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身免疫性胃炎研究进展

    毛建山纪小微
    1569-1572,1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身免疫性胃炎(AIG)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胃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合并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多发神经炎、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等,可以继发1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胃癌等.既往认为AIG在中国等东亚地区是少见病,现有资料表明是常见病,需要临床提高认识.本文对AIG的历史、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作一述评,以期为临床AIG诊治提供参考.

    自身免疫性胃炎贫血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胃癌壁细胞抗体维生素B12

    基于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的多抗原肽疫苗的免疫原性鉴定

    孙艳李瑞芳格桑卓玛冯明旨...
    1573-1579,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以幽门螺杆菌(Hp)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为基础的多抗原肽(MAP)疫苗,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 在GenBank数据库检索Hp黏附素HpaA的氨基酸及核苷酸序列.采用表位分析软件预测HpaA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MAP并免疫白毛黑眼兔,体外试验测定MAP与兔抗Hp多克隆抗体的亲和力,体内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和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HpaA的优势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其氨基酸序列的第130~142和第212~219区段,并分别以上述B细胞表位合成8分支MAP1和MAP2.MAP1和MAP2均能在体外与兔抗Hp多克隆抗体结合,且MAP1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仅MAP1能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结论 HpaA氨基酸序列的第130~142区段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基于此合成的MA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幽门螺杆菌黏附素HpaAB细胞表位多抗原肽免疫原性

    Usher综合征Ⅱ型患儿临床表型及USH2A基因突变分析

    潘澍青潘小莉鲍幼维李海波...
    1580-1584,1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Usher综合征Ⅱ型患儿USH2A基因的变异类型和临床表型,明确其致病原因,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宁波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确诊的3例Usher综合征Ⅱ型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应用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对患儿进行检测,并用Sanger测序技术对疑似致病变异及患儿父母进行位点验证.结果 3例患儿均存在双耳轻度到中度听力损失,视力正常,未出现前庭反应.例1检出USH2A基因:c.8559-2A>G/c.1964G>C(p.C655S)复合杂合变异.例 2检出 USH2A基因:c.1644+4A>G/c.187C>T(p.R63*)复合杂合变异.例3 检出 USH2A 基因:c.13877_13880del(p.Q4626Pfs*7)/c.7232A>C(p.Q2411P)复合杂合变异.例 1 和例2 遗传自亲代,例3未接受亲代验证.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USH2A基因c.8559-2A>G、c.187C>T(p.R63*)和c.13877_13880del(p.Q4626Pfs*7)变异评为致病性变异;USH2A基因c.1644+4A>G评为可能致病性变异;USH2A基因c.1964G>C(p.C655S)和c.7232A>C(p.Q2411P)评为临床意义未明变异.c.1964G>C(p.C655S)变异查询文献和数据库均未见报道和收录.结论 USH2A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3例患儿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 USH2A基因的变异谱,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Usher综合征Ⅱ型全外显子组测序USH2A基因Sanger测序

    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及临床意义研究

    范澄璐缪韦韦姚卫芹张桂芳...
    1585-1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前胶原C端蛋白酶增强子1(PCPE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医院收治的MM患者116例,检测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和肾功能指标.根据患者肾功能分为肾功能不全组42例和肾功能正常组74例.比较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和血清PCPE1、IGFBP7水平;分析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与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分析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清PCPE1、IGFBP7对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预测效能.结果 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胱抑素C及血清PCPE1、IGFBP7水平均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均P<0.05),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与eGFR均呈负相关(均P<0.05),与血肌酐、血尿素氮、血尿酸及胱抑素C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5).高血清PCPE1水平、高血清IGFBP7水平均是MM患者发生肾功能不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CPE1、IGFBP7预测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AUC分别为0.833、0.80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2.69、163.81 μg/L,灵敏度分别为0.752、0.664,特异度分别为0.821、0.823,均有较高的预测效能;而血清PCPE1、IGFBP7联合预测MM患者肾功能不全的AUC高于单独指标预测(均P<0.05),预测效能更高.结论 MM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PCPE1、IGFBP7水平升高,且与肾功能不全程度有关,两者联合对MM患者肾功能不全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多发性骨髓瘤肾功能不全前胶原C端蛋白酶增强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

