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吴晓芙

月刊

1673-923X

xb-csfu@163.com

0731-85623395,85623278

410004

湖南长沙市韶山南路498号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期刊社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南林学院主办的自然科学学术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全国优秀高校学报,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期刊。其文摘和文章被《中国林业文摘》、《中国生物文摘》、《竹类文摘》、《中国林业科技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等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娄山典型林分灌木地上载量影响因子及预测模型

    彭徐剑刘讯华国莉丁波...
    108-116,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灌木作为森林可燃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载量对森林垂直方向燃烧及极端火发生可能性有重要影响,西南林区作为我国第二大林区,年均火灾次数位于全国前列。调查该区域典型林分灌木载量,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对于该地区预防森林火灾和林火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大娄山 6 种典型林分内灌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布设并调查基本信息,进行野外实验及室内实验,获得灌木地上干、枝、叶及总载量,得到其影响因子并分别建立预测模型。[结果]1)对相同林型不同标准地进行研究,马尾松林灌木枝载量及柏树林灌木叶载量均有显著差异,阔叶混交林灌木枝、叶载量具有显著差异,且干载量及总载量具有极显著差异;不同林型之间灌木干、枝、叶及总载量之间无显著差异。2)同一林型内灌木干、枝、叶及总载量与平均树高、平均地径、平均高、平均胸径、林分密度、坡度、海拔等均有相关性(相关性逐渐减弱);不同林型内灌木干、枝、叶及总载量与平均地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高、坡度、平均冠幅等均有相关性(相关性逐渐减弱)。3)建立模型:杉木林灌木干、枝载量模型及灌木林灌木干、枝、总载量模型(R2=0。998)拟合效果最好,马尾松林枝载量模型拟合效果最差(R2=0。318)。[结论]通过本研究,为大娄山地区典型林分内灌木载量调查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方法,对于森林火险预报和森林火灾风险普查中可燃物载量调查具有重要意义。

    灌木载量林分特征因子模型

    华中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coPMK克隆与表达分析

    舒东膂李建挥禹霖柏文富...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克隆华中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coPMK的cDNA序列,分析该基因在华中樱'YS01'不同发育阶段花瓣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为进一步研究PcoPMK基因在华中樱萜烯类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参照近缘物种的PMK同源基因cD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PcoPMK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同时应用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YS01'不同发育阶段花瓣中的表达情况。应用ORF Finder 在线工具预测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及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分别应用ExPASy、SOPMA、Swiss model和CDD在线工具分析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级、三级结构和功能结构域;分别应用DeepTMHMM、SINALP 4。0 Server和PredictProtein在线程序预测蛋白质的跨膜结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应用MEGA7。0软件构建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华中樱PcoPMK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大小为 1 530 bp,编码 509 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OR373074。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 55。199 kD,理论等电点为 5。68,属于亲水性的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质。PcoPMK蛋白与扁桃、烟草和拟南芥等代表性物种PMK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度较高,含有 3 个典型且保守的蛋白结构功能域和 1 个ATP结合位点,无跨膜螺旋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PcoPMK基因在华中樱'YS01'盛开期花瓣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花蕾期和半开期(P<0。05),与同时期花瓣中萜烯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华中樱PcoPMK基因,初步推测其可能在花瓣萜烯类物质合成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

    华中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RT-PCR基因克隆

    四倍体油茶全基因组SSR位点开发与特征分析

    童海浪张华健李健邓红达...
    126-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传统的油茶育种工作效率低、周期长,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已成为推动油茶遗传改良的必要方法,对油茶基因组SSR位点进行整体统计分析,为提高油茶的选育效果、缩短选育周期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通过对四倍体油茶基因组SSR位点进行搜索,统计分析其基因组SSR序列的分布模式及特征,获得优质、有价值的SSR分子标记位点,为进一步开展油茶品种的遗传分析、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指纹鉴定等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方法]本研究基于已获得的四倍体油茶全基因组数据,使用MISA软件全面搜索基因组中 1~6核苷酸各重复类型的SSR位点,统计分析其分布模式及特征,通过Primer3。0 软件进行批量SSR引物设计。[结果]在全长为11 069 152 038 bp的四倍体油茶全基因组中共搜索到不同类型SSR位点6 254 681个,一共鉴定出 463 个不同重复基元,平均 1。77 kb出现一个SSR位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单核苷酸重复类型SSR位点,占比 62。08%,六核苷酸重复类型SSR位点数量最少,仅占比 0。46%;在四倍体油茶基因组SSR序列中A、T碱基占据绝对优势,而G、C含量较少,具有碱基偏好性。四倍体油茶基因组各类型SSR序列的整体长度区间为10~187 bp,平均长度 15。57 bp;除单核苷酸重复类型,长度≥20 bp的SSR序列占全部SSR序列的15。75%,其中二、三、四核苷酸三种重复类型SSR长度变异程度显著高于五、六核苷酸重复类型,因此,二、三、四核苷酸重复类型为设计SSR引物的主要标记来源;基于四倍体油茶基因组SSR位点数据,共开发引物1 358 248对。[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四倍体油茶全基因组中SSR位点的分布模式与特征进行整体统计分析,并批量开发SSR引物,为油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四倍体油茶基因组SSR核苷酸

