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植物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

祖元刚

双月刊

1673-5102

zhiwuyanjiu@vip.163.com

0451-82190611

150040

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植物研究/Journal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植物研究》1959年创刊,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植物学专业刊物,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2006年变更为双月刊。本刊是以植物分类、基因工程、植被生态、数量遗传学等为核心的多学科综合性学术期刊。其刊载内容为新分类群、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植物细胞学、植物化学、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群落生态学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或较高学术水平的原始性论文,以及相应学科较重要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综述论文。现为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的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CBAD)及中国生物学文摘收录期刊;并加入了《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网》,以及台湾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植物研究》所发表的新分类群,已被英国皇家植物园出版的《邱园索引》(Index kewensis)收录,在植物学界享有很高声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贵州金花茶(山茶科)分类订正

    江国彬李鹤杨焱冰徐超然...
    901-9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厘清贵州金花茶(Camellia huana)及相近物种之间的分类学关系,结合模式标本考证、野外居群观察、叶片与花粉微形态特征及近30年的引种栽培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贵州金花茶(C。huana)所引证的模式标本实际包含了不同的分类学实体;(2)应将天峨金花茶(C。tianeensis)恢复成一个独立的物种,其与贵州金花茶的区别主要在于,该种花期2—4月(vs。10月中旬—12月),当年生枝淡红至紫红色(vs。灰白色),果实扁三角状球形,果皮厚1~3 mm(vs。果实扁球形,果皮厚9~11 mm)。该研究对贵州金花茶的模式标本和贵州两种金花茶的特征与分布进行了订正。

    贵州金花茶离蕊金花茶天峨金花茶模式标本分类订正

    沙鞭PvAQP基因克隆及耐旱功能验证

    刘玉萍余明君张雨苏旭...
    914-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析沙鞭(Psammochloa villosa)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基因AQP响应耐旱过程的功能和作用,利用三代全长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沙鞭AQP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干旱胁迫下表达模式和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耐旱分析。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到沙鞭AQP基因,命名为PvAQP(GenBank号:ON792207),其序列全长为867 bp,编码288个氨基酸,隶属疏水性蛋白。(2)PvAQP具有明显的跨膜结构,是一个跨膜蛋白,存在1个完整的MIP结构域。(3)PvAQP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不规则卷曲、延伸链和β-转角构成,三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组成。(4)PvAQP无信号肽结构,无可能的糖基化位点,含有19个磷酸化位点。(5)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vAQP蛋白定位于细胞核中。(6)不同物种间AQP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5。34%,沙鞭与沙生针茅(Stipa caucasica)亲缘关系最近。(7)PvAQP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根、茎、叶中的表达量存在较大差异。(8)随模拟干旱胁迫时间增加,转PvAQP基因型和野生型烟草中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及脯氨酸(PRO)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转PvAQP基因型烟草中抗氧化酶活性及PRO含量更高;丙二醛(MDA)含量都呈上升趋势,且转PvAQP基因型烟草中MDA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P<0。05)。研究结果表明,PvAQP基因可能参与了沙鞭的耐旱生理过程,为将来揭示沙鞭PvAQP基因响应耐旱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沙鞭AQP基因基因克隆干旱胁迫功能验证

    枯草芽孢杆菌对兰州百合生长发育及鳞茎代谢的影响

    陈雨欣马祥臣王健铭张萍...
    926-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生长发育及鳞茎代谢物的影响,以兰州百合为试验材料,设置CK(泥炭+珍珠岩)、TR(泥炭+珍珠岩+枯草芽孢杆菌)2组处理,采用灌根的方式施用枯草芽孢杆菌,观测不同时期(现蕾期、开花期、半枯期)兰州百合生长变化,并采用LC-MS法检测分析半枯期兰州百合鳞茎中差异代谢物。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R处理对兰州百合的株高、茎粗、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基生根数量、茎生根数量和鳞茎周径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相较于CK处理,TR处理的株高和茎粗在现蕾期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分别增加了20。06%和40。68%;叶片数量在现蕾期和开花期显著提高(P<0。05),达到CK处理的1。35倍和1。45倍;在开花期,TR处理的兰州百合鳞茎周径和茎生根数量相较于CK处理分别增加了15。87%和58。14%,差异显著(P<0。05)。在鳞茎代谢物分析中,通过CK组与TR组对比从兰州百合鳞茎中筛选出408种差异代谢物,富集的代谢途径有14条,其中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氨基酸代谢和合成通路。综上,配施枯草芽孢杆菌能够促进兰州百合生长发育,并影响鳞茎中营养物质代谢。

