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王伯祥

双月刊

1005-0264

zxygbzz@163.com

027-88854726,027-88929354

430061

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学院主办的、国内外肝病领域内唯一的一份中西医结合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国内外知名的肝病专家为学术顾问,严格遵循“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医结合”的办刊宗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实报道国内外中西医防治肝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深受广大肝病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本体构建研究

    齐文颖邹翔云王秋月刘琪瑶...
    865-8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提供更加全面、综合的治疗策略,形成系统化和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辅助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交互,构建一个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方法和实践的CHB本体知识库.方法:基于斯坦福医学院本体七步法,以网络本体语言(OWL)为描述语言,使用Protégé 5.6.0 本体编辑工具,构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本体,并使用推理机HermiT进行推理完成本体一致性检验.结果:所构建的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本体共有类 44 个,对象属性 12 个,数据属性 128 个,实例509 个,基本实现了对中西医结合治疗CHB领域知识的语义化表达.结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CHB本体构建,实现了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的知识推理和共享,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HB相关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及其智能化应用研究提供支撑.

    中西医结合慢性乙型肝炎本体知识库知识共享智能应用

    从虚论治慢性乙型肝炎思路探析

    孔得名李思泽李小科杜宏波...
    870-874,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乙型肝炎(CHB)起病隐匿,病程缠绵,其发病与正虚关系密切,正气与邪气消长变化的矛盾贯穿CHB病程始终,从CHB进展至肝硬化、肝癌的过程是邪气不断耗伤正气、正虚抗邪能力逐渐消减的动态变化过程.CHB之虚常见于脾,兼及于肝,亦可及肾,常为多脏虚并见,可涉及气、血、阴、阳各方面,治疗当辨明虚损的病位与特点,重在肝脾同调,强调"中州为先,调肝为要",兼及于肾,同时不泥于补,注重和顺脏气,用药不宜峻猛,补虚不可恋邪.

    慢性乙型肝炎理论探讨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及证素分布规律研究

    李思泽李小科杜宏波郑世豪...
    875-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回顾既往文献,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揭示其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检索 2007 年 1 月1 日至2023 年12 月31 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出版平台、中国中医药数据库及 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纳入CHB的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的568 篇文献的中医证型、证素进行分析.结果:排名前 5 的中医证型为肝郁脾虚证、湿热内阻证、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占总比例的 70.56%;排名前 5 的病位证素为肝、脾、胆、肾、胃,占总比例的99.55%;排名前 5 的病性证素为湿、热、气虚、血瘀、气滞,占总比例的72.39%.结论:CHB的核心病机为"郁、虚、湿、毒、瘀",随着CHB中医临床研究的不断推进,CHB中医证型分类标准日趋统一.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中医证素分布规律

    化瘀软肝解毒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肝郁脾虚并湿热留恋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评估

    张琪铭杨广栋韩雪
    879-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估化瘀软肝解毒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肝郁脾虚合并湿热留恋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6 月诊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60 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80 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瘀软肝解毒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肝功能指标变化,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及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 26、52 周以及治疗结束后第 26 周、52周,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降低,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水平升高,且试验组患者血清TBil、ALT、AST水平低于对照组,Alb、CH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腹腔积液及肝细胞癌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F-36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软肝解毒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高,可明显保护肝功能,降低肝硬化重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肝郁脾虚湿热留恋型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化瘀软肝解毒方中频脉冲电治疗

    肝癌TACE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及风险列线图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卢双动王会哲王谦
    884-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ALFD)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术后ALFD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开展TACE术的163 例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ALFD分成ALFD组和良好组.对患者一般资料、TACE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TACE术后发生ALFD的危险因素.据此构建TACE术后发生ALFD的预测模型,并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验证其效果.结果:163 例患者中,TACE术后发生ALFD 44 例(26.99%).两组患者术前Child-Pugh分级、合并门脉癌栓情况、TACE次数、术前Alb、术前NLR、术前AP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FD发生的危险因素主要有Child-Pugh B级、合并门脉癌栓、TACE 次数>2 次、术前 NLR≥3.81、术前高 APRI;内部验证显示,AUC 为 0.837(95%CI=0.773~0.902),模型预测ALFD发生的概率高度吻合实际概率,拟合优度HL检验χ2=11.305,P=0.185.结论:根据术前Child-Pugh分级、是否合并门脉癌栓、TACE次数、术前NLR、术前APRI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对肝癌介入术后ALFD予以有效预测.

