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吴锦雷

月刊

1672-7126

vst@chinesevacuum.com

010-58206280

100022

北京市朝阳区建国路93号万达广场9号楼614室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长期被EI、CA、SA等国际蓍名检索系统收录,已全文上网。本刊通过中国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向国外发行。目前在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及我国的香港与台湾地区均有订阅,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国内各高等院校科学院所涉及到真空科学与技术论文都大多数向本刊投稿,已成为国内外关学者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晶格结构在二维转角异质结中产生的新奇物态

    薛禹承王英博姜宇航
    279-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量子材料由于其展现出的许多新奇特质而受到了普遍关注.当二维量子材料组成同质结或异质结时,晶格常数和层间旋转角度会使体系产生新的超晶格结构,从而导致一系列电子能带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变化.文章首先围绕着超晶格结构所带来的晶格空间结构以及能带结构的变化展开讨论,主要介绍了由此产生的超晶格狄拉克点、莫尔激子和原子重构等新奇物性.除此之外,超晶格结构会使电子的费米速度在一组特定的旋转角度下消失,产生平带.这会导致该区域的物理性质由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能主导,从而产生显著地改变.这些由电子之间强关联现象所引起的新奇物性,成为了近些年凝聚态物理等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在这里,文章主要围绕着关联绝缘态、超导、电子晶体和轨道磁性等介绍了与电子之间强关联现象有关的内容,并在最后对超晶格结构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二维量子材料莫尔超晶格平带强关联效应

    便携式分压力质谱计校准装置的性能测试研究

    姚雪琦董云宁闫睿陈俊儒...
    306-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对新研制的便携式分压力质谱计校准装置的部分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参考电离真空计测量了装置的极限真空度;对于流导值在10-2 m3/s的圆孔型抽气流导元件,通过精确测量其直径和厚度的尺寸,采用公式计算得到分子流条件下的流导值;对于孔径在微米量级的进气流导元件,采用定容衰减压力的方法通过实验测量确定其流导值;采用同一真空计分别测量抽气流导元件两端的气体压力获得返流比.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装置的极限真空度为4.8×10-7Pa,抽气流导元件对N2的流导值为1.37×10-2 m3/s,对N2的返流比为0.193,两个进气流导元件对N2的流导值分别为3.81×10-6 m3/s、4.50×10-8 m3/s,综合分析可得装置对N2的校准范围为(4×10-1~5×10-6)Pa.

    校准装置分压力性能测试质谱计便携式

    基于碳纳米管电子源的高稳定电离真空计的性能研究

    阴怡媛李得天张虎忠马卓娅...
    312-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将碳纳米管电子源应用于高稳定电离真空计,通过结构和电参数优化,研制了样机,并开展了样机计量特性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电离规在6.87×10-6 Pa~6.45×10-5 Pa的压力范围内,灵敏度在0.200 Pa-1~0.245 Pa-1的范围内波动,与仿真灵敏度0.250 Pa-1的偏差最大为20%,灵敏度波动小于5.96%,证明该结构设计合理,有望应用于超高真空校准及精确测量领域.

    碳纳米管电子源电离真空计灵敏度

    基于4 K制冷机的低温泵抽气单元性能分析

    江耀谢远来田焜王姣龙...
    318-3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束注入实验单元系统调试和小尺寸样机验证测试需要真空环境支持,针对实验气体负载性质与真空要求,探索研制外置式制冷机低温泵.设计了一种基于单台4 K制冷机的低温泵并开展抽气单元性能分析,采用ANSYS热分析方法研究抽气单元热学性能,得到了不同气体热负载下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抽气面温度处于5 K左右,能够有效抽除H2、He等难凝性气体.采用MOLFLOW对连接抽速测试系统的低温泵进行了气体粒子运动模拟,验证了抽气单元设计的合理性,并模拟得到气体捕获系数为0.409;探究了气体负载对抽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温升影响,泵的抽速波动较小,抽气性能良好.研究方法与结果为实验用制冷机低温泵的研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中性束注入加热低温泵真空4K制冷机

    临界喷嘴在真空泵抽速测试及计量中研究和应用

    徐法俭刘继睿袁铮任昌青...
    325-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真空泵抽速测量有多种方法,其准确度受到方法、仪表精度等影响.其中定流量法作为其中一种方式,其建立在一元可压缩流体理论基础上.文章结合一元可压缩流体基础理论与现有测试方法,提出将喷嘴临界状态作为定流量法测量基础.通过喷嘴临界状态的出现以及临界值计算,作为真空泵流量的测量方法基准数值,测量过程中只需要测定环境参数就可以测定真空泵流量,进而计算真空泵在某规定压力下的抽速.该测量方法装置和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外界因素影响自然降低到最低,是一种可靠、绿色测量方法.抽速作为真空泵最重要参量,数字化、智能化测量是发展方向,准确的抽速测定是真空泵及系统优化的依据,将推动真空技术发展.

