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检疫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

朱水芳

双月刊

1005-2755

zwjy@periodicals.net.cn

010-85773355-2273

100123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北路甲3号

植物检疫/Journal Plant Quarant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检疫》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和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共同主办,是面向我国农业植物检疫、林业植物检疫和出入境植物检疫工作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期刊。该刊以宣传我国植物检疫的方针政策,普及植物检疫知识,提高植物检疫理论和技术水平,沟通国内外植物检疫信息,交流经验,探讨切磋植物检疫技术为宗旨。主要刊登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报告,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处理及防治技术,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市场检疫、疫情调查及监管技术与措施和国外植物检疫及其疫情动态等信息。本刊具英文要目,封面、封底刊登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彩色图片。 本刊为双月刊,64页,设有应用研究、技术与方法、危险性病虫害与生物入侵、林木检疫、综述与专论、疫情调查与监管、经验交流、疫情动态与截获、国外检疫与处理等主要栏目。 本刊适合口岸出入境植物检疫、国内植物保护和植物检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检疫科技和管理人员,农业、林业、农垦、储运、园林绿化、种子繁育和经营等部门的科技、管理和教学人员,熏蒸消毒及与出入境贸易有关单位的业务人员阅读。 主办: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植物保护学会 主编:李怀林 出版: 《植物检疫>编辑部 发行: 《植物检疫》编辑部自办发行 地址: 北京朝阳区高碑店北路甲3号 (100025)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植物检疫》编辑部 电话:(010) 85745896,85773355转2273/2274;传真:(010)85745896 电子信箱:zwjy@chinajournal.net.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红火蚁防治药剂应用现状、防效评价及防控对策

    陈婷胡德亮石庆型陈洁...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是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自2004年在广东吴川发现以来,已扩散蔓延至我国多个省市,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化学防治是目前红火蚁防治中应用最普遍、最有效的方法,本文系统总结了饵剂和触杀性药剂的有效成分及市场销售情况,对比探讨了饵剂诱杀、粉剂灭杀和药液灌巢等措施的防治效果,并针对不同生境红火蚁的发生特点提出了防控建议,为我国红火蚁科学防控和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红火蚁饵剂触杀性药剂防控效果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脱除技术研究进展

    邱彩玲陈悦冯振月刘德福...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是影响马铃薯生产、育种和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病原.脱除PSTVd是其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综述了 PSTVd的发生情况及其危害以及主要脱除技术.同时分析了PSTVd脱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难以脱除的可能机制,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期为PSTVd防控提供借鉴.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脱除进展

    昆虫病原线虫防控苹果蠹蛾的影响因素

    张金花田成丽姜纬明丁岩...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在我国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对我国苹果、梨等果树产业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控苹果蠹蛾的主要措施,化学农药大量使用导致农药残留严重超标,影响果实品质及人类健康,因此研发新的生防制品具有重要意义.昆虫病原线虫具有主动寻找寄主害虫的能力,具有生物防治苹果蠹蛾越冬幼虫的应用潜能.本文从防控苹果蠹蛾的昆虫病原线虫高效品系以及影响其防控效果的因子(温度、湿度、紫外线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田间有效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控苹果蠹蛾提供参考.

    苹果蠹蛾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温度湿度紫外线

    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及其在植物检疫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

    王一淳卢小雨高瑞芳黄河清...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ic chip)技术是一种可精确操控微小通道中纳升至微升级尺度液滴进入反应区,开展高通量检测的现代生物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微流控芯片材料和加工技术的发展及优势,重点.阐述了该技术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等技术的融合,及其在微生物及转基因高通量检测中的原理及应用案例,探讨了该技术在植物检疫领域针对危险性有害生物开展检测鉴定的应用前景.综合分析认为,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试剂消耗少、检测速度快、检测通量高、操作简便等优势,针对某类危险性有害生物以及某种植物或植物产品上的所有危险性有害生物开展高通量检测,均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微流控芯片检测植物检疫应用前景

