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殷瑞钰

月刊

1000-8934

zrbzhfyj@sina.com

010-62142487 68598475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自然辩证法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期刊。研究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方法论等理论问题,探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注重对最新国内外科学技术成果的哲学探索和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辟有科技思想史、专题研究、读书与评书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哲学、理论、管理、科技工作者和自然辩证法教师以及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写的科学革命"的科学思想史叙事何以可能?

    王荣江
    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肖显静教授的《科学思想史》是一本极具史料性、研究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学思想史新著,是中国科学思想史研究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方法和观点而走向成熟的标志性成果,展现了国内科学思想史研究从最初的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研究传统发展到利用西方科学哲学理论研究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传统之后出现的新阶段和新范式——综合论的科学思想史研究.但是,这样的研究和叙事似乎存在一些较难克服的矛盾和问题:作为核心概念"大写的科学革命"的建构性过强,也不够清晰;该概念与"小写的科学革命"概念之间关系可能存在逻辑顺序颠倒使用的问题;从自然观变革到方法论创新再到科学革命的递进和变化关系并非作者论述的那么简单,恰恰是要展开、解释并加以说明的.这种"大写的科学革命"的科学思想史叙事可能是此书的最大亮点,但也可能成为人们热烈关注的争议点和突出问题.

    大写的科学革命建构解释项与被解释项逻辑问题

    基于"史哲兼修"的"大写的和小写的"科学革命关系究竟如何?——兼与肖显静教授商榷

    黄翔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肖显静教授的近著是一部"史哲兼修"的学术大作.只有在合理地理解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之间的关系后,才能正确地评价其研究的合法性和学术贡献.从麦克马林提供的概念资源出发,肖著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外在科学哲学".这一研究进路所依赖的理论概念,即"大写的科学革命"与"小写的科学革命"及其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值得商榷和修补的地方.

    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科学革命内在科学哲学外在科学哲学

    历史和未来视域中的"大写的科学革命"怎样落地?

    齐文涛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肖显静教授的著作《科学思想史:自然观变革、方法论创新与科学革命》具有两大特色,以"综合论"为研究纲领和以"大写的科学革命"为研究内容."综合论"的研究纲领旨在综合科学史研究的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研究纲领,具有重要的编史学意义."大写的科学革命"建基于反科学主义态度,旨在描述以及筹划自然观尺度上的科学变革,是一种兼具历史和现实价值的学术理念.但这种理念在全书的贯彻落实中也存在可以商榷的问题:史前"神话宗教自然观"不是一种而是一类自然观的合称,将其看作"一次"科学革命未必准确;古代不少文明和民族都有独立甚至成熟的自然观,唯独推举古希腊自然哲学为"大写的科学革命"不尽妥当;现代"有机式科学"在科学和社会层面都未对近代科学形成替代之势,视其为"大写的科学革命"有待更多说明;作为未来科学的地方性科学未必需要作出过多经济承诺,应与近代科学保持更多距离.

    科学思想史科学革命自然观方法论地方性科学

    "大写的科学革命"思想史研究论纲辨析——对王荣江、黄翔、齐文涛的回应

    肖显静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思想史》一书遵循"综合论"研究纲领,以科学史为基础,沿着"自然观变革、方法论创新与科学革命"的主线,系统地呈现不同历史阶段的"大写的科学的革命",能够应对"吉尔挑战"."大写的"和"小写的"科学革命的内涵和区别是明确的,其演进模式和范式变革不同于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对不同历史阶段所发生的"大写的科学革命"的概括——"神学式科学""哲学式科学""机械式科学""有机式科学""地方性科学",是恰当的.

    科学思想史范式科学革命大写的科学革命小写的科学革命

    超越"实体构成论"与"关系生成论"——关于"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本体论研究

    曲一歌孟建伟
    33-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往关于生态本体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并相互对立的研究范式:一是可谓"实体构成论"的研究范式;二是可谓"关系生成论"的研究范式.前者聚焦"实体"及其"构成",而严重忽视"关系"及其"生成";后者则聚焦"关系"及其"生成",而大大消解"实体"及其"构成"."生命共同体"的研究范式将不仅最大限度地吸取和利用二者的合理之处,从而达到创造性的综合,而且将最大限度地摆脱和纠正二者的困境和偏颇,从而实现创新性的超越.

