阐明容重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揭示容重的调控机制。[方法]测定以浙江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为主要构成的517份玉米种质的容重,粗淀粉、粗蛋白、粗脂肪、直链淀粉质量分数等性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选取4个高容重、高淀粉质量分数、低粗蛋白质量分数、低脂肪质量分数的玉米种质籽粒和4个低容重、低淀粉质量分数、高粗蛋白质量分数、高脂肪质量分数的玉米种质籽粒进行转录组测序(RNA-Seq)分析。[结果]容重与总淀粉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容重与粗蛋白和粗脂肪质量分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对极端种质进行RNA-Seq分析,共筛选获得159个差异表达基因,这些基因主要参与碳代谢、光合组织中的碳固定、氨基酸生物合成等过程。进一步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其中与碳代谢或氨基酸生物合成相关的8个候选基因表达量进行验证,发现这些基因在不同种质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与容重差异变化趋势一致。[结论]阐明了玉米籽粒容重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为高品质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特异性种质及8个在碳还原、胚乳发育、淀粉代谢、细胞代谢和种子脂肪积累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候选基因。图4表2参40

    玉米籽粒容重品质性状调控机制

    不同水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研究

    黄众基朱镕一荆凤鸽俞倩...
    679-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种子活力的高低与作物出苗性能、群体质量、产量和品质潜力密切相关。通过研究不同水稻Oryza sativa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与种子活力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活力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质水稻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12个常规粳稻和12个杂交籼稻品种为供试材料,测定不同发芽条件下的种子活力及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质量分数、蛋白质质量分数等品质指标,并分析其差异性与相关性,探究种子活力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结果]不同水稻类型和品种间的种子活力和稻米品质存在差异,品质优的品种在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其中'沈农702''沈农9816''两优0367''Y两优900''晶两优华占'的发芽指数为23。8~27。2,活力指数为2。8~3。7,糙米率为79。0%~82。7%,整精米率为54。4%~66。0%,与其他水稻品种相比,种子活力较高,品质较好。稻米品质与活力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整精米率与活力指数相关度在常规粳稻和杂交籼稻中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论]水稻种子活力高的品种具有更好的稻米品质,综合各指标,'沈农9816''沈农702''两优0367''晶两优华占''Y两优900'可推广种植和应用。表4参32

    水稻种子活力稻米品质相关性分析

    浙江省杂草稻种子逆境萌发能力鉴定

    王蓓孙莉肖婷王洋...
    68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浙江省杂草稻Oryza sativa f spontanea种子对不同胁迫环境的耐受性,为稻种遗传改良和杂草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浙江省杂草稻和同一田块采集的栽培稻'南粳46'O。sativa'Nangeng 46'种子为材料,分别在室内标准发芽条件、盐胁迫(0。15 mol·L-1 NaCl)、干旱胁迫(质量分数为15%的聚乙二醇溶液模拟)、淹水胁迫(5 cm水深模拟)和低温胁迫(15 ℃低温)下研究种子的发芽情况和幼苗品质,并测定了干旱和盐胁迫下幼苗的抗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结果]室内标准发芽条件下,杂草稻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均显著优于栽培稻(P<0。05)。不同环境胁迫均抑制了种子萌发,影响了幼苗品质。盐胁迫下,杂草稻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显著高于栽培稻,幼苗长度低于栽培稻(P<0。05)。干旱胁迫下,杂草稻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均显著高于栽培稻(P<0。05)。干旱和盐胁迫后,杂草稻幼苗的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高于栽培稻,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显著低于栽培稻(P<0。05)。淹水胁迫下,杂草稻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均显著低于栽培稻(P<0。05)。低温胁迫后,杂草稻和栽培稻种子的发芽指标无显著差异,杂草稻幼苗质量较栽培稻更好。[结论]浙江省杂草稻在适宜环境下的萌发能力显著强于栽培稻,但对淹水胁迫敏感。与栽培稻相比,杂草稻更耐干旱和盐胁迫,这种能力可能与其具备更强的抗氧化活性有关。表6参32

