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吴晓芙

月刊

1673-923X

xb-csfu@163.com

0731-85623395,85623278

410004

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南林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其文摘和文章被《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竹类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驱动下的家具工业低碳转型与智能制造模式

    戴向东詹秀丽吴义强尹志远...
    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聚焦我国进一步实施"双碳"目标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迭代发展的背景下,深入分析了以智能技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我国家具工业在向低碳和智能制造模式低碳转型过程中的潜在发展路径。首先,探讨了我国制造业在"双碳"政策指引下的低碳转型动因及其发展方向,"双碳"目标的"倒逼"机制驱动了家具工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这一转型与"双碳"目标的实现形成了良性循环。其次,研究了家具工业中的数字化技术减碳应用的现状,分析了物联网、大数据、5G、AI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提升能源、资源和环境管理,在深化家具生产制造过程的数字化应用中的作用,并由此提出新兴制造模式与家具行业的绿色发展方向。接着提出应制定不同规模家具企业的"三化"融合发展机制,深化家具产品的数字化应用,加快推动家具制造过程的关键工艺、装备的智能感知和管控系统构建,构建覆盖家具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孪生(制造)系统,以实现以数据为驱动提升家具行业绿色设计创新、绿色智造和运维服务水平,提高家具制造绿色转型发展的效率和减碳效益。最后,强调了建立健全涵盖家具全生命周期的绿色低碳数据平台和评价体系,构建智能制造时代下家具全生命周期减碳减排的体系研究,深入挖掘能有效评价家具工业绿色低碳化的基础数据和工业大数据资源,建立面向行业的数据共享机制,推动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完善家具工业的碳足迹追踪系统的重要性。总的来说,为理解和评价我国在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如何利用智能技术推动家具工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全面的视角。

    家具"双碳"目标低碳智能制造

    用于立地质量评价的天然林生长模型构建方法

    张月莹符利勇
    17-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Fu等提出了一种基于立地生产潜力的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从理论上解决了如何结合环境和林分因子对不同立地类型及其生产力进行定量分析。本研究主要围绕该方法中的林分生长模型开展研究,以吉林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系统给出生长模型的建模方法,例如模型选型标准、模型参数化、参数估计和模型评价等。[方法]假定林分为等株生长,利用数学理论推导出林分断面积模型中直接或间接含有年龄情形时林分断面积连年生长量计算公式,并给出断面积连年生长量与林分断面积指数是否为单调函数的判别准则;基于哑变量方法分析不同分类变量对断面积生长的影响,即模型参数化;利用改进的最小二乘法求解参数化的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参数;以吉林省3 634个面积为0。06 hm2 的固定样地的4次连续观测数据为实例,构建林分断面积生长模型。[结果]本研究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判断断面积连年生长量与林分密度指数是否为单调函数,从而为断面积模型选型提供捷径;建模时考虑模型参数化既能有效解释变量各等级之间的差异程度,又能提高模型预测精度;提出的改进最小二乘法能有效求解含哑变量的模型参数。[结论]本研究所给出的生长模型构建方法可为Fu等提出的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方法提供技术支撑。

    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生长模型单调函数参数化

    PP333和6-BA对紫楠幼苗根系形态的调节效益

    何功秀宋艳艳徐培月胡孔飞...
    27-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紫楠Phoebe sheareri幼苗根系不发达严重制约了紫楠幼苗的繁育,外源激素可以调节植物根系形态发育,用多效唑(PP333)和6-苄基腺嘌呤(6-BA)对紫楠幼苗进行处理,分析其对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明确最适紫楠根系发育的激素及浓度。[方法]以同一母树上采集的成熟紫楠种子萌发的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低、中、高 3 个浓度(PP333 浓度为 0。6、6、60 mg·L-1;6-BA浓度为 10、50、75 mg·L-1),利用根系扫描仪统计紫楠幼苗主根长、主根直径、根系总长度及根系表面积等形态指标,分别分析 2 种外源激素对紫楠幼苗根系形态的影响。[结果]PP333 处理紫楠幼苗会影响紫楠的主根长、2 级侧根数目和 2 级侧根总长度的增加,但对主根直径的增粗起到促进作用;6-BA处理会促进主根长、主根直径、根系总长度、根系总表面积、1 级侧根数目和1 级侧根总长度的增加,但限制2 级侧根数目和 2 级侧根总长度的增加。PP333 和 6-BA较CK组均促进拓扑指数增加,促进紫楠根系朝着鱼尾形分支结构进化。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都得出在激素处理下,浓度为 50 mg·L-1 的 6-BA促进紫楠根系发育效果最好。[结论]不同激素类物质及同一激素的不同浓度对紫楠根系的主根、侧根生长有着不同的调控模式,选择 50 mg·L-1 6-BA来促进紫楠根系的生长发育效果最好。

