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吴晓芙

月刊

1673-923X

xb-csfu@163.com

0731-85623395,85623278

410004

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南林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其文摘和文章被《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竹类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69个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无性系果实表型多样性及优良无性系筛选

    任婷婷张云程陈建华曲凯伦...
    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深入探寻东北杏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筛选关键综合评价指标,提升育种效率,发掘优良东北杏无性系并高效利用。[方法]采用多样性分析、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 69 个东北杏无性系的45个果实表型性状(23个质量性状和22个数量性状)进行研究。[结果]41个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大于0。1,数量性状的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1。91)高于质量性状(0。62),数量性状的多样性较质量性状更丰富。聚类分析将 69 个东北杏无性系分为 3 类,A类适用于薄壳、出仁率高的品种类群;B类可用于选育高产、大仁型品种,属优良仁用杏品种类群;C类可作为高出核率和出仁率的重要育种材料。果肉薄、果小的无性系出核率更高;核壳薄、单核质量小的无性系出仁率更高;单核质量大的无性系产核量更高。5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 84。42%,能够反映 22 个数量性状的基本信息。结合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22 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果肉厚度、果纵径、单果质量、单核质量、单仁质量、出核率、出仁率、产核量共8 个关键评价指标,筛选出 10 个果实经济性状表现优异的无性系。[结论]东北杏无性系的果实性状表现出丰富变异,经多指标综合评价筛选出的803、777、783、720、721、725、719、711、731和784号无性系可用于东北杏良种选育及开发利用。

    东北杏表型性状多样性综合评价

    一种基于地面特征与树木位置关系的无人机和地基LiDAR点云配准方法

    丁志文邢艳秋杨书航尹伯卿...
    1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无人机激光雷达与地基激光雷达的工作方式不同,导致无人机点云缺乏林内信息,地基点云缺乏林冠信息,单一平台的LiDAR点云难以完整描述森林三维垂直结构,将这两者点云融合有利于消除各自的扫描盲区,估测更为准确的森林结构参数。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地面特征与树木位置关系的无标识自动化配准方法。[方法]选取哈尔滨城市林业示范基地内的蒙古栎和樟子松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疆禅思L1 激光雷达设备与FARO Focus3D X330 三维激光扫描仪分别获取样地内的无人机和地基LiDAR点云。首先,利用改进的渐进式加密三角网滤波算法分别从无人机点云和地基点云中提取地面点云,基于两者相似的快速点特征直方图(FPFH)特征,使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得到初始配准参数,完成初始配准。然后,从初始配准后的无人机点云和地基点云中提取相同高度处的树干点云的水平投影位置作为配准基元,分别构建不规则三角网,并基于三角形的角度相似性原理寻找同名三角形对。最后,使用奇异值分解法得到旋转平移参数,从而完成精细配准。[结果]蒙古栎样地内对应树木水平偏移距离的平均值为0。173 m,樟子松样地内对应树木水平偏移距离的平均值为 0。283 m,2 个样地的树木点云均取得了较高的配准精度。[结论]提出的点云配准方法有效实现了林区无人机点云数据和地基点云数据的配准,二者的融合可为快速完整地获取林木构型信息提供数据基础,从而推动多源激光雷达技术联合应用于林木三维重建和森林资源精细调查等方面。

    FPFH树木位置关系不规则三角网无人机点云地基点云

    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

    徐永杰吴强盛汪芳玲徐雅雯...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对土壤养分和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油茶单作模式(Cam)、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模式(Cam&Car)和薄壳山核桃单作模式(Car)3 种林地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等技术,分析 0~30 cm林地土壤主要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真菌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以及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间作模式林地土壤pH值和水解性氮、有效磷、有机质含量均居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之间。间作模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降低了土壤有效钾(AK)、有效硫(AS)、交换性钙(ECa)含量。3种模式土壤真菌测序共获得1 084个OTUs,共有OTUs数量为111个,特有OTUs的数量表现为Car>Cam&Car>Cam。3种模式共鉴定出8门11纲56目131科201属257种真菌,其中Saccharomycetes、Sordariomycetes、Agaricomycetes是 3 种模式共有优势菌纲,Wickerhamomyces是共有优势菌属。Alpha多样性分析表明,3 种模式土壤真菌ACE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即Car>Cam&Car>Cam,而Shannon指数和Simpson指数没有显著差异。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主坐标分析结果表明,Cam&Car间作模式与Car单作模式和Cam单作模式均有交集,其中与Car单作模式交集较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属水平主要真菌与土壤环境因子存在相关关系,其中与交换性钙含量、有效钾含量、有效硫含量存在显著性负相关。[结论]油茶与薄壳山核桃间作增大了林地养分消耗,但也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薄壳山核桃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多样性。建议油茶和薄壳山核桃间作时,加大肥力管理,特别是含钙、钾和硫元素肥料的投入。