    基于DEMATEL-ISM的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辨识

    庞燕邓奇缘王忠伟邓欣怡...
    136-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林果冷链物流流通过程中的脆弱性影响因素,旨在针对林果冷链流通过程中存在的高损耗、低流通率、易中断等问题,提出一种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辨识方法。[方法]梳理林果冷链物流主要业务环节、参与主体及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问题,综合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识别出脆弱性影响因素,集成决策实验与评价试验法(DEMATEL)与解释结构模型(ISM)辨识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绘制多层递阶结构模型图,挖掘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的深层致因,把握其形成的内在机理。[结果]由中心度得出冷链物流基础网络、林果损耗情况、林果品质、冷链物流运作成本、行业竞争压力,为林果冷链物流系统关键脆弱性影响因素,影响程度较大;发现在林果冷链物流系统中,管理层质量意识、信息共享、行业竞争压力为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深层根本致因,是林果冷链物流这一复杂系统脆弱性的根源;组织结构的复杂性、林果品质、冷链配送及时性、冷链物流路径的合理规划为表层直接致因,即林果冷链物流受脆弱性扰动时最直观的表象;其它影响因素为中间间接致因,是产生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的过渡层,受深层致因影响,同时又影响着表层致因。[结论]由林果冷链物流脆弱性关键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致因可得,政府部门应完善林果冷链物流政策标准及监管体系,为林果冷链物流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行业应制定行业规范,确保良性竞争,降低林果损耗;企业在生产作业过程中提高质量意识,引进冷链专业人才,提高员工工作协同度及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提高林果冷链流通率。

    林果冷链物流DEMATEL-ISM脆弱性影响因素

    大规模定制家具OPF生产锯图排序优化

    欧阳周洲吴义强陶涛戴向东...
    149-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大规模定制是家具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模式,高度自动化的OPF生产是其智能制造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揉单生产是定制家具提升板材利用率从而缩减生产成本的重要手段,在OPF生产中对分拣工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研究着眼于大规模定制家具OPF生产中揉单与分拣的矛盾,通过锯图排序优化实现分拣来料的有序,进而使订单齐套进程更为平顺,缩减分拣仓峰值库存,达到缓解分拣压力、压缩分拣仓库容和扩大揉单规模的目的,推动实现大规模定制家具OPF生产的稳定。[方法]通过在定制家具生产一线展开长期研究,从OPF生产下的制造基本逻辑着手,探索基于现有设备条件在不引起板材利用率损失的前提下实施优化,提出以各订单板件在批次加工中的离散程度最小化为目标开展锯图排序优化,形成相关基础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方法,构建锯图排序优化问题数学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实现问题的求解并从订单板件离散程度、订单齐套进程以及分拣仓峰值库存 3 个维度进行优化效果评价,实现了大规模定制家具OPF生产锯图排序优化问题的求解。[结果]从欧派家居集团柜身生产线采集基础数据并进行处理,通过小规模测试验证可行性,并通过大规模测试测定总体效果。3 个批次的小规模测试表明本研究提出的锯图排序优化方法具有可行性,各批次中订单板件的离散程度不同程度的缩小,批次订单齐套进程相比优化前更为平滑,分拣仓峰值库存相比优化前明显降低。3个工作日共 51 个批次的大规模测试各批次平均分散度缩减 21。73%;首单及批次 1/4 订单齐套所需锯图数量降低37。27%与19。86%;分拣仓峰值库存平均降低105。25张板件,降低15。17%,表明锯图排序优化具有普遍适用性。[结论]通过锯图排序优化,可以在OPF生产的现有设备条件和板材利用率不变的前提下,以降低订单板件离散程度为目标实现有序化加工,从而平滑订单齐套进程,缓解机器人分拣前后段出入库严重失衡现象,实现分拣仓库容的压缩或揉单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推动大规模定制家具智能制造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大规模定制家具锯图排序OPF遗传算法家具制造智能制造

