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中山大学

关永源

双月刊

1672-3554

XBmed@mail.sysu.edu.cn

020-87331643

510080

广州市中山二路74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医学综合类核心刊物,刊登南方一流医科学府的先进科研和临床成果,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近60位各专科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委班子严把学术质量关,从而使本刊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教育部优秀期刊和广东省优秀期刊,为国内外众多检索刊物与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居全国所有期刊的前300位。本刊ISSN1000-257X,CN44-1575/R,可在全国各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6-141,全年订价:60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肺微生物群在免疫系统构建和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张萌杨正飞
    17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生物与人体免疫系统的互动一直是生物医学研究的焦点.新一代测序发现不仅肠道,呼吸道也存在着微生物群,且肠-肺微生物群之间通过免疫细胞及其活性因子等形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网络.本综述旨在探讨肠道和肺部微生物群如何调节免疫应答,包括其在局部和全身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同时,解析肠-肺轴之间的免疫联系,对深入理解微生物在免疫系统的作用及探索新的疾病诊疗策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肠道微生物呼吸道微生物肠-肺轴免疫系统免疫应答

    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运动障碍中的研究进展

    李欣然李瑞青
    180-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且其所致的运动功能障碍往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作为一种新兴康复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NMES在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中作用的参数、机制及其在临床中的运用进行了归纳总结.未来应进一步探讨NMES作用的具体机制及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脑卒中神经肌肉电刺激运动障碍康复综合疗法

    N-乙酰半胱氨酸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及机制

    杨晨万文辉
    190-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病中占据首位.氧气和营养供应的减少会导致神经元的严重丧失,并导致中风患者脑功能的缺陷.开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方法仍然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挑战.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是谷胱甘肽前体物质,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及一些临床研究的证据表明,NAC可以有效地保护大脑免受缺血损伤.本文从抗氧化、抑制炎症、保护脑神经和线粒体功能、稳定动脉斑块及溶栓功能等多方面阐述NAC在CIS中的作用机制,旨在从基础层面深入探究NAC与CIS的关系,为NAC进一步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N-乙酰半胱氨酸缺血性脑卒中氧化应激炎症溶栓

    环状RNA circ_0120051通过miR-144-3p/IDH2轴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研究

    梁俣胡志琴温艺红伍华燕...
    196-2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环形 RNA circ_0120051对心肌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表型的调控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实时萤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健康器官捐献者(n=24)与心力衰竭(HF)病人(n=21)心肌标本中 circ_0120051及其宿主基因溶质载体家族8成员A1(SLC8A1)的表达水平.核糖核酸外切酶(RNase R)消化实验鉴定circ_0120051的RNA稳定性.RT-qPCR检测circ_0120051在人心肌细胞AC16中的核质分布情况.利用腺病毒在C57BL/6乳小鼠心肌成纤维细胞(mCFs)中过表达circ_0120051,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circ_0120051对mCFs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对mCFs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RNA免疫共沉淀技术(RIP)验证circ_0120051与miR-144-3p间的结合作用,利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鉴定miR-144-3p与靶基因异柠檬酸脱氢酶2(Idh2)3'-UTR的结合位点.[结果]Circ_0120051在心衰病人心肌中表达显著增加,而其宿主基因SLC8A1表达无显著差异.Circ_0120051主要定位于人心肌细胞的胞质中.RNase R消化实验证实circ_0120051相对于线性SLC8A1 mRNA具有典型的环状RNA稳定性.过表达circ_0120051可抑制mCFs中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和mCFs的迁移能力.RIP实验证实circ_0120051与miR-144-3p之间具有明显结合作用.在mCFs中转染miR-144-3p可促进纤维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有效逆转circ_0120051对mCFs纤维化表型的抑制作用.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144-3p与Idh2的3'-UTR存在结合作用.miR-144-3p可在转录水平抑制mCFs中Idh2表达,而过表达circ_0120051可增加mCFs中IDH2表达.在mCFs中转染miR-144-3p和Idh2的小干扰RNA(siRNA),可一致性地逆转circ_0120051对纤维化相关基因表达和mCFs迁移的抑制作用.[结论]Circ_0120051通过特异结合miR-144-3p并增加其靶基因IDH2表达来发挥抑制mCFs纤维化表型的作用.

