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小板活化因子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

    何思思黄向东陈建媚茅新蕾...
    616-619,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并实施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76例,将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患者61例作为观察组,未发生闭塞者215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梗死部位及入院时PAF水平等资料,检测分析影响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使用ROC曲线比较血浆PAF水平及预测模型对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BMI、NIHSS评分、后循环脑梗死比例、血糖和血浆PA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OR=1.373,95%CI:1.137~1.658)、后循环脑梗死(OR=1.008,95%CI:1.001~1.015)和血浆 PAF 水平(OR=1.006,95%CI:1.002~1.010)均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影响因素(均P<0.05).血浆PAF水平预测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AUC为0.725(95%CI:0.632~0.778,P<0.001),最佳阈值是221.50 ng/L,灵敏度为0.739,特异度为0.688.预测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使用rtPA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AUC为0.816(95%CI:0.748~0.874,P<0.001).结论 较高的血浆PAF水平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对溶栓后血管再闭塞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血管再闭塞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管内超声检测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用药及预后的影响

    吴彦胡燕华边长勇
    620-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管内超声(IVUS)对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患者用药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8月至2021年7月上海市普陀区利群医院心内科收治的INOCA患者160例,根据有无行IVUS检查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按IVUS检查结果再分为重度狭窄亚组(斑块负荷≥30%)和轻度狭窄亚组(斑块负荷<30%).两组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随访1年.记录两组患者影像学检查、用药情况和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情况,计算两组患者用药总分.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有无行IVUS检查对两组患者用药总分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情况,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两组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观察组IVUS发现CAG无法发现的不稳定斑块38例(47.5%),发现CAG未发现的肌桥5例(6.3%).两组患者CAG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CAG发现的肌桥占比、明确诊断的肌桥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度狭窄亚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率高于轻度狭窄亚组,钙通道阻滞剂的使用率低于轻度狭窄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亚组其他药物的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行IVUS检查是两组患者用药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1年内,观察组发生MACE 3例(3.8%),对照组发生MACE 10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Cox回归模型显示行IVUS检查和CAG评级是两组患者1年内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行IVUS检查能够指导INOCA患者用药,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血管内超声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用药预后

    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杰刘海威邹奇霖
    625-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8月丽水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66例,依据患者1年随访结果分为发生MACE 102例(观察组)及未发生MACE 26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清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TnⅠ)、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RP]以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cTnⅠ、NT-proBNP与CRP对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1年MACE发生的预测效能.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1年MACE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人数占比及cTnⅠ、NT-proBNP、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cTnⅠ、NT-proBNP与CRP均可用于预测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1年MACE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cTnⅠ≥0.51 ng/mL、NT-proBNP≥3 617.46 pg/mL、CRP≥6.43 mg/L均为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1年MACE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影响冠心病伴心力衰竭患者1年MACE发生的因素较多,其中应密切关注NYHA心功能分级Ⅲ~Ⅳ级、cTnⅠ、NT-proBNP、CRP等指标,尽早采取相关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冠心病心力衰竭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肌肌钙蛋白C反应蛋白

    基于TBS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虚拟现实治疗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的效果观察

    陶林花曾明任志彬李亮...
    630-633,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e波爆发刺激(TBS)模式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虚拟现实治疗脑卒中后单侧空间忽略(USN)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收治的脑卒中USN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周围环境调整、USN宣教、针对USN的行为学治疗及虚拟现实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再接受基于TBS模式的rTM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线段消切试验、字母涂抹试验、二分线试验、临摹画图试验、凯瑟琳·伯格戈量表(CB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的USN程度、行为学、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SN程度4项试验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BS、MMSE及MBI评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基于TBS模式的rTMS联合虚拟现实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的USN程度,改善其行为表现,同时可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虚拟现实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虚拟现实脑卒中单侧空间忽略

    不同糖代谢状态与脑小血管病负荷的关系及脑小血管病负荷的影响因素研究

    许欢欢徐玲佳
    634-637,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糖代谢状态与脑小血管病负荷的关系,以及脑小血管病负荷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小血管病患者281例,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其分为血糖正常(NGR)组113例,糖调节受损(IGR)组96例,2型糖尿病(T2DM)初诊组72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糖及相关检验指标,评定脑小血管病负荷并分为低负荷组203例,高负荷组78例.比较3组不同糖代谢患者脑小血管病负荷情况及脑小血管病低、高负荷组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脑小血管病负荷的相关因素.结果 NGR组、IGR组、T2DM初诊组的BMI、脑小血管病负荷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负荷组的年龄、BMI、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肌酐均低于高负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FPG和HbA1C是脑小血管病负荷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不同糖代谢状态与脑小血管病负荷有关,FPG、HbA1C及肥胖是脑小血管病负荷的影响因素.

    2型糖尿病脑小血管病负荷关系

    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

    郑素洁刘芳姜鑫钊郭舜源...
    638-6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至2022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受早期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患者54例,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观察组)23例和预后不良组(对照组)31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CT灌注成像等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CT灌注成像对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效果的预测效能.结果 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不匹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和不匹配率均是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不匹配率预测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血管内治疗预后良好的AUC为0.660(95%CI:0.509~0.811,P=0.046),最佳截断值为2.30,灵敏度为0.696,特异度为0.645.结论 CT灌注成像与急性大核心脑梗死早期患者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有一定的预测效能.

    大核心脑梗死CT灌注成像早期血管内治疗临床预后

    抗心脏纤维化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

    胡佳楠王婳
    643-6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脏纤维化是心脏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特异性抗心脏纤维化药物,逆转心脏纤维化是心力衰竭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临床实践方面取得许多显著进展,涌现了多种治疗手段.本文现就抗心脏纤维化药物治疗的临床进展进行综述.

    心脏纤维化心脏重构药物治疗

    艾司氯胺酮在儿科手术室外麻醉中的应用进展

    张小蝶蔡彬彬胡瑶琴
    648-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儿科手术室外麻醉需求的不断增加,艾司氯胺酮在儿科手术室外麻醉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艾司氯胺酮具有镇静、镇痛效果,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呼吸抑制少,在儿科手术室外麻醉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艾司氯胺酮在儿科手术室外麻醉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艾司氯胺酮儿童手术室外麻醉镇静镇痛

    SII和TyG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潘雪许丽娜
    65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及胰岛素抵抗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SII及TyG指数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作一综述,以期为缺血性脑卒中一级预防、临床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全身免疫炎症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研究进展

    唐国华李佩娟杨文铭李治鹏...
    657-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临床表现不典型,引起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的干扰因素多,是老年SCH临床诊疗的核心与挑战之一.不同国家对于老年SCH的治疗指南推荐意见还未统一.本文旨在梳理老年SCH的诊断特点,并介绍老年SCH对于心脑血管、骨骼以及泌尿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对目前治疗的现状、时机、获益及风险作一综述,以期提高对老年SCH的认识.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老年促甲状腺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