    杂草稻种子萌发环境胁迫抗氧化能力

    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魏亚楠龚明贵白娜苏佳杰...
    696-7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梁山慈竹Dendrocalamus farinosus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使用形式,分析影响梁山慈竹密码子使用偏好性的主要原因,并确定最优密码子,为竹亚科Bambusoideae植物叶绿体基因组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号MZ681865。156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中下载85条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序列,利用CodonW、CUSP及R语言软件分析有效密码子数(ENC)、适应指数(CAI)和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等指标,对RSCU进行对应性分析,并根据ENC和RSCU对密码子进行排序。[结果]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的鸟嘌呤(G)和胞嘧啶(C)所占的比率(GC比率)平均为39。48%,且GC1(47。69%)>GC2(39。70%)>GC3(31。05%),密码子末位碱基偏好以A/U结尾;ENC多数在35以上,CAI为16。6%,其密码子偏好性较弱;中性绘图分析、ENC-plot分析和PR2-plot分析表明:影响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共有GCA、GCU、UUC及GGU等18个密码子被鉴定为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的最优密码子。[结论]自然选择是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密码子偏好性的主要因素,并筛选出梁山慈竹叶绿体基因组有GCU、GAU以及GGU等18个最优密码子。图5表5参30

    梁山慈竹密码子偏好性叶绿体基因组最优密码子

    丹参SmJRB2基因的克隆与功能鉴定

    金鑫李珅郑子桢周伟...
    706-7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中药材。解析丹参药效物质合成代谢的分子调控机制能为丹参优质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比较转录组挖掘获得响应甲基茉莉酸(MeJA)诱导的转录因子SmJRB2。采用同源克隆技术克隆获得该基因的编码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SmJRB2基因的组织表达和MeJA诱导表达特征;基于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丹参遗传转化技术对SmJRB2基因的功能进行鉴定。[结果]SmJRB2共编码501个氨基酸,属于bHLH转录因子家族的MYC类转录因子。SmJRB2基因在丹参叶片和主根中的表达量最高。SmJRB2基因强烈响应MeJA的诱导,诱导4。0 h时表达量最高。超表达SmJRB2促进丹参酮的积累,抑制表达SmJRB2基因则降低丹参酮的合成。[结论]SmJRB2是丹参酮代谢合成的正向调节因子。图8表1参40

    丹参SmJRB2克隆表达特征功能鉴定

    防风药材质量的多指标综合评价

    马丙如崔静轩王雨懿刘子君...
    715-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a药材多指标成分同时定量分析的测定方法,并以多指标成分为评价指标,结合不同成分对防风药材抗炎活性的贡献,分析不同产地的防风药材质量,为防风药材质量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建立防风6种色原酮和4种香豆素成分同时定量的测定方法,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防风药材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采用脂多糖诱导的RAW 264。7小鼠巨噬细胞炎症模型,分析防风10种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防风10种化学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准确度和分离度均良好。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把17批样品分为4类,其中以内蒙古S5和吉林S8~S11产地的2年生防风的综合质量相对较好;17批防风醇提物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iβ(IL-1β);其中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亥茅酚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欧前胡素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防风抗炎活性是多种成分协同作用的结果,升麻素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亥茅酚苷、5-O-甲基维斯阿米醇与3个细胞炎症指标(NO、IL-6和IL-1β)的关联度均大于0。8,是发挥抗炎作用的主要物质基础。[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防风多指标成分测定方法良好,可用于防风色原酮和香豆素成分的同时测定,结合抗炎活性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了基于生物活性的防风药材质量综合评价模式,为建立防风药材质量综合评价的标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科学依据。图3表7参30

    防风色原酮香豆素抗炎活性关联度分析

    暗影饰皮夜蛾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测定与分析

    李妍舒金平华克达张亚波...
    724-7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ensis害虫暗影饰皮夜蛾Garella ruficirra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测序和分析,并在基因组水平上探讨其在夜蛾科Noctuidae中的分类地位,为探索夜蛾科昆虫的系统发育关系以及演化进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二代测序技术从头组装获取暗影饰皮夜蛾的线粒体基因组,并对线粒体基因组结构特点和碱基组成进行分析;同时,采用最大似然法和贝叶斯法联合构建了夜蛾科5个属、12个种的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分析暗影饰皮夜蛾在夜蛾科中的系统发育地位。[结果]暗影饰皮夜蛾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共为15 294 bp,其中包括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转运RNA基因、2个核糖体RNA基因以及鳞翅目Lepidoptera昆虫典型的腺嘌呤(A)+胸腺嘧啶(T),即A+T富含区,该区域的A+T含量为80。53%,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暗影饰皮夜蛾的基因排列顺序为trnM-trnI-trnQ,与包括夜蛾科昆虫在内的大多数鳞翅目昆虫基因排列次序相符。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密码子全部为ATN。22个tRNA基因中除trnS1的DHU臂缺失,其余均为典型的三叶草结构。对线粒体基因组研究发现:夜蛾科5个属之间,Garella与皮夜蛾属Nycteola亲缘关系最近,与饰夜蛾属Pseudoips亲缘关系最远。[结论]暗影饰皮夜蛾的线粒体基因组中出现了基因重排的现象,系统发育关系支持暗影饰皮夜蛾和Garella musculana聚为1个分支。图4表4参47