    心肌纤维化环状RNA微RNACirc_0120051心肌成纤维细胞

    纳米硒联合聚维酮碘对手术感染杀菌的效果

    何晓娟罗学仕陈金莺余广超...
    206-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负载多功能纳米硒聚维酮碘(PVP-I@Se)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杀菌效果,为皮肤手术部位消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实验分为PVP-I组(对照组)与PVP-I@Se组(实验组),两组的碘浓度梯度相同,分别为50、75、100、200和400 μg/mL,实验组硒浓度2 μg/mL,对照组不添加硒,比较两组不同的消毒液对SA、MRSA的消毒效果,检测指标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碘浓度50 μg/mL时的最短杀菌时间;碘浓度200 μg/mL、400 μg/mL时的抑菌圈大小.[结果]对照组对SA、MRSA的MIC均为79.17 μg/mL、实验组分别为54.17和70.83 μg/mL.而对照组对SA、MRSA的MBC分别为129.17和150.00 μg/mL,实验组分别为70.83和87.50 μg/mL.碘浓度50 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最短杀菌时间为130 s、140 s,实验组分别为65 s、75 s.碘浓度200 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7.67 mm、8.33 mm,实验组均为9.50 mm.碘浓度400 μg/mL时,对照组对SA、MRSA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9.00 mm、9.33 mm,实验组分别为11.67 mm、12.00 mm.[结论]在聚维酮碘浓度为50、75、100、200和400 μg/mL时,分别加入浓度为2 μg/mL的硒,可增强其对SA、MRSA的杀菌效果、缩短作用时间.硒(SeNPs)加入PVP-I对SA、MRSA 的杀菌效果均有增效作用.但增敏效果SA较MRSA显著.MRSA的增效作用对碘浓度(400 μg/mL)需求较高.为临床精准选用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降低临床皮肤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聚维酮碘纳米硒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杀菌效果

    艾纳香油通过NF-κB非经典信号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缓解LPS所致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何贤芳王万林王鸿颖刘瑞秀...
    216-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艾纳香油(BBO)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非经典通路影响花生四烯酸(AA)代谢通路发挥抗炎作用.[方法]采用豚鼠离体回肠法检测BBO对慢反应物质(SRS-A)生成的影响,ELISA法检测BBO对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前列腺素E2(PGE2)及白三烯 B4(LTB4)产生的影响,qRT-PCR检测BBO对LPS诱导巨噬细胞COX-2、5-LOX、FLAP和RelB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BBO对NF-κB非经典通路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3(TRAF3)、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作用因子2(TRAF2)、NF-κB 诱导激酶(NIK)、p100和RelB浓度的影响.[结果]在1mg·mL-1的BBO药物浓度下减弱了豚鼠回肠的收缩张力(P<0.001),对SRS-A的生成抑制率达到65.34%;与LPS模型组相比,BBO在40-80 μg·mL-1浓度下降低AA代谢通路中PGE2(P<0.05)和LTB4(P<0.05)的浓度,降低COX-2(P<0.05)、5-LOX(P<0.05)和FLAP(P<0.05)的表达;此外,40-80 μg·mL-1浓度下BBO还降低LPS导致的NF-κB非经典通路中TRAF3(P<0.05)、TRAF2(P<0.05)和NIK(P<0.05)的浓度,进一步抑制p100蛋白的磷酸化(P<0.05),同时抑制转录因子RelB的表达(P<0.05)和RelB蛋白的水平(P<0.05),而BBO自身不引起这些基因与蛋白的变化.[结论]BBO可能通过抑制NF-κB非经典信号中调节蛋白TRAF3和TRAF2,转录因子RelB的浓度,造成NIK蛋白的诱导激酶作用受到抑制,进一步抑制了p100蛋白的磷酸化及其与转录因子RelB的结合,从而影响到下游AA通路中重要限速酶COX-2、5-LOX和 FLAP的表达与炎症介质PGE2和LTB4的水平发挥抗炎作用.

    艾纳香油脂多糖NF-κB非经典通路花生四烯酸代谢抗炎作用

    鼠李糖乳杆菌对老年小鼠术后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及Tau蛋白磷酸化的影响

    刘玲刘付宁
    226-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LGG)灌胃对麻醉手术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及Tau磷酸化的影响.[方法]18月龄C57BL/6J小鼠30只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对照组,麻醉手术组,麻醉手术+鼠李糖乳杆菌组.生理盐水/LGG 109 CFU 150 μL灌胃,每日 1 次,连续20 d后接受异氟醚麻醉+剖腹探查手术,术后12 h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激活状态,ELISA 检测IL-6的浓度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Tau蛋白磷酸化位点Tau-pS202/pT205和total Tau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对照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呈静息状态,炎症因子IL-6浓度为(82.08±12.07)pg/mL.与对照组相比,麻醉手术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增生,胞体变大,突起缩短变粗,炎症因子IL-6上升至(123.7±5.72)pg/mL(P=0.000),磷酸化Tau-pS202/pT205蛋白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02).而与麻醉手术组相比,麻醉手术+LGG组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增生肥大不明显,炎症因子IL-6分泌减少至(96.68±9.59)pg/mL(P=0.008),磷酸化Tau-pS202/pT205蛋白表达量明显下降(P=0.002).而3组total Tau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用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减轻麻醉手术导致的老年小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活化、炎症因子分泌增加、以及Tau蛋白磷酸化水平增加.