    家具供应链碳减排的影响因素

    龙晨庞燕王擎天王忠伟...
    159-166,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家具作为木材供应链的终端产品积累了最主要的碳流,为减轻家具制造业高污染环节对环境造成的极大负担,分析家具供应链碳减排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家具供应链碳减排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模型,为推动家具产业降碳减排提供决策支持。[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筛选家具供应链碳减排关键影响因素,运用决策实验室方法和解释结构模型组合方法开展影响因素分析,分析各影响因素之间关联,确定影响因素层级。[结果]1)低碳能源供给、低碳材料供给、低碳设备供给、低碳生产技术位于家具供应链碳减排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模型第一层,为直接影响因素,对家具供应链碳减排产生直接影响。2)政府技术补贴、低碳运输位于家具供应链碳减排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模型第二层,低碳产品设计、低碳产品促销、回收策略、低碳包装位于结构层次第三层,均为中间影响因素,通过影响直接因素间接对家具供应链碳减排产生影响。3)低碳产品宣传、低碳产品偏好、消费补贴、回收渠道建设位于家具供应链碳减排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模型第四层,为深层影响因素,对家具供应链碳减排产生根本影响。[结论]家具供应链涉及众多行业,碳减排不止受到单一因素作用,需从供应链整体视角综合考虑供应链碳减排措施。建议从家具供应链碳减排影响因素深层因素入手,构建再制造闭环供应链运作模式,优化废弃家具回收渠道。同时推动家具供应链间协同减排,构建供应链降碳协调契约,引入区块链等降碳新技术,推动家具供应链绿色高效发展。

    家具供应链供应链碳减排影响因素识别DEMATEL-ISM

    高层胶合木建筑楼盖结构模态试验及振动舒适性评价

    张栋张一凡何宇航王正...
    167-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更好地满足高层胶合木建筑楼盖结构的住户居住舒适性等客观要求,提出对其合理评价及减振措施与方法。[方法]本文利用瞬态激励法、环境激励法和频谱识别法分别对同一栋 6 层胶合木结构建筑的A,B,C三个不同尺寸房屋进行试验模态现场测试研究,对C房间楼盖频谱识别法测试的振动特性进行有限元分析,评价了该胶合木结构建筑楼盖的动力特性和整体振动舒适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A房间楼盖结构的一阶弯曲频率为 27。50 Hz,横向二阶弯曲频率为34。75 Hz,纵向二阶弯曲频率为53。25 Hz,一阶扭转频率为 56。25 Hz。该房间楼盖底部的加强筋木横梁增大了楼盖结构的横向刚度,但并未抵消纵向排列的胶合木楼盖所导致的各向异性,其楼盖整体的纵向刚度大于横向刚度;A、B、C三个房间楼盖结构的基频值分别为27。5、13 和 18 Hz,均符合自振频率与跨度的关系式要求,频谱识别法与有限元计算模态分析得到的C房间一阶固有频率非常相符。[结论]胶合木建筑楼盖结构的木横梁起加强其整体刚性作用,并提高了其居住舒适度。由于木质楼板的各向异性,在其宽度方向上设置加强筋木梁尤其重要。该胶合木建筑楼盖整体上满足建筑固有频率规定的舒适度水平要求,瞬态激励和环境激励方式下的试验模态法、频谱识别法,能够有效应用于木建筑楼盖舒适度的测试,具有现实可靠性。

