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教学参考
中学教学参考

邓国勋

旬刊

1674-6058

zxjxckyy@163.com

0771-5861102,5861159、13878811345

530023

广西南宁市建政路37号广西教育学院内

中学教学参考/Journal Reference for Middle School Teaching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引参换元解题策略研究——以圆锥曲线问题为例

    龙俊年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参换元是实施转化的重要手段和桥梁,通过引参换元能将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陌生为熟悉、化分散为集中、化隐蔽为清晰.文章以圆锥曲线问题为例介绍几种常用的引参换元解题策略.

    引参换元解题策略圆锥曲线问题

    深度理解物理概念 思维可视以变应变——以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静电场选择题为例

    曹苑丽方红德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物理试卷中的静电场选择题,通过对电荷在非匀强电场中运动轨迹的分析,考查了学生运动学、动力学和静电力学等必备知识,以及物质观念、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试题引导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教学,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试题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所学内容,从"解题"走向"解决问题".

    静电场选择题思维

    高中物理"摆线运动"微专题复习实践研究

    周欣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深挖微专题的内涵和特点,以"摆线运动"微专题复习为例,探索如何从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向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培养科学思维、建立物理模型、提炼方法形成策略,进而使学生领会物理科学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从"学会"走向"会学".

    微专题复习摆线运动建模

    利用"三线"破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李梦婷
    45-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和高考的考查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该类问题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且命题形式多样、情境新颖.利用电场线、等势线、轨迹线分析相关物理量和运动过程,能轻松解决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文章具体阐述如何利用三线——电场线、等势线、轨迹线破解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以期帮助学生突破解题难点.

    带电粒子电场电场线等势线轨迹线

    优化改进物理实验 提升科学探究能力——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为例

    崔清华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探究"是基于观察和实验提出物理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作出解释,以及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如何在实验探究中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实验为例,分析实验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实验探究的改进措施,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改进实验探究感应电流

    数字资源与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融合研究——以"八桂教学通"为例

    黄军功
    51-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八桂教学通"平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为广西中小学教师搭建的智慧教学平台.使用"八桂教学通"平台中配套的数字资源,将数字资源与物理课堂教学有机融合,从而告别"照屏宣科"式教学,优化物理实验,突破教学难点等,打造丰富多彩的物理课堂,有效推进课堂变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依托"八桂教学通"平台配套的数字资源,采用"培训为先、以点带面、以赛促用、资源共享、整校应用"的模式推广数字资源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资源八桂教学通农村初中物理教学有效融合

    应用"八桂教学通"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例谈

    陈佳宇
    54-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围绕"八桂教学通"平台的数字资源的应用途径和方法,以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八桂教学通"平台的数字资源和信息技术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初中物理知识,促进物理核心素养落地.

    八桂教学通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

    构建思维模型 提升思维品质——以"沉淀溶解平衡图像"习题课为例

    林立豪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淀溶解平衡图像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表征了微粒间的数量关系.在"沉淀溶解平衡图像"习题课中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重温沉淀溶解平衡知识,学会获取图像信息,并进行信息整合和推理分析,向学生渗透建模思想.通过沉淀溶解平衡图像模型的建构及迁移应用,强化学生模型思维的形成,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促使学生实现"知识→认知→能力"的提升.

    模型建构沉淀溶解平衡思维模型

    基于信息获取与加工的教学实施策略——以"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教学为例

    黄琦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信息获取与加工的视角看,学习的本质是行为主体对特定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感知、辨识、选取、关联、转化、建模和应用的过程.为解决高中生在化学新知学习及问题解决中普遍存在的畏惧复杂信息、忽视关键信息、信息关联能力弱、信息转化及建模能力不足等问题,文章探讨了基于信息获取与加工的"四备"教研,并据此实施设计"驱动性任务—问题组"、引入"新异问题情境"等教学策略,以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并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信息获取与加工分子结构与性质单元教学

    "读思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探究

    李倩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读思达"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旨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读思达"教学法,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方面,展现出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读思达"教学法高中化学应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