    鼠李糖乳杆菌老年小鼠小胶质细胞海马Tau蛋白磷酸化

    雌性大鼠性早熟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林小雅黄宝江张军郭松...
    233-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雌性大鼠性早熟对糖代谢和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0只两天龄的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性早熟组和正常组两组,分别在5天龄时给予达那唑(300 μg/只)或溶剂大豆油进行皮下注射,从21天龄起每天观察大鼠的阴道开口状况.建模成功的两组按照阴道开口顺序分别于阴道开口后3 d、7周龄和12周龄进行处死,处死前空腹12 h.[方法]测量麻醉后的体重和鼻肛长,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葡萄糖、胰岛素、血脂、雌二醇、瘦素和脂联素的浓度,病理切片观察肾周脂肪、子宫和卵巢的变化.[结果]通过正常组和早熟组两组3个时间点对比,早熟组在阴道开口3 d时体质量和鼻肛长小于正常组,但是不影响后续生长发育,7周龄和12周龄时两组体质量和鼻肛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胰岛素浓度对比在阴道开口后3天内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早熟组存在高胰岛素血症,且早熟组此时的肾周脂肪细胞增多,在7和12周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3个时间点的雌二醇、瘦素和脂联素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卵巢和子宫与体质量的比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两组大鼠的对比,性早熟使机体提前跨越发育的时间窗,不能适应内环境的骤变,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只是暂时性且可逆性,至成年期会恢复.

    性早熟糖代谢脂代谢胰岛素抵抗雌性大鼠

    基于Bayes时空模型分析HIV/AIDS晚发现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邵莉陈继军张宇琦许静...
    243-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旨在分析兰州市HIV/AIDS晚发现的时空聚集性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兰州市HIV/AIDS晚发现高风险地区和时间趋势,为兰州市因地制宜地制定HIV/AIDS防治策略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兰州市2011-2018年间新报告的成年HIV/AIDS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中所需的数据资料来自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兰州市统计年鉴.采用Bayes时空模型分析HIV/AIDS晚发现相对风险(RR)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1-2018年间兰州市新报告的HIV/AIDS病例共计1984例,其中HIV/AIDS晚发现者有982例(49.5%),平均年龄为39.67岁,男性占90.9%.老年人和女性HIV/AIDS病例中晚发现的比例更高;城关区(51.1%)、安宁区(50.3%)和榆中县(51.9%)具有高于平均水平的HIV/AIDS晚发现比例;2011-2018年间兰州市总体的晚发现比例呈波动上升趋势.Bayes时空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市HIV/AIDS晚发现风险在2011-2015年间波动变化,而在2015年后迅速上升,其RR(95%CI)从1.01(0.84,1.23)上升到1.11(0.77,1.97);红古区和三个县的晚发现风险变化趋势与兰州市的总体变化趋势相似,而城关区和七里河区的晚发现风险呈下降趋势;晚发现相对风险大于1的区县包括:永登县(RR=1.07,95%CI:0.55,1.96)、西固区(RR=1.04,95%CI:0.67,1.49)、城关区(RR=2.41,95%CI:0.85,6.16)和七里河区(RR=2.03,95%CI:1.10,3.27).冷热点分析结果显示城关区和七里河区为热点区.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人均GDP(RR=0.65,95%CI:0.35,0.90)和HIV/AIDS病例中的男性比例(RR=0.53,95%CI:0.19,0.92)的增高,HIV/AIDS晚发现的相对风险越低;而人口密度(RR=1.35,95%CI:1.01,1.81)越大,晚发现风险越高.[结论]兰州市的HIV/AIDS晚发现风险呈上升趋势,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特征;人均GDP、HIV/AIDS中男性比例和人口密度是HIV/AIDS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晚发现风险高和存在相关风险因素的区县,应重视并制定有针对性的HIV筛查和防治服务,降低HIV/AIDS晚发现比例和风险.

    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晚发现Bayes时空模型分布特征

    基于OCTA构建糖尿病肾脏病临床预测模型

    陆丽娇徐楠刘鑫鑫杜芳芳...
    253-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筛查糖尿病肾脏病(DKD)高风险人群的临床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以567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随机森林算法筛选纳入建模的指标,构建基于OCTA糖尿病肾脏病临床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通过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临床有效性.[结果]构建基于OCTA的DKD临床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878,Bri-er=0.11.[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基于OCTA结果进行糖尿病肾脏病临床预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从多维度验证模型,从而达到早期预警、提前实施干预的目的.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糖尿病肾脏病临床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决策曲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