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社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社会科学
浙江社会科学

俞伯灵

月刊

1004-2253

zjsk@vip.163.com

0571-87053204

310025

杭州市省府大院二号楼

浙江社会科学/Journal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发表国内外社科工作者的优秀成果,也是反映浙江社科学术研究动态的窗口。注重探讨现实中的一些重大的焦点式的理论问题,力求体现学术性、时代性和探索性的特点。自创刊以来,质量稳步上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平台经济:一个分析框架

    吴双王勇
    4-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台经济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系统阐述了新结构经济学视角下的平台经济以及相应的分析框架.该框架主张在研究平台经济问题时,以纳入数据要素的新型要素禀赋结构作为分析的逻辑起点,强调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的要素禀赋结构不同,由此内生决定的最优的生产结构也不同,故不同经济体最适宜的平台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同.同时该框架提出"有效市场"需要与"有为政府"相协同,重视政府在推动平台增长、促进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及完善平台监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平台经济新结构经济学要素禀赋结构数据要素

    政府介入、市场有效性与信贷资源配置——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

    张朋
    1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市场主导信贷资源配置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意义重大.本文力图将政府隐性担保纳入企业债务融资理论框架,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剖析政府介入与市场有效性对信贷资源配置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政府与市场呈动态互补关系,当市场不够有效时,政府介入可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率;当市场足够有效时,应由市场主导信贷资源配置.实证研究表明:政府隐性担保显著降低了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且市场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同时政府隐性担保还能够提高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本研究为新结构经济学政府与市场协同作用的观点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政府隐性担保债务融资成本信贷资源配置新结构经济学

    产业政策、人力资本投资与长期工作回报——来自经济开发区的经验证据

    张杭王歆
    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是产业政策的重要实践,对微观个体的人力资本投资和长期工作回报有重要影响.基于经济开发区的相关数据和人口普查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利用队列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对微观个体教育投入和长期工作回报的影响.研究发现:(1)由于教育的机会成本提高,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在短期内降低了微观个体的受教育年限.(2)长期来看,若经济开发区的产业发展与地区要素禀赋结构匹配程度较高,则受经济开发区设立影响的微观个体的收入水平与其他微观个体相比无显著差异.

    产业政策人力资本投资要素禀赋结构新结构经济学

    论数字法治政府的科层制基础及其发展

    王春业
    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不应全盘否定科层制.数字法治政府并未脱离科层制架构,甚至依托科层制的专业化、多层等级优势,在科层制的组织架构下运行,具有科层制的逻辑基础.与此同时,通过先进数字技术的运用,数字法治政府又在科层制基础上,实现科层内部专业部门的协同,也使得层级间信息传播更快,是对科层制继承式的发展.未来在数字法治政府建设上,要加强政府整体性建设,将政府的内部协作和运行过程内隐化,对外则以整体性政府形象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要加强政务客户办事端建设,使得公众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便捷地获取公共服务;要加强与数字化相适应的法律规范建设,为数字法治政府提供更多法律依据.

    科层制专业化部门信息孤岛数字法治政府

    爬取公开信息行为入罪的逻辑解构与标准重构——从"反反爬行为"的性质切入

    苏桑妮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涉及网络爬虫程序的数据犯罪案件中,绕过反爬虫措施的"反反爬行为"因其"技术侵入性"和"法益侵害性",成为爬取公开信息行为入罪的主要依据.然而,反爬虫措施不是计算机安保措施,故"反反爬行为"的"侵入性"在技术层面上并不成立.同时,为保护"数据控制权"而认定绕过反爬虫措施抓取数据行为侵害数据安全的观点,亦不具有正当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实际上,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原理、数字经济发展的需求、维护法秩序统一的需要,只有当"反反爬行为"突破基于特定身份的访问权限,从而破坏封闭网络空间的信息安全时,相应爬取数据行为和提供爬虫程序行为才成立数据犯罪.因而绕过反爬虫措施抓取公开信息的行为,不应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反反爬行为网络爬虫公开信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科研人员的社会资本与职业倦怠

    赵延东赵智渊石长慧
    68-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利用一项关于全国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数据,分析我国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现状以及社会资本对于职业倦怠的缓解机制.研究发现科研人员的社会网络规模、社会网络密度和社会网络差异性等社会资本特征对缓解其职业倦怠水平有一定作用.进一步的分析表明:紧密的强关系网络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人际氛围,并在负面事件来临时提供社会支持,从而降低科研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而松散且广泛的社会网络可以促进科研人员的学术交流和资源获取,提高学术绩效,也可起到缓解职业倦怠的作用.本文将社会资本视角引入职业倦怠研究,拓展了对职业倦怠影响因素的理论认识,同时也为缓解科研人员职业倦怠,提升科研人员创新效率提供了政策参考.

    科研人员社会资本职业倦怠社会网络

    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机制及其区域差异

    朱斌
    80-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首先在理论上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端建构了推动中等收入群体成长的机制框架,接着使用CGSS2010-2021年调查数据,对不同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过程与成长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发现,在不同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整体成长以及中等收入群体内部结构变化都不一样;经济发展未必一定推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成长,收入再分配政策与经济结构升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强调,要想有效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必须加强有关具体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

    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长收入再分配结构升级区域差异

    究竟有没有绝对真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真理观的再考察

    陈培永翁乐苗
    93-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绝对真理的问题,不是脱离了社会历史的人直观或理念化外在于自己的世界的问题,而是关乎认识世界、洞察时代进而改变世界、引领时代的问题.绝对真理不是永恒不变的终极真理,而是处于无限发展过程中的体现思维至上性的正确性认识,它是"这样或那样地"被承认的客观真理,是对于客观真理能否完全表现客观实在的确证,同时表征着人的思维把握世界的现实性能力.从人类社会的特定历史阶段看,每一个真理都具有绝对性与相对性双重属性,只要是真理,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不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绝对真理,而在时间和空间改变的情况下,它就是相对真理.从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进程看,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构成,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相对真理是绝对真理发展进程中的特定存在状态.相信绝对真理意味着相信人的思维的至上性以及思维的现实力量,相信人能够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并不断改变世界.离开对世界的改变,就没有探讨绝对真理的价值,也正是服务于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改变世界,绝对真理才需要被确认,才因此而存在.

    真理绝对真理永恒真理客观真理主观真理

    共产主义:人性可能的终极承诺

    罗克全陈小伟
    101-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主义是人与社会关系价值的终极承诺.人与他所造就的社会关系是一致的,"总和的社会关系"就是自由发展的人性自我显现.人与社会关系的自我否定过程中,展开其无限可能性,它既是"人类社会"的实现,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个人自由发展"必然是"一切人自由发展"前提,否则,就是"单个人"和片面关系的异化.所以"自由人联合体"表明了至善价值就是人性的自我显现,也是真理的自我显现,更是正义社会关系的自我显现.

    共产主义人类社会可能性终极承诺

    意识形态的真假性、功能及建构——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

    陈希颜代玉启
    108-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系统阐述了意识形态的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其间既有继承又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在真假性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都是一种掩饰性、颠倒性的"虚假的意识",而列宁则认为意识形态"并不必然是虚假意识".在功能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了意识形态作为统治阶级辩护体系的"合法化"和"自然化"功能,以及"教化"功能,列宁则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批判引领、社会整合"功能.在建构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通过"理论武装"使工人阶级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列宁则主张用"灌输"手段塑造工人阶级的"自觉"意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意识形态真假性、功能以及建构问题的系统阐述,对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意识形态真假性功能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