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实用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实用医学
浙江实用医学

马伟杭

双月刊

1007-3299

zjsyyx1996@sina.com

0571-88861362

310013

杭州市天目山路182号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内

浙江实用医学/Journal Zhejiang Practical Medicine
查看更多>>《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系浙江省卫生厅主管、浙江省医学情报研究所主办、《浙江实用医学》杂志编辑部编辑出版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33-1207/R,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7-3299。本刊宗旨是积极贯彻党的卫生方针政策,宣传和推广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和防病治病的先进经验,立足浙江,面向全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并重,以实用为主,以临床为主,以基层为主。每期刊用文章80%为临床实用性较强的稿件,主要报道医学科研成果、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研究进展及医药卫生新技术、新方法。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临床研究、基础研究、防治研究、诊治分析、临床与药、临床与检验、临床护理、综述、误诊分析、病例报告、科研管理、医院管理、医学情报工作、国外医学动态等,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本刊为大16开64页双月刊,每逢双月25日出版。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X线与MSCT三维重建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前分型和术后复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蒋晓凯郑骏涛胡杰
    223-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X线与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桡骨远端骨折术前分型与术后复位效果评估中的应用比较。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12月在浙江省海盐县中医院确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7例,所有患者在术前、术后均接受X线、MSCT检查,以术中探查结果和临床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X线与MSCT两种方式在术前诊断Melone分型的准确性以及术后解剖复位和内固定效果评估中的作用。结果 MSCT三维重建对术前Melone各型及总体诊断检出率、解剖复位评估检出率及内固定效果良好检出率均高于X线检查,其中Melone分型Ⅱ型和Ⅲ型的诊断检出率和解剖复位评估检出率均超过90%,对Melone分型Ⅱ型的手术内固定效果良好的检出率高于90%。结论 MSCT三维重建在术前准确确定Melone分型及术后评估复位效果和内固定效果方面均优于X线检查。

    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Melone分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解剖复位

    竖脊肌平面阻滞对胸腰椎骨折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对康复的影响

    徐国勇高特生常政周大春...
    226-228,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60例,以信封法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联合ESPB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后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全身麻醉组予常规全身麻醉,联合ESPB组于全身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比较麻醉前(T0)、术后3小时(T1)、术后6小时(T2)、术后12小时(T3)、术后24小时(T4)5个时间节点的疼痛评分、生命体征和术后康复指标。结果 两组T0时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 T1、T2、T3、T4时联合ESP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在T0、T4时间点的HR和MA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T1、T2、T3时间点HR和MAP水平联合ESPB组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联合ESPB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24小时按压镇痛泵次数均少于全身麻醉组(P<0。05)。结论 ESPB用于胸腰椎骨折手术后镇痛效果较好,可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加速患者的术后康复,且安全性较好。

    胸腰椎骨折全身麻醉竖脊肌平面阻滞镇痛效果康复

    比较依托泊苷联合阿糖胞苷与普乐沙福对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

    涂燕朱亭郡倪丽红章敬成...
    229-23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依托泊苷联合阿糖胞苷(EA)+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普乐沙福(PXF)+G-CSF对淋巴瘤和骨髓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2023年1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使用EA+PEG-rhG-CSF(EA组)与PXF+G-CSF(PXF组)动员后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的27例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案采集次数、采集CD34+细胞数、血细胞植入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EA组一次性采集成功率远高于PX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57,P<0。01);EA组动员至采集干细胞时间较PXF组长(P<0。01),两组粒系植入时间及血小板植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发热、出血发生率高于PXF组(P<0。01),但两组肌肉酸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泊苷联合阿糖胞苷与普乐沙福两种方案在对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自体造血干细胞动员中,CD34+细胞采集成功率均为100%,但依托泊苷联合PEG-rhG-CSF方案采集的干细胞数量多且一次性采集成功率高,血液学不良反应可控,较为推荐。

    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造血干细胞移植依托泊苷阿糖胞苷普乐沙福

    糖皮质激素辅助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肝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徐远
    232-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与单纯抗病毒治疗相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抗病毒组与联合激素组,每组100例。单纯抗病毒组给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口服治疗,300mg/次,1次/d;联合激素组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联合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治疗,抗病毒治疗方法同单纯抗病毒组,激素治疗采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针30mg/kg,1次/d,治疗3天后每次用量减少15mg。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损伤评分、HBV-DNA定量水平并统计两组治疗期间不同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激素组治疗1周、2周、4周后肝功能及肝功能损伤评分、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指标水平低于单纯抗病毒组(P<0。01),HBV-DNA定量水平低于单纯抗病毒组(P<0。01);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病毒治疗与单纯抗病毒治疗相比具有较好的肝功能改善作用和更明显的病毒载量降低作用,且安全性良好。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肝功能HBV-DNA定量

