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浙江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浙江医学

浙江省医学会

李兰娟

半月刊

1006-2785

85109568@163.com

0571-87567843

310003

浙江省杭州市武林广场浙江省科协大楼十一楼

浙江医学/Journal Zhejiang Medical JournalCSTPCD
查看更多>>《浙江医学》的办刊宗旨为: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贯彻“卫生工作四大原则”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繁荣和发展我省医学科学事业服务,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报道内容以临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兼顾基础研究和卫生防疫,重点反映浙江省医疗卫生科研水平和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飞蚊症的治疗与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指征的把握

    沈丽君林铁柱
    785-788,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飞蚊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在成人中广泛流行.调查研究显示飞蚊症对患者视觉质量、生命质量和心理健康均存在影响,尽管大多数患者可逐渐适应,但仍有部分患者因不胜困扰而有强烈的治疗愿望.玻璃体切除术和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各具利弊.目前临床上对飞蚊症的治疗尚未形成共识,相关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仍很缺乏,实践中对适应证的把握标准不一,疗效差异较大.本文从飞蚊症治疗的必要性、各种治疗方法的利弊以及对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适应证的把握作一述评.

    YAG激光玻璃体消融术飞蚊症有症状玻璃体混浊

    UCA1/miR-122-5p/CPEB1轴促进肺腺癌的顺铂耐药发生机制研究

    吴玲玲陈姝慧胡天奇周辰康...
    789-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miR-122-5p/pcDNA-胞质多聚腺苷酸元件结合蛋白1(CPEB1)轴促进肺腺癌的顺铂耐药发生机制研究.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反转录定量PCR(RT-qPCR)检测UCA1相关miRNA分子,并通过细胞转染获得miR-122-5p和CPEB1相关细胞株.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别验证UCA1与miR-122-5p、CPEB1与miR-122-5p的结合.药物敏感性实验获得顺铂药物半抑制浓度(IC50);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分析CPEB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免疫细胞功能的关系.结果 miR-122-5p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以验证UCA1与miR-122-5p结合,构建miR-122-5p抑制物和模拟物转染肺腺癌细胞株,发现miR-122-5p抑制后,顺铂IC50浓度下降,而miR-122-5p过表达后,顺铂IC50浓度升高.CPEB1在肺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CPEB1是与miR-122-5p结合,CPEB1过表达后,顺铂IC50浓度减低;对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肺腺癌组织CPEB1 mRNA明显低于癌旁组织,ROC曲线分析显示CPEB1表达水平能较好地用于诊断肺腺癌(AUC=0.849),进一步分析显示CPEB1表达水平与肺腺癌患者的细胞功能如T细胞、B细胞、CD8+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肥大细胞存在密切关联.结论 UCA1与miR-122-5p存在结合位点,后者可影响肺腺癌的顺铂耐药,并与靶基因CPEB1结合;肺腺癌中CPEB1呈低表达,降低肺腺癌顺铂药物的敏感性.UCA1/miR-122-5p/CPEB1轴有望为干预肺腺癌顺铂耐药的靶点.

    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miR-122-5p胞质多聚腺苷酸元件结合蛋白1肺腺癌顺铂耐药机制

    超声靶向微泡破坏联合溶瘤腺病毒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

    张婷婷杨陈胡巧洪王世兵...
    797-802,后插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TMD)联合溶瘤腺病毒(oAd)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 在C57BL/6小鼠右前肢皮下注射Panc-02细胞(2x106个/只),选取肿瘤体积在100~150 mm3的小鼠55只,随机分为NC组(注射PBS 100μL)、UTMD组(注射微泡溶液100μL,并行超声微泡破坏处理5 min)、oAd组(注射108 PFU/mL oAd溶液100μL)、oAd+微泡组(注射108 PFU/mL微泡oAd混合液100 μL)、oAd+UTMD组(注射108 PFU/mL微泡oAd混合液100 μL,并行超声微泡破坏处理5 min),每组11只.2 d给药1次,共给药5次,2 d记录1次肿瘤体积.第3次给药24 h后每组随机取6只小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剥离肿瘤制成肿瘤切片及肿瘤细胞悬液.肿瘤切片行HE染色比较各组肿瘤组织坏死情况并计算坏死面积,E1A抗体染色观察oAd在各组肿瘤组织内分布情况,CD3抗体染色比较各组肿瘤内CD3+T细胞数,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各组小鼠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当小鼠肿瘤体积超过2 000 mm3时终止实验处死所有小鼠.结果 在14 d时终止实验,oAd+UTMD组和oAd组相比肿瘤体积增长显著减缓(P<0.05).oAd+UTMD组细胞质内oAd的E1A蛋白染色最深,oAd组染色最浅.oAd+UT-MD 组和oAd组坏死面积与NC组比值分别是9.50±0.60和3.5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oAd的3组小鼠肿瘤内CD3+T细胞数均增加,oAd+UTMD组肿瘤内的 CD3+T细胞数(196.33±12.58)明显高于oAd 组(120.67±12.90,P<0.05).oAd+UTMD组的细胞总凋亡率及Tunel染色荧光分布比oAd组多.结论 UTMD增强oAd对胰腺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促进oAd在肿瘤内转染,协助CD3+T细胞在肿瘤内富集,同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增加.

