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中山大学

王建华

双月刊

0529-6579

xuebaozr@mail.sysu.edu.cn

020-84112585

510275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Journal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Sunyatsen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反映中山大学理科各院系、各研究单位的最新科研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主要发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高新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色相角算法的珠江口赤潮遥感识别

    许源兴孙琰肖鹤艾彬...
    96-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珠江口高分辨率赤潮遥感识别,科学支撑赤潮灾害防灾减灾工作,利用海洋一号C/D卫星搭载的海岸带成像仪高空间分辨率数据,在分析珠江口近岸浑浊水体、干净水体和赤潮水体遥感影像光谱特征基础上,通过计算水体色相角并结合目视解译识别珠江口赤潮.利用该方法成功识别2020年10月26日—11月6日在珠江口海域发生的双胞旋沟藻赤潮.利用色相角能够很好地识别出珠江口海域的赤潮;赤潮水体的色相角在58°~61°变化;该方法对形成初期的小范围赤潮、低密度赤潮和条带状赤潮具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珠江口赤潮HY-1C/D色相角

    特高压电网不等高差短导线的受力性能

    信珂刘欣悦王乐天马会环...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中国的特高压电网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工程中常由于忽视对导线受力性能的分析而酿成绝缘事故.根据导线两端挂线点的空间位置,其连接方式可分为等高差导线连接和不等高差导线连接.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不等高差短导线端子在不同方向上受力性能的经验公式.通过改变挂线点之间的水平间隔距离、竖直高度差两个因素,开展了不同空间布局组合状态下的导线端子的受力特性分析,提出了可供设计参考的导线端部力学分析公式.结果表明经验公式具有良好的工程适用性.导线两端的受力特性不仅与环境荷载有关,与导线型号、两端竖直高度差、两端水平间隔距离等因素有关.

    刚度效应导线模型不等高差短导线电力系统

    仿生鳄鱼游动推进机制动力学分析

    冯创新蒋建平白宏磊何俊轩...
    11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建立了鳄鱼水中摆尾游动的动力学模型,并利用Froude游动效率理论给出了鳄鱼推进效率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鳄鱼游动过程中,稳态平均游速随摆动频率、幅值和波长的增大逐渐增大.其中,增加摆动频率对提高游速的贡献最大,增加摆动波长的贡献最小;推力功率随着摆动频率、幅值和波长的增大逐渐增加,功率损耗也逐渐增加;当鳄鱼摆动频率为0.7 Hz、摆幅为0.2 m、波长为1.2 m时,游动效率达到最大为64%;游动效率随着Re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Re为3×105时达最大值;游动效率随着St的增大而逐渐趋近于55%的稳定值.研究结果对研制仿鳄鱼机器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仿生鳄鱼摆尾推进动力学建模游动效率

    基于响应灵敏度方法的螺栓连接结构参数识别及实验

    廖华松陈海汪利杨达豪...
    121-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响应灵敏度的Bouc-Wen滞回模型辨识方法,从率无关角度揭示了螺栓连接所带来的接触摩擦能量耗散特性.首先,将参数识别问题简化成可以使用梯度算法求解的非线性最小二乘问题,并对Bouc-Wen模型进行了响应灵敏度分析.接着,通过有限元仿真研究螺栓连接结构滞回响应,利用响应灵敏度方法识别了Bouc-Wen模型参数,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基于准静态实验研究,开展螺栓连接结构模型修正,并用于预估其他荷载下的滞回曲线.研究表明,Bouc-Wen模型不仅可以避免传统Iwan模型由于离散成Jenkins单元所带来的强非线性、刚性方程等问题,而且能够有效地表征螺栓连接结构滞回响应.

