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精神障碍的电痉挛治疗及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钱敏才
    2465-2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痉挛治疗(ECT)开始于上世纪30年代,随着方法的不断改进,今天,ECT已是部分精神障碍的首选治疗方法,如严重抑郁障碍、紧张症、自杀自伤和各种难治性精神障碍,且患者的安全性和体验感也在不断提升.虽然ECT用于老年、儿童、青少年、妊娠女性和其他特殊人群(如心脏、大脑有金属植入电极患者)的精神障碍有效,且少有严重和致死性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但对这些患者潜在的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电痉挛治疗疗效安全性老年儿童青少年妊娠

    甘草酸苷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探究

    刘勇攀郑东元徐勤科
    2469-2474,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甘草酸苷(GL)调控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机制.方法 将HT-29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低、中、高GL浓度组.模型组和不同GL浓度组细胞分别加入0.8 mmol/L的H2O2作用于细胞4 h建立氧化应激模型,H2O2刺激结束后,不同GL浓度组在37 ℃下分别用0.5、1.0、2.0 mmol/L浓度的GL刺激24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5组细胞存活率,检测5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O-1、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Nrf2蛋白表达水平.将24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GL干预组,每组8只;后两组大鼠给予含5%右旋葡聚糖硫酸酯钠盐的饮用水构建UC模型.观察并记录3组大鼠的疾病活动指数(DAI)、组织损伤指数(TDI);实验结束后处死各组大鼠,测量结肠长度,检测结肠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HO-1、Keap1、Nrf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G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均提高(均P<0.05),细胞内ROS水平明显下降(P<0.05),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5),中、高GL浓度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均P<0.05),中、高GL浓度组Kea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GL干预后大鼠的DAI和TDI均明显下降(均P<0.05),结肠长度更长(P<0.05),结肠组织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Keap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 GL可能通过增强Nrf2/HO-1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诱导的UC损伤,从而发挥治疗作用.

    甘草酸苷溃疡性结肠炎氧化应激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

    PGRN调控EGFR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王攀林庆晨王毅超顾华敏...
    2475-2479,2485,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颗粒蛋白酶前体(PGR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PGRN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相关性,了解PGRN调控EGFR在乳腺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台州市中心医院行手术切除并制成组织芯片的95例乳腺癌组织和其中20例乳腺癌患者的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GRN的表达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PGRN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乳腺癌组织中PGRN与EGFR表达的相关性;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细胞划痕和3D侵袭等实验检测EGFR抑制剂对PGRN激活剂溶血磷脂酸(LPA)诱导的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48、72 h后细胞存活以及24、48 h后细胞迁移和侵袭的逆转作用.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中PGR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不同肿瘤大小、不同组织学分级、是否淋巴结转移以及是否为三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PGRN表达患者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乳腺癌组织中PGRN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r=0.353,P<0.01).CCK-8法实验显示,EGFR抑制剂作用24、48、72 h后,LPA诱导的MDA-MB-231细胞存活率显著提高(均P<0.05).细胞划痕实验显示,在24、48 h时,EGFR抑制剂显著抑制了 LPA诱导的细胞迁移(均P<0.05).3D侵袭实验显示,在第4天时,EGFR抑制剂显著抑制了 LPA诱导的细胞侵袭(P<0.05).结论 PGRN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并与EGFR呈正相关;抑制EGFR的表达可显著抑制LPA诱导的细胞存活、迁移和侵袭能力,表明PGRN促进的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EG-FR相关.

    乳腺癌颗粒蛋白酶前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侵袭

    敲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脓毒症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

    林雪容王佳郭占敏张志斌...
    2480-2485,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敲除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脓毒症小鼠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NLRP3)炎症小体的关系.方法 将20只野生型(WT)小鼠和20只MIF敲除(KO)小鼠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WT对照组和WT肺损伤组、KO对照组和KO肺损伤组,每组各10只.WT肺损伤组和KO肺损伤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制备脓毒症肺损伤模型,WT对照组和KO对照组进行假手术操作,造模24 h后处死小鼠并检测肺组织湿重(W)/干重(D)比值,采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并进行肺损伤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IL-1β、IL-18、Gasder-min氨基末端(GSDMD-N)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MIF、NLRP3、裂解型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IL-1β、IL-18、GSDMD-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WT肺损伤组的肺组织W/D比值,肺损伤评分,血清IL-1β、IL-18、GSDMD-N水平,肺组织MIF、NLRP3、裂解型caspase-1、IL-1 β、IL-18、GSDMD-N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WT对照组和KO肺损伤组(均P<0.05).结论 MIF KO能减轻脓毒症小鼠肺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有关.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脓毒症肺损伤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富含亮氨酸重复序列和含热蛋白结构域受体3炎症小体

