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农业学报
浙江农业学报

陈剑平

双月刊

1004-1524

zjnyxb@126.com

0571-86404190

310021

杭州市石桥路198号

浙江农业学报/Journal Acta Agriculturae Zhejiangensi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浙江农业学报》 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和浙江省农学会联合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农业与生命科学各分支学科具有原创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试验报告、学术论文、述评等,涵盖农学、园艺学、植物保护学、畜牧兽医学、土壤肥料学、食品加工、农产品质量标准、农田信息、农业经济等相关领域。所设栏目有:专论、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科技简讯、文献综述与进展等。 《浙江农业学报》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版),是国内较早实现纸质版、光盘版、网络版同步发行的学术期刊之一,被CABI,AGRIS,AGRICOLA,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GJFD)》,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等国内外10多种权威检索机构或数据库收录。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奖和浙江省优秀期刊奖,入选首届浙江省期刊方阵。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浙江农业学报》两年影响因子达0.749,五年影响因子再创历史创新高,达到0.837(他引率为0.95),在同级区域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不包括农业大学学报)中位居第二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耐草甘膦和啶嘧磺隆的转基因水稻研究

    吴浩峰林朝阳沈志成
    1957-1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杂草防治是水稻生产中的重要环节.该研究将耐草甘膦基因CP4-EPSPS和耐除草剂基因P450-N-Z1转入粳稻品种秀水134中,筛选获得一个对草甘膦以及啶嘧磺隆均具有良好耐受性的转化体GF-9.田间试验结果显示,该转化体能够耐受1 800 g·hm-2(以酸当量计)草甘膦酸和30 g·hm-2(以有效成分计)啶嘧磺隆活性成分的复合除草剂.分子特征鉴定结果表明,GF-9是单拷贝T-DNA转化体,其整合位点不在已知的注释基因中.田间初步试验表明,GF-9的田间表现型与非转基因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GF-9是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转基因耐除草剂水稻转化体.

    水稻转基因耐除草剂

    谷子B3转录因子可变剪切体分析

    刘辉王晓蒙闫留延王永芳...
    1969-1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不同谷子品种B3转录因子基因存在的可变剪切类型,鉴定出具有功能活性的可变剪切体,并分析这些可变剪切体与谷子抽穗期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深入揭示B3转录因子可变剪切对谷子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提供依据.选择12份不同抽穗期的谷子材料,利用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技术克隆了一个REM家族的B3转录因子基因,通过序列比对鉴定该基因存在的可变剪切体类型,分析这些可变剪切体的活性及其与抽穗期的关系.结果表明,B3转录因子基因在这12个谷子品种间共产生了 8种可变剪切体,其中可变剪切体Ⅴ包含的品种最多(4个),其次为可变剪切体Ⅳ(2个),其余6种可变剪切体均只包含1个品种.通过可变剪切,12个品种的B3转录因子基因共可编码10种蛋白质,其中5种蛋白质缺失B3 DNA结合域;Ⅱ型蛋白质具有缩短谷子抽穗期的功能,Ⅵ型蛋白质具有延长谷子抽穗期的功能,且这种作用不受地理环境影响.以上结果表明,B3转录因子通过可变剪切参与谷子抽穗期的调控.

    谷子B3转录因子可变剪切抽穗期地理环境

    青稞遗传多样性及其农艺性状与SSR标记的关联分析

    张元元冯举伶肖婧凤关宇...
    1977-1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不同地区青稞材料的遗传多样性,挖掘与农艺性状相关的标记,该研究利用92对SSR标记分析来自甘肃和西藏不同地区的102份青稞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并利用Tassel 2.1软件的GLM模型进行SSR标记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92对标记共扫描鉴定出739个等位基因,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幅为0.106~0.913,多态性信息含量变幅为0.103~0.907;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680~0.960,聚类分析将这些青稞材料分为2个亚群,具有相同亲本或亲缘关系相近的材料聚在一起;群体遗传结构分析把青稞材料分为5个亚群;鉴定出33个标记与9个农艺性状在P<0.01水平上极显著关联,与千粒重相关的标记有10个,其中标记GBM1238较为稳定,这些标记的表型变异解释率为8.95%~35.02%.综上,该研究大部分供试青稞材料的亲缘关系相近,可以引进不同的青稞遗传资源来丰富遗传背景.

