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病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病理学报
植物病理学报

彭友良

双月刊

0412-0914

zwblxb@cau.edu.cn

010-62732364

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406室

植物病理学报/Journal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反映中国植物病理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及讨论、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读者对象为农业科学及生物科学的教学、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紫花苜蓿黄萎病研究进展

    李彦忠杨波
    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论从种植面积,还是在畜牧业中的地位,都是我国最主要的牧草.苜蓿黄萎病是世界范围内危害苜蓿的毁灭性病害,我国将其列为对外检疫对象.其病原曾被鉴定为黑白轮枝孢(Verticillium albo-atrum),2011年又被重新描述为苜蓿轮枝孢(Verticillium alfalfae).然而,我国对外检疫名单中苜蓿黄萎病的病原至今仍为黑白轮枝孢,这无疑给检疫工作带来了困难.在我国,苜蓿黄萎病于2016年在甘肃省张掖市发生,经调查发现该病害目前已广泛分布于我国最主要的苜蓿商品草生产区之一——河西走廊.为了使植物病理学工作者、牧草管理人员和栽培人员多关注这种危险性病害,以加强综合防控技术的研究,本文综述了苜蓿黄萎病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包括病原种类、分布、侵染循环、发生规律、造成的危害、快速检测方法,以及防治技术,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紫花苜蓿黄萎病抗病机理侵染循环病害防治

    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几丁质触发植物免疫反应的策略

    许铭徐婧刘慧泉
    1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几丁质是真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其晶体结构使真菌细胞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对植物病原真菌侵染结构和侵染菌丝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植物与真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分泌的几丁质酶可以降解真菌的几丁质产生几丁质寡糖,几丁质寡糖作为一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能够被植物细胞膜上的几丁质受体识别进而触发植物免疫反应.植物病原真菌为了成功侵染植物进化出了多种策略抑制几丁质触发的植物免疫反应,具体而言,植物病原真菌分泌大量的效应蛋白、多糖或几丁质脱乙酰化酶、几丁质酶、蛋白酶等效应子抑制植物的免疫反应.这些效应子被分泌到植物细胞质外体或细胞内部破坏植物免疫系统,促进病原真菌在植物细胞中获取营养物质以供其定殖和生长发育.本文综述了植物识别几丁质的分子机制以及植物病原真菌抑制几丁质触发植物免疫反应的主要策略,并对今后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几丁质植物免疫效应蛋白几丁质脱乙酰化酶几丁质酶

    元宝枫翅果褐斑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药剂毒力测定

    王学文于存
    26-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引起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翅果褐斑病的病原,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采集自贵州省的翅果发病组织进行分离,进一步通过回接试验确定了 YB26菌株是致病菌,可在元宝枫翅果上引起同田间一致的褐斑症状.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Alt a1-GAPDH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引起元宝枫翅果褐斑病的病原鉴定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通过测定A.alternata YB26菌株在不同碳源、氮源、温度、pH值、培养基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明确了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甘露醇为碳源、牛肉膏为氮源、温度为28 ℃、pH=7、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和全黑暗培养条件最适合其菌丝生长.通过测定7种杀菌剂对A.alternata YB26菌株的室内毒力,发现25%啶菌噁唑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为0.8323 mg·L-1.本研究是对A.alternata引起元宝枫翅果褐斑病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将为元宝枫翅果褐斑病病害诊断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元宝枫翅果褐斑病链格孢菌生物学特性毒力测定

    金森女贞叶斑病病原物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陈宸沙鹏飞江学江珊...
    3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金森女贞叶斑病每年春季在扬州大学文汇路校区均普遍发生.为明确其病原种类及病菌生物学特性,筛选适于防治该病的化学药剂,作者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室内外离体与活体致病性测定、形态与多基因(ITS、GAPDH、RPB2和TEF1)序列分子鉴定,以及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和对5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金森女贞叶斑病病原物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最适生长条件为:以蔗糖或果糖为碳源、以硝酸钾为氮源,在25 ℃、pH 9.0条件下生长.5种杀菌剂对A.alternata均表现较强的毒力,其中嘧菌酯毒力最强,EC50值为0.080 6 μg·mL-1;咪鲜胺、吡唑醚菌酯和戊唑醇次之,EC50 值分别为2.272 2 μg·mL-1、3.934 9 μg·mL-1 和6.400 0 μg·mL-1;而苯醚甲环唑的毒力最弱,EC50 值为 15.486 0 μg·mL-1,说明这些药剂均可用于生产上金森女贞叶斑病的防控.

