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南药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南药学
中南药学

李焕德

月刊

1672-2981

znyxzz2003@163.com

0731-84895602

410011

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

中南药学/Journal Central South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内容涵盖药剂、药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生化药物、中药与天然药物、新药之窗、药物与临床、临床药学、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用药问题解答、学术争鸣等20余个栏目。办刊的特点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提高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面向全国医药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蔷薇红景天总黄酮提取物对Aβ25-35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活性部位筛选

    刘忠毅王启文阿孜古丽·阿里木王晓梅...
    409-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蔷薇红景天总黄酮提取物(TFE)对β淀粉样蛋白 25-35(Aβ25-35)诱导的PC12 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活性部位筛选.方法 采用 20 µmol·L-1Aβ25-35 诱导PC12 细胞损伤,经AB-8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法分离蔷薇红景天TFE,得水及20%、40%、60%、80%、95%乙醇洗脱物(即TFE-0%、TFE-20%、TFE-40%、TFE-60%、TFE-80%和TFE-95%).计算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物浸膏得率(赋予0.3权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物总黄酮含量(赋予 0.7 权重),综合评价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物.MTT法检测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物对损伤后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采用2,4-二硝基苯肼显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酶联免疫测定(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环氧合酶-2(COX-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水平.结果 TFE-40%总黄酮浓度和浸膏得率的综合得分高于其他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洗脱物.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间隙变大,数目减少,出现细胞碎片,突触明显减少,存活率和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LDH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TFE-40%、TFE-60%洗脱物和盐酸多奈哌齐组细胞形态均有一定程度改善,数目增多,突触增加,细胞形态较完整;TFE-40%、TFE-60%、TFE-80%及TFE-95%组的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COX-2 和IL-1β的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蔷薇红景天TFE-40%洗脱物对Aβ25-35 诱导的PC12 细胞损伤具有较好保护作用,为最佳活性部位,其机制可能与拮抗Aβ25-35 的神经毒性和抑制细胞炎症的发生有关.

    蔷薇红景天总黄酮PC12细胞保护作用活性部位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藤黄酸抑制膀胱癌的作用及机制

    陈瑞琦熊洪刘宏伟
    416-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藤黄酸(gambogic acid,GA)抑制膀胱癌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利用PubChem、PharmMapper、GeneCards数据库和Venny 2.1.0 获取GA抑制膀胱癌的潜在靶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9.1 软件构建蛋白互作图;通过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进行可视化处理.通过CCK-8、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GA对UM-UC-3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GA对UM-UC-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GA对UM-UC-3 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GA处理 UM-UC-3 后细胞PI3K、p-PI3K、AKT、p-AKT、FoxO1 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筛选出GA抑制膀胱癌的潜在靶点 57个,核心靶点为EP300.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GA抑制膀胱癌可能涉及生物学过程 26 个、细胞组分 17 个、分子功能28 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GA抑制膀胱癌可能与PI3K/AKT、FoxO1、HIF-1 信号通路有关.细胞学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GA处理 24 h后,UM-UC-3 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均降低,凋亡率升高;UM-UC-3细胞的PI3K、p-PI3K、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均下调,FoxO1 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结论 GA抑制膀胱癌UM-UC-3 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并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PI3K/AKT/FoxO1 信号通路有关.

    网络药理学藤黄酸膀胱癌增殖迁移侵袭凋亡

    基于UPLC-Q-TOF-MS/MS联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五味清浊颗粒治疗腹泻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李伟孙佳李思雨余秋香...
    423-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鉴定五味清浊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联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其治疗腹泻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Eclipsepius C18 色谱柱(50 mm×2.1 mm,1.8 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0.4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负离子模式,扫描范围m/z 50~2000条件下采集多级质谱碎片信息.应用网络药理学构建"核心成分-作用靶点-通路"的网络,对其潜在药效物质基础进行预测.利用 AutoDock Vina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共鉴定出86个主要化学成分,包括生物碱类25个、黄酮类23个、有机酸类12个、鞣质类16个、苯丙素类2个、其他类化合物8个.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显示,槲皮素、木犀草素、鞣花酸、胡椒碱、山柰酚、荜茇宁主要作用于IL-6、TNF、EGFR、IFNG、IL-10、IL-8等核心靶点,调节PI3K-Akt、HIF-1、JAK-STAT等关键信号通路来发挥治疗腹泻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间具有良好的结合性能.结论 该研究成功采用UPLC-Q-TOF-MS/MS技术对五味清浊颗粒化学成分进行全面分析鉴定,初步阐明其治疗腹泻的作用机制,为其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五味清浊颗粒UPLC-Q-TOF-MS/MS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化学成分