    一元气体方程临界状态临界参数计量喷嘴亚音速抽速测量

    制备工艺参量对超大颗粒石墨/铜基复合材料基本性能的影响

    张铭君程伟刘培生宋帅...
    332-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添加超大石墨颗粒来提高铜的润滑性能具有制备操作简便、工艺成本低等优点.文章在研制超大粒度石墨颗粒作为功能相的铜基复合材料基础上,探讨制备工艺参量对该复合材料热导率、压缩强度和摩擦系数等基本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复合制品的热导率明显大于采用等质量的较小粒度石墨原料的复合制品;石墨含量越多,颗粒越小,铜/石墨复合样品的热导率就越低.结果表明,该复合制品的规定非比例压缩强度和抗压强度均明显高于采用较小石墨颗粒的复合制品,其力学性能主要与石墨颗粒大小和添加量有关.在本工作的粒度范围(120~1500 μm)和含量范围(5%~15%)内,石墨颗粒越大,含量越少,其复合制品的力学强度就越好.研究还表明:该复合制品的摩擦系数与采用等质量的较小粒度石墨原料的复合制品基本相当;对于摩擦性能,本工作中的石墨含量以10%为佳,粒度以32目即约为720 μm为佳.

    铜基复合材料铜/石墨复合材料热导率压缩强度摩擦系数

    基于Sn-MOF组装的C/SnS/MoS2纳米管及其锂离子电池性能研究

    叶淞玮杨尊先郭太良
    341-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硫化钼(MoS2)以高理论容量(662mAhg-1)和较大层间距(0.62 nm)一直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热点.然而,由于MoS2的固有电子/离子导电率差且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体积变化严重,导致MoS2的比容量迅速衰减,阻碍了 MoS2材料作为电池电极.在这项工作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C/SnS/MoS2纳米管.具体来说,将Sn以Sn-MOF的形态包覆在一维的MoO3纳米带上,然后硫化得到保留了表面纳米片结构的C/SnS/MoS2纳米管.这种制备方法不仅保留了表面的纳米片结构,也在表面留下来一层薄薄的非晶碳.得益于优越的结构设计,且SnS与MoS2存在着协同作用,这不仅提高了导电性,并且也提升了电池循环的稳定性.做为电极材料时,复合材料能够在0.1 Ag-1电流密度下80次循环后还保持着1110.2mAhg-1的放电比容量,在2Ag-1大电流密度下860次循环后保持801.7 mAhg-1的放电比容量.

    Sn-MOF分级结构一维纳米材料锂离子电池

    矢网在脉冲行波管增益测试中的应用研究

    刘新爱邹峰端木丹丹王刚...
    350-3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脉冲调制下行波管输出信号频域特性,探讨了矢量网络分析仪在脉冲调制信号测试中的应用,设置矢量网络分析仪接收机带宽可实现宽带检测和窄带检测两种测试方法,结合典型脉冲调制信号分析对比了两种检测方法的脉冲退敏效应,分析了脉冲行波管在不同测试方法下的增益特性,最终确立了宽带检测法作为脉冲行波管增益波动的测试方法,实际测试结果验证了矢量网络分析仪宽带检测法更适合测试脉冲行波管增益波动测试.

    矢网脉冲行波管增益波动中频带宽

    碳纳米管包覆的MoS2锂电负极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程志明杨尊先郭太良
    354-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硫化钼(MoS2)作为一种出色的二维层状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的理想候选材料.然而,由于MoS2二维层状结构的堆叠性、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以及自身的低电导率等问题,限制了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发展.文章将MoS2与有机碳源葡萄糖复合,合成出了 MoS2@C的复合材料,实验表明,不同含量葡萄糖碳化后形成的碳纳米管对水热生长存在MoS2明显的影响,通过调控葡萄糖的含量合成出在碳纳米管内层生长的MoS2@C复合材料,其具有较高的比容量,以及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在充放电过程中的比容量衰减更小.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在0.2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保持680.7 mAhg-1的比容量;在1 Ag-1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次后仍可保持580.9 mAhg-1的可逆比容量.同时,分析了MoS2@C在水热过程中的硫化反应进程,为合理制备MoS2与碳的复合材料提供新的路径.径.

    MoS2碳纳米管锂离子电池纳米线

    基于PIC-MCC实现空气介质阻挡放电过程的数值模拟

    赵晓宁赵来军孟声辉余诚诚...
    361-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的实际应用中,空气介质阻挡放电具有极其广泛的工业化应用前景.目前,空气均匀放电的获得仍比较困难,且诊断均匀性的依据缺乏可信的依据.文章采用粒子云网格法(Particle in Cell,PIC)与蒙特卡罗碰撞(Monte Carlo Collision,MCC)方法模拟了放电过程中粒子的运动情况,研究大气压下空气介质阻挡放电的发展过程,然后讨论介质厚度、电源频率对形成均匀放电的影响,并研究这两种因素对等离子体密度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介质厚度在d≥1.5 mm 时可获得没有放电细丝的电流波形;电源频率高于2.5 kHz时,放电细丝是难以避免的.在能够形成均匀放电的条件下,将介质厚度适当的调整在1.5 mm附近,提高电源频率,将产生更高的等离子体密度.

    介质阻挡放电PIC-MCC法空气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