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自然辩证法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自然辩证法研究
自然辩证法研究

殷瑞钰

月刊

1000-8934

zrbzhfyj@sina.com

010-62142487 68598475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

自然辩证法研究/Journal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期刊。研究自然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方法论等理论问题,探讨当代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注重对最新国内外科学技术成果的哲学探索和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的基础理论的研究。辟有科技思想史、专题研究、读书与评书等栏目。读者对象为哲学、理论、管理、科技工作者和自然辩证法教师以及关注本领域的研究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智能、人工智能和信息范式的崛起

    邬焜张晓东
    56-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人类知识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凸显了三次大的科学和哲学范式的变革,它们分别是实体范式、场能范式和信息范式.由于信息范式是在人类知识的最高范式——"存在领域的划分"——层面发生的变革,所以,信息范式的崛起无论在人类科学范式的层面,还是在人类哲学范式的层面都引起了根本性的变革."智能=智慧+能力".在智慧和能力内在叠加、相互融合的统一中,智慧驱动着能力,能力体现着智慧.人工智能范式并不是信息范式之外或之上的一个新的范式领域,它只是信息范式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人工智能的研究应当从沿用物质范式的方法转变为自觉运用信息范式的方法.通用人工智能应当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统一起来,应当能够在主体(机器)与环境的互动中通过自适应的方式自主进化,能动感知、处理和创造信息,并进而能动的产生目的设计、决策与行为.人的智能和目前水平的人工智能存在着诸多方面的本质性区别,如果用目前人工智能达到的水平来解释人的智能,把人的智能归结为计算、逻辑和数据,那么,就把人的智能中的最本质和最精华的东西阉割掉了.

    信息范式智能人工智能

    深度伪造会带来全新的"认识威胁"吗?

    黎春娴
    66-73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伪造当前造成了广泛的认识威胁舆论.舆论认为这项技术将对人类的认识环境、能力和信任造成损害,会消除视频作为感性知识的可靠性,降低视频记录中的信息价值,导致骗子红利形成.然而,从技术史的角度进行观察,则会发现:影像提供的并不是非人际知识,诸多例证也说明人为操纵在技术发展中如影随形.此外,所谓的"认识末日(epistemic apoclayse)"的含混叙事,对技术乱象和问题的解决并无太大帮助.因此,需要对"认识威胁"重新进行语义和语境的思考,厘清该技术面临的问题.进而在策略上将技术社会系统作为真正应该展开治理的对象,把注意力从认识威胁转移到其应遵循的社会规范层面,以避免倒向技术至上主义的解决策略,使其不会落于捍卫传统理性及其既有权力结构的窠臼.

    深度伪造认识威胁科技伦理生成式人工智能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应用技术与基础科学之争

    穆蕴秋江晓原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于1950年成立,被称为美国基础科学的"堡垒".但以工程学为代表的应用技术,一直在NSF机构内部争取和基础科学平等的地位,同时美国国会也希望NSF从追求不受政治干扰的"自由研究"转型服务于国家利益.论文从机构重组、相关法案出台、大型应用研究项目上马三个方面,分三阶段对此过程展开深入考察和揭示.并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对2020-2022年间《无尽前沿法案》等五个与NSF有关的法案给出新的解读.

    国家科学基金会基础科学应用技术国家利益

    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预防原则缘何失能?——以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为例

    曹东溟姜小慧吴俊杰
    83-9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预防原则作为"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的元原则,旨在强调在应对创新与研究风险方面防患于未然才是"负责任"的本质内涵.日本此次不负责任的核污水排海行动反映了"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预防原则的失能.具体表现在原则层次和实践框架层次上的未启动与未响应.原因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同质化、科学理性的式微趋势、新的对话机制的缺位与困境等."负责任研究与创新"理念的继续践行需要直面困境,谋求观念、概念以及方法论上的共识.

    预防原则核污水排海负责任研究与创新(RRI)利益相关者共识

    数字治理的伦理困境与出路

    于秋颖
    9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需求,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治理水平是数字时代的必然趋势.在现实的数字治理革命实践中,"数字+社会治理"存在诸多伦理难题与困境,主要包括技术逻辑的全面僭越、数字权力的野蛮生长、虚拟治理中的数字泛滥、责任归属不明和权责不清、主体性的退隐与消匿.针对数字治理实践中面临的伦理困境,破解之路在于:一是完善技术伦理规范;二是明晰权力的使用界限并加强权力的监管;三是推动"虚实"的共治以防止数字的泛滥;四是构筑权责行为边界;五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治理.在努力协调各方以不断地汇聚数字治理的合力过程中,有效推动数字治理法治化规范化进程,以此达到"善治"的目的.