    螺栓连接参数识别灵敏度分析滞回Bouc-Wen模型

    下行RIS-NOMA的用户集群方法

    彭艺吴桐杨青青
    12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用户分布非均匀的场景下可重构智能表面(RIS)辅助下行非正交多址(NOMA)通信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分布式RIS辅助下行NOMA的用户聚类方案.首先,采用自适应几何分布(AGD)聚类算法划分用户集群(UCs),从而为各UC匹配RIS.然后,利用分式规划(FP)方法将非凸最大化频谱效率问题转换为凸优化问题.最后,为UC内用户逐级进行功率分配(PA)与被动波束形成(PB).仿真结果表明,与谱聚类(SPC)、K均值(K-means)、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方案和正交多址(OMA)方案相比,在AGD方案下,功率对频谱效率提升了7%、14%、19%和42%的增益,反射面对频谱效率提升了16%、19%、26%和40%的增益.

    可重构智能表面非正交多址用户集群分式规划

    面向车辆个体出行检测的卡口布设优化模型

    乔文瑛黄敏张小兰
    137-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高清卡口检测器可以获取出行者个体级别的细粒度信息但难以实现路网全覆盖的问题,从缺失轨迹重构角度出发,研究了面向车辆个体出行检测的卡口布设优化方法.考虑相邻两次卡口检测序列间的缺失情况,提出缺失轨迹一次重构、二次重构方法.基于一次重构原理,创建流量捕获率、轨迹覆盖率以衡量卡口布设方案对路面交通信息的检测规模;基于二次重构原理,创建缺失轨迹离散度以衡量轨迹重构可靠度.以流量捕获率、轨迹覆盖率作为约束条件,以最大化缺失轨迹离散度作为卡口布设优化目标,构建了面向车辆个体出行检测的卡口布设优化模型,并采用粒子群算法求解.以广州市海珠区某区域路网为例,分全新布设和新增布设两种情况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全新布设场景中,优化后的卡口布设方案相流量捕获率提升了6.20%,轨迹覆盖率提升了2.76%,缺失轨迹离散度提升了139%,在车辆个体出行轨迹检测及重构方面比当前方案获得了更优的效果;在新增布设场景中,依次对新增的1-6个卡口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了新增位置和优化结果.

    城市交通卡口布设粒子群算法(PSO)个体出行检测缺失轨迹离散度

    Hilfer分数阶脉冲随机发展方程的平均原理

    吕婷杨敏王其如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分数阶微积分理论、半群性质、不等式技巧和随机分析理论,建立了分数布朗运动驱动的Hilfer分数阶脉冲随机发展方程的平均原理,证明了原方程的适度解均方收敛于无脉冲平均方程的适度解,并通过实例说明了所得理论结果的适用性.

    平均原理Hilfer分数阶导数脉冲随机发展方程分数布朗运动

    (n,d)-(Ext)-phantom态射与(n,d)-环

    余君丽张春霞
    154-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入了(n,d)-phantom 态射与(n,d)-Ext-phantom 态射的概念.利用它们,给出了(n,d)-环、n-遗传环以及 n-正则环的一系列新刻画.

    (n,d)-phantom态射(n,d)-Ext-phantom态射n-凝聚环(n,d)-环n-遗传环

    Laplace方程上半平面边值问题中的动态采样

    方黄李松华彭宏杰
    16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Laplace方程上半平面边值问题,我们研究了利用ϕy*f的采样来恢复边值f.为了获得采样重构稳定性结果,Shannon采样定理表明采样率必需满足一定条件.在频带有限函数空间中针对采样率不足的情况,通过分析样本扩散矩阵的最小特征值,并利用Remez-Turan不等式避开盲点方法,解决了采样不等式稳定性问题.

    动态采样频带有限函数Remez-Turan不等式Laplace方程

    仿射对称空间SU(1,2)/SO(1,2)上的Plancherel定理

    金四海范兴亚
    173-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Hilbert空间L2(Z,μ)上酉表示的不可约分解,其中Z = SU(1,2)/SO(1,2)是Hermitian型仿射对称空间,μ是群SU(1,2)作用在Z上不变的Haar测度.利用SO(1,2)不变的分布函数,具体的构造了缠结算子,进而得到了L2(Z,μ)上的离散序列表示.在此基础上,结合离散序列表示的正交补部分,证明了L2(Z,μ)上的Plancherel公式.

    仿射对称空间离散序列表示Plancherel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