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王伯祥

双月刊

1005-0264

zxygbzz@163.com

027-88854726,027-88929354

430061

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学院主办的、国内外肝病领域内唯一的一份中西医结合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国内外知名的肝病专家为学术顾问,严格遵循“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医结合”的办刊宗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实报道国内外中西医防治肝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深受广大肝病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伤寒论》六经方证思路论治乙型肝炎

    刘重麟蒋开平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伤寒六经辨证为切入点,以方证路径为导向,总结蒋开平教授论治乙型肝炎的学术经验.急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者,在太阳病经证、腑证、兼证、变证中寻觅相应的方证;病情持续进展为里热实证者,可仿阳明病论治,并区分实证、热证、变证而择选相应的方剂;病情慢性化进程中表现为"相火上炎,枢机不利"者,则按少阳病论治,并因兼表、兼里、兼水饮之不同而针对性选方;病从寒化而为太阴病者,基于太阴病的病机特点而借用方剂;病情发展为重症乙型肝炎出现伤阳、耗阴之象者,可从少阴病论治,并因寒化、热化、兼变之不同而重点选方;难治性患者或抗病毒治疗耐药患者,出现寒热虚实错杂时,可从厥阴病论治中寻求突破点.

    伤寒论六经辨证方证乙型肝炎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和实验室指标研究

    周杨张圣江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因素,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型,比较不同中医体质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脂肪化程度等,为辨体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判定195 例NAFLD患者的体质类型,记录血压、血糖、血脂、脂肪化程度等,分析中医体质与实验室指标、B超结果之间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中医体质的危险因素.结果:NAFLD患者中痰湿质 42.56%、湿热质 21.54%、气虚质 12.82%、气郁质 8.21%、血瘀质 5.13%、阴虚质 4.62%、阳虚质 3.08%、特禀质2.05%.不同体质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NAFLD患者血压异常率较大(P<0.05).气虚质NAFLD患者血脂异常比率较大(P<0.05).痰湿质、湿热质、气虚质、气郁质NAFLD患者血糖异常比率较大(P<0.05).痰湿质NAFLD患者中度脂肪化比率较大(P<0.05).以是否为该体质为因变量(赋值1=是,0 =否),将上述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血糖也是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NAFLD的危险因素;高血脂、高血糖也是气虚质NAFLD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从中医体质角度对NAFLD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采用健康宣教和生活干预为主,消除危险因素,改善体质,预防NAFLD的发生.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体质实验室指标

    轻微型肝性脑病危险因素分析和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内部验证

    高晓红彭芳李培燕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对肝硬化患者中轻微型肝性脑病(MHE)风险较高的患者亚群进行有针对性的筛查,为MHE患者早干预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20 年8 月至2021 年12 月在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住院部就诊年龄在18~65 岁之间的肝硬化患者,根据NCT-A、改良版NCT-B、S-ANT1 三项测试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MHE组与无MHE组,分析肝硬化患者合并MHE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各个独立危险因素行ROC曲线分析,评估每个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效果,进一步构建肝硬化合并MH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和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年限、肝硬化病程、合并腹水、行脾切除术史、营养风险、总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透明质酸、谷草/谷丙、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透明质酸>120 ng/ml、Child-Pugh B、Child-Pugh C级、受教育年限<7 年是肝硬化患者合并MHE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对肝硬化合并MHE预测能力优于各项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Child-Pugh B/C级、受教育年限<7 年、透明质酸>120 ng/ml是肝硬化患者合并MHE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与区分度.

    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病危险因素列线图

    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抗病毒治疗及强肝丸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肝纤维化的影响

    史娜宋娟丽尹玉红王静...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红外肝病治疗仪联合抗病毒治疗及强肝丸对老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以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12 在我院门诊收治的107 例老年CHB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53 例和对照组54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抗病毒药及强肝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红外肝病治疗仪.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血清细胞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对照组,观察组ALT复常率、HBV DNA转阴率及HBeAg转阴率明显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比对照组治疗后更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血清LN、HA、PC Ⅲ、Ⅳ-C水平更低(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TGF-β1、IL-6、TNF-α水平均明显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抗病毒治疗及强肝丸基础上加用红外肝病治疗仪对老年CHB患者能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促进相关血清学及病毒学指标转阴,改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并降低相关炎性因子水平.

    红外肝病治疗仪抗病毒强肝丸慢性乙型肝炎

    抑癌止痛散联合曲马多缓释片对原发性肝癌癌性疼痛疗效、肝癌标志物及T细胞亚群的影响

    安颂歌王馨曼魏方段倩倩...
    20-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抑癌止痛散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原发性肝癌轻中度癌性疼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肝癌标志物、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1 年11 月至2022 年12 月的原发性肝癌轻中度癌性疼痛住院患者 60 例,按完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抑癌止痛散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治疗,共治疗1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情况(NRS)评分、生活质量(QOL-LC)评分、血清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及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平均剂量,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0d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疼痛总缓解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QOL-LC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FP、AFP-L3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 CD4+含量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CD8+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平均剂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止痛散外敷联合盐酸曲马多缓释片对于原发性肝癌合并轻中度癌性疼痛患者,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少止痛药物用量,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抑癌止痛散原发性肝癌肿瘤标志物T细胞亚群

