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殷瑞钰

月刊

1000-8934

zrbzhfyj@sina.com

010-62142487 68598475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自然辩证法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期刊。研究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方法论等理论问题,探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注重对最新国内外科学技术成果的哲学探索和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辟有科技思想史、专题研究、读书与评书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哲学、理论、管理、科技工作者和自然辩证法教师以及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机接口的系统能动性考察

    朱锴婷白惠仁
    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脑机接口是当下实现人机交互、脑机融合的最重要的技术路径之一.基于脑机接口的人机认知交互实践中所呈现出的身体、时间和感受三个维度的特征,挑战了传统行动哲学将能动性视作人的内在属性的经典解释方式.受马拉福里斯的认知考古学启发,一种源于非人类中心主义交互视角的"系统能动性"概念能够为应对脑机接口的能动性困境提供新的解释框架:基于纳合性论证,能动性是在人类、脑机接口和环境等组成的整个系统中不断涌现的产物;基于能动感论证,人在能动性的系统中获取更加稳定、真实的能动感.这一新概念辩护了人机混合的认知主体的能动性,规避了传统行动哲学的解释困境,并且进一步可能为具身认知、生成认知等认知科学研究提供本体论阐释.

    能动性脑机接口人机交互行动哲学

    自动驾驶道德决策的机器研究范式初探

    宋强李伦
    84-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动驾驶汽车作为一种蕴含"智慧"的新型人工物,其道德决策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功利主义、义务论、美德论、罗尔斯式以及风险伦理等道德决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采用自动驾驶道德决策的类人研究范式,忽视自动驾驶道德决策的特殊场景.自动驾驶道德决策应采取机器研究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下的自动驾驶道德决策应当遵循预防原则和零伤害原则.

    自动驾驶道德决策类人研究范式机器研究范式

    论人工智能体的价值设计方法:优势、问题与重构

    张浩鹏夏保华
    9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价值设计方法认为,人工智能体设计既要考虑技术可行性,也应考察伦理价值要素,是技术实践和价值实践的统一.人工智能体的价值实践要发现并建构相关伦理价值原则,考察伦理情境中的"人""物""环境"等要素及其与人工智能体的价值关系,呈现伦理交互图景.人工智能体技术实践应与价值实践持续互动、反馈,寻求自身合理阈限.应完善人工智能体价值设计方法,增强人工智能体伦理问题结构化、系统性分析以及动态性考察,统筹微观技术性与非技术性价值实践方法使其有效协作,肯定人工智能体与人类以及非人类存在的道德地位及彼此互构,推动人机优化共生.

    人工智能体技术实践价值实践价值设计方法

    跨文化人工智能体的伦理设计何以可能?——基于设计师伦理责任意识的培养

    王亮马紫依
    9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当今文化多样化的社会现实,人工智能体的伦理设计已不再只遵循一种文化传统,而必须兼顾多种文化传统.设计师在跨文化人工智能伦理设计中扮演关键角色,可从外部约束和内在修养两方面培养他们的伦理意识:外部约束包括建立跨文化伦理原则、采用文化适应性"誓言"等方式,强化设计师的伦理责任;内在修养则涉及提升设计师的文化理解力、道德敏感性和"道德想象力"等,增强他们的跨文化视野和伦理自觉.此外,儒家伦理的丰富资源也为设计师的跨文化道德能力培养提供理论支持.重视设计师跨文化伦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突出人类在AI系统开发中的重要性,而且是缩小人工智能伦理理论与实践差距的有效路径.

    跨文化人工智能体伦理设计设计师

    生物安全事件治理中的危机沟通——基于公众理解科学的视角

    张涛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别于地震、火灾等常规突发危机事件,生物安全事件的认知门槛高且后果外溢性强,致使公众危机认知呈现出认知主体的多元异质性、选择性心理、认知结果的涌现性及后续行为的群体无意识和非适应性等特点.同时,生物安全事件危机评估的不确定性、沟通内容的修辞困境以及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播生态的冲击也影响着危机沟通的有效性.危机沟通是一个非常规情境下的科学传播过程,其有效性取决于及时、主动的沟通理念,以受众为中心的全过程沟通模式,基于"广谱性"知识的信息编码原则及多主体协同的沟通机制.

