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体育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体育科学
浙江体育科学

郭海英

双月刊

1004-3624

zjtykx@sina.com

0571-85060504 85062025

310004

杭州市体育场路212号

浙江体育科学/Journal Zhejiang Sport Scienc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杂志创刊于1979年,是一份体育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的办刊方针是: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面向体育实际,面向广大读者,交流和推广体育科学、运动实践、体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方法,普及和宣传体育的科学知识,促进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为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科技人员、体育教师、基层体育干部、社会体育指导员、体育院系学生及较高层的体育爱好者服务,成为他们的参谋助手、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红色体育旅游资源结构及产品化研究——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为例

    白志坚杨玲黎静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艰难奋斗历程,对传承红色文化、发扬长征精神,增强国家认同感、提升区域经济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尝试利用廊道理论,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作为红色体育旅游资源来进行开发.首先,阐述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及旅游廊道概念内涵.其次,明确国家文化公园的开发价值.第三,构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及运动项目.第四,提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的逻辑:通过节点、轴线、域面三个层次来开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形成红色体育旅游廊道.第五,给出从宏观、中观及微观层面开发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的开发策略.

    廊道理论红色体育旅游资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开发

    乡村振兴背景下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服务需求层次与优化路径研究

    付林贤郑霞
    9-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办好乡村体育赛事是围绕乡村振兴、促进农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实施行动.精确识别乡村体育赛事服务需求是缓解乡村体育赛事服务供需矛盾的关键.依据魅力质量理论与KANO模型,对 95 名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参赛者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各项赛事服务需求层次及其优先满足序列.结果表明: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赛事服务需求总体呈现为期待性需求,37 项赛事需求要素包含 6 项期望要素、6 项魅力要素、9 项必备要素以及 16 项无差异要素,在Better-Worse系数四象限分布图上共确定 27 个赛事需求要素的优先满足序列.提升泰顺红色古道越野赛赛事服务需求策略:①挖掘红色区域特色,做大做强地方乡村品牌赛事;②科技赋能办赛,提高乡村赛事信息化管理效率;③赓续红色基因,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服务主体参赛文化需求;④强化赛事现场感知,推进红色越野赛事环节有效互动.

    乡村红色赛事需求层次魅力质量理论KANO模型

    中国汉族18岁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与社会经济指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

    程磊王辉郑哲刘功聚...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关系,通过《中国统计年鉴》提取了 2019 年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国民经济指标(GDP、人均 GDP、居民可支配收入)与青少年各项体质健康指标(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进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空间关联.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指标的空间聚集性与各省(市)人均 GDP的空间聚集性呈显著相关,身体素质指标的空间聚集性与人均GDP的空间关联程度不高.

    青少年体质健康社会经济指标双变量空间自相关GIS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滨海休闲体育空间格局规划研究

    平凯炜陈飞飞庄永达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对滨海休闲体育布局规划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梳理,并分别对其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演化机理与趋势、功能区布局及调控优化对策进行讨论,研究认为:①长三角滨海休闲体育空间结构的形成机制满足"核心-边缘"理论;②基本特征符合《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通知》的客观要求;③功能分区是从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出发,兼顾海洋生态功能与滨海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空间协调和功能优化;④后期的调控与优化关键在于主动融入、加强联动、推进建设.通过对长三角滨海休闲体育空间布局规划影响因素及实践举措的探讨,目的是从"长三角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凝聚区域优质滨海休闲体育资源进一步为美丽中国、海洋旅游提供智力支持和路径选择.

    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长三角滨海休闲体育布局规划

    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历程、困境及趋势——基于对三届亚运会的解读

    王雪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进入到以赛谋城、以赛兴城的新发展阶段,有必要对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历程、困境和趋势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认为:①我国举办三届亚运会虽然分别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是均取得了重要的价值意义;②我国举办三届亚运会均面临了突发因素不断、财政压力陡增、品牌营销不畅、受众粘性不足等挑战;③我国举办三届亚运会体现了从以政治为主到以经济为重再到以人为本、从表现中国文化到岭南文化再到数字文化、从传播中国形象到广州特色再到世界共享、从环境表面改善到浅层改造再到深层革新的演进趋势.

