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孙国军

月刊

1673-2596

cfxbs@163.com

0476-2205717

024000

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学院学报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Zhaowuda Mongolian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主管、赤峰学院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哲学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理论月刊。刊号为ISSN1673-2596(国际标准刊号);CN15-1341/C(国内统一刊号)。现任主编孙国军教授。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的办刊宗旨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国家和自治区有关出版法规为准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学术民主、质量第一的原则,以推动学术进步,优化学术生态为己任。学报注重学术性、思想性、高校性、前瞻性,在推动学术进步的同时,促进学院专业学科建设。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系《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辟有“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哲学研究”、“历史学研究”、“文学研究”、“法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学研究”、“艺术研究”等特色栏目与固定栏目。2008年被评为全国教育院校优秀期刊;在2008年自治区新闻出版局、自治区高校学报研究会开展的“内蒙古自治区首届高校精品学报评选活动”中,《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荣获 “优秀学报”称号。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前身为《昭乌达蒙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0年创刊。 2003年,赤峰学院成立,原《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名为《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8年,经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批准,学报由双月刊改为月刊。 更名后的《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致力于“红山文化研究”、“契丹辽文化研究”等特色栏目建设,依托学科优势与地域优势,培育学报特色,打造期刊品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翻译理论视域下红山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郭艺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北疆地区比较早的史前文化遗存,红山文化是史前文明的典型标志.它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全世界,因此理应被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与关注.然而,通过考察发现,红山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数量相对稀少,而且存在不同程度的硬译、误译现象.本文以文化翻译理论为基,探析合理应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提升红山文化英译质量.

    文化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红山文化文化负载词

    康熙初年的西北局势变化与清廷的应对——以卫拉特巴图尔额尔克济农侵边为中心

    陈岚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熙十五年(1676),鄂齐尔图车臣汗、楚琥尔乌巴什与噶尔丹的战争失败后,巴图尔额尔克济农等残余势力逃至清朝边境,频繁抢掠,引发清朝与西北边疆的紧张局势.本文深入剖析了康熙帝如何通过一系列政策与手段成功应对边境紧张态势以确保西北地区的稳定与统一的历史过程.

    康熙帝西北局势巴图尔额尔克济农边境行为应对策略

    呼伦贝尔地区史前考古工作回顾与思考

    张智宇
    1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呼伦贝尔地区的考古活动自 17 世纪到现在已有数百年历史,呼伦贝尔地区考古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开创期,即帝国入侵伴随着的考古调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17 世纪中叶到 1949 年);发展期,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成立前(1949-1978 年);新阶段,即 1978 年呼伦贝尔盟文物管理站成立开启了呼伦贝尔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新阶段(1978 年至今).

    呼伦贝尔地区史前时期回顾思考

    区域史与社会治理研究的一部力作——《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读后

    陈俊达
    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宏利《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与区域社会治理研究》一书,就浙江官民开发沿海滩涂的动因、具体形态、开发活动与区域社会治理的演化、经营海洋事业的样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新观察.作为学界首部关于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开发问题研究的专著,该书以独到视角建构自身对宋代区域史、国家治理问题的新阐释,突破了学界的既有认识,是一部创新性突出、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著作.

    宋代浙江沿海滩涂区域治理

    从"应然"到"实然":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路径研究

    张永红姜宏艳徐皓洋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自提出以来,全过程人民民主何以实现便成为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基层人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地方性,是通过人大代表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关键主体.文章着眼基层人大这一实践主体,围绕基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建议进行了阐述.

    基层人大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路径

    内蒙古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特点及开发意义

    于芳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聚焦内蒙古地区的传统文化资源,分析其表现形态及特征,继而总结出内蒙古地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并推动其成为内蒙古地区支柱产业所具有的重大意义,以期为内蒙古地区传统文化资源发掘与利用提供前期研究成果.

    内蒙古传统文化资源资源特点开发意义

    红山文化的宣传策略研究

    王瑞生于鸿波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山文化是华夏文明最古老的痕迹之一,红山文化研究在近些年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红山文化宣传工作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以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的 5G模式为理论指导,探索了红山文化的宣传策略.

    红山文化宣传策略

    文旅融合背景下赤峰地区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办展趋势研究

    张博程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结合逐步深入,各地博物馆作为地域历史文化传承、保存和展示的重要载体,也将迎来运营模式的新变革,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并助力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齐头并进,成为行业内所关注的重点话题.文章以赤峰地区博物馆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当前文旅融合对于博物馆发展的影响,以及办展趋势,并以此为抓手,为后续文旅融合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开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在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家园建设中的作用.

    文旅融合博物馆赤峰地区临时展览

    二元制培养模式下闽剧新型活页式教材的探索与开发

    刘毅云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闽剧是福建省的一种地方戏曲剧种,于 2006 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闽剧方面,地方高校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开创了一种"二元制"的培养模式,搭建了由职业院校、企业或院团构成的培养体系.在这种体系下,教材的开发成为关键因素,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质量的闽剧人才培养.特别是在国家三教改革的背景下,活页式教材的探索与建设加强了校企深度融合,推进了职业教育改革,践行了闽剧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理念.

    二元制闽剧新型活页式教材

    中国传统音乐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孙涛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首先探索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与多样性,包括其历史根源、文化内涵和风格的多样性.其次,从传统与现代的和谐融合、音乐教育与文化普及的新策略,以及科技创新与艺术实践的结合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与发展的重点.最后,指出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路径,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国际交流与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以及文化产品创新与品牌建设,为全力推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参考.

    传统音乐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