    青稞SSR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关联分析

    分蘖期淹水对常规粳稻生长特性、产量形成与钾素吸收的影响

    陈宇眺闫川洪晓富宋佳谕...
    1990-1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分蘖期淹水胁迫对常规粳稻生长特性、产量、产量构成因子、钾素吸收与钾肥利用率的影响,阐明钾素对常规粳稻分蘖期耐淹性的调控作用,以常规粳稻浙粳99为供试材料开展盆栽试验,设置CK(不淹水,对照)和ST(分蘖期用43 cm水层淹水15 d)2个主处理,在主处理下进一步设置K0(不施钾)和K180(K20施用量180 kg·hm-2)2个钾肥处理.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淹水组2个钾肥处理的平均存活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单位面积颖花数分别显著(P<0.05)下降16.8百分点、71.1%和68.0%,退水后1 d和成熟期的植株钾素积累量分别显著下降53.8%和44.6%,淹水期间和退水后的钾素积累速率分别显著下降66.7%和45.0%,但植株钾含量、钾肥偏生产力、钾肥回收利用率、钾素收获指数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分蘖期淹水胁迫显著抑制常规粳稻的正常生长,但在本试验条件下对水稻产量和钾肥利用无显著不利影响,增施钾肥对提高常规粳稻分蘖期的耐淹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淹水胁迫常规粳稻钾肥利用率产量构成生长特性

    不同干旱-复水模式对苦荞生长与产量的影响

    闵江艳唐卓磊杨雪黄小燕...
    2000-2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干旱-复水处理对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生长与产量的影响,以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种干旱-复水处理,分别为CK(土壤水势维持在-20~-30 kPa)、LD(土壤水势维持在-40~-50 kPa)、HD(土壤水势维持在-60~-70 kPa)、L0(在土壤水势为-40~-50 kPa时复水,使其恢复到-20~-30kPa)、H0(在土壤水势为-60~-70 kPa时复水,使其恢复到-20~-30 kPa).测定不同干旱-复水模式下苦荞农艺性状、根系形态、抗氧化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苦荞的农艺性状随着土壤水势的降低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均在LD处理时达到最大,在HD处理最小;随着苦荞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干旱-复水处理后苦荞的根系形态、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特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与CK相比,LD处理明显提高了苦荞的根系形态指标,HD、L0和H0处理中苦荞根系形态指标显著降低,根系形态指标均在LD处理下达到最大,在HD处理下最小;与CK相比,LD处理能促进苦荞叶片中SOD、POD和CAT活性、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的增加,HD、L0和H0处理则降低了苦荞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LD处理的苦荞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是CK、HD、L0和H0处理的1.22、2.17、1.81和1.63倍.综上,LD处理能促进苦荞地下部和地上部的生长,增加光合利用率,增强抗氧化活性,提高粒重,达到节水增产的效果.

    苦荞干旱胁迫根系形态生长发育产量

    番鸭肌肉氨基酸谱发育性变化研究

    潘志洪温雪婷杨华吕文涛...
    2010-2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同一批次14、28、42、70、660日龄的母番鸭屠宰后采集胸肌和腿肌,测定水分、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旨在明确番鸭胸肌和腿肌氨基酸谱的发育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番鸭的胸肌重、腿肌重均随日龄增长而显著(P<0.05)增加,蛋白含量总体增加,水分含量逐渐降低.番鸭胸肌的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随日龄增长总体增加,70日龄与660日龄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14日龄、28日龄、42日龄,赖氨酸和胱氨酸含量在70日龄时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精氨酸、酪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在66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番鸭腿肌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在70日龄时达到峰值,丙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在7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胱氨酸、苏氨酸、酪氨酸的含量在660日龄显著高于其他日龄.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模型表明,不同日龄番鸭的胸肌和腿肌氨基酸谱存在差异,赖氨酸和胱氨酸分别是14~660日龄番鸭胸肌和腿肌氨基酸代谢谱差异中最重要的氨基酸.综上,番鸭肌肉中的氨基酸含量随着日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变化,腿肌中的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在70日龄较为突出,胸肌中的总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在660日龄尤为丰富.

