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罗海鸥

双月刊

1006-4702

xb3041@vip.163.com

0759-3183041

524048

广东湛江市赤坎寸金路29号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乇党的“双百”和“两为”方针,及时反映学院和国内外学术前沿研究成果,近年来开设的“康德美学研究”、“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文学与文论笔谈”等专栏专题,反饷强烈,深受专家学者好评,为繁荣学术研究,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作出贡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非抗疫合作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诠释与实践

    娄伟
    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非抗疫合作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具体细化和生动实践,为当今国际抗疫合作以及未来应对重大社会公共危机提供了"人民性"的价值遵循和实践指南.中非抗疫合作是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一种新型非传统安全合作,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典范.中非抗疫合作为中非关系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促进了其他国家对非洲的投资,开辟了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抗疫合作中非关系人民至上卫生健康共同体全球治理

    困境、路径与价值:李大钊文化现代化思想探析

    周郑李银兵
    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李大钊是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拓荒者",也是中华文化在危机中开新局的"举旗人".面对中华文化受到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而陷入发展困境之状况,李大钊立足于中国"实境",提出在肯定中华传统文化蕴含"容人并存的雅量"与"自信独守的坚操"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启迪作用,以夯实经济基础为支撑,以推动政治建设为保障,以统一思想为引领,形成经济政治思想的整体合力,最终实现中华文化现代性重构.李大钊关于文化现代化的思想,不仅开辟了中华文化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赋予中华文化主体性活力,同时也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因.

    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文化现代化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构建探析

    唐欢崔发展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不断遭受国民党诋毁.为有效消除国际社会的误解,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党形象构建.这一时期,中共形象构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国内外构建了自力更生的务实形象、开放民主的开明形象、大无畏的革命形象、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延安时期对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构建的积极探索,为新时代党的形象构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对引导国际社会形成正确的中共观和中国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党形象

    祈福造势:广东雷祖祠《钦典镌记》探析

    刘正刚李兴凯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东雷祖祠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九月立《钦典镌记》碑,借嘉靖帝妃杜氏口吻为其亲生子裕王祈福.碑中称杜氏为"皇贵妃"、裕王为"皇太子",显然与史实不符.经考辨,杜氏封号仅有"康妃",裕王从未被立为太子.嘉靖时宫中崇祀雷神,差遣正一嗣教大真人府赞教赴雷祖祠为裕王祈福,雷州府文武官员借机渲染裕王将继大统,显示裕王继位是朝臣与基层官员的共同选项.碑刻反映了雷州府流动文官与世袭武职联手争取社会资源的意向.

    嘉靖雷祖祠皇太子正一嗣教大真人府

    秦汉历法"五帝说"与远古天文历法体系吻合一致——从岭南北帝庙说起

    韩湖初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岭南一带许多北帝庙(又名玄武庙)有其历史渊源.古代将赤道附近的星空划分为四宫:东宫青龙、西宫白虎、南宫朱雀和北宫玄武.玄武由龟蛇组成,北帝是脚踏龟、蛇的北宫之神.原来华夏先民视北斗星的斗柄与北极星连成一线为"天枢",一年四季天体都是围绕它旋转运动,由此制定历法安排活动.对此《山海经》、卜辞和《尚书·尧典》等均有记载.殷人经历对四方部落的征战形成了以我为中心的五方观念,这是五行说的原始.尔后周人倡八卦之说,春秋时代五行说和八卦文化盛行.前者认为天地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相生相克.开始五者并列,后来出现尚土思想;八卦之说则与八方、八风、八节相配渐成系统,认为天帝按八卦方位巡行八方,且有相应的八风、八节.到战国末期和秦汉出现了新的以中央黄帝为首的"五帝说".再到秦汉时期五帝死后被祭祀,并重新把麒麟转配中宫黄帝,其北宫之位也由玄武代替这样.远古华夏天文历法体系的"五帝说"与秦汉大统一形势和需要吻合一致,最后由西汉司马迁以官方史书记载确定,适应秦汉中央大统一集权的体制格局.这个演变意义重大.

    北帝玄武四宫五帝含山玉版

    全面抗战时期湖南醴陵基层警察薪饷状况研究

    陈育红毛俊舒
    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国时期的薪饷制度设计上,警察官与基层警察间存在巨大鸿沟.由于警长警士薪饷依地方酌量财政状况而定,因而薪饷普遍低微.全面抗战爆发后,湖南醴陵因身处大后方,其警察局得以扩充.然战时醴陵基层警察薪饷始终未能合乎法定标准,考其缘由,经费拮据乃其要因,此实民国困窘财政状况使然.薪饷低微固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基层警察行业,已入职之长警亦不安心本职,逃警现象时有发生,在影响基层警察队伍素质同时,对基层社会治安亦产生不利影响.

    醴陵基层警察长警薪饷

    民国时期陆叔昂的农村改进思想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宋超军姜缘
    5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叔昂详细论述农村改进的起源、内容和组织模式,阐明乡村建设运动的前因后果,并强调农村改进既需要农民的积极主动参与,也离不开专门的农村改进人才的带动、指导.陆叔昂的农村改进思想为当下的乡村建设提供了启示:乡村振兴应以农民为中心,激发农民主体意识;乡村振兴既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也要提升农民素质素养;乡村振兴应重视人才作用,培养更多乡村自治人才;乡村振兴应因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

    民国时期陆叔昂农村改进思想乡村振兴战略"富教兼施"

    传统文化新生与农村社会秩序重建

    朱蓉
    59-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克己复礼、贵和尚中、尊崇谦卑等诸多理念,具有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彰显地方与民族特色、推动经济发展等重要意义.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文化和农村社会秩序发生了变迁.重新审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以"礼治"与"法治"结合重塑农村社会秩序,在保护与传承中探索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用中华优秀传统家风涵养新时代农村家庭价值观,以传统文化新生推动农村社会秩序的重建.

    传统文化农村社会秩序社会治理

    《现代》杂志的编辑选择与左翼文艺风貌

    郭萌萌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0年代,国民党当局对左翼文学的清理查禁越来越严格.作为一本新潮的纯文学杂志,宣称走"中间路线"的《现代》(1932)(截至 5 卷 6 期)却刊登了大量无产阶级艺术作品及理论,反映着当时无产阶级艺术在中国的最新发展.前后参与并影响《现代》杂志编辑工作的至少有 7 人,他们在文学观念、政治立场和杂志利益取向上都有区别.并且,当时左翼文学理论并没有形成完整稳定的框架.从而在文化价值、政治取向、经济利益和理论发展几重效应叠加下,《现代》杂志的编辑选择呈现出独特的左翼文艺风貌.

    《现代》(1932)施蛰存编辑因素左翼理论

    清代小说批评家的"主体意识"研究

    赵娜娜黄海云
    73-8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体意识是理解主体作用的一个关键介质.以清代小说批评家们的"主体意识"为考察对象,探寻其在小说评点文本中的投射,发现清代小说评点家们在小说审美、小说形式、小说理论方面表现出我自为美、我有我形、我画我像的独立精神和创造精神.这种主体精神使他们在小说评点中既坚持自觉继承,又主动另辟蹊径,完成了对传统小说评点方式的超越,对于新时期文艺批评主体话语的建构意义非凡.

    清代小说批评家"主体意识"我自为美我有我形我画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