    生物安全事件社会治理危机沟通公众理解科学

    从班墨殊异看中国古代工匠传统的两条进路

    王健李伟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墨二人虽然同样以"巧"著称,但身份地位和思想传承却有显著差别.从班墨殊异能够明显看出中国古代工匠传统的两条进路.即以鲁班为代表的技术型工匠进路,和以墨子为代表的学者型工匠进路.二者分别印证了《考工记》中所呈现的大一统实用型技术模式和《墨经》所展示的实验学理型模式.两种传统在融汇中独立发展,塑造了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的匠职、匠责与匠心.

    班墨殊异工匠传统工匠精神匠心

    墨学赋能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三维审视

    周明珠刘长明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墨家科技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以追求理性为鲜明特征,突破了传统科学感性直观和内心冥想的研究范式,是与古希腊自然哲学相似的另外一颗"种子".秦代以降,由于墨学"俭而难遵"、封建统治者与儒家的联手打压等原因致使言盈天下的墨学由显入潜.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激活了深藏中华大地两千年的墨学,墨学特别是墨家科技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提领下升华自身,经由"结合"获得复兴的现实可能,并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墨家科技思想以科学文化自觉自信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以科技向善站稳科技发展的人民立场、以求真务实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为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凝聚强大精神动力,构建起科技发展的中国话语和叙事方式.

    墨学墨家科技思想科技自立自强马克思主义"两个结合"

    从"西语"到"西学":京师同文馆课程改革的历史探赜

    张必胜李嘉玲
    125-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师同文馆作为晚清第一所官办的外语专门学校,在科学、语言和教育等方面对我国的影响较大.京师同文馆自创办之初将"西语"引入课程殿堂之时就已然遇到了生源危机、师资匮乏等问题.此后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京师同文馆试图将"西学"课程融入"中学"之体系,以此来实现从"西语"到"西学"的课程改革.然而,此次课程改革虽然进一步加强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但是仍遭遇了生源质量不高,师生之间语言不通等诸多困境,这些阻碍和困境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中西文化之间存在差异.因此,从历史考察的角度来审视京师同文馆从"西语"到"西学"课程改革的意义,能够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当代课程改革提供历史参照与经验教训,获得医治"现代课程改革病症"的良方,并以史为鉴来打开课程改革的全新局面.

    "西语""西学"京师同文馆课程改革文化冲突

    跨界开发气候变化课程资源:英国气象局的实践

    缪学超
    133-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气候变化纳入各国的核心课程已逐渐成为国际共识.气候变化知识的跨学科性,以及教师普遍缺乏开展气候变化教学的知识与能力,是当前各国中小学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为此,英国气象局开发了一系列免费的气候变化课程资源,而且这些课程资源具有设计形式的灵活性,主题和内容的跨学科性,不同学段的衔接性和目标指向的综合性等特征.英国气象局跨界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践,对落实可持续发展教育,唤醒社会机构的教育责任以及凸显课程资源的多维价值具有启发意义.

    气候变化课程资源可持续发展教育英国气象局

    融入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的文本教学路径

    张正清王娜
    139-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是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关于以文本为基础的创新教学语言研究、将科技创新重要论述中的科技精神融入课程的方法研究较少.为了将重要论述文本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中,可以通过四条路径入手:以道理进,讲深、讲透、讲活重要论述;以方法进,以方法论选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以问题进,引导学生对重要论述形成完整理解、把握其现实指导意义;以规范进,凸显重要论述中的职业精神内涵与科技共同体规范.从而提高重要论述作为教学内容对于理工类学生的针对性,强化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重要论述文本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