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浙江省幽门螺杆菌研究35年回顾与展望

    李岚厉有名
    337-340,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幽门螺杆菌(Hp)主要定植于人类胃黏膜,是人体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不仅是慢性胃炎的直接原因,还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p感染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耐药和诊治一直是浙江省胃肠病研究中最热门的课题之一.本文就近35年来浙江省Hp研究的主要进展作一述评,同时分享笔者的体会和思考.

    幽门螺杆菌流行病学耐药性根除治疗

    金线莲提取物对脂多糖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朱亮包晓君王群星徐菲拉...
    341-346,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金线莲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模型小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健康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金线莲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给予5.0 mg/kg地塞米松溶液腹腔注射,金线莲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3、2.6、5.2 g/kg的金线莲提取物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连续给药2d.第3天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气管滴注,其余各组均给予5.0 mg/kg LPS构建ALI模型.造模后各组再给药1次.12 h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获取肺组织及肺泡灌洗液.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肺湿干比,ELISA法测定肺泡灌洗液中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IL-12/p70、IFN-γ、TNF-α和IL-10的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和磷酸化人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p-IKBα)的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p38、磷酸化p38(p-p38)、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磷酸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p-AMPKα)、MPO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出现炎性病理变化,肺泡灌洗液中IL-6、MCP-1、IL-12/p70、IFN-γ、TNF-α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金线莲高剂量组肺组织湿干比明显降低(P<0.01),肺泡灌洗液中 IL-6、MCP-1、IL-12/p70、IFN-γ、TNF-α和 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肺组织MPO、p-ERK、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p-ERK、p-JNK、p-p38、p-AMPKα、MPO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一定剂量金线莲提取物可有效保护LPS所致ALI,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金线莲急性肺损伤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炎症因子

    基于代谢相关基因的胃癌预后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杨永张蕾舒鹏
    347-353,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整合胃癌(GC)分子亚型和代谢相关基因,并依此构建GC预后模型.方法 从基因综合表达(GEO)数据库中采集GC患者基因表达谱和临床数据,通过整合网络分析筛选出主调控上皮间质转化(EMT)亚型的代谢标志基因,再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整合标志基因与生存信息,构建基于代谢相关基因的GC预后模型;依据该模型对GC患者进行风险分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评估模型的预后预测作用,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筛选富集的通路.结果 整合网络分析筛选出3个主调控EMT亚型的代谢标志基因,分别为人脂质磷酸磷酸酶相关蛋白4型基因、谷氨酸胺-果糖-6-磷酸转氨酶2基因和硫酸酯酶1基因;基于这3个代谢标志基因构建的预后模型可将GC患者划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生存曲线分析表明,高危组患者的预后更差,在多组验证数据集中均呈现一致结果,该模型表现出较强的预后预测效能.GSEA分析表明,高危组中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传导、EMT等与癌恶性特征相关的通路显著富集;M2巨噬细胞、MO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与高风险显著相关.结论 基于代谢相关基因的GC预后模型可实现GC患者风险分层,有助于指导GC患者的精准治疗.

    胃癌预后代谢标志物

    双能量CT列线图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陈春妙林桂涵陈炜越应海峰...
    354-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双能量CT构建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大容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LNM)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2022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PTC并接受双能量CT检查的患者274例.根据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果,将患者分为小容量CLNM组(198例)和大容量CLNM组(76例).274例患者按照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92例)和验证集(82例).分析两组临床及常规CT特征(年龄、性别、肿瘤最长径、肿瘤位置、包膜外侵犯和钙化)、双能量CT参数[动脉期和静脉期的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λHU)和标准化有效原子序数(nzeff)].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大容量CLNM相关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绘制ROC曲线,根据AUC、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估列线图的诊断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肿瘤最长径及包膜外侵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容量CLNM组PTC动脉期NIC、λHU、nZeff及静脉期NIC均明显高于小容量CLNM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肿瘤最长径、包膜外侵犯、动脉期NIC、动脉期λHU和动脉期nzeff是预测PTC患者大容量CLNM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基于上述指标建立的列线图表现出良好的诊断效能,训练集AUC为0.936,灵敏度为0.887,特异度为0.871;验证集AUC为0.912,灵敏度为0.871,特异度为0.808.结论 基于双能量CT的列线图在术前预测PTC患者大容量CLNM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双能量CT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列线图