    多效唑6-苄基腺嘌呤紫楠根系形态拓扑指数

    不同火灾强度下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抗剪强度变化及影响因素

    胡同欣耿庆烨李光新石林...
    36-4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火灾引起的土壤抗剪强度和理化性质变化以及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响应,以便林区管理者更有效地对那些易受火灾干扰的区域进行火后的规划与管理。[方法]选取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典型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纯林林地土壤,以未火烧样地(CK)为对照,经过调查后选取发生过轻度火烧的林地(L)和发生过重度火烧的林地(H)作为不同处理样地,测定各处理样地中土壤的抗剪强度和土壤理化性质,并挖取土壤剖面。[结果]1)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未火烧对照样地相比,重度火烧样地土壤内聚力显著增加了17。32%,内摩擦角显著增加了29。28%,轻度火烧样地较未火烧样地无显著变化;2)Mantel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孔隙、含水率和有机质是影响轻度火烧和重度火烧土壤抗剪强度大小的主要因素;3)随机森林结果表明,不同火烧强度下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内聚力与内摩擦角影响贡献度不同。对照样地土壤内聚力:含水率(P<0。05)>有机质(P<0。05)>容重>孔隙度,对照样地土壤内摩擦角:含水率(P<0。001)>容重(P<0。05)>有机质>孔隙度,轻度火烧样地土壤内聚力:孔隙(P<0。001)>容重(P<0。001)>含水率>有机质,轻度火烧样地土壤内摩擦角:容重(P<0。001)>含水率(P<0。05)>有机质>孔隙度,重度火烧样地土壤内聚力:含水率(P<0。001)>孔隙度>有机质>容重,重度火烧样地土壤内摩擦角:容重(P<0。001)>孔隙度(P<0。001)>含水率>有机质。[结论]重度火灾导致土壤侵蚀量激增,从而引起土层分布发生变化;轻度火灾未导致土壤侵蚀量激增,且土层分布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火灾抗剪强度侵蚀大兴安岭

    4个种源无患子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齐安国刘传冠吕东阳陈惠娟...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不同种源无患子在低温胁迫下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进而对不同种源无患子的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较耐寒的种源,为无患子向北引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冷库模拟低温胁迫的方法对 4 个种源的无患子幼苗进行盆栽试验,设置 0(CK)、2、4、8、12、24、48、72 h共 8 个时间梯度,分别测定其相对电导率、相对含水量、抗氧化酶系统及渗透调节物质等 11 个生理生化指标,利用各指标的隶属度值以评价不同种源无患子抗低温胁迫的能力。[结果]不同种源无患子的生理指标对低温胁迫均有不同程度的响应。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随着低温胁迫时间增长呈上升趋势,相对含水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相对含水量和MDA含量相比,叶片相对电导率对低温胁迫响应更敏感。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增长,无患子叶片中SOD、GR、POD活性和游离脯氨酸含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叶片CAT活性则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叶片APX活性、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上升趋势。因此,4 个种源无患子可通过启动自身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来增强抗寒性。[结论]根据隶属函数法计算得出低温胁迫下不同种源无患子各抗寒性相关指标的平均隶属度值,对其进行耐低温能力由强到弱排序为安徽合肥>浙江杭州>江西九江>河南新乡。

