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公路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公路工程
公路工程

龚赛群

双月刊

1674-0610

glgczz@163.com

0731-85221546

41001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中路三段472号

公路工程/Journal Highway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公路工程》(原《中南公路工程》)于1975年创刊,是中国公路行业综合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同时也是“公路运输类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南公路科技情报网网刊”。专门刊载道路、桥梁及交通工程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文章。包括公路、桥梁、结构理论、路面、路基、人工结构物、线路勘测设计、计算机应用等内容。可供从事交通研究、施工、监理、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大专院校、中专师生阅读,亦可供市政、水利、建筑、铁道建筑等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分析土石混合体的变形行为

    刘如珍乔丹阳刘正疆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荷载作用下土石混合体的变形行为,通过开展土石混合体的无侧限抗压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技术)分析不同含石量试样单轴压缩过程中位移、应变(裂缝扩展)演化规律.结果表明:①随着加载的进行,试样水平方向位移较垂直方向更加明显,故变形能力在垂直方向较水平方向更强,抗压性能优于抗剪性能;随着含石量的增大,试样竖向承载能力持续增强;②随着含石量增加,土石比例对试样裂缝损伤发展的抑制作用强于促进作用,导致承载能力随含石量增加而增强;③试样整体在载荷作用下位移变化阶段主要为初始压实、弹性压缩、弹塑性(塑性膨胀)和破坏阶段;在峰值荷载水平下,加载板影响区域发生局部压碎、脱落,直接导致试样出现裂缝扩展行为且压实性能发生断裂失效;④试样在压缩过程中裂缝数量随含石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且裂缝分布广泛,裂缝的宽度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且应变云图可以更好地表现试样变形、破坏特征;⑤DIC技术应用于土石混合体在抗压试验中变形破坏的研究,不仅能够得到试样破坏过程中观测面的三维全场位移和应变,而且能够直观地反映试样表面裂隙的产生、扩展及相互连通的演化过程,也能够确定裂纹的位置、形态及扩展方向等具体信息.

    土石混合体单轴压缩DIC技术位移演化规律云图

    PHC管桩复合地基失稳分析及加固处治设计

    陈武梅翰文蔡诚秀刘文劼...
    85-90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南省某高速公路位于洞庭湖平原区,以湖相及河湖相沉积盆地的软土为主,失稳路段采用PHC管桩复合地基处治,当路基填筑到96区时,路基发生失稳滑移.以失稳滑移路段为依托,分析了管桩复合地基失稳的原因,发现了其失稳的破坏模式并非剪切破坏而是弯曲破坏,提出了加固处治设计.通过1.5 a的监测,其数据均已收敛,表明了其加固处治设计是安全可靠的,确保了高速公路如期通车和运营安全.

    路基工程复合地基管桩失稳弯曲破坏加固处治设计

    论路面跳车指数PBI对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的影响

    赵欢郝建云熊涛李文军...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版《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5210-2018),与旧标准相比,修订内容中增加了路面跳车指数和路面磨耗指数两项指标.为充分了解新评定标准中路面跳车指数PBI对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的影响,从新评定标准中路面跳车的修订背景、修订原因、计算方法、新旧评定标准计算PQI的相关性、PBI对PQI的影响及原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

    公路沥青路面评定标准路面跳车指数路面技术状况影响

    基于可靠度指标的路基边坡有效随机分析

    郭云杰孔令海杨柳李奇...
    96-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情况与土体参数空间分布特征有着紧密的关联性,为高效分析不同土体空间变异水平对路基边坡可靠性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集成学习(XGBoost)的机器学习方法作为随机场有限元(RF-FEM)模型的代理模型,通过使用少量但又足够的边坡随机场样本进行适当的训练,可以实现取代计算时间及计算成本上有着严格苛刻要求的蒙特卡罗模拟随机场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所提出的框架能够准确并且高效地得到路基边坡的失效概率,所提出的XGBoost代理模型方法预测的边坡失效概率(Pf)与直接蒙特卡罗模拟的RF-FEM结果控制在7%以内,但计算成本却显著减低.另外,在路基边坡可靠性分析中,土体抗剪强度参数不同变异水平对路基边坡失效概率影响显著,不能忽视土体参数变异水平的空间变异性.

    路基边坡可靠度分析失效概率集成学习代理模型

    基于Superpave法和平衡设计法热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化设计

    何延兵黄拓刘军
    106-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沥青混合料回收利用是路面养护中旧料有效利用的方式.我国目前主要采用马歇尔设计方法进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但该方法的指标体系与实际性能缺乏关联性.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国外设计沥青混合料的方法(Superpave法和平衡设计法)进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根据不同沥青混合料回收料掺量、再生剂制备了 9种再生沥青混合料.通过开展汉堡车辙试验、半圆弯拉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抗开裂和水稳定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基于Superpave法确定的最佳沥青含量制备的再生沥青混合料抗裂性能无法满足规范要求.其中,芳香烃再生沥青混合料对改善抗开裂性能效果最佳.将平衡设计法用于热再生沥青混合料设计可获得高性能的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均满足规范要求,为我国热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一种设计方法.