    基于T1WI增强图像的多区域影像组学预测脑膜瘤脑侵犯:一项多中心研究

    李程超陈炜越陈勇军王伟康...
    2486-2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T,WI增强图像的多区域影像组学在术前预测脑膜瘤脑侵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4年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中心1)和丽水市人民医院(中心2)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中心1纳入297例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208例(无脑侵犯152例,脑侵犯56例)和内部测试集89例(无脑侵犯65例,脑侵犯24例);中心2纳入的117例均作为外部测试集(无脑侵犯91例,脑侵犯26例).以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膜瘤脑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临床模型.分别基于[即肿瘤全体积(GTV)]及包含瘤周区域[即瘤内及瘤周体积(GPTV),GPTV1、GPTV2、GPTV3、GPTV4、GPTV5、GPTV10、GPTV15和GPTV20]的T1WI增强图像提取并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并采用支持向量机建立相应模型.选择内部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中平均AUC最高的模型作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并将其结果转换为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随后,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Rad-score构建联合模型,绘制列线图进行可视化.结果 性别(OR=4.073,P<0.001)、瘤周水肿(OR=4.202,P<0.001)为预测脑膜瘤脑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内部测试集中,GTV及不同范围GPTV的AUC为0.679~0.833;在外部测试集中,GTV及不同范围GPTV的AUC为0.612~0.808.其中,GPTV10具有最佳的预测效能(平均AUC为0.821).进一步将性别、瘤周水肿与Rad-score相结合建立联合模型,结果显示,联合模型在预测脑膜瘤脑侵犯展现出良好的效能,在训练集、内部测试集和外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937、0.879、0.845.结论 基于T1WI增强图像的GPTV10影像组学模型可在术前较好地预测脑膜瘤脑侵犯状态,进一步结合临床危险因素建立的联合模型能够更好地提升效能.

    脑膜瘤影像组学磁共振成像脑侵犯

    不育男性精液中大肠埃希菌及其毒力基因对精子活力影响的研究

    丁思思曾云祥蔡文品金晓立...
    2494-2497,2509,后插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育男性精液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对精子活力的影响,并分析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在不同精子活力组间的表达差异.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2月就诊于温州市中医院的不育男性精液445份和男性志愿者正常精液15份,进行细菌培养后从72例不育男性患者精液中分离出非重复大肠埃希菌72株,分别与正常精液孵育30 min后检测精子活力,其中引起精子活力明显降低的菌株归为制动阳性组,其余菌株归为制动阴性组.同时采用PCR法对大肠埃希菌相关毒力基因 fimH、papG Ⅱ、papGⅢ、afa/dra、cnf-Ⅰ、kpsMTⅡ、hlyA、fyuA 和菌体 O抗原(O1、O2、O4、O6)进行检测,分析以上毒力基因在制动阴性组和制动阳性组中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大肠埃希菌携带的主要毒力基因有fimH、fyuA、kpsMTⅡ、hlyA、cnf-Ⅰ,检出率分别为 95.8%、83.3%、81.9%、45.8%及 40.3%.72 株大肠埃希菌中制动阳性组占42株,制动阴性组占30株.制动阳性组毒力基因hlyA检出率57.1%,远高于制动阴性组的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毒力基因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育男性精液中精子活力降低可能与大肠埃希菌α-溶血素编码基因hlyA相关.

