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现代医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现代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

旬刊

1673-9701

zgxdys001@vip.163.com;zgxdys002@vip.163.com

010-59693181

100124

北京市朝阳区百子湾西里402号楼403室

中国现代医生/Journal China Modern Doctor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各类诊所供职的医生,以传递医学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teSpace的腹膜透析延续护理研究可视化分析

    戴杨杨张秀梅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中国腹膜透析延续护理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医疗护理实践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检索2012年1月至2024年2月腹膜透析延续护理的文献,使用CiteSpace软件对文献作者、发表机构及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253篇文献,发表于117种期刊,发文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总体文章质量不高,部分机构及作者之间形成小范围合作,研究热点包括腹膜透析患者延续护理的干预方式、干预效果等.结论 高质量的远程腹膜透析延续护理是今后的研究趋势,创新腹膜透析管理模式、提高研究深度、加强区域合作和专科医护团队建设是亟需关注的重点.

    腹膜透析延续护理可视化分析

    创伤智慧化急救平台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

    姚菊平吕世进潘勇莉舒秀丽...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创伤智慧化急救平台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12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60例严重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月至6月实施传统创伤急救模式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3年7月至12月使用创伤智慧化急救平台收治的8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效、抢救成功率和信息化预警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多学科团队到达时间、完成CT检查时间、抢救室滞留时间、等待输血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信息化预警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严重创伤智慧化急救数字化平台急诊绿色通道

    应用实验小动物高频超声评价小鼠2K1C肾动脉狭窄模型的研究

    黄松刘丽娜高秋月许晴...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实验小动物高频超声评估小鼠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模型的方法.方法 选用C57B1/6J雄性小鼠,使用银夹夹闭左侧肾动脉制备RAS模型(RAS组,n=5),假手术组不夹闭左侧肾动脉(n=5).术后3d开始测量血压.术后4周,应用实验小动物高频超声影像系统于胸骨旁左室短轴乳头肌水平记录左心室运动曲线,测量小鼠左心室前壁和后壁厚度,计算左心室质量、射血分数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测量肾脏形态学参数(肾脏长度、宽度、厚度及肾皮质厚度)和肾动脉血管壁厚度、阻力指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两组小鼠右侧肾动脉血管扩张性及血管壁整体径向应变.术后4周观察两组小鼠肾脏病理.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RAS组小鼠的收缩压显著升高,左心室前后壁厚度及左心室质量均显著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RAS组小鼠的左侧肾脏长度、宽度、厚度及肾皮质厚度均显著减小(P<0.05),右侧肾脏代偿性增大、肾皮质厚度增加,右侧肾动脉血管壁显著增厚,右侧肾动脉血管扩张性和血管整体径向应变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应用实验小动物高频超声可无创检测小鼠RAS模型的心脏、肾脏、肾血管损伤,并可分析肾动脉应变等生物力学指标,为小鼠RAS模型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两肾一夹模型实验小动物高频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无创检测小鼠

    多格列艾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彭湾湾薛君力曾姣娥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格列艾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于荆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初发超重/肥胖T2DM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多格列艾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G)、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1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βcell function,HOMA-β)、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指数、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scale for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DMQLS)评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肝功能、血脂水平变化,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5.00%vs.77.50%,x2=5.165,P=0.02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G、HbA1c、HOMA-IR指数、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HOMA-β、DMQLS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FBG、2hPG、HbA1c、HOMA-IR指数、体质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HOMA-β、DMQL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P>0.05).结论 多格列艾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超重/肥胖T2DM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减轻体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为突出.

    多格列艾汀二甲双胍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方法探究和验证理中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

    汪燕张展浩王佳慧郑洋...
    68-76,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及体外实验方法探究并验证理中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的分子机制.方法 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筛选理中丸的有效活性成分,并通过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理中丸的相关作用靶点.借助GeneCards、OMIM和DisGeNET数据库获取CAG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工具获得理中丸治疗CAG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借助STRING数据库构建理中丸治疗CAG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互作网络.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理中丸治疗CAG的"药物-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对理中丸治疗CAG的药物-疾病共同靶点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运用Moe软件对药物活性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和结合能力预测.构建脾胃虚寒型CAG大鼠模型,观察理中丸对大鼠胃组织形态改变、胃黏膜细胞凋亡及CAG关键靶点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结果 共筛选出理中丸有效活性成分57种,包括花生四烯酸、人参皂苷Rg5、五味子酯乙、阿朴天仙子碱和人参皂苷Rh2等;获得理中丸相关作用靶点869个.获得理中丸与CAG的共同靶点47个,其中关键靶点包括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 2,Bcl-2)等.通路富集分析共获得135条通路,主要包括肿瘤的发病途径、肿瘤中的蛋白聚糖、胆碱能突触、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P53、IL-6、TNF-α、EGFR、Bcl-2与五味子酯乙和人参皂苷Rh2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的脾胃虚寒证候评分显著高于空白组;理中丸可改善CAG大鼠的病理变化,显著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降低胃黏膜组织中TP53、IL-6、TNF-α、EGFR、Bcl-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理中丸治疗脾胃虚寒型CAG的作用可能与其调控TP53、IL-6、TNF-α、EGFR、Bcl-2的表达、减轻炎症反应、减少胃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理中丸慢性萎缩性胃炎网络药理学体外实验细胞凋亡