    腹膜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影响因素分析

    张胜靖蔡盛盛陈春卢寿荣...
    236-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5月~2021年5月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367例)和浙江省温州老年病医院(377例)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744例,按PSQI评分分为睡眠正常组(PSQI≤7分)476例和睡眠障碍组(PSQI>7分)268例。收集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共9项(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肾病分期、WBC、Hb、ALB、焦虑及抑郁状态),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膜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睡眠障碍发病率为36。02%,透析龄≥4。2年、肾病5期、存在抑郁或焦虑状态均是导致腹膜透析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上应积极做好心理疏导等干预措施,使患者在治疗中保持乐观心态,以缓解抑郁或焦虑情绪,保证睡眠质量以提高腹膜透析的效果。

    终末期肾病腹膜透析睡眠障碍影响因素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16例临床病理分析

    陈丽阳刘庆猛杨帆
    239-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乳腺E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同时收集患者的随访信息。结果 16例乳腺EPC患者中女15例,男1例;年龄41~81岁,中位年龄62岁;肿瘤最长径0。3~4。5cm。肉眼观呈囊实性。镜下可见肿瘤细胞由纤维囊壁包裹,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清楚。囊内肿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送检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显示囊周及囊内乳头状成分肌上皮完全缺失。除1例病例ER强阳性且PR阴性外,其余病例ER和PR均呈强阳性表达。HER2阴性5例,HER2(+)7例,HER2(++)4例。其中HER2(++)的病例经FISH确认为HER2阴性。12例随访患者中有5例接受了内分泌治疗,所有患者均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结论 EPC好发于老年女性,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囊壁缺乏肌上皮,预后良好。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

    腹部CT与腹部超声对脾破裂的诊断评估

    肖辉严国荣符明年谢晓冬...
    2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腹部CT检查对急诊脾脏破裂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2月浙江新安国际医院收治的134例腹部创伤疑似脾脏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经手术证实为脾脏破裂出血83例(脾破裂组),未发生脾破裂51例(对照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接受了腹部CT和超声检查,统计分析两组CT特征和超声特征,并以临床手术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两种检查方式在诊断脾破裂中的价值。结果 CT影像学特征方面,脾破裂组脾脏增大、脾周围新月形低高密度混合影、脾内单发或多发高密度影、脾实质内陷低密度影、脾周围积血的显示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超声声像图特征方面脾破裂组脾脏增大、脾包膜下异常回声、脾实质内异常回声、腹腔积液显示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腹部CT诊断脾破裂出血的灵敏度为93。98%、特异度为84。31%、漏诊率为6。02%、误诊率为15。69%;腹部超声诊断脾破裂出血的灵敏度为84。34%、特异度为80。39%、漏诊率为15。66%、误诊率为19。61%。结论 腹部CT鉴别诊断脾脏破裂出血的价值略高于腹部超声,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腹部外伤脾破裂腹部CT腹部超声

    7例气管切开术后止血经验分享

    余毅鹏徐小群蒋婧胡喆成...
    246-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2年12月浙江省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行气管切开手术的173例中发生术后出血7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止血经验。7例均颈部脂肪较厚,颈部切开后暴露困难,导致损伤颈部血管,1例损伤甲状腺最下动脉,创面填塞难以止血;1例套管损伤周围动脉导致大出血;其余5例术中探查时发现血管损伤。7例均采用普洛林线"8"字缝扎止血成功,随访6个月未发生再次出血。

    气管切开止血"8"字缝扎

    子宫输卵管造影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临床特点分析

    黄丹
    248-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4D-HyCoSy)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2021年 11月~2023年10月浙江省永康市龙川家医院行4D-HyCoSy检查的患者210例,根据Stacey分级分为无不良反应组、轻中度不良反应组(Stacey分级1级、2级)、重度不良反应组(Stacey分级≥3级),分析不同程度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结果 三组在年龄、BMI、不孕时间、盆腔操作史、子宫位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痛经史发生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重度不良反应组痛经比例高于无不良反应组及轻中度不良反应组(P<0。05),无不良反应组及轻中度不良反应组痛经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造影时间、置管时间、置管深度/内膜线长度、球囊注水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不良反应的加重而逐渐增加(P<0。05);重度不良反应组双侧输卵管阻塞比例高于无不良反应组及轻中度不良反应组(P<0。05),无不良反应组及轻中度不良反应组输卵管通畅程度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降低子宫输卵管造影患者不良反应的程度,应尽量缩短宫腔置管时间及造影时间,减少球囊注水量,且宫腔置管不应过深。

    子宫输卵管造影不良反应临床特点

    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徐怡萍方红艳章倩
    251-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2023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患者75例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产后大出血分为发生组28例和未发生组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探讨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年龄≥35岁、孕次≥3次、分娩孕周≥40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4000g、有妊娠合并症或子宫切口撕裂、刮宫次数≥2次、分娩时宫底高度≥34。5cm是剖宫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后大出血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1)。结论 对于高龄产妇、孕次多、分娩孕周大、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偏重、有妊娠合并症和子宫切口撕裂、刮宫次数多、分娩时宫底过高的瘢痕子宫孕妇,再次妊娠时应足够重视,减少产后大出血的发生。

    剖宫产瘢痕子宫产后大出血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