    数字治理伦理困境善治

    科学史中的微观史路径

    李猛
    99-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过去的三四十年里,随着史学观和科学观的双重变奏,科学编史学不断推陈出新,出现诸多"新路径"或"新转向".科学史的微观史路径便是其中之一.微观史学在材料层面更加关注小人物和小事件,在方法上则以显微镜的方式以小见大,因此是小人物与大历史的有效结合.科学史的微观史路径既关注主流科学之外的边缘科学,也补充了对一般科学工作者甚至普通大众科学活动的研究.微观史本有的大历史情怀和对普遍性的内在寻求,最终使微观史在新世纪出现了更加明显的"全球转向",以便更好地呈现小人物、小事件与大世界、大历史的内在关联.科学史的微观史路径从研究材料和分析方法两个层面,校正和补充着传统史学叙事.

    微观史边缘科学大历史大众

    中西火器技术"大分流"及其成因探析

    冯震宇王一茹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作为最早发明火药和使用火器的国家,其火器技术曾长时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然而随着火器技术的西传,西方在此过程中实现了反超.火器技术作为国家军事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战争是其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和表现形式.近代科学的发展、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建立以及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西方的军事技术有了理论指导,火器的制造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而中国则缺少孕育这些的文化背景与现实条件,由此产生了中西火器技术的"大分流".基于中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从战争、近代科学和工业革命的角度探讨中西火器技术发展的差异,可以明晰中国与西方火器技术逐步分流的过程及成因,为中西"大分流"这一历史问题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大分流"火器技术中西对比

    "应急伦理"为何必要及何以可能——从未来哲学视角看

    郦平
    114-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历史上科技发展的每次重大突破都会带来相应的伦理问题.新一轮技术如AGI、ASI因具有自生性、自创性、自主性等,其不当运用更会带来高度的危急性和极端的破坏性,当"智能炸弹"隐藏的可能击落整个苍穹的极大危险将人类推向危急时代的风口浪尖时,迅速展开应急伦理研究成为必要."应急伦理"是对突发、偶然且紧急情况的伦理预判及应对,其立论基础是共存论,其摒弃伦理规范的符合论乃至一元本体论,提供了一种应对"紧急状态"的伦理学方法.从未来哲学角度看,开启应急伦理教育,优化应急伦理治理观念,开展应急伦理培训,唤醒协同应急以践行应急伦理,有助于我们重思伦理之于应急的重要意义,再证只有导向未来性的伦理理论和应急治理才有助于人类走出生存之急难.

    人工智能应急伦理非常态生活世界未来哲学未来性

    聚落生态危机中"应急伦理"的韧性研究

    计彤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聚落中生态危机引发危急事件的常态化频发趋势,将应急伦理倒逼入理论视阈中.通过对危急之困进行的理论与实践梳理,凸显出应急伦理的理论缺位;从应急到伦理的澄明,立足于事件本体、发生机理与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探讨风险、安全与应急的关联,明确应-急不仅是人类的(生物)应激反应,更是在危机中反思人的发展方式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进而选取聚落中生态危急的"应急"事件进行复盘与研判,分析生态危急事件中应急行动原则的优位与失范,探索应-急伦理及其行动的韧性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人居聚落的绿色发展提供预制的伦理规范与行动准则.

    人居聚落生态危机应急伦理韧性原则

    应急伦理治理:叫停研发AGI等暴利创新是当务之急

    刘益东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AI大爆发为例,探讨如何阻止带来暴利的高风险创新,分析为何AI发展前景堪忧却蜂拥而上?超过人类的AGI为何成为发展的目标?探讨作为暴利创新的AGI可能引发的伦理与风险问题,阐明应急伦理治理与应急风险治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拓展应急伦理治理以克服科技伦理失灵.AGI不是新工具而是新物种,认为AGI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是错误的.产生暴利创新的原因有暴利效应、裹挟效应与盲从效应以及经验思维、正效思维、专业思维、侥幸思维、情感思维、从众思维、"亚当·斯密陷阱"等.作为应急伦理治理、应急风险治理的法宝,抢救式治理运用底线思维、贯彻生命至上尊重人权的伦理准则,实行安全问题一票否决等一系列措施.提出AI致善测试,确保人类可持续安全与发展.

    暴利创新抢救式治理科技重大风险科技伦理失灵AI五要素亚当·斯密陷阱AI致善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