    兰州百合枯草芽孢杆菌农艺性状差异代谢物

    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的分离纯化和应用

    韩炘吴若楠李心杨云尧...
    936-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研究旨在建立兰州百合(Lilium davidii var。unicolor)原生质体分离纯化体系,以促进其基因功能研究和体细胞杂交育种。通过研究材料选择、渗透压调节剂浓度、酶添加量、酶解时间和纯化条件等关键因素,确定了酶解法提取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的最优参数。结果表明:继代30 d左右的兰州百合无菌苗叶片,在0。4 mol·L-1的甘露醇环境下,使用含15 g·L-1的纤维素酶和5 g·L-1的离析酶的酶解液酶解3 h,即能分离完整均一的兰州百合叶肉原生质体,平均产量超过4×106个·g-1,且细胞活力超过90%。在0。4 g·mL-1 PEG-4000介导下转染35S::GFP质粒15 min,成功获得阳性转化子。同时,在0。5 g·mL-1 PEG-4000与5 mmol·L-1 CaCl2(pH=10)作用下,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双核细胞。该体系的建立为兰州百合体细胞杂交育种提供了高质量的细胞材料,也为其基因功能研究搭建了平台。

    兰州百合原生质体瞬时转化化学融合

    Fe元素对半夏试管珠芽形成及试管苗生长的影响

    樊慧郭苏杭王进秀张延红...
    945-9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选出培养半夏试管珠芽的适宜Fe2+浓度,该研究通过梯度改变1/2MS基本培养基中Fe2+浓度,依据试管珠芽的形成时间、诱导率,试管苗地上、地下形态指标,试管珠芽中淀粉粒数量与分布,叶片叶绿素含量及试管珠芽有效成分含量等指标,得出试验结果为9。2×10-5 mol·L-1浓度下各项指标最佳。此外,还发现Fe缺素下无法形成完整试管珠芽,说明Fe是半夏试管珠芽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但同时浓度不宜过高,因高浓度Fe2+下,形成的试管珠芽极小且后续无法正常萌发成苗。

    半夏试管珠芽试管苗淀粉粒Fe元素

    降低常夏石竹玻璃化率及促进生根的方法

    田旭平王佳丽乔珂刘慧欣...
    95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常夏石竹(Dianthus plumarius)带芽茎段为外植体,筛选最佳HgCl2消毒时间和增殖培养基,研究外加活性炭(AC)、矮壮素(CC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多效唑(PP333)对常夏石竹无菌苗玻璃化及不同植物生长激素配比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常夏石竹带芽茎段消毒的方法是75%乙醇消毒30 s+0。1%HgCl2消毒10 min,成活率达86。63%;MS+2 mg·L-16-BA+0。05 mg·L-1 NAA+30 g·L-1蔗糖+7 g·L-1琼脂为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丛生芽增殖率为90。28%,平均高度为5。25 cm,增殖系数较高(12。31);在降低常夏石竹无菌苗玻璃化效果方面,添加物效力由高到低依次为CCC、AC、PP333、PVP,在1/2MS培养基内添加3 mg·L-1的CCC有利于无菌苗克服玻璃化,且植株生长健壮;在克服玻璃化率最优的培养基配方中添加0。5 mg·L-1 NAA适宜常夏石竹无菌苗生根,生根率达100%,平均根长为16。83 cm,单株平均生根数为15。66条。研究结果将为常夏石竹组培快繁及工厂化育苗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常夏石竹消毒增殖玻璃化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