    无患子叶片低温胁迫生理响应地理种源抗寒性评价

    光照条件对林药套种小气候和草豆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王先棒韩强林明平李昆亮...
    55-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林下套种药用作物是柚木等珍贵树种长周期经营中提高前期收入的有效手段,相对露天栽培,林下环境尤其光照条件是影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研究光照条件对药用植物的生长及产量影响,可为确定适宜的光照环境进而优化柚木林下套种管理提供可行的技术参考。[方法]试验在海南尖峰岭进行,研究对象为柚木林下套种草豆蔻林分,选择高(80%)、中(60%)、低(40%)三种透光率林分观测其林内温度、湿度和 10 cm地温变化等小气候参数,并测量草豆蔻高度和地径年生长量,同时于果期(8 月)采集并统计每株草豆蔻结果数量及质量,分析不同透光强度下柚木林下小气候及草豆蔻生长、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光照条件影响了林内小气候,林内气温和地温随季节变化,仅5 月份高透光率的林内温度和 10 cm地温高于中、低透光处理,而林内湿度则皆以低透光处理最高;草豆蔻的高度随透光率增加而下降,同时低透光率高度和地径都优于中、高透光处理;不同光照条件下草豆蔻单株结果数无显著差异,但单果质量差异显著,以低透光质量最高;过高和过低的光照都不利于草豆蔻有效活性物质积累,林下中度(60%)透光率生长的草豆蔻种子活性成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柚木林药套种通过影响光照条件改变了林内小气候和草豆蔻生长及品质,60%透光率的林下套种环境能够培育出品质较高的草豆蔻。

    光照草豆蔻林下环境品质生长

    南亚热带3个潜在绿化树种水分利用种间差异及环境响应

    罗璇黄婉萱杨萌萌成仙利...
    62-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结合气象条件与树木生理特性,深入探究南亚热带针阔叶林群落中木荷、锥和马尾松 3 个绿化树种在水分利用方面的种间差异,并了解它们在复杂环境变化下的适应机制,以促进树木资源在园林绿化应用中的优化配置,推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利用Granier热消散探针法对 3 个绿化树种木荷、锥和马尾松的树干液流变化进行监测,结合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水汽压亏缺、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干、湿季中,木荷、马尾松和锥的液流密度均表现出"昼高夜低"单峰曲线。干季时,3 个树种的日平均液流密度存在差异,其中锥的日均液流密度最高,为11。84±1。13 g·m-2·s-1,木荷和马尾松的日均液流密度相对较低,分别为 7。81±0。74 和 8。71±1。64 g·m-2·s-1;湿季时,液流密度整体有所上升,但树种间的差异仍显著,木荷和锥保持较高的液流密度,木荷和锥日均液流密度分别为9。41±4。74和12。05±5。18 g·m-2·s-1,马尾松的日均液流密度为 6。59±3。24 g·m-2·s-1。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是驱动树干液流的关键因素。随着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的上升,3 个树种的液流密度均呈上升趋势。当光合有效辐射和水汽压亏缺达到一定阈值后,液流密度的增长速度会明显减缓。土壤含水量对树种液流密度的影响相对较小。[结论]3 个绿化树种中,马尾松的液流密度相对较低,木荷和锥的液流密度相对较高。在极端天气发生时,马尾松相较于阔叶树种更能适应干旱。在未来的城市绿化中应充分考虑不同树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合理搭配,以实现节水与绿化的目标。

    树干液流水分利用环境因子园林绿化树种

    珍稀树种红豆树幼苗配方施肥研究

    朱敏陆欣远韦小丽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揭示N、P、K元素对造林初期红豆树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提高其生长的最佳施肥配方。[方法]以2年生红豆树幼苗为研究对象,用大容器模拟造林地生境,采用"3414"不完全区组正交设计铺设氮(N)、磷(P)、钾(K)三因素施肥试验。供试肥料分别为尿素、过磷酸钙、氯化钾,其主要有效成分及含量分别为N(46%)、P2O5(22。6%)、K2O(52。1%)。测定并分析各施肥处理下红豆树幼苗高、地径、根系形态、生物量等指标,并基于生物量拟合出不同处理下N、P、K肥效模型。[结果]合理的N、P、K元素配合施用可以显著促进红豆树苗生长。14 个处理中,T7 处理(N2P3K2)的红豆树生长效果最佳,其苗高和地径增量以及总生物量分别比对照提高 148。64%、117。20%、87。80%,且根系发育最好。各处理下三元素的效应均表现为:P>N>K,表明磷肥对红豆树生长的重要性。将红豆树生物量与N、P、K施用量进行一元、二元、三元效应模型拟合,其中,一元肥效模型表明,氮、磷、钾施用效应均符合报酬递减律;二元肥效模型显示,NP肥配施互作效应最大,NK肥配施互作效应最小;三元肥效模型表明,3 种元素配施的增产效果显著优于任意 2 种元素配施。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T7为最佳施肥处理组。[结论]T7处理(N2P3K2)可显著提高2年生红豆树幼苗高、地径、根系指标、总生物量等指标。经三元模型拟合后得到,其N、P2O5、K2O的最优施肥量分别为 42。917、70。565、24。439 g/株,适宜的N、P、K施用比例为 1∶1。64∶0。56。

