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通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

李醒民

双月刊

1000-0763

wangdm@gucas.ac.cn;libin08@gucas.ac.cn

010-88256007

100049

北京4588信箱(北京玉泉路19号甲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内)

自然辩证法通讯/Journal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该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属哲学类和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创刊于改革开放伊始的1979年1月10日。该刊是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的综合性学术杂志,是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纽带,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这本特立独行的杂志以弘扬科学精神、撒播人文情怀为旨趣,以科学与人文珠联璧合、学术共思想相得益彰为归宿。她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赢得各国学人的赞誉和重视,在海内外学术界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故事与问题:学术研究的困境是怎样产生的

    曲安京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学术研究"的一系列相关基本概念的误解,致使人们混淆了"历史"与"历史研究"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恶化了部分人文学科的学术生态环境,这或许是中国的近现代精密科学史研究之所以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精密科学史人文学科学术研究范式问题域

    罗巴切夫斯基建立非欧几何的动机

    郭婵婵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剖析对比罗巴切夫斯基的几何学思想与拉普拉斯的力学理论,探析罗巴切夫斯基建立非欧几何的动机.拉普拉斯在力与速度存在任意函数关系的假设下,提出更一般的力学定律,罗巴切夫斯基在承认长度与角度存在函数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更一般的几何.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为拉普拉斯的力学理论提供了相应的空间背景;反之,拉普拉斯的力学理论为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提供了实在的物理应用.非欧几何的建立不仅来源于数学问题的解决,而且具有现实问题的需要.

    罗巴切夫斯基非欧几何动机拉普拉斯天体力学

    杜布瓦雷蒙分型工作的初衷

    杨浩菊任辛喜
    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型与黎曼函数是杜布瓦雷蒙对线性偏微分方程理论的独特贡献.本文就杜布瓦雷蒙的思想渊源和此二项工作的逻辑关系对原文进行了详细的考查,指出,分型目的 在于推广黎曼方法,也是将该方法一般化的必要前提.比起黎曼方法,分型本身在原文作者心目中是次要的.杜布瓦雷蒙之所以能完成分型,一个决定因素是他早年研究过的特征理论.无论偏微分方程理论的发展如何改变分型和黎曼函数的份量,搞清楚杜布瓦雷蒙分型的初衷对于客观评价他的贡献都是必要的.

    偏微分方程分类杜布瓦雷蒙黎曼函数特征曲线

    表征、介入与实在——科学革命的结构化进程

    郝刘祥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弗洛里斯·科恩的编史学研究,指出17世纪科学革命是由数学化表征、介入性实验和本体论承诺这三个主题互动交织而成的结构化进程.这个三元互动结构一经形成,便具有自我修正、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后续的科学革命,正是为了解决表征、介入和实在这三者之间的内在紧张关系.对科学革命的结构化进程的认识,有助于理解库恩范式理论的局限.

    表征介入实在科学革命三元互动结构范式理论

    技术人工物的"非自然性"分析何以可能

    陆群峰
    3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的"自然"概念揭示出了作为内在本性的"自然".对"自然"的追问,可以把握"非自然性"的内涵."非自然性"表征的是远离自然的情况,即去"内在规范性"和"内在目的 性"的程度.荷兰学派的"结构——功能"双重性理论为我们分析技术人工物的"非自然性"提供了一条内在性路径.由此,可以通过分析技术人工物"结构"去"内在规范性"和"功能"去"内在目的 性"来界定技术人工物的"非自然性".在技术人工物"结构"制造和"功能"呈现中,技术力量和要素越凸显而自然力量和要素越消退,那么其"结构"去"内在规范性"和"功能"去"内在目的 性"就越多,如此,其"非自然性"就越高.因此,技术人工物的"非自然性"分析具有可能性.

    技术人工物非自然性内在规范性内在目的性

    最小网络理论与反事实条件句

    胡怀亮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最小网络理论是一种解释反事实条件句的语义理论,方法是借助于贝叶斯网络和结构方程构造一个因果模型来解释反事实条件句.按照最小网络理论,原子语句的真值是由其他原子语句决定的,这可以刻画因果关系的依赖性,同时对语境中的特定反事实条件句做出了更清晰和准确的预测.作为可能世界进路的替代理论,最小网络理论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针对相似性分析的哲学异议.但最小网络理论同样也面临着反律条件句、外生变量以及观察与干预等心理因素的挑战.

    反事实条件句最小网络理论结构方程贝叶斯网络局限

    斯威斯卓技术责任伦理思想研究

    顾世春
    4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哲学伦理转向和欧美负责任创新研究兴起的背景下,斯威斯卓提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面向技术社会角色的前瞻性技术责任伦理思想.斯威斯卓技术责任思想认为,应拓展工程师和科学家的责任,请其为技术的社会角色尽责(尽前瞻性责任).斯威斯卓还为工程师和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实用的、富有特色的尽责方法.斯威斯卓技术责任伦理思想呈现出前瞻性、实践性和预测性特质,它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责任伦理进路.

    斯威斯卓技术责任伦理前瞻性责任技术的社会角色

    科技、现代性与近代中国饮食习惯的变迁——可口可乐在中国早期发展历程的分析

    姚靓
    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中西方自然科学体系不同造成的饮食习惯差异,可口可乐早期进入中国时并没有被中国消费者广泛接受.但是,随着二战以来可口可乐公司加强以科技和现代性为主题的营销宣传,可口可乐被包装成了科技和现代性的物质呈现,逐渐受到中国民众的欢迎.在二十世纪初的现代化语境中,可口可乐公司的宣传不仅影响了近代中国人对科技和现代性的理解,而且把可口可乐塑造成了消费者渴求的现代性的符号.本文以可口可乐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的曲折发展为例,从科技的视角出发,剖析了可口可乐从遭受冷遇到受到欢迎的科技层面的原因,揭示出科技是可口可乐商业推广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并在推动大众饮食习惯的变化中起了重要作用.

    民国时期中西方科技和物质文化交流广告宣传日常生活

    负责任的科学家:英国科学的社会责任协会成立的历史及意义

    高璐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历史为研究对象,以二十世纪以来的英国的科学与社会关系为线索,探究了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成立的背景、组织结构、协会理念等内容,重点分析成立初期的两个案例.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的成立是20世纪70年代的激进科学运动的直接反映,使"负责任科学"逐渐成为影响当代科学与社会互动问题的全球潮流,缺陷在于它的激进纲领未能为科学家找到一种调和他们的政治观点和科研者身份的有效方式,以及未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参与新兴科学的治理.当今技术发展的伦理、社会问题频发,回顾它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思考新的社会治理模式该通过怎样的努力逐渐达成.

    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科学治理冷战

    中国古代的侯

    仪德刚
    7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侯"的本意是射箭用的靶子.中国宗法制度早在商周成熟,严密的等级制度规定了衣、食、住、行、用的等级界限,作为礼器的侯必然因等级不同而形制各异.射侯是先秦最重要的礼射内容之一,射礼是五礼六艺中最重要的礼仪制度,后世出土的有关射侯的青铜礼器较多,甲骨文、金文及传世的经书类文献也庞杂了相关内容.前代学者从文字训诂学层面上对侯的起源多有论述,但就其形制的变迁及使用细节等鲜有涉猎.结合考古资料和《考工记》"梓人为侯"篇,对中国古代侯的使用及演变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和整理.

    射箭箭靶礼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