    实体构成论关系生成论生命共同体生态本体论研究范式

    生态困境的理性论根源及其消解

    赵若玺赵建军
    3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限理性"和"有限理性"作为经济学、决策理论及心理学等领域的重要概念,影响已远超其提出的特定视域.从更广义的哲学社会科学视角来看,无限理性表征着理性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念和实践原则,这种强势理性观一直塑造着人类解释世界对待自然的狂妄姿态,是造成人与自然冲突引发生态困境的内在根源.有限理性则在批判反思前者的基础上追问人类理性活动的限度,重塑着我们理解对待自然的方式.有限理性的现实建构将为生态困境的消解,实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益的价值遵循和实践进路.

    理性无限理性有限理性生态困境

    科学实在论的视角主义阐释

    胡瑞斌贾向桐
    47-5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激烈争论中,视角实在论力图确立一条中间路径,在汲取建构主义的合理洞见的同时,维系一种实在论立场.这种视角主义进路对科学实在论的基本论点做出了迥异的阐释:在形而上学层面,坚持我们所能认知的只有视角限度内的实在,拒绝独断世界本身的确定结构;在语义学层面,将模型置于科学理论的中心位置,但与此同时,不得不应对模型的字面意义和真理的两难取舍;在认识论层面,倡导对科学知识的建构进行更为细化的视角化分析,并且尝试为之附加实在论承诺.视角实在论在认识论层面彰显了独到的理论见解,但在视角的界定上仍存有争议,概念的模糊性和冗余性以及如何实现多元视角的争论和对话,仍是其亟待解决的难题.

    视角实在论形而上学语义学认识论

    能动性的成功性标准与构成性标准

    王淑庆
    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流的能动性解释强调行动成功的情形,它要求行动的结果事态具有可避免性、非碰巧性以及成功性,此即所谓的成功性标准.成功性标准与错误格格不入,但错误却是人类作为行动者难以消除的构成要素.鉴于此,阿玛亚主张能动性要有一种构成性标准,特别是要求能动性解释能够容纳错误的情形.成功性标准与构成性标准分别强调了行动的结果与过程方面,它们对于能动性的理解各有千秋.但从形而上学的角度看,构成性标准兼容能动性的分层论,且支持能动性解释的力因果进路,因而是一种更有前景的能动性进路.

    能动性成功性标准构成性标准错误力因果

    因果的演绎封闭性问题及其解答

    刘淘宁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因果是否具有演绎封闭性是关于因果与逻辑演绎之间联合作用机制的重要议题.因果的封闭性分为结果上的封闭性和原因上的封闭性.虽然结果在合取引入和合取消去运算下的封闭性面临争议,但鉴于结果在析取引入运算下的封闭性不成立,所以,结果的封闭性不成立.而在原因的封闭性上,不论是依据整体原因观,还是依据部分原因观,原因的封闭性也都不成立.由此,因果不具有演绎封闭性.

    因果封闭性合取析取

    循证方法在技术伦理研究中的困境及其出路——以深部脑刺激技术伦理研究中临床证据的使用为例

    金晨徐献军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证据为基础的循证方法作为自然科学的经典方法,愈发频繁地被应用于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中.实验证据和临床证据等科学证据已成为技术伦理研究的重要论据和理论锚点.这些证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研究者剥离习惯思维、偏见和错误,但其在伦理研究中的使用也带来了诸多问题.科学证据标准忽视了主体性,忽视了科学证据与伦理研究在研究问题与价值取向之间的差异性.同时,科学证据解读难度大,且科学概念无法完全替代伦理概念.因此,循证方法在技术伦理研究中的使用尚存争议.针对以上问题,尝试重新建构循证方法在技术伦理研究中的使用路径,以增强循证方法在技术伦理学中的适用性和生命力,促进伦理学向好发展.

    技术伦理循证方法科学证据深部脑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