    红豆树"3414"试验设计肥效模型

    油桐枝条嫁接繁育研究

    骆承睿米小琴曹中宇舒含玉...
    84-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由于油桐无性繁殖技术体系不成熟,目前主要靠播种实生育苗,导致油桐不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研究不同因素对油桐枝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探究最适合油桐枝接的嫁接组合,为完善油桐无性繁殖技术体系提供参考,对于油桐产业提质增效和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方法]以'华桐 1 号'家系当年生半木质化带芽茎段为接穗,以千年桐优良单株家系实生苗为砧木,探究嫁接时间、嫁接方法和接穗类型对油桐枝接成活及生长的影响,待嫁接苗萌发后调查其成活率、外形生长指标、嫁接口愈合情况及最佳解膜方法。[结果]最佳的嫁接时期是夏至,最高成活率为 91。67%,分别比立春、立秋和冬至最高成活率高 10%、10%和 4。77%,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比春分、立夏、秋分和立冬最高成活率高 25。71%、388。91%、25。71%和 25。01%,差异显著(P<0。05);夏至时期成活率最高的嫁接方法是劈接法,成活率为87。50%,比切接法高 9。09%,差异不显著(P>0。05),比合接法高 33。32%,差异显著(P<0。05);在春分、立夏、夏至和立秋 4 个时期最佳的接穗类型为腋芽,分别比同时期嫁接顶芽的成活率高 118。51%、100%、15。38%和 19。33%,差异显著(P<0。05);在立春、秋分、立冬和冬至 4 个时期最佳的接穗类型为顶芽,分别比同时期嫁接腋芽的成活率高 940。63%、113。61%、899。74%和 323。85%,差异显著(P<0。05)。最佳解膜方式为在砧木侧轻划开嫁接膜。8 个时期的嫁接苗在萌发 60 d后嫁接口均已基本愈合。[结论]适宜油桐枝接的最佳季节是夏至,接穗类型为腋芽,虽然成活率最高的嫁接方法是劈接法,但综合考虑嫁接成本和嫁接效率适宜的嫁接方法为切接法,切接操作简单,每人每天可以嫁接800 株以上,为油桐良种无性化育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油桐无性繁殖砧木接穗隔离层形成层

    油茶根际高效解磷菌的筛选及其解磷特性

    薛镒罗敦周国英刘君昂...
    94-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油茶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高效解磷细菌,研究其解磷特性及对油茶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无机磷选择培养基进行解磷菌的筛选,观察其性状并确定其分类地位;测定其生长曲线,确定菌株生长最佳时间;利用功能性选择培养基测定菌株的固氮、解钾、解蛋白酶、解纤维素酶、解淀粉酶、产铁载体能力,并测定其分泌IAA的含量,将其与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研究其是否具有抗病能力;确定菌株耐盐性、最适生长的氮、碳源以及磷酸钙添加量;将解磷菌发酵液通过灌根和叶面喷施 2 种方式处理盆栽油茶,测定解磷菌对油茶叶片PAL、PPO、POD酶活性、土壤脲酶、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结果]筛选得到高效解磷菌株CSUFT-GXP-084,其D/d值为 3。67,溶磷量为 60。35 mg/L,分子鉴定确定其为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Burkholderia territorii,该菌株具有固氮、解蛋白酶、产铁载体能力,分泌IAA的含量为 4。42 mg/L,对油茶炭疽病的 5 种病原菌的生长均具有抑制作用;菌株CSUFT-GXP-084 盐耐受范围在 0~5%,最适菌株CSUFT-GXP-084 发挥解磷能力的氮、碳源分别为硫酸铵和蔗糖,最适磷酸钙添加量为2 g/L。CSUFT-GXP-084 菌液叶面喷施对油茶叶片的PAL、PPO、POD活性影响较大,灌根对土壤中的脲酶以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菌液灌根和叶片喷施处理后土壤中的有效磷含量分别较CK提升了1。58倍、1。70倍。[结论]菌株CSUFT-GXP-084具有高效解磷能力,能够提高油茶叶片酶活性、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磷含量,可应用于微生物菌肥以及菌剂的制备。

    解磷菌解磷特性油茶北澳伯克霍尔德氏菌有效磷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