    肝脏疾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张嫄怡张霞李品玉盛文杰...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疾病虚拟仿真病理实验教学课程在病理实验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结合3D数字建模、虚拟仿真技术等现代化技术,设计开发肝脏疾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选取肇庆医学院2022级临床医学专业的12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名;实验组结合虚拟仿真教学课程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学生的实验考试总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式明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83.3%vs.66.6%)、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83.3%vs.30.0%)、更有利于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100.0%vs.50.0%)和理论知识的掌握(86.7%vs.75.0%)、帮助构建完整的肝脏基础知识(86.7%vs.53.5%)、提升临床思维能力(81.6%vs.4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虚拟仿真教学平台的应用可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肝脏疾病虚拟仿真病理实验教学

    基于柯式评估的3D打印困难气道模型在麻醉科教学中的应用

    丁可张晨陈利海曹媛媛...
    8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种高仿真的3D打印困难气道模型,应用柯式评估模式评估该模型用于实习医生培训课程的效果.方法 根据困难气道患者的头颈胸部CT信息进行3D打印.2023年3月1日至3月31日招募30名实习医生进行教学培训,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名,观察组接受3D打印气道模拟培训,对照组接受传统困难气道培训.通过柯氏评估模式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和成果层4个方面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反应层:观察组学员在技能操作培训、培训内容的实效、对处理困难气道信心提升度和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价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学习层:两组学员的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层:观察组学员的技能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成果层:麻醉科教研室老师对观察组学员的综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3D打印困难气道模型用于困难气道管理课程的模拟训练有较好的效果,适宜推广应用.

    3D打印困难气道模型柯式评估困难气道管理课程

    "互联网+医疗"背景下医务人员对互联网诊疗的认知和需求研究

    冯雅娴张旭薛婧李玉刚...
    84-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北京协和医院医务人员对互联网诊疗的认知现状及需求,分析不同特征医务人员间的认知差异,为优化互联网诊疗服务模式、完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北京协和医院78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对互联网诊疗的认知及具体需求.数据通过Microsoft Excel整理后,使用R软件(版本4.0.4)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医务人员的认知差异.结果 23.28%的医务人员认为互联网诊疗很普及,27.23%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互联网诊疗效果非常好,57.51%的医务人员认为开展互联网诊疗可明显提高医疗服务的便捷性.不同年龄、职称及医院部门间对互联网诊疗的开展效果、提高医疗服务便捷性、缓解医疗资源不足存在显著认知差异.医务人员普遍关注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73.79%),认为当前实践存在专业培训不足(57.89%)、平台互操作性差(57.76%)等问题.多数医务人员倾向于使用医院官方APP(94.15%)和远程会诊(68.32%),并希望开展线上咨询(86.01%)和问诊(85.50%)服务.结论 医务人员对互联网诊疗的认知尚不充分,但需求多样.为推进互联网诊疗发展,需加强宣传培训、提升认知度,完善专业培训体系,强化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并拓宽服务形式与内容,满足多元化需求.

    互联网+医疗互联网诊疗认知和需求

    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助力器官捐献工作

    陈雨肖东凯黄小龙叶微微...
    8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医院器官捐献工作的开展,结合目前器官捐献协调员工作模式,以提升器官捐献工作效率为目的,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平台构建潜在器官捐献者筛选管理模块.该模块于2022年1月开始在医院正式实施运行,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院内潜在器官捐献者发现率较同期提高64%,器官捐献率较同期提高57.1%,实现器官捐献评估与维护工作过程中对潜在器官捐献者的动态监控管理,改变了协调员被动接受信息的传统工作模式,解决了动态管理的难题,减少跨区域转运潜在捐献者问题,有效提高院内潜在器官捐献者发现率.

    器官捐献医院信息系统协调员筛选管理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韦云师莫伟向娅廖秋姣...
    92-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医疗领域,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的风险预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患者中,POD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还可能增加医疗成本和患者家属的照顾负担.因此,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的早期识别和干预尤为重要.本文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的发病机制、风险预测模型的基本情况进行综述,对比不同研究类型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POD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方法,为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提供借鉴.

    老年人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发病机制风险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