    血清AFP、AFP-L3、GP73及DCP在慢性乙肝和肝癌诊治中的价值分析

    何平王玉陈伟吴军良...
    1591-1594,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73(GP73)及异常凝血酶原(DCP)在慢性乙肝及肝癌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就诊的肝癌患者78例(肝癌组)、慢性乙肝患者90例(慢性乙肝组)为研究对象,另择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7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AFP、AFP-L3、GP73及DCP.比较3组研究对象血清AFP、AFP-L3、GP73及DCP阳性率和水平;分析以上指标血清水平对肝癌的诊断效能;比较肝癌组患者手术前后以上指标的血清水平.结果 3组研究对象血清AFP、AFP-L3、GP73及DCP阳性率与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血清GP73、DCP水平肝癌组>慢性乙肝组>正常对照组(均P<0.05).AFP、AFP-L3、GP73与DCP诊断肝癌的AUC分别为0.745、0.916、0.753和0.785.其中AFP-L3的AUC最大,最佳截断值为9.35%,灵敏度为0.859,诊断效能较高;AFP的最佳截断值为9.37 ng/mL,特异度最高为0.900,但其灵敏度较低为0.564.肝癌组患者手术后血清AFP、AFP-L3、GP73及DCP水平均较手术前降低(均P<0.05).结论 血清AFP、AFP-L3、GP73及DCP对慢性乙肝及肝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可能是肝癌患者术后预后的潜在预测指标.

    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高尔基体73异常凝血酶原慢性乙肝

    MRI常规序列联合DWI、增强扫描序列用于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研究

    陈熹王志强杨文王巍...
    1595-1600,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0T MRI常规序列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和肝脏三维容积快速成像(LAVA)增强扫描用于肛瘘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6月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肛瘘患者78例.患者均于术前1周内进行3.0T MRI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术前MRI常规序列、DWI序列、LAVA增强序列、常规+DWI+LAVA增强序列对肛瘘的诊断价值,包括比较不同序列对肛瘘内口、主瘘管、分支瘘管及脓腔的显示情况,评估MRI诊断肛瘘Parks分型与手术结果之间的一致性;根据瘘管有无脓液将患者分为无脓液(14例)、有脓液(36例)、伴有脓腔(28例)3类,比较3类患者主瘘管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 MRI常规序列、DWI序列、LAVA增强序列、常规+DWI+LAVA增强序列对内口、主瘘管的显示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及LAVA增强序列优于DWI序列(均P<0.05);对分支瘘管、脓腔的显示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对肛瘘Parks分型诊断与手术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769,P<0.05).无脓液患者与有脓液、伴有脓腔患者的主瘘管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有脓液患者与伴有脓腔患者的主瘘管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T MRI常规序列联合DWI、LAVA增强序列在显示肛瘘内口、主瘘管中有优势,且能较准确诊断肛瘘Parks分型,ADC值有助于术前判定病灶有无活动性炎症.MRI可作为术前协助临床诊断肛瘘的一种有效影像学检查方法.

    肛瘘MRI弥散加权成像增强序列

    膈肌超声检测在预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机械通气脱机结局中的应用

    谢志扬王珏方振红李文玉...
    1601-16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膈肌超声相关参数检测预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机械通气脱机结局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收治的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 h的患者101例,患者脱机前均行膈肌超声检测评估膈肌运动幅度(DE)和膈肌增厚分数(DTF).其中77例患者脱机后48 h内无需再次使用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为脱机成功组,24例患者未通过自主呼吸筛查试验,或脱机后死亡,或脱机后48 h内再次需要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支持,为脱机失败组.比较两组患者左右两侧DE和DTF;分析左右两侧DE和DTF对脱机失败的预测效能.结果 脱机成功组患者左侧DE、右侧DE、左侧DTF、右侧DTF均大于脱机失败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左、右侧DE预测脱机成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9.50、11.05 mm,灵敏度分别为0.917和0.833,特异度分别为0.753和0.883.左、右侧DTF预测脱机成功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0.60%和19.75%,灵敏度分别为0.750和0.667,特异度分别为0.766、0.870.结论 超声测量膈肌的定量参数可较为准确地预测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机械通气的脱机结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超声膈肌主动脉夹层脱机