    道路工程热再生沥青混合料Superpave法平衡设计法再生剂

    高频渠化交通条件下路面材料适用性研究

    张学欣张洪剑夏秀江潘彪...
    113-120,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载渠化交通条件下,要求路面材料具有较高抗车辙性能和优异路用性能,针对智轨快运系统高频重载渠化交通条件,对比多项抗车辙技术.以高掺量抗车辙剂、高模量改性剂、环氧沥青、半柔性沥青混合料为代表,综合评价各材料抗车辙性能及其余路用性能,通过试验比选出环氧沥青与半柔性沥青混合料.与其他抗车辙技术相比,半柔性沥青混合料性能优异,动稳定度达到45 000次/mm,同时兼顾水稳定性和低温性能;环氧沥青在具有优异高温抗车辙性能的基础上,低温性能更有优势.恒应变控制条件下,半柔性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优异.

    智轨快运系统重载渠化交通抗车辙性能半柔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

    高模量改性沥青及混合料高温性能研究

    刘东海陈建民段旭瑞魏建国...
    121-130,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以天然沥青为主体制备的高模量改性剂对沥青及混合料高温性能的影响,以高模量天然沥青改性剂HDM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掺量高模量改性沥青及混合料,采用动态剪切流变(DSR)试验,通过温度扫描试验和频率扫描试验研究了 HDM高模量改性沥青的流变性能;以SBS改性沥青混合料为对照组,采用车辙试验研究了 HDM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掺加HDM高模量改性剂可显著提高沥青高温性能,以及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增强高温稳定性.推荐HDM高模量改性剂最佳掺量为35%.

    道路工程高模量改性天然沥青流变性能高温稳定性

    溶剂型冷补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李子豪徐心硕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相似相溶原理和溶剂挥发性筛选出3种有机溶剂,与线型SBS改性剂、SK70#A级沥青制得自制溶剂型冷补沥青,采用单纯形重心设计法确定各组份最佳组成水平,通过旋转黏度、黏附性、储存稳定性、挥发性指标评价其性能.依据经验公式法与纸迹法确定冷补料油石比,早期强度优选其成型与养生工艺,对比考察自制型与a型、ZY型、乳化型3种冷补料路用性能差异.结果表明,沥青冷补液固含量65%、稀释剂35%、线型SBS掺量3%时上下旋转黏度差值为968 MPa·s、3 d挥发量为7.3%、黏附性达到水煮法5级,冷补液性能最佳;LB级配冷补料最佳油石比为4.5%,二次击实、60℃养生成型早期强度达到9.53 kN且2 d内强度形成,内掺1%水泥改良级配后冷补料早期强度显著提升至13.44 kN,表明内掺水泥可有效提高溶剂型冷补料早期强度;自制型冷补料相较于a型、ZY型溶剂型冷补料具有更优异的路用性能,且残留稳定度达到95%,优于乳化型冷补料,同时也克服了常规溶剂型冷补料早期强度形成慢、耐久性差等不足.

    道路与铁道工程冷补沥青冷补沥青混合料成型工艺养生工艺

    Nano-SiO2/UP复合改性沥青配方研究

    王珍华汤祖杰陈昌晴江林英...
    138-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般的UP固化物往往存在韧性较差等问题,需要对其进行增韧改性.鉴于nano-SiO2/UP复合材料表现出的优异力学性能,且目前未见有研究将其用于改性沥青,对nano-SiO2/UP复合改性沥青的配方(包括nano-SiO2的种类、各类添加剂的掺量等)进行研究,通过拉伸试验、离析试验等确定出nano-SiO2/UP复合改性沥青的最优配比.研究结果表明:nano-SiO2/UP复合改性沥青中的A组分和B组分应由"先掺法"进行制备,其中A组分为UP、引发剂、偶联剂,B组分是由沥青、相容剂等外加剂组成的混合成分;其最优配比为m(A组分)∶m(B组分)=1∶2.6,其中A组分的成分为m(树脂)∶m(A型nano-SiO2)∶m(引发剂)∶m(偶联剂)=100∶3∶4∶3,B组分的构成为m(沥青)∶m(相容剂)=100∶4.

    nano-SiO2改性沥青不饱和聚酯树脂

    融雪盐对蓄盐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

    邓保辉宋文佳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融雪盐对蓄盐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的影响,通过针入度、软化点和黏度等常规试验,以及温度扫描、多重应力蠕变与恢复等流变试验对SBS组沥青胶浆和HEA组沥青胶浆的高温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SBS组相比,HEA组沥青胶浆的针入度更低,软化点和黏度更高.融雪盐掺量越多,沥青胶浆的针入度提高、软化点和黏度降低.沥青胶浆中结构沥青含量可能是导致这一结果的重要因素.沥青胶浆的复数模量和车辙因子随融雪盐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融雪盐对沥青胶浆的相位角影响较为复杂.沥青胶浆的蠕变能力随融雪盐掺量增加而增加,但高弹聚合物可显着降低蠕变性能.HEA100的抵抗蠕变性能甚至高于SBS00,由此高弹聚合物可弥补融雪盐对沥青胶浆高温性能的负面影响.综上,融雪盐虽然增加了沥青路面融冰雪的潜力,但也降低了沥青胶浆的高温抗车辙能力.蓄盐路面材料可与高弹聚合物结合使用,以减少融雪盐对沥青胶浆高温性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道路工程蓄盐路面蓄盐沥青胶浆高弹聚合物高温性能黏弹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