    基于SEER数据库的乳腺髓样癌预后分析及预测模型构建

    陈勇许正丁锦华
    360-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典型乳腺髓样癌(TMBC)与不典型乳腺髓样癌(AMCB)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构建乳腺髓样癌(MBC)预后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监测、流行病学及结局项目(SEER)数据库中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学诊断为TMBC(2 017例)和AMCB(157例)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的总生存期(OS)和乳腺癌特异生存期(BCSS),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MBC患者OS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危险因素的OS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两组患者OS和BCS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亚组分析显示,肿瘤直径>5 cm的亚组中AMCB患者OS较差.Cox单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原发侧、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淋巴结状态、孕激素受体、放化疗、肿瘤大小是MBC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婚姻状况、AJCC分期、淋巴结状态、化疗、肿瘤大小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MBC 1、3、5年OS的预后模型.ROC曲线、校正曲线和决策曲线均显示该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结论 TMBC与AMCB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相似,构建MBC预后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MBC患者预后.

    乳腺髓样癌典型乳腺髓样癌不典型乳腺髓样癌预测模型监测、流行病学及结局数据库

    合并高血压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

    杨雅婷徐旭涛温珍珍方燕飞...
    369-372,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合并高血压对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996年10月至2021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15例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其中合并高血压17例(高血压组),血压正常98例(正常血压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以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预后.结果 高血压组患者年龄[(65.4±2.2)岁]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54.7±1.1)岁](P<0.01),肝硬化病因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患者比例(17.6%)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3.1%)(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32.4±1.5)g/L]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30.1± 0.6)g/L](均P<0.05);内镜下止血后再次出血的发生率(5.9%)显著低于正常血压组(7.1%)(P<0.01).结论 合并高血压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年龄较大,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占比较高,血清白蛋白水平较高,再次出血发生率较低,提示肝硬化患者合并高血压有助于减缓慢性肝病的进展,对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并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后更好.

    肝硬化高血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预后临床特征

    HPV相关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锥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戈文舜蔡红光耿文李美平...
    373-376,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HPV相关的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行宫颈锥切术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绍兴市妇幼保健院行宫颈锥切、后续行子宫切除术或定期随访的非破坏性生长的62例子宫颈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有病变残留分为病变残留组(13例)和无残留组(49例),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62例患者年龄25~68(44.9±9.2)岁,其中原位腺癌(AIS)38例,Silva A型腺癌24例;所有患者均为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IGO)I A期,随访期无病变复发或转移.AIS和Silva A型腺癌在病变范围及象限分布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锥切后病变残留与年龄(>45岁)、锥切断缘阳性、病灶多象限分布、锥切后颈管搔刮阳性等因素有关(均P<0.05).结论 HPV相关的AIS和Silva A型腺癌可能处于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的不同病变阶段且预后良好.锥切后病变残留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45岁)、宫颈锥切断缘阳性、病灶多象限分布、锥切后颈管搔刮阳性.无生育要求者建议全子宫切除,但不伴相关影响因素的患者,可制定个体化方案,避免过度治疗.

