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汪俊昌

季刊

1672-2795

zjysxb@126.com

0571-87150166

310053

杭州市滨江区滨文路518号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Zhejiang Vocational Academy of ArtCSSCI
查看更多>>本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科学、求实、创新的态度办刊,促进艺术科研发展,展示艺术教育成果,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本刊关注艺术领域的新观点、新艺术形式,对戏剧、音乐、美术等艺术形态加以研究,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代中国剧场研究:论域、方法与展望

    李琳肖宝凤
    73-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剧场作为建筑设施、运营机构、文化实体等面向的存在,使得当代中国剧场研究的学术探索集中在剧场建设、剧场管理、剧场文化这三大论域.出于对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的尊重,比较研究方法、案例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和空间研究方法成为当代中国剧场研究的主要方法.尽管当代中国剧场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亟需通过拓展史学研究、深化地方性知识研究、加强问题意识等方面的努力,走向更加坚实宏阔的未来.

    当代中国剧场建设管理空间

    论国产电影影评的民族自觉意识(1945—1949)

    刘世浩
    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胜利后,国产电影影评在历经初期的杂乱无章之后,逐渐从对影片故事内容的复述、演员演技的评价以及导演技巧的品评中脱离出来,在借镜西方影片的摄影技术以及艺术理念来反观国产电影不足的同时,更加注重国产电影在展现民族性方面的探索意识.这类影评强调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呈现,注重影片内在叙事逻辑的合情与合理,从"整个国产片的前途"的角度引导电影编导者端正态度等,体现出战后国产电影影评的自觉意识.

    国产电影影评自觉意识人民群众民族性

    "间离"与"弥合":考古纪录片中数字再现的嵌入策略——以《埃及的失落宝藏》为例

    段霄霆
    87-9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再现"以其视听表现空间的自由属性为考古纪录片重建过去提供了新的手段,并由此介入纪录片的真实美学表达.作为一部广泛使用数字再现的系列考古纪录片,《埃及的失落宝藏》运用"间离"与"弥合"策略将数字画面嵌入纪实影像,使"假定的真实"与"纪实的真实"交织融合于纪录片的真实性主线,为我国考古纪录片中数字再现的使用提供了参考思路.

    考古纪录片数字再现《埃及的失落宝藏》嵌入策略

    《棠湖埙谱》所记载埙胴音考

    邹宛桥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清代吴浔源所著《棠湖埙谱》记载了"黄钟埙"和"大吕埙"的底孔音高分别为工尺字的"合"和"五",以及其尺寸和孔位.当今埙的定调是根据全按之后的胴音,然而在不同技法的吹奏下,全按音可能存在不同的音高,这为古埙的定调增加了不确定性.《棠湖埙谱》所记载埙形制与殷商时期的"前三后二"的五音孔梨形埙具有极高的相似性,并且二者都在演奏中充分运用旋相还宫的技法以实现调式的转换.根据目前出土的五孔"殷商埙"音高范围,《棠湖埙谱》附谱调式,以及"旋相还宫"技法,可推断出《棠湖埙谱》所记载的黄钟埙为#F调埙,大吕埙为#G调埙,应钟埙为F调,夹钟埙为A调.

    《棠湖埙谱》吴浔源胴音旋相还宫

    王国维音乐教育观对"乐教"思想的继承与新解

    高羽鹤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国维重视音乐教育,他的音乐教育观体现了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时代思潮.他继承了儒家以乐教立人的传统,并结合叔本华哲学对纯粹"美术"价值的关注,强调音乐教育的审美属性,提倡音乐的天然之美,对"乐教"作出新解.针对教育界新兴的"学堂乐歌"课程,他以小学校"唱歌科"为例,指出音乐教育具有增进知识、调和情感、提振道德的作用.王国维的音乐教育观,为传统"乐教"思想赋予了具有时代意义的新内涵.

    王国维音乐教育乐教学堂乐歌

    基于文化整体观的景颇族舞蹈功能承袭与转化

    郭瀚繁史莹子
    104-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交通要道,文化艺术甚为丰富,其舞蹈具有整体艺术的特质,并与其他文化事象密不可分,形成一个有机、统一、整合的系统,并受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经济文化、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景颇族舞蹈承袭传统功能,以对现实生活的模仿与复现映证背后的民族集体记忆,又随着社会的演化而呈现出由单一向多元的辩证性、动态性演变,突出政治功能与审美功能,最终以舞蹈实现文化渐融、共同繁荣的价值意义.

    景颇族舞蹈功能承袭转化文化整体观

    挼舞之姿叉手考

    苏嘉禾闫生谦
    113-119,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挼"由"叉手""举左右肩""动足应拍"三个动作构成,具有伴随与回应之意.从舞姿来看"举左右肩"与"动足应拍"两个动作含义明确,但"叉手"却尚无定论.由于挼舞具有世俗与神圣两种传播语境,因此构成了"同名异舞"的现象.这种现象的生成并非偶然,而是由以"舞"行"礼"的规则所决定的.在这种规则的背后,则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乐舞化"的审美观.

    叉手敦煌舞谱龟兹乐舞

    近代外资商标设计中的重塑与再造

    汪哲皞郭怡祺
    120-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资商品在鸦片战争后逐步走进中国市场,其商标呈现出中西杂糅的复杂形式,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产开始萌芽,国货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有趣的是国货商标的形式同洋货一样,也呈现出中西杂糅的形式.不仅中国企业设计的商标受到"西风美雨"的熏陶,外资企业的商标也有"东风西渐"的迹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尝试从设计、文化、历史、经济等角度剖析两方呈现出"东西杂糅"的成因及背后代表的历史文化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商标设计发展历程.

    近代商标设计洋行外资企业中西杂糅

    基于品牌化设计思维的国际设计人才培育与实践探索——以toB及toC品牌设计差异为中心

    何星池高蓝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经济文化融合的背景下,设计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设计作为连接文化与商业的桥梁,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设计应当与品牌文化紧密相连.通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品牌化设计思维模式的设计实践,有助于应对未来不确定的市场需求.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品牌的定位、目标受众以及市场环境,从而创作出既符合品牌特色又具有创新性的设计作品,以此为国际设计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品牌化设计思维国际设计人才实践探索教学改革

    "他者"视域下的中国绘画史研究——刍评《气势撼人》见高居翰艺术史学的双重面向

    黄祥科
    13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绘画史领域,高居翰采用内外兼修的研究方法,通过以视觉为中心的形式挖掘隐藏在作品"不和谐"因素背后的时代变局与社会真相,突破了以往学界的研究藩篱,冲击了历史文本模式.同时也把非主流的研究对象纳入中国绘画史,进一步消解了大众对于业余精神的崇拜感,为艺术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

    高居翰《气势撼人》形式分析法艺术社会学图像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