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病理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病理学报
植物病理学报

彭友良

双月刊

0412-0914

zwblxb@cau.edu.cn

010-62732364

100193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406室

植物病理学报/Journal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反映中国植物病理科学的研究水平和发展方向。栏目有研究论文、研究简报、综述及讨论、博士学位论文摘要。读者对象为农业科学及生物科学的教学、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假禾谷镰孢毒素化学型快速鉴定及在分析黄淮麦区分离物中的应用

    邓渊钰刘振国陈琛孙海燕...
    481-4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假禾谷镰孢(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是我国小麦茎基腐病的优势病原菌之一,为了快速简便地鉴定其毒素化学型,本研究检验了 4种已报道的镰孢菌毒素化学型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该菌上的适用性,结果显示这些方法均不能有效区分它的三种化学型.基于此,本研究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建立了能用于F.pseudograminearum毒素化学型分子生物学鉴定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对从河北、山东、河南和江苏采集的479株F.pseudograminearum的化学型进行了鉴定,发现这些菌株中只有极少数为NIV型,其余均为DON型.河北、山东和河南的F.pseudograminearum以15-ADON化学型为主,而江苏的菌株中3-ADON化学型则占多数.F.pseudograminearum的3-ADON和15-ADON化学型的地理分布与禾谷镰孢复合种相似.

    小麦茎基腐病假禾谷镰孢毒素化学型特异性引物3-ADON15-ADONNIV

    河南省济源市西瓜病毒检测及和西瓜花叶病毒基因组分析

    贾宝华李秀启刘莉铭康保珊...
    493-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调查了 2022年济源市3块西瓜种植地块西瓜病毒病害平均发病率约为97%,并收集20份疑似病毒病样品,包括西瓜14份、甜瓜4份、南瓜1份和杂草反枝苋(Amaranthaceae retroflexus L.)1份.选取3份西瓜和1份杂草反枝苋病样分别进行小RNA测序共检测出7种病毒.同时采用16种侵染西瓜的病毒特异性引物对所有的20份病样进行RT-PCR检测,与小RNA测序检测结果一致.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和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是济源病毒病样中发生率前二的病毒,检出率分别是100%和85%.在一份反枝苋杂草样本中检测出WMV,表明反枝苋可能是WMV的中间寄主.从小RNA测序数据,获得了来自济源的4个WMV分离物的全长基因组.对WMV的全长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进行一致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来自济源的WMV分离物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表明该病毒在济源地区可能存在多个初始侵染源.本研究明确了济源地区西瓜病毒病种类,为该地区西瓜病毒病的防控策略制定及进一步的流行学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西瓜病毒病小RNA测序西瓜花叶病毒系统进化

    蝴蝶兰不同部位CymMV和ORSV同步检测及含量比较研究

    孙爱青王丽花张艺萍杨秀梅...
    504-5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建兰花叶病毒(cymbidium mosaic virus,CymMV)和齿兰环斑病毒(odontoglossum ringspot virus,ORSV)在蝴蝶兰不同部位的RNA质量及带毒量,以携带2种病毒的植株为试验材料,采用基于TaqMan探针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蝴蝶兰的蕊柱、唇瓣、萼片、花梗(韧皮部)、叶片、气生根和地下根7个部位,并采用基因芯片法对带毒量进行复检验证.结果表明,蝴蝶兰不同部位的RNA提取效果存在差异,蕊柱的浓度最高,其次是唇瓣和气生根,地下根的浓度最低.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CymMV和ORSV在唇瓣和气生根中载量最高,在蕊柱和花梗中载量最低,2种病毒在不同部位的病毒载量变化趋势一致.本研究为蝴蝶兰病毒监测样本采集的部位选择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蝴蝶兰CymMVORSV检测带毒率不同部位比较