    HPV相关非破坏性生长的子宫颈腺癌宫颈锥切术残留病变

    利用CRISPR/Cas9系统制备斑马鱼cbsb敲除模型

    陈福海蒋林曹建斌蒋伟青...
    377-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成簇的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Cas9系统对斑马鱼胱硫醚-β-合成酶b基因(cbsb)进行编辑,并制备稳定的斑马鱼cbsb敲除品系.方法 使用ClustaIX软件分析斑马鱼cbsb编码蛋白(Cbsb)的保守结构域,利用生物信息学选取向导RNA(gRNA)靶点,体外合成并纯化gRNA和密码子优化的Cas9 mRNA,在刚受精的斑马鱼胚胎(1-cell期)中显微注射混合的gRNA和Cas9mRNA,提取受精后3 d的斑马鱼幼鱼基因组,通过PCR扩增并测序分析靶点的切割效率,通过基因组扩增和测序筛选并获得cbsb敲除的稳定品系.结果 斑马鱼Cbsb与人、小鼠胱硫醚-β-合成酶(CBS)高度同源.在斑马鱼Cbsb保守结构域的编码序列处设计4个靶点,其中4#靶点具有高效的切割效率,利用该靶点制备并筛选获得多个cbsb敲除斑马鱼,选取-3+13 bps和-228 bps移码突变的两种品系,进一步筛选获得稳定的cbsb敲除品系.结论 利用CRISPR/Cas9系统成功制备了两种斑马鱼cbsb敲除的稳定品系,为进一步在斑马鱼活体中研究Cbsb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胱硫醚-β-合成酶b硫化氢基因敲除斑马鱼成簇的规律性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Cas9

    紫癜性肾炎患儿血小板参数与肾脏病理分型及肾功能的关系

    杨扬唐帅张建
    384-387,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PLT、血小板压积(PCT)等血小板参数与肾脏病理分级及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例过敏性紫癜(HSP)和89例HSPN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肾功能水平.HSPN患儿根据肾脏病理结果分为Ⅱ型28例、Ⅲa型32例、Ⅲb及以上29例,比较不同肾脏病理分型HSPN患儿血小板参数、凝血功能、肾功能水平、24 h尿蛋白含量(24 h UP);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血小板参数与凝血功能、肾功能水平的关系.采用ROC曲线评价血小板参数对HSPN患儿肾功能障碍的诊断效能.结果 HSPN组PLT、PCT、尿素氮(BUN)、血肌酐(Scr)、TT水平均高于HSP组,APTT水平低于HSP组(均P<0.05).随着肾脏病理分型的升高,PLT、PCT、BUN、24 h UP水平逐渐上升,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PN患儿PLT、PCT水平与BUN、Scr、24h UP均呈正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PLT、PCT两者联合诊断HSPN患儿发生肾功能障碍的AUC为0.880,高于单一指标诊断(均P<0.05),灵敏度为0.727,特异度为0.978.结论 不同肾脏病理分型HSPN患儿PLT、PCT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与肾功能指标呈显著正相关.检测HSPN患儿PLT、PCT水平有助于评估其肾脏病理分型和肾功能障碍发生情况.

    PLT血小板压积紫癜性肾炎肾功能

    氢溴酸氘瑞米德韦治疗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楼颂羔张萍钱卫星
    388-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氢溴酸氘瑞米德韦治疗轻、中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3年5月8日至8月5日嵊州市中医院收治的24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根据是否接受氢溴酸氘瑞米德韦抗病毒治疗分为观察组(169例)与未服用任何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对照组(73例).比较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基础疾病、本次感染首次核酸阳性时间及Ct值、疾病严重程度、药品不良反应、首次核酸转阴及临床恢复时间、是否进展为重型等信息.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计算病毒转阴及临床恢复时间,采用多因素Cox回归计算各因素的风险比(HR)及95%CI.结果 24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中,轻型134例(55.4%),中型108例(占44.6%);232例(95.9%)具有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高危因素前3位分别为心脑血管疾病(179例,74.0%)、糖尿病(77例,31.8%)、慢性肺部疾病(42例,17.4%).两组基线特征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更大,合并慢性肺部疾病比例更高(均P<0.05).观察组病毒转阴时间和临床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病毒转阴时间的HR=2.93(95%CI:2.13~4.02),临床恢复时间HR=3.63(95%CI:2.59~5.11),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有5例(3.0%),对照组有2例(2.7%)进展为重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药品不良反应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3%,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氢溴酸氘瑞米德韦是有效的口服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能显著缩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中型患者病毒转阴及临床恢复时间,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氢溴酸氘瑞米德韦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毒转阴临床恢复药品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