    宫腔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

    陈丽芬周媛萍董其音曹单...
    1607-16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宫腔灌注治疗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23年10月在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冻融胚胎移植助孕,既往控制性卵巢刺激周期中因子宫内膜厚度未达标取消新鲜胚胎移植,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32例.其中76例患者接受宫腔灌注G-CSF治疗(G-CSF组),另56例患者未接受宫腔灌注G-CSF治疗(对照组).比较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结局,并采用多因素修正泊松回归分析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 G-CSF组患者宫腔灌注治疗后子宫内膜厚度大于治疗前[(7.6±0.9)mm比(5.4±0.9)mm,P<0.05].G-CSF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40.0%比30.3%、52.6%比33.9%,均P<0.05),早期流产率呈下降趋势,两组患者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0%比31.6%,P>0.05).多因素修正泊松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G-CSF宫腔灌注不是薄型子宫内膜患者临床妊娠的影响因素(RR=1.217,95%CI:0.615~2.410,P>0.05).结论 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内膜准备时可考虑行G-CSF宫腔灌注治疗,增加子宫内膜厚度,以提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薄型子宫内膜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早期流产率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胆汁酸代谢、性激素水平分析

    尹馨缑灵山顾茂胜廖明明...
    1613-1617,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胆汁酸代谢特征,并探讨其与性激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3年1至6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PCOS患者54例(PCOS组),另择同期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正常对照女性53名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于月经第2~5天,留取上午空腹肘静脉血检测性激素、胆汁酸代谢物水平.比较两组血清性激素、胆汁酸代谢物水平,并通过建立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模型,寻找两组差异性胆汁酸;分析差异性胆汁酸与性激素的相关性.结果 PCOS组患者血清抗米勒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卵泡生成素、雄激素睾酮(T)和脱氢表雄酮硫酸酯(DHEA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PCOS组患者血清初级游离胆汁酸鹅脱氧胆酸水平增加(P<0.05),次级结合胆汁酸甘氨脱氧胆酸(GDCA)和甘氨石胆酸水平均降低(均P<0.05).通过OPLS-DA模型找到两组差异性最强的胆汁酸为GDCA,相关性分析显示GDCA与T、DHEAS均呈负相关(r=-0.363、-0.342,均P<0.05).结论 PCOS患者存在胆汁酸代谢紊乱和性激素水平异常,且GDCA与PCOS高雄激素症状密切相关.

    多囊卵巢综合征胆汁酸高雄激素甘氨脱氧胆酸

    肠道菌群检测在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

    陈伟东刘乐伟吴素娜杨晓敏...
    1618-1624,1631,后插3-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人类粪便肠道菌群对结直肠腺瘤(CRA)及结直肠癌(CRC)的诊断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60例.其中经外科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CRC者55例(CRC组);经结肠镜检查提示结直肠息肉,并经息肉切除后病理学检查确诊CRA者55例(CRA组);经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者50名(H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qPCR)方法对研究对象肠道准备前粪便标本特定菌群进行相对定量检测.比较3组研究对象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属(Bb)、乳酸杆菌属(Lb)、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具核梭杆菌(Fn)、厌氧消化链球菌(P anaerobius)]相对定量;分析肠道菌群相对定量对CRC和CRA的诊断效能.结果 3组研究对象肠道ETBF相对定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b、Lb、Fn、P anaerobius相对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C组Bb、Fn、P anaerobius相对定量>CRA组>HC组(均P<0.05),CRA组Lb相对定量>CRC组>HC组(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单细菌P anaerobius对CRA和CRC的诊断效能最好;联合细菌Fn+Lb+P anaerobius对CRA和CRC的诊断效能最好;细菌联合实验室检查中Fn+Lb+P anaerobius+大便隐血实验+癌胚抗原检测对CRA和CRC的诊断效能最好.结论 肠道菌群P anaerobius定量检测在CRA和CRC诊断中的有重要价值;Fn+Lb+P anaerobius联合大便隐血实验及癌胚抗原检测可提高CRA和CRC的检出率.

    肠道菌群结直肠腺瘤结直肠癌诊断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