    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链格孢金森女贞叶斑病

    牛膝枯萎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王飞杨瑾李雪梦赵莹...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河南省焦作市牛膝枯萎病样品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培养法对其病原进行分离纯化,利用蘸根接种法对分离物的致病性进行测定.通过形态学、ITS序列和多基因(EF1-α、Tub、RPB2和PRO1/2等)序列分析方法完成了牛膝枯萎病病原菌鉴定,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牛膝枯萎病的病原菌为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该病菌可在多种培养基上生长,在燕麦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最快;最适生长温度为28 ℃,最适pH值为7.0,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生长速率最高;可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蔗糖为碳源和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条件最利于菌丝的生长.毒力测定结果表明,选用的6种杀菌剂中戊唑醇和咯菌腈的抑菌效果最好,EC50值分别为3.03和2.36 mg·L-1.本研究是F.proliferatum引起牛膝枯萎病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为牛膝枯萎病病害的田间诊断和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牛膝枯萎病层出镰刀菌病原鉴定药剂筛选

    侵染构树的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鉴定及基因组序列分析

    汤亚飞李正刚佘小漫于琳...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采集3份疑似双生病毒侵染引起的叶片表现黄花叶症状构树样品,提取总DNA,利用Bego-movirus通用引物AV494/CoPR进行PCR检测表明,疑似病样中均检测到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进一步选取PCR检测为阳性的样品进行RCA扩增、酶切、克隆及测序,获得侵染广东构树的病毒分离物基因组全长序列.广东构树分离物(GS-2021)为一个双组分病毒,包含DNA-A和DNA-B两组分.DNA-A组分(GS-2021-A)全长为2 777 nt,编码7个ORFs;DNA-B组分(GS-2021-B)为2 742 nt,编码2个ORFs.GS-2021与已报道的中国大青金色花叶病毒(clerodendrum golden mosaic China virus,C1GMCNV)各分离物的DNA-A、DNA-B均有较高的一致性,全长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93.0%~93.9%和 86.3%~89.6%,其中与福建 Fz7 分离物 DNA-A(GenBank 登录号:FJ011668)和 DNA-B(GenBank 登录号:FJ011669)的相一致性最高,为93.9%和89.6%.GS-2021与C1GMCNV福建、浙江、江苏和美国的5个分离物亲缘关系近,同属一个分支,其中与福建Fz7分离物聚集在一个小分支,亲缘关系最近.基因重组分析显示,GS-2021无明显的基因重组事件存在.根据ICTV对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最新分类标准,GS-2021属C1GMCNV的一个新株系.本研究首次在构树上检测到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获得其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明确其为C1GMCNV的新株系.因此,构树是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病毒的新自然寄主.

    构树菜豆金色黄花叶病毒属中国大青金色花叶病毒病毒基因组新寄主

    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鉴定西瓜病毒病病原

    杜江马振男王晨燕崔丽艳...
    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瓜是一种重要的园艺植物,近年来饱受病毒病危害.为明确西瓜病毒病害病原,对采自山西太谷区表现花叶、皱缩等症状的西瓜叶片进行小RNA深度测序,同时利用RT-PCR的方法并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手段,综合分析造成西瓜花叶、皱缩症状的病毒病原.结果表明,表现皱缩、花叶症状的西瓜样品被瓜类蚜传黄化病毒(cucurbit aphid-borne yellows virus,CABYV)、甜瓜潜隐病毒(cucumis melo cryptic virus,CmCV)、西瓜病毒 A(watermelon virus A,WVA)、西瓜皱叶病毒 2 号(watermelon crinkle leaf-associated virus 2,WCLaV2)和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5种病毒复合侵染.利用RT-PCR的方法分别扩增获得5种病毒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序列,进一步通过序列一致率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本研究获得的西瓜CABYV分离物CABYV-SXJZ(GenBank登录号:OP957280)核苷酸序列与中国南瓜CABYV分离物Inner Mongolia(GenBank登录号:EU262627)的核苷酸序列一致率最高,达到100%;西瓜WVA分离物WVA-SXJZ(GenBank登录号:OP957281)核苷酸序列与同样来自中国瓠瓜WVA分离物WVA-Huizhou(Gen-Bank 登录号:MK292710)和西瓜WVA分离物WVA-KF15(GenBank登录号:KY363796)核苷酸序列一致率最高,分别达到93.6%%和99.9%;WCLaV2分离物WCLaV2-SXJZ(GenBank登录号:OP957282)核苷酸序列与WCLaV2巴西西瓜分离物Ju-01(GenBank登录号:LC636075)核苷酸序列一致率最高,达到99.6%;本研究首次从西瓜上获得的CmCV分离物Cm-CV-SXJZ(GenBank登录号:OP957283)核苷酸序列与中国甜瓜分离物CmCV-HLJ(GenBank登录号:MH479773)的核苷酸一致率高达99.9%;本研究获得的CGMMV分离物CGMMV-SXJZ(GenBank登录号:OP957284)核苷酸序列与CGMMV分离物 GDLZ(GenBank 登录号:MK933286)、CG038(GenBank 登录号:MH271443)、CGMMV-pXTl(GenBank 登录号:KY753929)、eWT(GenBank 登录号:KY753928)、C284R(GenBank 登录号:KY753927)、CGMMV-XG(GenBank 登录号:KP868654)、JD2(GenBank登录号:KM873785)和Anhui(GenBank登录号:KT236095)核苷酸序列一致率最高,均达到99.8%.