    溶瘤腺病毒胰腺癌微泡超声靶向微泡破坏

    CH25H调控细胞自噬和凋亡对喉鳞状细胞癌进展影响

    熊华才许雨欣邬振华胡丹飞...
    803-808,819,后插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胆固醇25-羟化酶(CH25H)通过调控细胞自噬和凋亡对喉鳞状细胞癌(LSCC)进展的影响.方法 通过转染CH25H过表达质粒,构建CH25H稳定过表达的人LSCC细胞系AMC-HN-8细胞(AMC-HN-8/CH25H),转染空白质粒为转染对照(AMC-HN-8/Mock),同时设置未转染空白对照(AMC-HN-8).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CH25H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olt检测CH25H、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关联X蛋白(Bax)、裂解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C-caspase-3)]、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LC3)Ⅱ、Beclin-1、p62]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蛋白[PI3K、磷酸化PI3K(p-PI3K)、Akt、磷酸化Akt(p-Akt)]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LC3 Ⅱ表达.构建裸鼠LSCC移植瘤动物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裸鼠分为AMC-HN-8组、AMC-HN-8/Mock组、AMC-HN-8/CH25H组,每组8只,分别接种对应细胞,检测CH25H对LSCC细胞生长以及凋亡相关蛋白和自噬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 相比AMC-HN-8和AMC-HN-8/Mock组细胞,AMC-HN-8/CH25H组细胞CH25H表达上调(P<0.05),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CH25H表达促进了 Bax和C-caspase-3表达,抑制了 Bcl-2的表达.同时CH25H表达促进了 LC3 Ⅱ和Beclin-1的表达,抑制了 p62的表达,表明过表达CH25H可促进LSCC细胞的凋亡和自噬.此外,CH25H抑制了 PI3K/Akt致癌信号通路的激活.在移植瘤裸鼠模型中,过表达CH25H可抑制体内LSCC肿瘤生长.结论 CH25H在LSCC细胞中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和凋亡进而影响肿瘤进展.

    胆固醇25-羟化酶喉鳞癌自噬凋亡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染色质调节因子对乳腺癌预后的预测价值

    凌铿金丽琴
    809-813,后插3-后插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染色质调节因子(CRs)在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筛选乳腺癌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Rs,并通过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算法-Cox回归分析构建预后风险模型,根据风险分数(Risk score)将乳腺癌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同时分析风险模型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对每个基因进行单独验证.结果 本研究识别了 127个在乳腺癌中差异表达的CRs,并基于16个关键CRs构建了预后风险模型;低风险组患者中年龄≤65岁、Stage Ⅰ~Ⅱ期、Ⅲ~Ⅳ期、T0~T1、T2~T3、N0~N1、N2~N3者总生存期均高于高风险组(均P<0.05).结论 CRs能预测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染色质调节因子乳腺癌癌症基因组图谱预后

    乳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叶欣黄建
    814-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乳腺乳头状癌各亚型的临床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经手术切除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乳头状癌的82例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癌(pDCIS)组23例,包裹性乳头状癌(EPC)组10例,实性乳头状癌(SPC)组13例,浸润性乳头状癌组24例,乳头状癌伴其他成分(混合型)组12例,对各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SPC组及pDCIS组多表现为乳头溢液或溢血(P=0.013),EPC组在超声下典型特征是囊实性界清肿块(P=0.002),SPC组增强MRI下多呈区域强化(P=0.012),乳腺乳头状癌易被乳腺X线检查漏诊.结论 超声联合增强MRI有助于乳腺乳头状癌检出和亚型鉴别.囊实性肿块是EPC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提高对不同亚型的认识有助于临床鉴别诊断.