    大型体育赛事亚运会城市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体育促进健康全球化的时代使命与实现路径

    王立杰朱建勇王厚雷尹作亮...
    35-3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体育促进健康全球化的时代使命和实现路径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面对西方社会"逆全球化"潮流,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球健康发展领域展示大国担当与天下情怀,通过贡献中国体育智慧和力量促进健康全球化和全人类健康.同时,我国体育促进健康全球化进程中承担着文化使命、外交使命、生态使命和健康使命,实现路径:提升健康治理能力,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深化人文交流对话,传播传统体育文化,完善健康教育体系,加大专业人才培养,优化科技服务体系,助力体育健康产业,从而促进健康全球化发展中贡献中国体育的力量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健康全球化健康中国传统体育后疫情时代

    中国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经验总结与推进策略

    朱汉义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现代化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对体育现代化特征加以分析.依据我国近现代体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总结了我国体育现代化的历史经验,即党的领导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根本保障;"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根本宗旨;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体育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继承和发展、开放和包容是中国体育现代化宝贵财富.进一步提出了我国体育现代化推进策略,即明确体育现代化内涵特征,加强顶层设计;深耕体育社会化,完善体育管理、加强体育治理;强基础、促平衡、保优势、补短板,推动体育现代化协调发展;加大体育科技创新,培育体育现代化新动能.

    体育现代化历史进程经验总结推进策略

    "生身"不息:生成式AI浪潮下体育非遗国际传播的具身路径

    姜宇辰姚智宇陆高峰
    46-5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推动其国际传播有利于地方文化的全球交融.目前,体育非遗国际传播面临三个矛盾:传承人数字弱势与全球数字进程强势;离身性符号展示静态与非遗本真的情境性仪式动态;地方乡土脉承与全球文化霸权.既有研究较多关注体育非遗的符号传播与记录传承,对身体缺乏关注.身体是体育活动最初的体验源泉,也是认知和表达体育意义的主体.借助具身传播理论,体育非遗的国际传播将生成式 AI作为身体与场景建构的基础设施,通过传承者的集体记忆摹画、在场化交际仪式的共建和"肉身"情感共同体的缔结,在国际视野中实现体育非遗超越语言、啮合时空维度之"生身"不息的传播效能.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成式AI具身传播国际传播

    浙江省体育老地名文化特征及保护传承研究

    应菊英朱敬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老地名是体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历史文化悠久,地理环境多样,体育老地名资源丰富.文章旨在研究浙江省体育老地名的文化特征及保护传承路径.结果表明:古代浙江体育老地名,铭记了垂钓、龙舟、射击、射箭、击剑、武术、棋类、踏青等类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回荡着历史的桨声剑影、觞光棋局,吴越遗韵特色明显.近代浙江体育老地名,主要有体育学堂、体育场馆、棋类俱乐部等,中西体育文化交融,彰显着先辈体育救国的梦想和追求.体育老地名由人而名、由地而名或由事而名.在快速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其保护面临着剧烈冲击.体育老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路径主要有:挖掘整理体育老地名信息建立数据库,将其纳入各级各类保护名录,体旅融合迭代升级其体育文化功能,创新复活一些消失的体育老地名.

    体育老地名地名文化保护浙江省

    速度素质:定义与划分之匡补

    杨宇航唐艳丽吴进
    5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速度素质作为人体运动素质的关键构件,其在实践层面与理论层面的重要性得到广泛认可.然而,目前各类研究对速度素质内涵的定义与外延的划分尚不统一.为此,对国内外围绕速度素质概念进行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采用形式逻辑学等理论对概念的定义与划分进行分类辨析,并指出其主要谬误.在此基础上,借助现有知识体系对速度素质的定义与划分进行完善.研究认为,①定义方面,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能力;②划分方面,在第一层次上,根据生理学基础的不同,可将速度素质划分为反应速度素质与动作速度素质.在第二层次上,根据反应信号类型的不同,可将反应速度素质划分为简单反应速度素质与复杂反应速度素质;以人体运动状态为标准,可将动作速度素质划分为匀速素质与变速素质.在第三层次上,以人体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为标准,可将变速素质划分为加速素质与减速素质.

    速度素质概念形式逻辑体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