    番鸭日龄肌肉氨基酸主成分分析

    基于响应面法优化藜麦秸秆发酵工艺

    周毛措卢建雄郭晓农冯玉兰...
    2020-20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优化藜麦秸秆发酵工艺,提高藜麦秸秆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以尿素为营养添加剂,以藜麦秸秆为原材料,研究发酵时间、尿素添加量和含水量对藜麦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发酵时间设置为10、15、20、25、30 d,尿素添加量设置为2、3、4、5、6 g·kg-1,含水量设置为30%、40%、50%、60%、70%,发酵结束后检测发酵藜麦秸秆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结果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营养成分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尿素添加量对发酵藜麦秸秆中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发酵时间,秸秆含水量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响应面法分析,确定了最优的发酵条件,即尿素添加量为4.7 g·kg-1,发酵时间为27 d,秸秆含水量为61%.在此条件下发酵,预测藜麦秸秆粗蛋白含量可以达到6.768%,粗纤维含量可以降低至45.947%.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提高藜麦秸秆饲用价值的方法,即通过添加适量的尿素并进行厌氧发酵,这不仅可以提高藜麦秸秆的营养价值,还可以为藜麦秸秆的高价值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藜麦秸秆发酵尿素粗蛋白响应面法

    大豆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GmTPP的鉴定及其在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表达分析

    欧晋稳张古文冯志娟王斌...
    2031-20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藻糖在植物代谢、生长发育和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TPP)基因对海藻糖的生物合成至关重要.大豆是重要豆类作物,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脂,其TPP基因家族少有报道.为分析TPP基因在大豆中的结构和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全基因组中筛选得到15个GmTPP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15个GmTPP可分为3个亚家族,每个GmTPP含有9~11个内含子,同一亚家族的GmTPP基因的内含子数目相同.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GmTPP基因参与植物激素和环境胁迫反应.此外,还利用转录组数据研究这些GmTPP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对不同的非生物胁迫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GmTPP在大豆各个组织器官中均有特定的表达模式,在盐胁迫、干旱胁迫处理下表达不同.该研究不仅为揭示GmTPP基因家族在大豆海藻糖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利用TPP基因家族提高大豆抗逆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藻糖6-磷酸磷酸酶基因GmTPP大豆非生物胁迫表达分析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外壳蛋白(CP)特异性抗体的制备与应用

    沈峥嵘戴远兴郭留明汪芷瑶...
    2042-2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WMV)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发现并鉴定的一种土传病毒,其RNA2编码的外壳蛋白(CP)在病毒侵染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为了检测该蛋白表达并分析其生物学功能,该研究采用RT-PCR方法从感染CWMV小麦病叶中扩增获得CP基因,并通过In-Fusion技术构建了 CWMV CP重组表达载体,将其导入BL21(DE3)菌株诱导表达;原核表达的重组CP蛋白经镍柱亲和层析纯化后注射免疫家兔,收集抗血清经亲和层析纯化获得CP多克隆抗体.Dot-ELISA、ID-ELISA、Western blot显示,该抗体不仅对CWMV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而且其效价高达1∶2.048 × 107、灵敏度达6.25 × 10-2 ng.应用该抗体采用Dot-ELISA、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田间小麦样品显示其可用于CWMV的准确诊断,这为CWMV病毒病检测、CP定量分析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中国小麦花叶病毒外壳蛋白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

    LED绿光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干扰

    乔利陈磊蒋月丽周洲...
    2051-2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贯小绿叶蝉是我国茶区普遍发生的害虫之一,其为害严重影响了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为减少化学农药带来的残留,探索茶园叶蝉防治新方法,采用LED绿光(波长520~525 nm)干扰其取食过程,并通过刺吸电位图谱(EPG)仪记录分析不同光照强度和照射时间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过程中所产生的波型有NP波、A波、C波、E波、S波、F波和R波,其中NP波占比最大.与自然光(对照)相比,LED绿光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同时间内,光照强度越大,刺吸百分比越低,刺吸次数越多,对小贯小绿叶蝉取食行为的干扰越明显.该研究结果可为灯光防治茶园叶蝉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LED绿光取食行为小贯小绿叶蝉刺吸电位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