    乳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包裹性乳头状癌

    金华地区血小板献血者血小板基因的分型特点和基因库建设

    钱江杜晓明吴昕
    820-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金华地区血小板献血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位点和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6、10、15、21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特点并统计基因频率,初步建立起金华地区血小板基因库.方法 对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金华市中心血站109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标本的HLA-A、B和HPA-1~6、10、15、2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基因频率,并与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分布的差异性.结果 109名金华地区血小板献血者共检出HLA-A位点等位基因14个,基因频率较高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02、A*11、A*24、A*33;检出HLA-B位点等位基因24个,基因频率从高到低分别是B*40、B*15、B*46、B*58、B*55、B*39、B*13.金华地区的A*02、A*11、B*40、B*15、B*46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西安、云南、河南、辽宁、淄博、广东等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LA-A、B位点基因分型结果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均P>0.05).HPA-4a、10a呈单特异性,杂合度最高的基因型是HPA-3和HPA-15,经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发现金华地区HPA-1~3、6、15、21的基因频率符合遗传平衡法则,基因具备恒定性.金华地区与英国、美国相比,HPA-1、HPA-2、HPA-5、HPA-15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金华地区血小板基因库的建立有助于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患者提供HLA和HPA相对匹配的血小板制品,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

    人类白细胞抗原人类血小板抗原基因频率血小板基因库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结合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孟宪梅陈兆军刘晓婷徐锦...
    826-830,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Ⅰ/PGⅡ(PGR)、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在胃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21例胃部病变患者,根据胃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组14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80例、胃溃疡组57例和胃癌组36例.4组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来确定Hp感染情况(不确定时以14C呼气试验证实);同时采集所有患者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检测并分析PG Ⅰ、PGⅡ、PGR和胃泌素-17的差异;比较慢性浅表性胃炎组患者Hp阳性率及血清PG Ⅰ、PGⅡ、PGR和胃泌素-17差异;通过ROC曲线分析血清标志物、Hp感染单独以及联合对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鉴别诊断的效能.结果 胃溃疡组Hp阳性率最高;胃癌组PG Ⅰ、PGⅡ和胃泌素-17水平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PGR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 Ⅰ+PGⅡ+PGR+胃泌素-17+Hp+性别+年龄的联检法(7MP)在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鉴别诊断中的AUC为0.87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78和0.875.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患者的血清PG Ⅰ、PGⅡ、PGR和胃泌素-17水平及Hp检查结果存在差异性,7MP对胃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好的效能.

    胃部病变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鉴别诊断

    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氧化应激因子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胡瑾瑾朱洁琳沈仲夏崔力军...
    831-834,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氧化应激因子与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GAD患者101例和健康体检者100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静脉血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包括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DL、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皮质醇、一氧化氮(NO)和脂质过氧化物(LPO),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程度.结果 GAD组MDA、皮质醇、LPO水平、HAMA评分和HAMD-17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SOD、GSH-Px、CA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HDL、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AD组MDA、NO、LPO与HAMA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1);SOD、GSH-Px与HAMA评分均呈负相关(均P<0.01).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性别、年龄、BMI和教育年限等因素后,MDA是GAD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GAD患者存在氧化应激失衡,MDA水平升高是GAD发病的危险因素.

    广泛性焦虑障碍氧化应激焦虑症状

    血清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预后的相关性

    沈利洪王利民邵丽佳
    835-8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尿酸(SU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院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12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量表(NIHSS)评估卒中严重程度,根据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判断预后结局,并根据预后结果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A及Hcy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SUA及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效能.结果 预后良好组93例,预后不良组32例.预后不良组患者年龄、糖尿病史占比、入院NIHSS评分、出院NIHSS评分、出院mRS评分、住院时间、WBC水平、GLU水平、Hcy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SUA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Hcy水平(OR=1.479,95%CI:1.168~1.872,P=0.001)是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SUA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均呈负相关(r=-0.267、-0.248、-0.275,P=0.003、0.005、0.002);Hcy水平与入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出院时mR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呈正相关(r=0.526、0.496、0.555、0.433,均P<0.001).SUA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700(95%CI:0.595~0.806,P=0.001),在最佳截断值328 μmol/L时,灵敏度为0.844,特异度为0.484;Hcy水平预测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AUC为0.902(95%CI:0.827~0.976,P<0.001),在最佳截断值12.1 μmol/L时,灵敏度为0.813,特异度为0.935;联合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AUC为0.905(95%CI:0.830~0.979,P<0.001),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892.结论 SUA及Hcy水平与患者脑卒中严重程度及出院预后密切相关.

    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缺血性脑卒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