    油茶薄壳山核桃间作土壤真菌多样性

    油茶'湘林210'抗干旱特性研究

    王志超何之龙陈永忠邓雪梅...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当前油茶主推品种'湘林210'苗木在干旱胁迫下光合特性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后续油茶抗旱育种和抗旱基因机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湘林 210'5 年生油茶苗为试验材料,以当地区域良种'衡东 2 号'同龄苗木为对照,采用盆栽控水模拟干旱胁迫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对照组(CK,土壤最大持水量的75%~85%),干旱梯度设置轻度干旱(T1,土壤最大持水量的55%~60%)、中度干旱(T2,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40%~45%)和重度干旱(T3,土壤最大持水量的 30%~35%)。每梯度进行光合荧光参数测定并采集叶片进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1)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油茶苗木各项指标变化差异显著,光合参数中最小初始荧光(Fo)为显著性上升趋势,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 浓度(Ci)、蒸腾速率(Tr)、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部分表现极显著,且下降幅度随干旱程度的加深差异越显著。2)随着干旱程度的加深,叶片中还原性谷胱甘肽(GSH)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呈显著上升趋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但整体呈上升趋势。3)对 10 个指标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得出油茶抗旱性与 10 个指标存在显著相关,部分极显著相关。[结论]油茶具有一定的抗干旱性,在受干旱胁迫时品种之间的抗旱能力强度存在差异,'湘林210'抗旱性能强于'衡东2号',因此在持续干旱条件下'湘林 210'存活力更强。

    油茶干旱胁迫光合荧光特性生理指标

    接种褐环乳牛肝菌对马尾松苗抗铝性的影响

    李快芬刘海燕丁贵杰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外生菌根真菌增强马尾松耐铝性的机制,为马尾松抗铝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水培法,设置不同Al3+浓度处理(0、0。2、0。4、0。8、1。2 mmol·L-1),测定 2 种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结果]1)铝胁迫抑制马尾松幼苗的生长,接种褐环乳牛肝菌(简称Sl)显著促进了马尾松幼苗高生长和生物量的积累。2)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并随Al3+浓度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的趋势;增加了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在Al3+浓度为0。2、0。4 mmol·L-1 时增幅最大。3)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显著增加了马尾松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在0。2 mmol·L-1 时增幅最大,达50。88%,之后随Al3+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Al3+浓度为0。2 mmol·L-1 时,接种Sl的马尾松幼苗叶绿素含量较无铝处理增加了 108。06%。4)与未接种相比,接种Sl显著降低了马尾松幼苗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0。4 mmol·L-1 除外),均在 0。2 mmol·L-1 时降幅最大,之后随Al3+浓度的增加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增加了对可溶性蛋白的积累,在1。2 mmol·L-1 时促进作用最大,较无铝处理增加了30。13%。另外,MDA与POD活性、脯氨酸、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与可溶性糖的相关性最高,达0。775;SOD与叶绿素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接种Sl显著增强宿主植物的酶活性,改善叶片光能利用效率和渗透物质含量,增强其抗铝性,进而促进菌根化马尾松幼苗的生长。Al3+浓度为0。2 mmol·L-1 时促进作用最大。

    马尾松褐环乳牛肝菌铝浓度生理

    高州油茶果实膨大期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特征

    申春晖陈锐帆刘祯奚如春...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高州油茶在果实快速膨大期光合产物的运输和分配特征,进一步掌握南方特色油茶品种果实品质与光合产物分配的相关性,为华南地区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 13C同位素脉冲标记法,对高州油茶饲喂 13CO2 气体 2 h,在标记后 0、6、24、48、72 h分别测定叶、枝、果皮和种仁的 13C含量,同时测定其叶片、种仁和果皮中的糖组分特征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结果]1)13C光合产物在叶中合成后,在标记结束后0~6 h向各库器官的运输速率最大,6~48 h光合产物运输趋于稳定。2)光合产物运输趋于稳定后,在各器官的分配比从大到小依次为叶>种仁>果皮>枝。高州油茶光合作用固定的 13C光合产物在标记结束后 0~72 h消耗了 95。07%。3)光合产物主要以果糖的形式在各器官存储,叶与果实之间存在着较高的蔗糖质量浓度梯度。4)各器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积累量为果皮>叶>种仁。可溶性糖/淀粉比值为种仁最大,果皮次之,叶最小。[结论]果实膨大期高州油茶叶中合成的光合产物在合成后的 24 h内向各库器官快速运输,大多光合产物被植物呼吸消耗。近期合成的光合产物在各器官中分配比以叶最高,不利于高州油茶果实发育。叶与果皮中较高的蔗糖质量浓度是高州油茶果皮较厚的原因之一。果实快速膨大期果皮发育、脂肪酸合成和油脂积累是种仁与果皮中可溶性糖/淀粉比值较高的原因。

    光合产物运输与分配13C脉冲标记糖组分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高州油茶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