    西瓜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皱叶病毒2号瓜类蚜传黄化病毒甜瓜潜隐病毒西瓜病毒A

    莲藕腐败病导致藕节组织结构变异的显微观察研究

    滕辉杨继硕李思雨周冬梅...
    8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莲藕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最重要的水生蔬菜.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及栽培制度和栽培方式的单一化,莲藕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其中莲藕腐败病危害最大也最难防治.目前国内外对镰刀菌引起莲藕腐败病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莲藕地下茎的发病症状,从微观和超显微层面揭示病害发生后地下茎及其维管束组织的变化.石蜡组织切片观察表明,随着病程的发展,发病组织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被甲苯胺蓝染成深色的坏死细胞,而且这些细胞围绕维管束出现,越靠近维管束其数量越多,分布越密集.为了进一步揭示病原菌侵染对维管束的影响,本研究又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病藕藕丝进行观察,结果表明,随着病变程度加深,藕丝表面原本光滑紧凑的结构变得粗糙松散,且表面附着大量瘤状凸起物以及其它可能的代谢附着物.这些变化势必影响维管束内水分和养分的疏导,最终造成植株地上部分表现失水萎蔫的症状.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病害症状发生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并为今后抗性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莲藕腐败病镰刀菌致病机理组织学扫描电子显微镜莲藕丝

    不同烟草种质感染番茄斑驳花叶病毒的细胞病理特征

    李月月张水英周文鹏张天毅...
    92-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番茄斑驳花叶病毒(tomato mottle mosaic virus,ToMMV)比同属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和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在茄科作物上的侵染性更强,为明确受ToMMV侵染后烟草不同表现症状对应的细胞病理学特征.本文构建了 ToMMV的侵染性克隆载体,分别对感染ToMMV的不同烟草组织中的病毒粒子及不同表现症状的烟草细胞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ToMMV为长度约220~310 nm,直径约16~18 nm的杆状粒子,感染ToMMV的珊西烟(Nicotiana tabacum var.Xanthi nc)种子也可携带病毒.ToMMV病毒粒子以分散或整齐分层排列于细胞质或液泡内.感染ToMMV的珊西烟和黄花烟(N.rustica)细胞均产生多泡体结构、大量次级小囊泡以及髓鞘样结构,线粒体嵴减少或消失.其中,症状表现为花叶、畸形的珊西烟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变化较大,有膜破碎、大量液泡进入的现象;线形叶细胞中多泡体结构和次级小囊泡数量更多;而表现为系统性坏死的黄花烟叶片细胞中叶绿体变化较小.本研究ToM-MV侵染性克隆的构建和不同烟草被感染后的细胞病变观察为进一步研究ToMMV的致病机理以及与寄主的互作等提供了重要条件和依据.

    番茄斑驳花叶病毒侵染性克隆载体细胞病变珊西烟黄花烟

    可可毛色二孢菌全基因组非经典分泌蛋白的预测及致病相关性分析

    邢启凯王欣芳彭军波张玮...
    10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可可毛色二孢(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重要植物病原真菌,可侵染500余种木本植物,危害严重.分泌蛋白在病原菌的侵入、扩展、定殖以及病害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有关经典分泌蛋白的研究较多,而对于非经典分泌蛋白在植物病原真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较少.本研究基于L.theobromae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得到238个候选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基因功能预测及富集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在碳硫裂解酶活性(Car-bon-sulfur lyase activity)通路中被富集.基于PHI-base病原-宿主互作数据库的注释信息,其中有15个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可能参与了 L.theobromae的致病过程.ApoplastP软件预测结果显示,其中4个定位于植物细胞质外体,11个定位于植物细胞内.经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证实,这些候选关键非经典分泌蛋白编码基因的转录水平在葡萄枝条组织诱导条件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根据本研究结果,非经典分泌蛋白在葡萄—L.theobromae互作体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深入解析非经典分泌蛋白对L.theobromae致病力影响的机制奠定了基础.

    可可毛色二孢菌葡萄溃疡病非经典分泌蛋白生物信息学预测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