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作物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作物杂志
作物杂志

姚杰

双月刊

1001-7283

zwzz304@mail.caas.net.cn

010-82108790

100081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内

作物杂志/Journal Crop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作物学会和中国农科院作物所主办的农作物综合性技术类期刊,于1985年创刊,刊名由方毅题字。该刊自创刊以来直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流畅的叙述传播着作物科学知识,及时报道和推广科研成果,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物。本刊融技术性、学术性、信息性和知识性于一体。读者对象为农业科研人员、农业大专院校师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及农民朋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秸秆及其还田方式对不同轮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性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潘越李思宇高捷沈炘垭...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最丰富的生物质能源之一,还田是利用秸秆的主要途径.水稻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小麦(麦)—水稻(稻)、油菜(油)—稻、稻—稻(双季稻)是我国常见的稻作轮作模式.本文总结分析了小麦、水稻和油菜秸秆分别通过覆盖直接还田、翻埋直接还田与堆腐还田3种方式后对稻田土壤性状的影响,讨论了现阶段秸秆还田研究的局限性,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为秸秆高效绿色还田和稻田土壤培肥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秸秆还田稻田土壤性状土壤养分

    麦类作物蓝粒性状遗传与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李红艳姚晓华姚有华李新...
    9-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麦类作物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大部分麦类作物籽粒的种皮、果皮或胚乳因花青素的积累表现出蓝、紫、黄或黑等不同颜色.蓝粒麦类作物含有许多优异的品质性状.本文从麦类作物籽粒颜色的分类、蓝色的籽粒品质、蓝粒性状的形成及遗传方式、基因定位和调控机制方面进行综述,并提出了展望,为进一步认识和利用蓝粒麦类作物提供参考,也为麦类作物蓝粒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形成机制研究提供依据.

    麦类作物蓝粒性状品质遗传调控机制

    内蒙古162份苦荞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综合评价

    杨恩泽谢锐韩平安张永虎...
    15-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对162份苦荞种质资源的13个表型性状进行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5个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7180~1.2826,8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3037~2.0727,变异系数为5.4%~43.4%,除生育期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大于10%,说明所选苦荞资源遗传变异非常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6个性状对产量影响最大.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559%,单株粒重、单株粒数、产量、株型、主茎分枝数和粒型等性状是造成苦荞表型变异的主要因素.聚类分析将162份苦荞种质资源聚为5类,其中类群I的材料各农艺性状表现较为均衡,是选育苦荞优良品种(系)的理想材料.类群V的材料具有较好的抗倒伏性与较优的性状表现,是抗倒伏亲本的较优选择.通过模糊隶属函数基于4个主成分贡献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筛选出10份综合性状较优的苦荞种质资源.

    苦荞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综合评价

    苦荞FtERF基因克隆、生物信息学及其表达分析

    张俊蔡苏云徐子豪侯蕾...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乙烯响应因子对植物发育和细胞代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RT-PCR从苦荞中克隆出ERF基因,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差异表达分析.结果表明,FtERF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729bp,编码了 243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分子量26.08kD,等电点9.22,属于亲水性蛋白.FtERF不含有信号肽和跨膜螺旋结构,亚细胞定位在细胞核内,蛋白质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高度相似.FtERF含有抑制基序DLNxxP,系统进化表明FtERF和ERF4关系较近.经荧光定量表达发现,厚壳苦荞不同部位表达均高于薄壳苦荞,苦荞发育成熟期表达高于非成熟期.

    苦荞乙烯响应因子生物信息学表达分析

    玉米ZmMAPKKK21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张倩任雯赵冰兵周秒依...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在植物应对生物和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前期研究中我们挖掘到ZmMAPKKK21这一潜在的重要抗旱基因,本研究从玉米抗旱自交系J24中克隆获得ZmMAPKKK21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ZmMAPKKK21基因开放阅读框长1419bp,编码472个氦基酸,是不具有信号肽的亲水性蛋白,且其启动子序列含有多个与逆境胁迫和激素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玉米中的MAPKKK21蛋白预测定位在细胞核上,蛋白互作预测结果显示,ZmMAPKKK21蛋白与参与植物逆境胁迫相关的MAPKK3蛋白和ZIM家族蛋白发生互作,其结构与高粱(Sorghum bicolorL.)和谷子(Setaria italica L.)等高抗旱禾本科作物相比,不但在STKc_MAPKKK结构域上高度保守,且具有更加相似的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qRT-PCR分析发现,ZmMAPKKK21基因在玉米根系中表达水平较高,干旱胁迫后该基因在根和叶中表达上调,进一步验证了 ZmMAPKKK21基因的表达与干旱胁迫响应的相关性.

    玉米MAPKKK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

    苦荞苗期镉耐受性综合评价

    杜含梅谭露陈勃于秋竹...
    4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鎘(Cd)是植物体内的一种非必需微量元素,鎘积累可引起营养物质吸收和转运障碍,抑制植物的生长发育.以147份苦荞种质为材料,采用水培法,设置对照(1/2 Hoagland营养液,pH 5.8)和鎘胁迫(1/2 Hoagland+30μmol/LCd2+)处理,胁迫10d后测定主根长、根系干重和地上部分干重,并分析部分种质的根系形态指标,运用线性回归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镉胁迫影响苦荞根系生长和生物量,主要对主根长、总根长、根体积和根表面积有抑制作用.经线性回归和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发现,不同苦荞种质对镉的耐受性存在差异,并从中筛选出31份耐镉型和72份鎘敏感型苦荞种质.