    高层胶合木建筑楼盖结构模态试验动力特性振动舒适度

    基于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樟子松木材气干密度NIRS模型预测

    彭润东李耀翔陈雅张哲宇...
    179-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木材密度不仅与木材的各种材性密切相关,而且是衡量木材质量与价值的重要指标。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NIRS)分析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预测木材密度,避免了传统试验中繁琐的检测步骤。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作为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的变体,不仅可以学习序列数据之间的高阶特征信息,而且克服了RNN中的长距离依赖、梯度爆炸与梯度消失等问题。将LSTM与NIRS结合,提出一种能够准确预测樟子松木材气干密度的无损检测技术,为提高NIRS模型预测木材气干密度精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研究以樟子松木材样本为研究对象,用近红外光谱仪获得 106 个樟子松样本的光谱数据,并在恒温(20±2℃)恒湿(65%±3%)的环境下测定样本的气干密度。通过对比多组预处理方法和特征选择方法,采用Savitzky-Golay卷积平滑(Savitzky-Golay smoothing,SGS)等方法进行预处理,采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进行波段选择,剔除NIRS数据中的高频噪声与冗余信息,提升光谱数据质量、建模速度与精度。为验证LSTM模型预测能力,将其与偏最小二乘回归(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SLR)、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等建模算法对比分析。上述 3 种算法被分别应用于建立樟子松木材气干密度近红外预测模型。[结果]基于上述 3 种建模方法建立的NIRS模型均可实现樟子松气干密度的有效预测。且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与回归拟合度均优于PLSR与CNN模型。其中SGS+CARS处理后的LSTM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泛化性能最强、拟合效果最好(R2=0。959,RMSEP=0。005,RPD=5。033)。[结论]通过对樟子松木材光谱数据与气干密度的采集,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基于NIRS分析技术与LSTM的木材气干密度检测方法。LSTM预测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回归模型,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回归效果更好,鲁棒性更强。该检测方法既可保证木材的完整性,又可以提高气干密度的预测精度,实现了对樟子松木材气干密度的快速无损检测,为木材近红外光谱分析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型与理论依据。

    长短期记忆网络近红外光谱樟子松气干密度

    基于眼动实验的湖南省植物园解说牌效用评价

    吴江洲田碧蓉钟永德张双全...
    189-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解说牌作为植物园传达信息的重要手段,承担着服务、教育和管理游客等重要功能。评价解说牌效用,对进一步优化解说牌设计和提高游客满意度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湖南省植物园解说牌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眼动追踪分析法与访谈法,收集了31 名被试对景区解说牌效用评价的主客观数据,分析了不同解说元素对被试注视行为与喜好的影响,结合对被试首要关注点与注意力趋势的分析,全面评价湖南省植物园的解说牌效用。[结果]1)生动的解说词和带有解说图片的解说牌更吸引被试的注意,解说效果更好。2)版面设计元素丰富、具有层次感的解说牌更受被试的喜爱,解说效果更好。3)相较于矩形、圆形等传统设计的解说牌,特殊设计的解说牌更吸引被试,解说效果更好。4)被试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阅读,解说图片位于左侧时,被试的视觉流更加流畅,解说信息传达效果更好。5)在所有组成元素中,被试会首先关注解说标题与外观设计。6)被试的注意力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下降,但组成元素丰富的解说牌会重新吸引被试一定程度的注意力。[结论]湖南省植物园解说牌综合效用水平较高,但仍可从增加解说内容的生动性与丰富性、优化版面设计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提高外观设计的协调性与特殊性、改善排版设计的合理性与连贯性、调整解说牌的分布情况等途径进一步改进。

    眼动追踪解说牌效用评价湖南省植物园

    洞庭湖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

    王静熊建新王鑫滨黄玲玲...
    198-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诊断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承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旅游产业和生态环境 2 个子系统,压力、状态和响应 3 个维度构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适应性评价模型、标准差椭圆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洞庭湖区 2012-2021 年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1)旅游产业指数呈现升—降—升变化趋势,生态环境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指数时空差异显著,呈现中部地区较低、四周地区较高的"盆地型"空间分布格局。2)近 10 年来适应性时空迁移趋势以东西方向为主导,空间离散程度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变化趋势,重心位于洞庭湖中部地区,集聚特征明显。3)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类型以低度适应为主,县域占比达41。18%,空间格局表现边缘地区>外围地区>中部地区的分布特征。4)旅游资源禀赋、政府调控力度、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治理能力是驱动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时空演变的重要因素。[结论]洞庭湖区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适应性较低,县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突出。未来洞庭湖区旅游产业发展,应立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科学开发旅游资源,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提高旅游产业与生态环境的适应能力。

    旅游产业生态环境适应性时空演变影响因素洞庭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