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实用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实用医学

马伟杭

双月刊

1007-3299

zjsyyx1996@sina.com

0571-88861362

310013

杭州市天目山路182号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内

浙江实用医学/Journal 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系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1207/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3299。本刊宗旨是积极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防病治病的先进经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实用为主,以临床为主,以基层为主。每期刊用文章80%为临床实用性较强的稿件,主要报道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进展及医药卫生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防治研究、诊治分析、临床与药、临床与检验、临床护理、综述、误诊分析、病例报告、科研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情报工作、国外医学动态等,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本刊为大16开64页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实时四维超声造影评估输卵管通畅致造影剂逆流的危险因素

    应剑萍张燕利杨春林
    3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实时四维超声造影(4D-HyCoSy)评估输卵管通畅致造影剂逆流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0年7月在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行4D-HyCoSy检查的不孕症患者152例,按照是否发生造影剂逆流分为逆流组52例与未逆流组100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讨造影剂逆流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30岁、继发性不孕、有宫腔操作史、有子宫内膜息肉、月经干净后5天内检查及输卵管双侧堵塞是导致检查过程中造影剂逆流的危险因素(OR>1,P<0。01)。结论 4D-HyCoSy评估输卵管通畅中致造影剂逆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年龄≥30岁、继发性不孕、有宫腔操作史、有子宫内膜息肉、月经干净后5天内检查及输卵管双侧堵塞,临床上应根据上述危险因素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尽可能将造影剂逆流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输卵管通畅评估实时四维超声造影造影剂逆流危险因素

    维生素D孕期补充时机对超重及肥胖孕妇糖脂代谢的影响

    王剑平黄贤苹陈佩佩谢作良...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重及肥胖孕妇不同孕周补充维生素D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11月浙江省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常规产检的超重及肥胖孕妇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早服用组和晚服用组,每组72例。早服用组在妊娠14~18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3 1200U/d。晚服用组在孕24~28周开始口服维生素D3 1200U/d。两组于妊娠24~28周、妊娠32~36周检测血25(OH)D、空腹血糖(GLU)、空腹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及GDM、高脂血症发生率。结果 妊娠24~28周,早服用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晚服用组,GLU、INS水平明显低于晚服用组(P<0。05),两组血清TC、TG、LDL-C、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32~36周,早服用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高于晚服用组,INS、TC、TG、LDL-C水平明显低于晚服用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晚服用组(P<0。05)。两组GL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服用组GDM和高脂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服用组(P<0。05)。结论 妊娠早期开始补充维生素D更有利于降低GDM及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

    妊娠维生素D血糖血脂

    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徐珺章益娜叶寨芳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率并分析成功实施臀位外倒转术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8月~2022年8月70例行臀位外倒转术治疗的的足月产妇(46例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24例来自浙江省龙游县人民医院),根据臀位外倒转成功与否将产妇分为成功组45例和失败组25例,比较两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并分析成功实施臀位外倒转术的影响因素。结果 成功组剖宫产率低于失败组(P<0。05);成功组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失败组(P<0。05);初产妇、前壁胎盘、BMI过高、巨大儿是臀位外倒转术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脐带绕颈是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臀位外倒转术可解除胎儿臀位,降低产妇剖宫产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而臀位外倒转术失败可能影响因素为前壁胎盘、初产妇、BMI过高、巨大儿、脐带绕颈。

    臀位外倒转术妊娠结局异常胎位影响因素

    高龄产妇新生儿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及体液免疫发挥的作用

    黄伊婷杨美虹陈丽娜陈玉佳...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龄产妇新生儿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及体液免疫发挥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分娩的高龄产妇135例,按照新生儿分娩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组85例,正常妊娠组50例。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高龄产妇新生儿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及体液免疫发挥的作用。结果 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前置胎盘、不完全性子宫破裂、IgA、IgM、IgG为影响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高龄产妇,临床可根据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如控制血糖、降低血压、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等,使新生儿分娩不良结局发生率下降。

    高龄产妇分娩结局免疫功能相关性

    育龄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及其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叶芳建汪怡屠炜恬虞惠丽...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育龄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高危因素及其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6月~2023年5月浙江省海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确诊的育龄期URSA妇女93例(URSA组),另选择同期正常妊娠育龄期妇女99例(非URSA组)。根据临床经验并参考相关文献收集可能影响育龄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35岁、≥35岁)、BMI(<18。5kg/m2、18。5~24kg/m2,>24kg/m2)、受教育年限(初中及以下、初中以上)、吸烟史、饮酒、孕期补充叶酸史、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3000元)、人工流产史、职业类型(脑力为主、体力为主)、居住地(农村、城镇)、MTHFR基因多态性(CC、CT、TT)。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育龄期妇女URSA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有人工流产史为育龄期妇女URSA的高危因素(OR分别为1。763、1。740、2。149,P<0。05或P<0。01),孕期补充叶酸为育龄期妇女URSA的保护因素(OR=0。569,P<0。01)。结论 育龄期妇女发生URSA与MTHFR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相关影响因素包括MTHFR基因C677T位点TT型、受教育年限为初中及以下、有人工流产史、孕期未补充叶酸,可作为临床干预的参考。

    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育龄期高危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糖水平及预后分析