    大肠埃希菌感染男性不育精子活力毒力基因

    基于机器学习的甲状腺手术后恶心呕吐因素分析

    邱情万重阳路伟娜沈徐...
    2498-2502,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筛选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评估系统.方法 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196例患者资料,采用Python编程语言构建一个全面的模型及预测评估系统.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采用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逻辑回归和自适应增强(Adaboost)等5种机器学习方法.为确保模型的稳健性,从数据集中随机选取了 90%的数据组成训练集,并将剩余10%的数据作为验证集进行验证.采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对模型准确度进行评估.结果 196例患者中术后恶心、呕吐组73例,无恶心、呕吐组123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晕动病史或恶心、呕吐史、液体输入量、舒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用量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预测模型,发现Adaboost算法构建的模型预测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准确度最佳(Mean AUC=0.74).结论 Adaboost模型预测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准确度最佳,可开发软件应用于临床实践,根据预测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有效预防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

    机器学习甲状腺手术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院内转运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张子贤吕桂萍邓雪琴张悦...
    2503-25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预测麻醉复苏室(PACU)全麻患者转运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下降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临床评价,以期做到早期识别、降低转运危险.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至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91例PACU全麻患者作为建模组,2021年9月至2024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杭州市中医院共419例PACU全麻患者作为验证组.根据SpO2下降是否>5%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PACU全麻患者发生SpO2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并作验证.结果 SpO2下降发生率为29.1%,最终进入模型的影响因素有年龄、BMI、吸烟史、从手术室转运到PACU SpO2下降情况、在PACU吸氧、早期预警评分、Ramsay镇静评分、PACU滞留时间、转运时间、转运人员职称、转运过程中与患者沟通.建模组的AUC、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0.878、0.822、0.793、0.615;验证组模型准确率为80.19%.结论 列线图模型区分度、校准度较好,对识别PACU全麻院内转运患者发生SpO2下降的风险有一定指导意义.

    麻醉复苏室转运血氧饱和度危险因素列线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分析

    邵丽佳沈利洪冯胜春赵硕...
    2510-2514,2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收治的102例ITP患者,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反应组和无反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淋巴细胞(L)、中性粒细胞(N)/L比值(NLR)、PLT/L比值(PLR)、PLT/N比值(PNR)对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预测效能.结果 102例ITP患者有反应组60例,无反应组42例.与有反应组比较,无反应组患者的年龄更小,L更低,住院天数更多,ITP病程更长,幽门螺杆菌(Hp)和HBV感染率、PLT、NLR、PLR和PNR值更高(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较长的住院天数、HBV感染、高PLR均是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L预测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AUC为0.640(95%CI:0.531~0.749,P<0.05),在最佳截断值为0.975 × 109/L时,灵敏度为0.50,特异度为0.73;NLR预测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AUC为0.626(95%CI:0.518~0.734,P<0.05),在最佳截断值为2.53%时,灵敏度为0.95,特异度为0.35;PLR预测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AUC为0.806(95%CI:0.719~0.892,P<0.01),在最佳截断值为17.81%时,灵敏度为0.79,特异度为0.75;PNR预测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AUC为0.753(95%CI:0.657~0.849,P<0.01),在最佳截断值为4.17%时,灵敏度为0.76,特异度为0.70.结论 低龄、较长的住院天数、HBV感染、高PLR是ITP患者治疗无反应的危险因素.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预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乙型肝炎病毒

    氧化应激标志物预测SSRIs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效果的研究

    胡瑾瑾黄卫权陆梅娟崔力军...
    2515-2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标志物对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并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5》有关GAD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52例,其中口服艾司西酞普兰10~20 mg/d患者75例,口服舍曲林50~200 mg/d患者77例,分别于基线期、治疗后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焦虑症状进行评定,根据SSRIs治疗8周末的HAMA评分≤7和>7分为缓解组79例和未缓解组7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治疗前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皮质醇、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比较缓解组与未缓解组血清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的差异;分析氧化应激标志物与HAMA评分减分率的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SSRIs疗效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SSRIs治疗缓解率的效能.结果 缓解组的血清MDA、LPO水平低于未缓解组,SOD水平则高于未缓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缓解组血清MDA、LPO水平与HAMA评分减分率均呈负相关,SOD与HAMA评分减分率呈正相关(均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一般因素后,GAD患者血清MDA高水平和SOD低水平均是影响SSRIs治疗缓解的危险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DA、SOD及两者联合预测SSRIs治疗缓解率的AUC分别为0.758、0.661、0.779,MDA、SOD两者联合预测效能高于任意单一指标.结论 GAD患者基线期血清MDA高水平、SOD低水平是影响SSRIs 8周末治疗缓解率的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有更好的预测效能.

    广泛性焦虑障碍氧化应激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