    消脂益肝方联合西格列汀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王笑祁月英龚汶
    24-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消脂益肝方联合西格列汀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肝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1 月至2021 年12 月在我院治疗的82 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0 例,研究组42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格列汀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消脂益肝方联合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水平、胰岛素功能、肝功能、炎症指标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 TC、LDL-C、ALT、AST、ALP、GGT、IL-6、TNF-α、CRP、FINS、HOMA-IR水平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HOMA-βF、HDL-C水平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临床疗效较高(P<0.05).结论:采用消脂益肝方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功能,降低患者血脂水平,临床使用效果较好.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消脂益肝方西格列汀肝功能

    知母皂苷A Ⅲ对肝癌细胞Akirin2基因表达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孙琦王洪博高玮孙豪...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Akirin2 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知母皂苷A Ⅲ(TA-Ⅲ)抑制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促进凋亡的潜在机制.方法:应用RT-q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3 例肝癌组织中Akirin2 的表达.应用MTT法分别检测Akirin2 过表达组、Akirin2 inhibitor组以及不同浓度TA-Ⅲ(0、5、10、20、40 mol/L)、紫杉醇组(80 g/ml)干预后对HepG2 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Akirin2 过表达、Akirin2 抑制以及TA-Ⅲ干预后对HepG2 细胞克隆、凋亡的影响;Akirin2 和凋亡蛋白采用WB法检测.TA-Ⅲ(40 mol/L)处理HepG2 细胞的同时转染Akirin2 mimics(TA-Ⅲ+ Akirin2 过表达组),比较过表达Akirin2 对TA-Ⅲ干预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肝癌患者肝癌组织中Akirin2 呈显著高表达(P<0.05),且Akirin2 的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P<0.05).Akirin2 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克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低于对照组(P<0.05).Akirin2 inhibitor组的细胞增殖能力、克隆能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P<0.05).TA-Ⅲ处理组的HepG2 细胞增殖活力显著抑制,细胞增殖活性抑制与干预浓度、时间成正比.TA-Ⅲ不同浓度处理HepG2 细胞增殖活力、细胞克隆能力、Akirin2 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细胞凋亡率和凋亡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kirin2 过表达后,TA-Ⅲ对HepG2 细胞的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率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作用被部分逆转.结论:Akirin2 在肝癌中呈显著高表达,TA-Ⅲ可通过抑制Akirin2 表达抑制癌细胞增殖,促进凋亡.

    HepG2细胞知母皂苷A增殖Akirin2凋亡

    基于CiteSpace的柴胡疏肝散文献研究可视化分析

    卢彦杰盛威刘伟廉坤...
    35-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柴胡疏肝散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柴胡疏肝散发展概况及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2003 年 1 月 1 日至2023 年1 月7 日收录的柴胡疏肝散研究文献.通过NoteExpress合并去重,采用CiteSpace 6.1.R6 软件对作者、机构、关键词绘制可视化图谱并进行解读.结果:纳入文献2 177 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凌江红;各机构间合作较少;关键词分析提示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中西医联合治疗、动物实验等相关领域.结论:近20 年柴胡疏肝散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基于柴胡疏肝散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柴胡疏肝散的用药规律可能是未来研究的热点与方向.

    柴胡疏肝散CiteSpace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图谱关键词分析

    护肝片预防性治疗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的Meta分析

    王岗张丹陈新
    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明确护肝片对anti-TB DILI的预防作用.方法:对 6个主要的中文和英文数据库进行了检索,从数据库建立之日起至2021 年12 月,不限制语言和发表偏倚.两名作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合格的研究,然后提取数据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8 项研究的4 27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使用护肝片与anti-TB DILI发生率降低相关[RR =0.29,95%CI(0.24,0.36),P<0.05],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稳健.预防性服用护肝片在4 周内[RR =0.27,95%CI(0.16,0.48),P<0.001]和4 周后[RR =0.34,95%CI(0.17,0.66),P =0.001]均可显著降低anti-TB DILI的发生率,且异质性较低.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HBsAg +)患者中的anti-TB DILI发生率也显著降低[R =0.25,95%CI(0.15,0.39),P<0.001].结论:在抗结核治疗的患者中预防性使用护肝片可降低anti-TB DILI发生,尤其在HBsAg +的患者中有更多获益.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不高,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护肝片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预防性治疗Meta分析

    甲基斑蝥胺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研究

    丁逸文徐新建任冬青包凯沪...
    49-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甲基斑蝥胺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共纳入60 例肝癌患者,其中试验组患者(甲基斑蝥胺联合TACE)30 例,对照组患者(单纯TACE)30 例.随访1 年,评估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腹水分级、生存质量评分及肿瘤治疗反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 12 个月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Child-Pugh评分、腹水分级及生存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12 个月后客观缓解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12 个月疾病控制率及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斑蝥胺联合TACE治疗肝细胞肝癌,不仅能减轻肝功能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巩固TACE治疗效果,提高肿瘤疾病控制率及延长患者生存期.

    肝细胞肝癌甲基斑蝥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