    进境秘鲁朱顶红种球携带菌群组成及潜在致病菌初探

    于洪娟张慧丽朱小琼段维军...
    2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查明进境朱顶红种球携带真菌和细菌菌群组成情况及潜在致病菌种类,本研究对宁波口岸5批次进境朱顶红种球进行取样,获得根部和顶部样本各5份,采用基于rRNA ITS和16S rRNA基因的Pacbio扩增子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和分离培养技术,比较了供试样本中的菌群组成及潜在致病菌种类.对朱顶红种球根部与顶部的真菌菌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子囊菌门(Ascomycota)的真菌丰度均为最高;在属水平上,青霉属(Penicillium)是最丰富的真菌菌群,在种球根部和顶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8.73%和26.20%;在种水平上,短密青霉(Penicillium brevicompactum)是最丰富的真菌种类,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8.54%和24.02%.细菌菌群组成分析结果显示,在门水平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细菌丰度最高;在属水平上,泛生菌属(Pantoea)是最丰富的细菌菌群,在种球根部和顶部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66.55%和74.50%;在种水平上,成团泛菌(Pantoea agglomerans)是最丰富的细菌种类,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52.18%和66.50%.扩增子测序结果揭示,进境朱顶红种球根携带有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B.gladioli),该种下的洋葱腐烂病菌(B.gladioli pv.alliicola)为我国进境检疫性植物病原细菌.采用分离培养方法获得了唐菖蒲伯克霍尔德菌在内的多种病原菌.进境朱顶红种球根部和顶部的菌群组成优势菌属存在差异,扩增子测序方法可为筛查检疫性病菌提供信息.本研究为口岸有害生物检疫鉴定提供了新参考.

    朱顶红扩增子测序微生物菌群检疫性病原

    83份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对梨火疫病菌的抗病性评价

    曹雅芝陈卫民张胜军陆彪...
    3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4-5月,以国家果树种质新疆野苹果资源圃83份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室内离体叶片和离体枝条接种方法鉴定评价83份新疆野苹果对梨火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梨火疫病菌对83份不同类型新疆野苹果均有致病力.离体叶片和离体枝条接种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离体叶片接种的抗性资源多于离体枝条接种.抗病的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来自新源分布区较多.筛选出高抗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1份,抗病种质资源4份,感病资源7份,高感资源13份.5份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可作为抗病砧木选育的基础材料.

    新疆野苹果种质资源梨火疫病菌离体枝条离体叶片接种抗性评价

    糙果苋KASP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井干伏建国郭静虞赟...
    47-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检疫性杂草糙果苋(Amaranthus tuberculatus)与同属其他种的鉴别一直是个难点.本研究建立糙果苋的KASP(Kompetitive allele-specific PCR)检测方法,可用于糙果苋快速、准确的分子鉴定.提取11种23份苋属植物的DNA后,根据长芒苋(Amaranthus palmeri)核基因组序列,设计引物AP4F和AP4R,通过序列扩增和比对,发现糙果苋有特异性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利用引物设计软件Primer 5设计了用于鉴定糙果苋的KASP反应引物.结果表明,特异引物基于KASP技术扩增后,可以形成明显的基因分型,能将糙果苋与同属近缘种进行区分.该研究为进口粮谷中糙果苋的检测鉴定提供了新技术.

    糙果苋KASP鉴定方法

    IPPC发布电子商务相关的有害生物风险管理指南

    马菲李彦缇葛润静
    51页

    黑山共和国进境寄递邮件中"异宠"巴尔干锯螽斯的鉴定

    林宇刘娟贺艳姜一...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津口岸从黑山共和国进境国际寄递物中截获一种可疑的昆虫卵,通过形态学特征、线粒体COI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最终确定为巴尔干锯螽斯[Saga natoliae(Serville,1838)].目前,巴尔干锯螽斯在我国国内尚未有发生和分布的报道,属于外来物种,此次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该螽斯.

    巴尔干锯螽斯进境寄递物线粒体COI基因鉴定

    湖南口岸外来入侵植物现状分析

    杨祎博蔡嘉华刘琴宋小言...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基于野外调查及文献等资料,对湖南省口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活型、原产地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入侵植物物种数与 口岸海拔、温度、降水量、货物吞吐量4个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湖南口岸外来入侵植物共计66种,隶属于16科45属,以菊科(17种)、苋科(9种)、禾本科(8种)、豆科(5种)、车前科(5种)这五个大科为主.生活型上以草本植物入侵为主;原产地上以来源于美洲的外来入侵植物最多,其次是欧洲和亚洲.入侵植物物种数与口岸年均温呈正相关,随口岸年降水量和货物吞吐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湖南口岸外来入侵植物的现状分析可为后续进出境植物检疫、有害植物监测、农业部门采取防控措施等工作提供切实依据.

    湖南口岸外来入侵植物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