    苦荞镉胁迫耐受性综合评价

    马铃薯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基因StCWIN1启动子克隆与表达及其在干旱胁迫下的作用分析

    张玉杨文静刘璇聂峰杰...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植物细胞壁蔗糖转化酶(cell wall invertase,CWIN)是源、库组织蔗糖代谢及胁迫应答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基因步移法克隆马铃薯StCWIN1启动子片段,应用PlantCARE在线软件对启动子区域的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将融合StCWIN1启动子与GUS报告基因的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野生型,并利用组织化学染色和GUS实时定量PCR技术探究启动子表达活性、组织表达特性和响应干旱胁迫的表达规律.结果表明,克隆获得StCWIN1基因上游1956 bp启动子序列,其中包含核心调控、植物激素、防御及胁迫、光响应等关键元件;StCWIN1启动子在根、柱头和果英组织中的表达活性高于其他组织;转StCWIN1启动子拟南芥株系叶片中GUS表达量高于野生型,且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 GUS相对表达量.本研究克隆得到具有活性的StCWIN1启动子,基于研究结果推测目的基因可能参与根、花和果实等器官发育,对干旱胁迫也发挥应答调节作用.

    马铃薯细胞壁蔗糖转化酶启动子GUS活性干旱胁迫表达分析

    海岛棉氮高效品种筛选与氮效率综合评价

    段松江木丽迪尔·拜波拉提彭增莹申莹莹...
    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筛选氮高效海岛棉品种,补充收获期筛选指标,完善棉花氮效率评价体系,以近20年来育成的12个海岛棉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低氮(0kg/hm2,N0)、中氮(240kg/hm2,N1)和高氮(480kg/hm2,N2)3个氮肥处理,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海岛棉氮效率类型,筛选出氮高效海岛棉品种,确定收获期氮高效海岛棉品种筛选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氮肥水平下,供试海岛棉品种大部分指标变异系数均大于10%,将19个评价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N1和N2水平下前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分别为86.68%和88.03%,其中株高、果枝数、茎叶生物量、生殖器官生物量等12个指标在4个主成分中占较大比重,并且指标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根据主成分综合得分、氮效率综合评价值与皮棉产量,筛选出1个氮高效品种、3个氮中效品种和3个氮低效品种.综上所述,确定棉城10号为氮高效品种,并得出SPAD、生殖器官生物量、生殖器官氮积累量、地上部总氮积累量、单株结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氮肥农学利用率可作为氮高效品种筛选的核心指标.

    海岛棉氮效率评价品种筛选

    不同浓度外源氨基酸对水稻秧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刘繁超方淑梅王庆燕王晗昕...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垦粳8号为供试品种,通过温室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氨基酸(L-亮氨酸、L-天门冬氦酸、L-谷氨酸、L-精氦酸)对水稻秧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外源亮氦酸(4g/L)、天门冬氦酸(1.00g/L)和谷氨酸(0.9g/L)能够提高秧苗干物质积累量、叶绿素含量、渗透物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促进秧苗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秧苗株高分别增加55.14%、57.25%和37.90%,茎基宽分别增加10.53%、12.78%和42.85%,总干物质量分别增加66.91%、42.75%和38.66%,总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64.41%、20.85%和1.84%.外源精氦酸拌土处理在本研究浓度范围内可显著抑制秧苗根系生长和地下部干物质量积累.说明外源亮氦酸、天门冬氦酸和谷氦酸调控效果显著,尤其是4g/L的外源亮氦酸作用效果突出,在今后培育高素质水稻秧苗的生产实践中可作为调控秧苗生长的技术手段.

    氨基酸水稻秧苗素质农艺性状抗逆性

    秸秆还田年限及施磷水平对玉米根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胡昊驰王富贵朱孔艳胡树平...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先玉335为供试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年限[连续5年(5a)和1年(1a)秸秆全量深翻还田]及不同施磷水平[P2O5 0(P0)、45(P45)、90(P90)、135(P135)和 180kg/hm2(P180)]对玉米根系构型、菌根侵染状况、植株干重、磷素积累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a较1a明显优化了玉米根系形态,促进了根系生长、菌根侵染以及植株干物质和磷素积累,使产量提高1.94%~7.15%;磷肥水平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还影响菌根侵染密度(m%)、丛枝丰富度(a%)和根系丛枝丰富度(A%),并在P90处理后开始明显降低,表明当施磷水平较高时,会严重抑制AM真菌的侵染.拔节期玉米根系、茎秆、叶片的干重分别在P90、P90和P135时达到最大值,与其他施磷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1.31%~15.07%、0.05%~25.07%和7.61%~22.42%;磷素积累量分别在P135、P90和P135时达到峰值,与其他施磷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11.09%~95.51%、10.77%~77.39%和3.91%~29.28%.成熟期玉米茎秆、叶片和籽粒的干重分别在P90、P135和P90时达到最大值,与其他施磷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0.18%~19.25%、5.79%~30.60%和0.90%~10.47%;磷素积累量分别在P135、P135和P90时达到峰值,与其他磷处理相比增幅分别为5.16%~54.70%、13.18%~77.22%和3.99%~56.75%.各施磷处理玉米产量均较P0显著增加,P135产量最高.综上,连续5年秸秆全量深翻还田配施磷135 kg/hm2时,能够促进植株生长,玉米具有更强的养分吸收能力,产量显著提高.

    玉米秸秆还田施磷量根系生长菌根侵染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