    暗影饰皮夜蛾线粒体基因组系统发育关系基因重排

    宁夏罗山松阿扁叶蜂幼虫发生的关键影响因子

    兰珍珍王新谱施兴文董川...
    735-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松阿扁叶蜂Acantholyda posticalis幼虫的发生与林分因子和立地因子的关系,筛选影响松阿扁叶蜂幼虫发生的关键因子。[方法]2022-2023年,在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松阿扁叶蜂主要发生区域设立21块样地,调查松阿扁叶蜂幼虫虫口密度和林分因子及立地因子。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影响松阿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关键因子;采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得出松阿扁叶蜂幼虫平均虫口密度与关键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逐步回归法筛选出草本盖度、冠幅、郁闭度和坡位是影响松阿扁叶蜂幼虫发生的关键因子。根据关键因子建立了幼虫平均虫口密度的线性预测方程。筛选出的4个关键因子中,草本盖度和坡位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发生有抑制作用,冠幅和郁闭度对松阿扁叶蜂幼虫的发生有促进作用。[结论]松阿扁叶蜂幼虫在林下草本盖度低、林分郁闭度和冠幅大的上坡位林地易发生。建议将这些林地作为防治重点区域,调整位于上坡位的林木草本盖度至0。3以上,冠幅至2。5 m以下,郁闭度至0。7以下,实现对宁夏罗山松阿扁叶蜂幼虫种群数量的生态控制。图5表3参39

    松阿扁叶蜂平均虫口密度草本盖度冠幅郁闭度坡位

    不同粒径生物质炭对水稻甲基汞富集的影响

    杨毅琦王海洋梁煌吴胜春...
    74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生物质炭粒径的改变对其理化性质以及汞污染稻田土壤中修复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减少汞污染地区水稻Oryza sativa甲基汞富集量、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秸秆为制备生物质炭的原料,通过筛分法制备不同粒径(<0。5、0。5~1。0、1。0~2。0 mm)的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利用元素分析仪、比表面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仪分析不同生物质炭的结构特征变化,并结合盆栽试验研究施用不同粒径生物质炭对水稻甲基汞富集的影响。[结果]①随着粒径的减小,生物质炭的表面形貌变化明显,生物质炭比表面积增大,孔隙增多,C—O、—OH和—COO含氧官能团强度增加。②与对照相比,3种粒径生物质炭的施入均降低了土壤中甲基汞的生物有效性,水稻各组织中甲基汞富集量减少,其中小粒径生物质炭的降低效果最佳,添加粒径<0。5 mm的生物质炭组精米中的甲基汞质量分数降低了 47。01%。③生物质炭的施入增大了水稻根际土壤甲基汞质量分数,且这种正向促进作用随着生物质炭粒径的减小而更加明显。[结论]生物质炭粒径的减小能够增强其在汞污染稻田土壤中的修复能力,减少水稻对甲基汞的积累,降低甲基汞暴露风险。图5表1参34

    生物质炭粒径水稻甲基汞

    不同绿化树种对镉的富集特征

    李业庆郑叶魏奕博王丹...
    752-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乔木对重金属具有富集能力,但是目前对其积累特征尚不明确,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乔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的推广应用。探讨5种乔木绿化树种对镉的富集特征。[方法]分析了镉污染土壤上栽植的泡桐Paulownia fortunei、楸树 Catalpa bungei、悬铃木 Platanus acerifolia、黑杨 Populus nigra 和垂柳 Salix babylonica 等树木不同部位对镉的富集特征,并分析了不同树种对镉的积累总量。[结果]供试树种对镉均具有一定的积累能力,单株对镉的积累量为43。01~886。28 mg·株-1,其中垂柳对镉的积累总量最大,达886。28 mg·株-1;其次是黑杨,达392。51 mg·株-1。不同树种不同部位对镉的富集能力也不同,泡桐、楸树、悬铃木、黑杨和垂柳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07~0。56、0。10~1。24、0。06~1。04、0。32~1。58、0。06~0。97。其中黑杨多数部位(除茎皮外)的富集系数均大于其他树种。所有树种根皮、茎皮和枝皮的镉质量分数均显著(P<0。05)大于其对应的根材、茎材和枝材。所有树种不同部位镉质量分数与土壤镉质量分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乔木主要将镉积累到枝部和茎部,其中泡桐、楸树和悬铃木主要积累在枝部,黑杨和垂柳主要积累在茎部。此外,黑杨和垂柳具有较高的镉积累量,是今后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首选树种。图5表2参23

    树木积累总量富集系数土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