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杂交水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

袁隆平

双月刊

1005-3956

jhybrice@2118.cn

0731-82872961

41012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

杂交水稻/Journal Hybrid R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杂交水稻领域内唯一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技术刊物。刊载内容涉及到杂交水稻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全部环节,融学术性、技术性、普及性和信息性于一体。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稻两用核不育系33S应用与展望

    陈善晶朱明东曾晓珊张屹...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33S是湖南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晚稻专用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具有株型理想、不育起点温度低(<23 ℃)、异交习性好等优良特性,201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授权.截至2022年,利用33S配制的杂交组合已有36个通过了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其中15个品种通过国审.33S所配组合株型紧凑,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产量较高,且对病虫害具有一定抗性,2015-2021年在湖南、江西和湖北三省的推广面积超过128.22万hm2,对保障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两系杂交水稻温敏核不育系33S晚稻生产应用

    水稻根系分泌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进展

    顾嘉怡吕欣平周宇琨孟庆好...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氮作为植株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其有效吸收与利用对于提高水稻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环境保护至关重要.根系分泌物是植物根系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同时向周围释放的化合物的总称,其在土壤中会产生根际效应,这与植物的氮素吸收利用密切相关.概述了水稻根系分泌物的种类、功能和产生途径,分析了土壤根际环境及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组成对氮素吸收与利用的作用,解析了主要根系分泌物对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水稻根系分泌物氮素吸收微生物

    合成耐盐菌群对水稻品种五山丝苗耐盐性的影响

    何泽平胡远艺陈莎李丁...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水稻的耐盐能力,构建了由5个新筛选的耐盐细菌菌株(L-A8、L-B2、L-B9、L-D6和L-D7)和1个现有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株(L3)组成的人工合成菌群(Artificially synthetic community,ASC),探究其对水稻品种五山丝苗耐盐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16SrRNA序列鉴定,L-A8为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L-B2和L-B9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L-D6和L-D7为志贺氏菌属(Shigella).与对照组相比,ASC处理后的种子发芽势和成苗率分别显著提高41.09和21.78个百分点,根长和芽长分别显著增加161.9%、201.7%.在水培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ASC处理的幼苗鲜重、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分别显著增加107.8%、127.9%和118.1%,幼苗根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分别显著提高75.9%、41.4%和35.4%,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37.0%.在盆栽条件下,与对照组相比,ASC处理的幼苗根长、鲜重、叶绿素a以及叶绿素b含量分别显著增加84.1%、65.0%、48.6%和65.9%,SOD、POD和CAT活性分别显著提高16.8%、78.7%和23.0%,MDA含量显著降低23.2%.与对照组相比,ASC处理的五山丝苗在盐胁迫下的有效穗数增加8.8%,每穗总粒数和每穗实粒数分别显著增加22.5%和39.1%,结实率显著提高9.68个百分点,最终使得单株产量显著提高63.1%.综上,ASC对提高盐碱地的利用率具有现实意义,可作为一种有效提升盐碱地应用价值的手段.

    水稻五山丝苗细菌人工合成菌群耐盐

    水稻种质资源萌发期耐旱性评价及耐旱种质筛选

    黄一轩刘雪严圣杰黎妮...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水稻早期耐旱性鉴定方法,筛选耐旱水稻种质资源,选择4份耐旱能力有差异的水稻材料,分析其种子萌发能力在不同浓度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处理下的变化,确定最适处理浓度为20%;然后以该处理浓度对26份水稻材料进行萌发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明确以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苗高、相对根长、萌发耐旱指数及活力指数作为耐旱评价指标,并利用平均总隶属函数和系统聚类的方法综合评价耐旱能力,筛选出高抗旱材料20H022,抗旱材料20H100、20H152、20H263和非洲陆稻;进一步以鉴定的6份抗旱能力不同的材料(20H022、20H100、20H195、20H066、非洲陆稻、日本晴)在苗期进行干旱模拟胁迫,较好地验证了萌发期耐旱性分级结果.本研究有助于水稻种质耐旱性的早期快速鉴定,为耐旱育种提供材料和鉴定方法.

    水稻耐旱性种子萌发期筛选方法

    水稻成熟种子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廉添添袁会峰孙强许园园...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PLANTeasy植物RNA提取试剂盒法(PLANTeasy法)、Trizol法、EASYspin植物RNA快速提取试剂盒法(EASYspin法)、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LiCl沉淀法、改良CTAB+过柱法等5种方法提取水稻成熟种子的总R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分析和安捷伦2100生物分析仪对总RNA样品进行质量与纯度检测,并以反转录PCR(RT-PCR)检测actin基因的目的条带,旨在明确获得水稻成熟种子高质量总RNA的最佳提取方法.结果显示,EASYspin法和改良CTAB+过柱法提取的总RNA样品的质量与纯度较高,以其提取的总RNA为模板并通过RT-PCR扩增均可获得明亮、单一的目的基因条带.尤其是改良CTAB+过柱法提取的总RNA产率高且完整性好,更适合水稻种子总RNA的提取.

    水稻种子RNA提取改良CTAB+过柱法

    矮秆优质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盛1618S的选育与利用

    张志刚杨益善艾治勇张志华...
    4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盛1618S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利用Y58S与P88S杂交,后代经过系谱法选择育成的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2019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该不育系植株矮健,分蘖和抗倒伏能力强,配合力强,米质优良,繁殖制种产量高.利用盛1618S配组的杂交组合盛两优358于2022年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针对盛1618S矮秆基因和配组亲本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

    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盛1618S矮秆优质选育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61S的选育与应用

    向太双丁天宇尹建英郭国强...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761S是用Y58S作母本、陆两优996作父本进行杂交,后代不育材料利用人工低温冷灌和海南自然低温对育性进行筛选,经4a8代的定向选择培育而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具有农艺性状优良、不育起点温度低、柱头外露率高、异交性好、繁殖产量高及米质优等特性.2023年8月761S及所配组合谷两优99(761S/R2099)均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761S选育

    欢迎订阅2024年《杂交水稻》

    50页

    优质香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思源A的选育与应用

    张以华蔡巨广胡荣华游年顺...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源A是以繁源B作母本、"福伊B/佳禾早占//IR58025B"F4代保持系中间材料JA12094作父本杂交育成新保持系,再与全丰A测交、回交转育育成的新三系不育系,2022年通过福建省审定.思源A不育性稳定、异交特性好、优质有香味、配合力强,配制的杂交组合熟期早.目前利用该不育系已配制出思源优臻占和科思优4302分别通过福建省和国家品种审定.

    杂交水稻不育系思源A优质香味

    抗稻瘟病籼型香稻不育系扬籼7A的选育与应用

    王志平李爱宏肖宁李育红...
    55-57,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Pi54、Pid2抗稻瘟病基因以及fgr香味基因育成扬籼7B,然后,用扬籼7B与珍汕97A进行测交,经连续回交转育育成三系香稻不育系扬籼7A.该不育系表现出配合力强、中抗稻瘟病等特点,2017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利用它配制的扬籼优713、扬籼优719分别于2019、2020年通过广西审定.介绍了该不育系的选育过程、主要特征特性和繁殖技术要点.

    杂交水稻三系不育系扬籼7A抗稻瘟病香味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