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研究
作物研究

齐绍武

双月刊

1001-5280

zwyj@chinajournal.net.cn zwyj@hunau.net

0731-84618573 84618583

410128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农业大学内

作物研究/Journal Crop ResearchCSTPCD
查看更多>>《作物研究》系湖南省作物学会等单位主办的有关作物科技的刊物,为湖南省一级期刊。它立足湖南,面向全国,面向经济建设。主要刊登作物遗传育种、耕作栽培、生理生态、产品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报告、试验简报、专题论述、国内外研究动态、基础知识讲座、学术活动等内容。适于从事作物科学研究、教学、管理和生产的工作者及农业院校师生阅读。该刊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中心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是《中国农业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来源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播期和根伤处理对机插秧苗返青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刘鹏杨鹰易军辉曾红丽...
    23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播期和根伤处理对机插水稻返青期秧苗生长特性及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以湘早籼 6 号和株两优819 为材料,设置3 个播期(早稻季T1、中稻季T2 和晚稻季T3)和3 个根伤(无根伤、留根2 cm、留根1 cm)处理,对返青期秧苗的株高、根长、干物质量以及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早稻季,湘早籼6 号和株两优 819 在中稻季和晚稻季返青期的株高、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鲜、干质量显著提升。在不同播期,留根 1cm处理下湘早籼 6 号和株两优 819 的株高、主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质量下降,但不同根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播期显著影响返青期水稻的叶绿素含量,尤其是在移栽后 15 d,中稻季和晚稻季秧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较早稻季明显下降。移栽后的前期,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随根伤程度增加而降低,但移栽后 12 d,不同根伤处理水稻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总体而言,相较于根伤处理,播期对机插水稻返青期秧苗生长的影响更加明显。

    水稻栽培播种期根伤生长特性光合色素

    稻—蛙—麦穗鱼复合种养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伍世豪罗雨聪黄璜陈灿...
    249-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稻、蛙、鱼复合种养模式对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于 2022 年 5-10 月在长沙县路口镇明月村开展大田试验,以不施化肥农药的水稻单作(CK)和常规水稻单作(HX)为对照,设置稻+牛蛙+麦穗鱼(DNY)、稻+黑斑蛙+麦穗鱼(DHY)2 种复合种养模式,对不同模式土壤的养分含量、理化性质和水稻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土壤养分方面,DHY和DNY处理均能提高土壤中的速效养分含量,因为蛙类与鱼类的活动可以加快全量养分的溶解,从而提高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在土壤物理性质方面,稻鱼共生 82d后,与HX处理相比,DHY处理的土壤总孔隙度、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毛管孔隙度分别提高了 14。7%、31。7%、16。6%,容重则降低了 7。1%,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在水稻产量方面,各处理的实际产量均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稻—蛙—麦穗鱼复合种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且能够达到稳产的目的。

    水稻复合种养土壤理化性质产量

    4种钝化剂修复镉污染稻田的稳定性研究

    匡宇敖和军
    256-260,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钝化剂对镉污染稻田的修复效果及稳定性,在浏阳市沿溪镇花园村开展大田试验,以玉针香和湘晚籼 13 号为供试晚稻品种,设置硫铝酸钙(S)、氯铝酸钙(L)、钙铝水滑石(A)、镁铝水滑石(B)4 种钝化剂处理与对照(CK)处理,比较施用 3 年后不同处理水稻产量、各部位干物质和镉吸收与转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L、B处理土壤的有效镉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 27。78%和 19。44%,且其土壤Cd的活化率也均显著降低。玉针香和湘晚籼 13 号的糙米镉含量均为 A 处理最低,分别较对照下降 48。89%和 51。52%,L 处理则分别下降了20。00%和 21。21%,B处理分别下降了 40。00%和 12。12%。施用钝化剂对湘晚籼 13 号的产量无显著影响,L、S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茎叶干物质量,A处理对水稻茎叶干物质量无显著影响,B处理显著增加了湘晚籼 13 号的茎叶干物质量,但显著降低了玉针香的茎叶干物质量。综合分析,一次性施用钙铝水滑石对镉污染土壤修复和水稻降镉的稳定性最好,硫铝酸钙效果相对较差。