    赵燕飞包权张蕾叶淑萍...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糖水平及预后。方法 选择浙江省兰溪市人民医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90例,根据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分为轻度组28例、中度组36例、重度组26例。观察三组血糖水平及不同组别低血糖、高血糖的发生率,并统计在院治疗期间患儿死亡率。结果 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血糖水平、血糖异常率、死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缺氧缺血程度越重,血糖水平、血糖异常率、死亡率均越高;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儿血糖水平的变化,对提高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糖异常死亡率

    出生≤90天婴幼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治疗疗程探讨

    代苗英刘安全蓝菊红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出生≤90天婴幼儿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抗生素治疗疗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出生90天尿路感染婴幼儿432例,按照抗生素静脉注射疗程分为短疗程组与长疗程组,观察短疗程组与长疗程组伴或不伴菌血症婴幼儿的临床特点。结果 432例出生≤90天尿路感染婴幼儿中,405例不伴菌血症尿路感染,其中249例(61。48%)接受了短疗程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短疗程组中女性、年龄>30天、足月儿、无发热、无脑脊液白细胞增多症、无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症、CRP<20mg/L以及非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占比较长疗程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伴菌血症尿路感染婴幼儿中11例(40。74%)接受了短疗程抗生素静脉注射治疗,短疗程组与长疗程组临床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所有尿路感染婴幼儿均治疗成功,治疗后均无严重尿路感染并发症发生。结论 出生≤90天尿路感染婴幼儿中,如排除菌血症,女性、年龄>30天、足月儿、无发热、无脑脊液白细胞增多症、无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症、CRP<20mg/L以及非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者采用短疗程抗生素治疗较可行。

    尿路感染婴幼儿临床特点抗生素疗程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的意义

    朱凯铨杜慧慧吴聪陈焕琦...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g)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突发性耳聋患者61例,依据听力曲线类型的不同分为平坦型组22例、高频下降型组17例、全聋型组22例。根据指南标准不同类型的SHL选择相应对症治疗方案:(1)高频下降型:激素+离子通道阻滞剂;(2)平坦型:激素+降低Fg药物;(3)全聋型:激素+降低Fg药物。同时均给予巴曲酶注射液及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0。9%NaCl 100mL+银杏达莫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1次/d,持续10天;巴曲酶注射液首次10U+0。9%NaCl100mL静脉滴注,时间大于1小时,后减为5U,隔日1次,连续使用4次。比较三组血浆Fg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三组Fg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全聋型Fg水平最高;治疗后,三组Fg水平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的SHL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6。668,P=0。036),其中以平坦型的疗效最佳。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有一定的预测意义,以全聋型Fg水平最高,且治疗后均有下降;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和全聋型)按指南要求治疗,以平坦型的疗效最佳。

    突发性耳聋高频下降型平坦型全聋型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疗效观察

    杜慧慧朱凯铨麻琼钒郑国君...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3年4月浙江省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6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和低温组,每组32例。传统组行传统手术治疗,即充分暴露咽部,切开扁桃体并进行分离,从上到下摘除全部炎症组织;低温组行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即使用低温等离子刀顺着舌腭弓上极黏膜切开,并将其逐层切割,切到扁桃体被膜处再将扁桃体与周围组织分离,直到将整个扁桃体切除。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区疼痛评分、白膜形成时间、白膜完全脱落时间),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免疫指标(NK淋巴细胞、CD3+、CD4+/CD8+、IgG)。结果 低温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区疼痛评分、白膜形成时间、白膜完全脱落时间比传统组更少(P<0。05);两组术后2天CRP、TNF-α均有所上升,但低温组CRP、TNF-α均低于传统组(P<0。05或P<0。01);术后7天两组NK淋巴细胞、CD3+、CD4+/CD8+、IgG水平均上升,且低温组的水平较传统组更高(P<0。05或P<0。01)。结论 慢性扁桃体炎实施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不仅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较轻,且能加快白膜的形成及脱落,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指标,治疗效果明显。

    慢性扁桃体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炎症因子免疫指标

    单中心终末期肾病首次血液透析情况调查分析

    黄春香周建芳高咏琪陆晓艳...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首次透析时临床情况,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诊治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首次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41例,根据年份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透析患者以男性为主,占56%~67%,年龄50~79岁,平均(60。5±15。5)岁。前两位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和糖尿病肾病;最常见的合并症是高血压,其次为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比例近两年上升(P<0。05)。透析前eGFR均值为(8。33±3。92)mL/min/1。73m2,主要集中在(5。0~9。9)mL/min/1。73m2。糖尿病肾病及老龄患者启动透析较早。初始透析时的尿素症症状以胸闷气急为主,其次为疲乏或劳累,以单个症状就诊者居多。首次血液透析采用的血管通路,2017~2020年以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占比最高(70。5%~74。9%),2021~2022年以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占比最高(43。3%~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动静脉内瘘占比变化不大(P>0。05),为19。3%~24。9%。结论 本院2017年~2022年首次血液透析者原发病构成比无差异,糖尿病肾病及心力衰竭合并症占比上升;开始透析时的eGFR值差异不大,糖尿病肾病及老龄患者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时机更早;需重视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的建立时机及使用。

    终末期肾脏病首次血液透析血管通路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