    苟志辉王鑫钟圣赟曾亚红...
    67-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综合评价入侵植物的燃烧特性,以期为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防火带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为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着火特性数据库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内外来入侵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年内可燃性指标(含水率、平衡含水率、燃点和热值)的变化特性,分析可燃性指标间的差异及关系,初步阐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外来入侵植物的可燃性。[结果]1)外来入侵植物的含水率为70。00%~90。00%;2)豆科植物平衡含水率的变化表现基本一致,外来入侵植物的平衡含水率在3月中表现出较大值;3)短柄吊球草(255。75±4。98)℃和飞机草(263。92±4。41)℃的燃点较大,多数外来入侵植物的燃点在3月份和12月份表现出较小值,6月和9月表现出较大值;4)野甘草(17。96±0。76)kJ/g的热值在全年中表现出较大值,外来入侵植物的热值较大时期出现在3月,较小的时期出现在6月;5)红毛草的易燃性极高,其次是金腰箭和含羞草,易燃性较低的是银合欢和飞机草。[结论]在海南的干旱季节是防火的重点,其中要注意红毛草、金腰箭和含羞草等外来入侵植物,燃点、热值均表现出较小值,易燃性较高。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外来入侵植物燃烧特性

    毛竹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特性变化

    贾冬冬李在留郑云丽徐振国...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发育过程中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动态变化规律,为人工进行宏观调控、获得优质毛竹种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采集开花后不同时期的毛竹种子,对其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和生理指标进行观察测定。[结果]1)花后 10~30 d毛竹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分裂分化活动剧烈,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较快;花后40~60 d种子胚和胚乳细胞形态发育成熟,种子长、宽、厚等性状增长速度减缓。2)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可溶性糖、粗淀粉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可溶性糖与粗淀粉含量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在 4。89%~5。82%范围内波动变化。3)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活性氧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H2O2 含量与POD、CAT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而O2-含量与SOD活性变化趋势相似。4)不同发育时期毛竹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IAA、GA3 及ZR含量均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ABA含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IAA+GA3+ZR)/ABA的比值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在花后 40 d达到最小值,为 1。001。[结论]花后10~30 d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内源激素含量逐渐升高,有效促进毛竹种子细胞代谢与分裂分化;花后 30~60 d毛竹种子的分化活动基本结束并进入营养积累阶段,该时期抗氧化酶活性和内源激素逐渐下降,营养物质含量进一步增加。

    毛竹种子发育形态结构营养物质抗氧化酶活性内源激素

    报春苣苔属植物杂交亲和性分析及杂交障碍

    白梦李博陈简村夏婷...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报春苣苔属属内杂交亲和性及杂交障碍的原因。[方法]以4个报春苣苔原生种、2个栽培品种为材料进行常规杂交,通过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筛选父母本后开展杂交工作,初步确定杂交组合亲和性关系,并对授粉后的子房发育跟踪观察。[结果]1)6 种报春苣苔属植物的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强弱与其杂交亲和性反应没有绝对的因果关系。2)16 个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均在 65。00%以上,结实率有明显差别,以牛耳朵Primulina eburnea、尖萼报春苣苔P。pungentisepala、大根报春苣苔P。macrorhiza、蚂蝗七P。fimbrisepala作为母本时,各杂交组合的平均结实率分别达到了75。55%、78。44%、46。67%、57。78%,表现出了较高的亲和性,而以'北林之春'报春苣苔P。'Spring of Beilin'、'四季'报春苣苔P。'Four Season'为母本的组合,结实率最高也仅有 6。67%,亲和性较弱。3)对 5 个亲和性较弱的杂交组合进行花粉管行为荧光观察,发现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受精前障碍,表现为花粉管胼胝质反应、花粉管末端膨大、扭曲断裂,但各组合最终均有花粉管伸入胚珠,从到达胚珠的花粉管数量来看,牛耳朵等3个原生种的花粉数量均可满足胚珠受精需要,但结实率仍较低。[结论]报春苣苔属属内杂交具有一定的亲和性,但部分组合未获得种子,并非由受精前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所限制,可能是由于受精卵或幼胚的后期发育过程中出现代谢紊乱而导致败育。

    报春苣苔属杂交授粉亲和性花粉管行为

    碱胁迫对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邱雨后陈金玲谢敏譞史锋厚...
    97-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的耐碱能力,研究其在碱胁迫环境中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为培忠杉苗木耐碱机理研究和苗木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基因型(S1、S2、S3、S4 和S5)培忠杉 2。5 年生扦插容器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碱性盐溶液(pH值 7、pH值 8、pH值 9 和pH值 10)浸泡容器育苗基质,测定分析各处理条件下苗木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不同基因型、不同碱处理以及基因型与碱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培忠杉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化物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及基因型和基因型与碱处理的交互作用对培忠杉苗木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随着碱处理时间的延长,S1、S3和S5基因型培忠杉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SOD活性、MDA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碱处理57 d时,pH值 10盐溶液处理条件下的5种基因型苗木叶片相对电导率、SOD活性、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但5种基因型苗木之间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值的差异并不显著。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综合分析不同基因型苗木耐碱能力为S5>S4>S3>S1>S2。[结论]在碱胁迫处理条件下,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生理状态快速应对碱胁迫,但不同基因型培忠杉苗木的耐碱能力存在差异,表现在生理生化指标动态变化的差异。同时,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评价得出S5 基因型苗木的耐碱能力最强。

    培忠杉基因型碱胁迫生理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