    稻田钝化剂晚稻土壤修复

    耕种模式对河西绿洲灌区玉米茎叶养分吸收及产量的影响

    石昊杨彩红崔文强姜晓敏...
    26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河西绿洲干旱农业区不同耕种模式对玉米茎叶养分及产量的影响,分别将免耕(NT)、传统翻耕(CT)2 种耕作方式与小麦玉米间作(W/M)、麦后插播冬油菜玉米轮作(W-G→M)、小麦玉米轮作(W→M)3 种种植模式相结合,共设置 6 种模式处理,对不同模式下玉米茎叶的N、P、K、有机碳(OC)含量及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生育期内,W/M模式下NT处理玉米叶中的N、P、K含量和茎中的N、K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13。54%、26。66%、8。70%和 8。00%、12。93%;W-G→M模式下,NT处理叶中的P、K含量和茎中的N、P、K、OC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 9。79%、14。72%和 8。06%、14。13%、5。45%、0。44%;W→M模式下,NT处理叶中的P、K、OC含量和茎中的N、K、OC含量分别较CT处理高 4。24%、3。82%、6。47%和 13。21%、15。35%、0。05%。与轮作相比,W/M模式下茎中的N、K、OC 含量分别较 W-G→M 高 1。16%、9。09%、12。38%,较 W→M 模式则分别提高 7。80%、3。66%、1。10%;W-G→M模式下叶中的 N、P、OC 含量和茎中的 P 含量分别较 W→M 模式高 0。07%、5。76%、2。26%和 5。72%。玉米成熟期,NT处理的玉米较CT处理平均增产 8。72%,且W/M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 1,NTW/M模式表现更好。综合分析,免耕有利于提高玉米茎叶中的养分含量,间作种植有利于作物增产增收,免耕小麦玉米间作模式可在河西灌区推广实践。

    耕作方式种植模式玉米养分吸收产量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光谱特征玉米品种纯度识别方法

    贺文文田承华
    272-277,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升玉米种子的识别精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基于高光谱成像和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一种包含数据预处理、图像分割、基于改进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高光谱玉米种子纯度识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的CNN在提高训练性能方面效果显著,其准确度、精确度、召回率和F1 分数等指标均优于传统机器学习和其他深度学习方法。

    玉米种子纯度识别高光谱数据预处理深度学习

    5个菜用甘薯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其耐寒性评价

    钟坤权梁薇李想肖晓...
    27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筛选菜用甘薯的耐寒性鉴定指标,建立耐寒性数学评价模型,为菜用甘薯耐寒资源鉴定与评价提供依据,以5 个菜用甘薯品种为材料,在12h光照、12 h黑暗的条件下,以8。1~14。7℃(均温10。9℃)进行低温胁迫处理8d,分别于处理后0、2、4、6、8 d测定甘薯叶片的SPAD值、膜脂过氧化相关指标、膜保护系统相关指标和细胞渗透调节物等,并运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不同品种甘薯的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低温胁迫条件下,不同品种甘薯的理化指标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5 个菜用甘薯品种的耐寒性表现为福菜薯 23>福薯 7-6>薯绿 1 号>C9>福菜薯 18;菜用甘薯耐寒性评价数学模型PV(预测值)估计精度大于90%;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可作为菜用甘薯耐寒性鉴定指标。

    菜用甘薯低温胁迫生理特性耐寒性鉴定

    湖南西部地区饲用蚕豆的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何鹏亮刘小春唐艳仪朱宁静...
    287-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出适合在湖南西部地区冬闲田推广应用的饲用蚕豆(Vicia faba)品种,本试验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来源的 10 个蚕豆品种(青蚕 13 号、青蚕 14 号、青蚕15 号、青蚕16 号、青蚕19 号、通蚕鲜6 号、通蚕鲜7 号、通蚕鲜8号、益阳大粒、益阳小粒)的株高、分枝数、百粒鲜质量、百粒干质量、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 10 个蚕豆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0 个蚕豆品种的株高为 77。17~91。20 cm,单株分枝数为3。13~5。93,百粒鲜质量为 135。00~358。00 g,百粒干质量为 30。33~109。33 g,鲜草产量为 13。04~21。58 t/hm2,干草产量为 2。59~4。31 t/hm2,干物质含量为 16。91%~22。92%。青蚕 19 号的株高最高,为 91。20 cm;青蚕 16 号的单株分枝数最多,为 5。93,且其鲜草和干草产量均最高,分别为 21。58 和 4。31 t/hm2;通蚕鲜 8 号的百粒鲜质量最高,为 358。00 g;益阳小粒的百粒干质量最高,为 109。33 g;通蚕鲜 6 号的干物质含量最高,为 22。92%。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青蚕 16 号表现最优,生产性能最好,通蚕鲜 7 号表现较优,生产性能较好,这两个品种适宜在湖南西部地区冬闲田推广应用。