    pH值对氟马西尼注射液质量的影响研究

    郭丹峰金怡平肖利辉袁金桥...
    433-4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考察pH值对氟马西尼注射液质量的影响,为氟马西尼注射液生产过程中pH值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别制备pH值为 3.0、3.4、3.8、4.2、4.6 和 5.0 的氟马西尼注射液,与参比制剂同时置于长期和加速稳定性试验箱中,于1、3和6个月后取样检测关键质量指标,评估不同pH的氟马西尼注射液和参比制剂的稳定性差异.结果 所有样品的性状、溶液澄清度与颜色、可见异物和不溶性微粒在稳定性考察期间未改变,含量无显著变化;有关物质项下杂质A增长趋势明显,未检出其他杂质.当pH值在 3.8~4.6 时,自制氟马西尼注射液中杂质A增长相对缓慢,与参比制剂中杂质A增长趋势一致.结论 氟马西尼注射液pH值在3.8~4.6时稳定性更好,生产过程中应将pH值控制在3.8~4.6.

    氟马西尼注射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有关物质pH值

    蒽环类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

    李薇徐晓红
    437-4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蒽环类药物具有抗瘤谱广、作用强、疗效高等优点,是抗肿瘤治疗中最有效的化疗药物之一,但其会产生心脏毒性、肝肾毒性、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心脏毒性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大大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如何早期监测和减轻其心脏毒性已成为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引发心脏毒性的作用机制、早期监测及预防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肿瘤学发病机制早期监测治疗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药效成分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

    曹际钊都晓伟李倩国立东...
    445-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生菌广泛存在于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内,主要包括内生细菌、内生真菌和内生放线菌等,对药用植物生长、促进药效物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挖掘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药用植物内生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常见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类和内生菌促进药用植物药效物质生物合成的途径,包括内生菌的直接合成、诱导子效应、生物转化作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展望,旨在为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内生菌药用植物活性成分诱导子生物转化

    青蒿素类化合物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盛思晗沈征武
    453-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不仅具有抗疟活性,还展现出了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这类化合物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抗肿瘤作用,包括诱导活性氧生成、阻滞肿瘤细胞增殖周期、引发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克服肿瘤耐药性以及调节肿瘤免疫.本文对青蒿素类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青蒿素抗肿瘤作用机制

    衢枳壳主要化学成分及药效学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李锦荣陈国玉虞立吕万强...
    459-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衢枳壳作为浙江地区道地中药材,在2018年入选新"浙八味"中药材培育品种后,其药理作用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研究发现,衢枳壳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炎、平喘、降血糖、保肝、抗氧化、降血脂、调节肠道菌群、抑菌和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良好的药用开发前景.本研究归纳总结了衢枳壳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为衢枳壳的进一步药用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衢枳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中药防治乙型病毒性肝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李盼盼张凯悦呼欣怡韩玉晓...
    466-4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是全球最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临床上通常以抗病毒药物治疗为主.近年来,中药制剂在治疗HBV上疗效显著,特别是在联合抗病毒药物共同治疗时能够有效增强相关药物的药效,降低不良反应,大大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本文从抑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保肝降酶及抗纤维化等方面对中药复方及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最新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在HBV的防治中发挥中医药的优势,为HBV及其并发症相关临床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方向,为中药联合西药共同治疗HBV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乙型病毒性肝炎中药复方活性成分调节免疫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研究进展

    程瑶瑶宋沧桑李兴德刘璐...
    473-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的真实世界研究是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重要证据来源.目前我国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临床综合评价仍然较少,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从临床实际用药需求出发,充分利用真实世界数据,积极组织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基于此,本文结合指南和相关文献,汇总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开展的临床综合评价,并梳理其评价方法,旨在为开展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真实世界研究真实世界数据文献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