    基于NP基因序列的云南烟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赵正婷盖晓彤张俊蕾夏振远...
    512-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云南烟草上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的发病情况及群体遗传多样性特征,本研究使用核壳体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N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对采自云南各烟区的560份烟草斑萎病样品进行检测,对部分阳性样本的NP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并对获得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遗传变异、群体多样性等分析.RT-PCR结果显示,560份样品中共有262个检出TZSV,平均阳性检出率为46.8%;重组分析在DX_LJHP_65分离物基因序列中检测到显著的重组信号;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29个TZSV分离物在进化上可以分为6个组,相同地区来源的分离物倾向于相聚成簇,表明该病毒在进化上具有较强的地理特异性;错配分布分析结果,云南TZSV群体呈多峰分布,表明该群体近期未经历群体扩张事件;种群间遗传分化分析结果表明,滇西和滇东北与其他群体之间基因交流频率很低,其余种群间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本研究是对云南各烟区TZSV分离物群体遗传变异情况的首次报道,研究结果可为防控TZSV提供重要参考.

    烟草番茄环纹斑点病毒NP基因遗传变异遗传多样性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一个非典型趋化受体基因与游动性和早期侵染相关

    雷诗敏欧阳燕菲吴侨智许力丹...
    52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Xoo)PXO99A-GX菌株的基因组注释过程中发现了一个非典型趋化受体基因PXO_01024,预测其产物具有2个跨膜结构域(TMD)和1个甲基接收结构域(MA),但缺少配体结合结构域(LBD).为明确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通过同源双交换的方法构建了 PXO_01024的缺失突变体DM01024.该基因缺失导致细菌的游动性几乎丧失,生物被膜减少,而互补菌株CDM01024的这些性状又恢复至野生型水平;在有伤接种条件下,DM01024的毒力与野生型相比并无明显变化,但是在喷雾接种(无伤)条件下,DM01024的病情指数相比野生型显著降低,而CDM01024的毒力又恢复至野生型水平,说明PXO_01024在侵染早期发挥作用;利用毛细管法对野生型及突变体DM01024进行趋化性检测,发现DM01024对甲硫氨酸、丙氨酸、亮氨酸、甘氨酸、天冬酰胺、苯丙氨酸、异亮氨酸、葡萄糖、麦芽糖、木糖、果糖、琥珀酸和酒石酸的趋向性相比野生型显著下降.本研究表明,非典型趋化受体基因PXO_01024与Xoo的趋化性、游动性和早期侵染相关.

    水稻白叶枯病菌趋化性趋化受体游动性早期侵染

    柑橘溃疡病菌一个单功能域反应调控蛋白的功能研究

    李瑞芳刘倩倩姚姿婷贤小勇...
    535-5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柑橘黄单胞柑橘亚种(Xanthomonas citri subsp.citri,Xcci)引起的柑橘溃疡病是我国柑橘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Xcci广西菌株N8中有一个与306菌株的XAC3126同源的基因,可能参与调控病原菌的致病性.预测该基因编码一个单功能反应调控蛋白.为明确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本研究对该基因进行缺失突变和功能互补,获得了相应的缺失突变体和互补菌株.致病性测定发现,该基因缺失导致Xcci在柑橘上的致病性显著下降,并且其胞外多糖产量、运动性,以及生物膜形成能力均显著降低,而互补菌株的这些表型恢复至野生型水平.进一步通过RT-qPCR分析该基因缺失对Xcci运动性相关基因及胞外多糖相关基因转录的影响,发现相比野生型菌株,缺失突变体在丰富培养基NB中培养时,这些基因的表达均下降,表明该基因的产物是通过调控多种致病因子的表达来影响病原菌在柑橘上的致病性.据此,我们将该基因命名为 embR(Extracellular polysaccharide,motility and biofilm formation related regulator).

    柑橘溃疡病菌单功能域反应调控蛋白致病力调控表达

    马铃薯Y病毒CI蛋白密码子优化、真核表达体系建立及单克隆抗体制备

    尹国英贾蒙骜常永春张盼...
    544-5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码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CI蛋白的核酸序列具有多个类似原核生物启动子元件的区域,有可能在原核细胞中翻译出对原核细胞具有毒性的蛋白,因此该序列难以按照常规的试验方法进行载体构建.在不改变CI氨基酸序列的基础上,对编码CI的核酸序列进行改造,成功构建了含有CI开放阅读框(ORF)的表达载体,利用真核无细胞蛋白表达系统成功实现了 CI蛋白的表达.通过亲和层析纯化,将CI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共制备了 6株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证明,其中4B7_2D6(IgGl)单克隆抗体,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强.CI蛋白的成功表达及单克隆抗体的获得,为后续研究CI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提供了前提条件,对进一步探索CI与植物蛋白互作机理以及PVY的检测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CI蛋白密码子偏好性真核表达单克隆抗体