    饲用蚕豆品种筛选农艺性状生产性能湖南西部地区

    土壤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对花生田土壤酸度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罗宝利臧家富孙彦锋赵红辉...
    293-2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施用不同土壤调理剂和肥料对花生田土壤理化性质、产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于2021年春季在莒南县文疃镇潘店村以花生为供试作物,设置7个土壤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配施处理,分别为N(配方肥250 kg/hm2)、CN(配方肥 250 kg/hm2+钙质土壤调理剂 500 kg/hm2)、NS(配方肥 250 kg/hm2+硅钙钾镁肥 500 kg/hm2)、NM(配方肥 250 kg/hm2+生物有机肥 500 kg/hm2)、CMN(配方肥 250 kg/hm2+钙质土壤调理剂 500 kg/hm2+生物有机肥500 kg/hm2)、MNS(配方肥250 kg/hm2+硅钙钾镁肥500 kg/hm2+生物有机肥500 kg/hm2)、CMNS(配方肥250 kg/hm2+钙质土壤调理剂 500 kg/hm2+硅钙钾镁肥500 kg/hm2+生物有机肥500 kg/hm2),比较和评估不同施肥模式对花生田酸化土壤改良和增产的效果。结果表明:配方肥配施硅钙钾镁肥、钙质土壤调理剂和生物有机肥均能提高土壤的pH,以 MNS 处理效果最好,其土壤 pH 值较对照显著提高 11。95%,NS、CN 和 MN 处理则分别显著提高了9。76%、4。18%和 3。19%。配方肥配施硅钙钾镁肥、生物有机肥和钙质土壤调理剂均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的铬(Cr)含量。从经济效益来看,以施用配方肥、硅钙钾镁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处理(MNS)效果最佳,其收益较对照处理高 3 891。6 元/hm2。该研究可为酸化花生田的土壤改良和地力提升提供参考。

    酸化土壤花生土壤调理剂生物有机肥重金属产量品质

    减氮配施水溶性肥对烤烟氮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

    李海平刘雄伟钟汝力刘璐...
    299-30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减氮配施水溶性肥在云南山地烟区的可行性,以烤烟品种红花大金元为试验材料,设置对照组 1(CK1,不施氮肥)、对照组 2(CK2,当地常规施氮追肥)、当地常规施氮量下水溶性肥替代常规追肥(T1)、基肥减氮15%条件下水溶性肥替代常规追肥(T2)、追肥减氮 15%条件下水溶性肥替代常规追肥(T3)5 个处理,在云南保山昌宁进行田间试验,分析氮肥减量施用后水溶性肥替代常规追肥对土壤氮素形态、烟株氮素吸收、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2 相比,T2 处理烟株的氮吸收量增加 18。15%,氮素利用率提高 15。50 百分点,产量提高15。85%,产值提高26。22%;T3处理烟株的氮吸收量增加10。02%,氮素利用率提高9。59百分点,产量提高 4。07%,产值提高12。16%;减氮配施水溶性肥还改善了烤后烟叶常规化学成分组成,提高了烟叶协调性。在本试验中,基肥减氮配施水溶性肥处理的烤后烟叶综合得分最高,且其产量和产值提升明显,适宜在云南山地烟区推广使用。

    烤烟施肥水溶性肥产质量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Wxmp基因改良晚粳品种宁84稻米品质

    黄宣叶朝辉严成其
    308-3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改良晚粳水稻品种宁 84 的稻米品质,培育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软米粳稻新品系,利用携带软米基因Wxmp的水稻品种南粳 9108 为供体亲本,以晚粳品种宁 84 为受体亲本,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Wxmp基因回交导入到宁 84 中,创制了宁 84(Wxmp)改良系。结果显示:宁 84(Wxmp)改良系的农艺性状与宁 84 差异不显著,其背景回复率达到 98。7%;与宁 84 相比,其直链淀粉含量由 17%降低到 10%左右,胶稠度由 70 mm增加到最高 80 mm;改良系的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显著增高,透明度显著降低,碱消值保持不变,整精米率和精米率显著高于对照,食味品质明显提升。宁 84(Wxmp)改良系的成功培育,为今后粳稻软米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水稻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Wxmp基因稻米品质宁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