    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急性肝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列线图模型

    基于"脾统血"理论探析易医脐针对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刘婷婷权春分费景兰赵婷婷...
    889-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脾统血"理论讨论易医脐针对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66 例血瘀水停型肝硬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3 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易医脐针,1 次/d,每疗程10 d,治疗2 个疗程.观察2 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凝血四项(PT、APTT、FIB、TT)、中医证候评分、超声腹水评分、腹围、体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TBil、Alb、PT、APTT、FIB、中医证候评分、超声腹水评分、腹围、体质量及生活质量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AST、TT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治疗联合易医脐针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血瘀水停型肝硬化腹水患者肝脏功能,减少腹水量,缩小腹围,减轻腹胀等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脾统血易医脐针血瘀水停肝功能凝血功能生活质量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生辰运气的关系

    刘元宣茹清静
    893-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收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AFLD常见中医证型,初步探讨MAFLD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与生辰运气的关系.方法:共收集MAFLD患者 200 例,通过问卷调查采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出生时间、身高、体重、合并疾病等,以及症状、舌脉等中医四诊资料.采用因子分析法总结出MAFLD常见中医证型,探索证型与生辰运气的关系.结果:①MAFLD有5 种常见证型,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脾虚痰湿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脾肾亏虚证及痰瘀互结证.②MAFLD患者出生岁运与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岁运为火运、土运时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岁运为火运时湿热蕴结证最常见,岁运为土运时脾虚痰湿证最常见;MAFLD患者出生司天在泉之气与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司天在泉为少阴君火/阳明燥金、太阴湿土/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阴君火时证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司天在泉为少阴君火/阳明燥金时湿热蕴结证最常见,司天在泉为太阴湿土/太阳寒水时脾虚痰湿证最常见,司天在泉为阳明燥金/少阴君火时肝郁脾虚证最常见;MAFLD患者出生主气、客气、主运、客运与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FLD中医证型主要有脾虚痰湿证、湿热蕴结证、肝郁脾虚证、脾肾亏虚证及痰瘀互结证,MAFLD患者出生时岁运为火运、或少阴君火司天可能与湿热蕴结证的形成有关,岁运为土运、或太阴湿土司天可能与脾虚痰湿证的形成有关,阳明燥金司天可能与肝郁脾虚证的形成有关.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中医证型五运六气

    血清病毒学、肝纤维化分级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合并肝脂肪变性的预测效能及相关性

    欧双余唐宝佳李微微钟文...
    899-9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病毒学、肝纤维化分级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性的预测效能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150 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肝脏病理中脂肪变性是否≥5%,分为脂肪变性组(脂肪变性≥5%,n=54)和非脂肪变性组(脂肪变性<5%,n=96),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研究肝脂肪变性与AST、ALT、HBeAg、HBsAg、HBV DNA、肝纤维化分级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影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脂肪变性的独立因素.结果:两组患者AST、ALT、HBeAg、HBsAg、HBV DNA、肝纤维化分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eAg、HBsAg、HBV DNA、肝纤维化分级是导致患者肝脂肪变性的危险因素,AST、ALT属于保护因子.Spearman法分析结果显示,肝脂肪变性与AST、ALT呈负相关,与HBeAg、HBsAg、HBV DNA、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AST、ALT、HBeAg、HBsAg、HBV DNA、肝纤维化分级预测肝脂肪变性的AUC分别为0.928、0.802、0.925、0.903、0.917、0.813.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sAg、HBV DNA水平及肝纤维化分级与肝脂肪变性存在一定关联,且通过重点监测血清病毒学指标以及肝纤维化分级,能够更好预测患者肝脂肪变性情况.

    慢性乙型肝炎肝脂肪变性血清病毒学肝纤维化相关性

    和血柔肝方含药血清通过鞘氨醇激酶-1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王燕肖雄马丽蒲诗云...
    903-9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和血柔肝方(HXRGF)含药血清调节鞘氨醇激酶-1(SphK1)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Resistin处理HSC-T6 细胞,建立纤维化HSC模型,采用LV-rSphK1-OE、LV-rSphk1-shRNA慢病毒方法构建SphK1 过表达、低表达稳转细胞株,运用实时定量PCR、WB检测TGF-β、α-SMA、Col I、FN、Smad、SphK1mRNA及蛋白的表达、CCK8 实验检测细胞活力、AnnexinV-APC/7-AAD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F-HSC-T6 细胞中可见 TGF-β、α-SMA、Col I、FN、SphK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Smad mRNA水平降低(P<0.01);HSC-T6 SphK1 过表达细胞株中SphK1 及相关纤维化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升高(P<0.01);HSC-T6 SphK1 低表达细胞株中TGF-β、α-SMA、Col I、FN mRNA等纤维化相关标志物降低,Smad mRNA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复方HXRGF含药血清干预后,可见MF-HSC T6 SphK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并同时伴有α-SMA、Col I、FN表达水平的下降(P<0.01),HSC细胞增殖率下降(110.85%);shRNA-SphK1 转染组细胞增殖率下降,凋亡率(12.14%)升高(P<0.01);HSC-T6 SphK1 低表达组细胞凋亡率(16.48%)升高(P<0.01).结论:SphK1 可作为肝纤维化潜在治疗靶点.HXRGF干预通过抑制SphK1 表达,下调TGF-β、α-SMA等促纤维化因子的表达水平,抑制活化的HSC增殖,诱导HSC凋亡,缓解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鞘氨醇激酶-1和血柔肝方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纪要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专业委员会
    9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