    大豆症青相关病毒CP蛋白的抗血清的制备及检测应用

    张玉阳李庆伦于连伟谢莉娜...
    555-5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豆症青相关病毒(soybean stay-green associated virus,SoSGV)是新发现的一种可以引起大豆症青的植物病毒.大豆症青在中国大豆产区广泛发生流行,严重威胁大豆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SoSGV检测方法对于大豆症青的监测和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据SoSG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从发病大豆中扩增得到786 bp的目的基因,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上,获得重组载体pET-28a-CP.在大肠杆菌Rosseta菌株中经过IPTG诱导表达,获得30 kDa的蛋白,与预期SoSGV CP大小一致.以纯化后SoSGV CP蛋白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了特异性SoSGV CP抗血清.In-ELISA检测结果表明,血清效价≥3.2×104.Western blot分析表明所制备的SoSGV CP抗体可以在SoSGV侵染的烟草叶片和大豆症青发病的大豆叶片中检测到30 kDa的特异性条带.本研究为SoSGV引起的大豆症青的快速检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大豆症青相关病毒大豆症青外壳蛋白原核表达抗血清

    青海省2014-2016年小麦条锈菌越夏菌源群体毒性结构分析

    陈建雄詹刚明郭青云康振生...
    56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青海省不同地区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越夏菌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于2014-2016年小麦秋苗期,从青海省不同地区采集发病初期的小麦条锈菌样本,利用近等基因系和辅助鉴别寄主进行毒性鉴定,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年份和地区亚群的小麦条锈菌毒性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类型丰富,在106份条锈菌标样中共鉴定出65种毒性类型.其中,供试条锈菌群体对Yr25、Yr29和YrA抗条锈病基因的毒性频率最高,均为100%;其次是Yr44,为99.07%;对Yr5和Yr15的毒性频率均为0;除YrTr1基因(1.76%)外,对其余抗条锈基因的毒性频率在45.56%~97.78%之间,表明除Yr5、Yr15和YrTr1这3个基因外,其余24个抗条锈基因的抗性已减缓或丧失.不同采样年份小麦条锈菌系毒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菌系毒性多样性最高,其次为2014年,2015年最低.不同采样地区小麦条锈菌系毒性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化隆县群体的毒性基因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贵德县,民和县的毒性基因多样性最低.2014-2016三年中供试条锈菌群体对Yr5、Yr15和YrTr1基因的毒性频率在0~2.8%,表明这3个基因是当前青海省有效的抗条锈病基因,可进一步加以利用.本研究明确了青海省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类型以及不同地区间条锈菌群体毒性强弱,为该省小麦抗病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

    小麦条锈病毒性抗条锈基因

    水稻Pik位点五个等位基因特异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杨好黄衍焱易春霖谭楮湉...
    571-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绝大多数水稻亲本的稻瘟病抗性基因组成不清楚,等位基因间的高度同源,导致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水稻抗病育种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首先分析了稻瘟病抗性基因Pik位点11个等位基因编码区的核苷酸序列,筛选出Pikp-1、Pikh-1、Pik-1、Pikm-1和Pi1-1特异的多态性位点,再与水稻资源中心(Rice Resource Center)中155个水稻基因组进行比对分析,在序列特异性最强的位置设计引物,成功地为这5个等位基因开发出了特性的分子标记.以24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为对照,应用这些分子标记,明确了 109个水稻亲本中含有Pik-1、Pikh-1、Pikp-1、Pi1-1和Pikm-1基因的材料分别有0、1、5、14和20个.对'绵恢365'中的Pi1基因测序,验证了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及准确性.本研究为Pik位点在水稻抗稻瘟病育种中的应用提供了明确的亲本资源和可靠的分子标记.

    水稻稻瘟病Pik基因位点等位基因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