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王伯祥

双月刊

1005-0264

zxygbzz@163.com

027-88854726,027-88929354

430061

武汉市武昌区花园山4号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是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湖北中医学院主办的、国内外肝病领域内唯一的一份中西医结合的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本刊以国内外知名的肝病专家为学术顾问,严格遵循“基础与临床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中西医结合”的办刊宗旨,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如实报道国内外中西医防治肝病的新理论、新成果、新进展、新动向、新疗法、新药物、新经验。深受广大肝病临床医务人员和研究人员的喜爱。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肝硬化门脉高压中医病机演变规律探讨

    王汉熊壮邓厚波冷炎...
    673-676,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门脉高压是慢性肝病最常见且致命的并发症,属中医"络脉病"范畴,由于络脉联属,肝与脾胃大小肠关系密切.湿热残毒是代偿期门脉高压形成关键因素,痰湿瘀血是其病理基础,肝病传脾是肝硬化代偿期转至失代偿期必然病机演变过程.血枯精竭,清浊相混是失代偿期肝硬化门脉高压加重的内在原因,临床常见吐血、鼓胀等并发症."本虚标实"是门脉高压总的病机特点,和胃气是保护门静脉第一要务.

    门脉高压肝硬化积病鼓胀病机规律

    焦虑抑郁情绪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及免疫的影响

    张晓彤朱帅帅石丹丹张传雷...
    677-6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抑郁情绪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预后和血浆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1 年9 月至2022 年6 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病程≥6 个月经综合介入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或病情稳定(SD)的Ⅱ、Ⅲa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0 例,依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抑郁量表(HAMD)分为焦虑抑郁组(n=38)以及非焦虑抑郁组(n=52).随访1 年,比较两组患者1 年疾病控制率(DCR).经Logistic回归分析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的危险因素.收集患者血浆,应用高通量悬液芯片技术检测相关细胞因子,分析焦虑抑郁情绪对肝癌患者免疫的影响.结果:无焦虑抑郁组1 年DCR显著高于焦虑抑郁组(P<0.05).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与肝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相关(P<0.05).6 个月时,焦虑抑郁组患者MIF、IL-8、CCL25、IL-16、CXCL6、CXCL13、CCL21、CXCL2、CXCL10、CX3CL1、CCL2、CCL3 明显高于非焦虑抑郁组,CCL22 明显低于非焦虑抑郁组;组内比较,焦虑抑郁组MIF、IL-6、CXCL5、CXCL9、IL-8、CCL23、IL-10、IL-4、CCL2、GM-CSF明显增高,CXCL12 降低,而非焦虑抑郁组MIF、IL-6、CXCL5、CXCL9、IL-8、CCL23、IL-10、IL-4、CCL2、GM-CSF含量明显降低,CXCL12 含量增高;横向、纵向比较差异明显的交集因子有MIF、IL-8、CCL2.结论:不良情绪影响肝癌患者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相关细胞因子、MIF、IL-8、CCL2 来影响患者预后.

    原发性肝癌焦虑抑郁细胞因子组免疫调控

    参芪消积方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阿帕替尼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肝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陈果卢会琴王叶鹏周振华...
    683-6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参芪消积方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肝郁脾虚型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选取74 例肝郁脾虚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7 例.对照组患者行"卡瑞利珠单抗及阿帕替尼"方案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消积方.分析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指标、临床疗效、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卡式评分(KPS)、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总生存期.结果:治疗2 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生存期、KP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中医疗效指标、AFP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研究组患者效果更显著(P<0.05),且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消积方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阿帕替尼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有明确的临床疗效,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芪消积方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肝细胞癌肝郁脾虚型

    PBC患者中医证型、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及病理分期的研究

    张帆乔飞郭海燕陆玮婷...
    687-690,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中医证型及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EB VCA-IgA)阳性表达情况,了解不同证型与EB病毒(EBV)感染对PBC患者病情影响及其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分析2019 年12 月至2022 年6 月于江苏省中医院感染科住院的87 例PBC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分型.同时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完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EB VCA-IgA等检测.根据血清EB VCA-IgA是否阳性表达,将患者分为EB VCA IgA(+)组和EB VCA IgA(-)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差异.同时分析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清EB VCA-IgA 阳性表达、肝脏病理分期的关系.结果:气阴两虚证组中肝脏病理为进展期的EB VCA IgA(+)患者比例较肝郁脾虚证组显著升高(P<0.05).与EB VCA IgA(-)组患者比较,EB VCA-IgA(+)组患者血清IgG、IgA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为进展期、炎症活动等级较高(G3)EBV VCA-IgA(+)患者比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中医证型为气阴两虚、肝脏病理分期为进展期、高IgG、高IgA水平是影响PBC患者EB VCA-IgA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气阴两虚证PBC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更易合并EBV感染;气阴两虚证、肝脏病理进展期、高IgG、高IgA水平是PBC患者EB VCA-IgA阳性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

    EB病毒感染EB病毒壳抗原IgA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证型病理分期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发生肌少症性肥胖的风险因素和预测模型构建

    周瑜钱丽雅徐洁马晓旭...
    691-6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肌少症性肥胖(SO)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我院收治的410 例MAFLD患者,根据SO检出情况将MAFLD患者分为SO组(32 例)和非SO组(378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FLD患者发生SO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验证预测模型性能.结果:SO组年龄大于非SO组(P<0.05),男性、糖尿病、Child-Pugh分级C级、每周运动频率 3 次以下比例高于非SO组(P<0.05),BMI、HbA1C、HOMA-IR、hs-CRP高于非SO组(P<0.05),白蛋白低于非SO组(P<0.05).年龄偏大、高hs-CRP、高HOMA-IR、Child-Pugh分级C级是MAFLD患者发生SO的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预测MAFLD患者发生SO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83~0.872),Hosmer-Lemeshow检验P>0.05.结论:老龄、炎症、胰岛素抵抗、肝功能是MAFLD患者发生SO的相关因素,基于上述风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 MAFLD患者发生SO的效能.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肌少症性肥胖风险因素预测模型

    BRTO治疗后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刘正金郭锦教符仲标王勇...
    695-6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胃底静脉曲张(GV)患者行BRTO治疗前后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水平在早期评估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发生风险的价值.方法:纳入 2021 年 10 月至 2022 年 6 月在我院接受BRTO术治疗的失代偿期肝硬化合并GV患者94 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测量BRTO治疗前后HVPG水平.随访 1 年,根据患者是否发生EVB分为EVB组和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TRO术后EVB的相关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BRTO术后HVPG水平在早期预测EVB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1 年随访,94 例患者共发生 21 例EVB,发生率为 22.34%.临床资料显示EVB组患者Alb水平低于对照组,BRTO术后HVPG水平、男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lb水平(OR=0.807)是肝硬化患者BRTO术后近期发生EVB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BRTO术后HVPG水平(OR=1.378)是肝硬化患者BRTO术后近期发生EV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BRTO术后HVPG水平在早期预测肝硬化患者发生EVB的敏感性为76.19%,特异性为82.19%,截点值为 15.54 mmHg.结论:BRTO治疗GV后通过测定术后HVPG水平能够早期预警肝硬化患者EVB发生风险.

    球囊阻断逆行经静脉闭塞术肝静脉压力梯度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硬化

    70例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临床血清学特征及病理特点分析

    李健刘云燕孙扬李俊卿...
    700-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慢性肝炎型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血清学特征及病理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观察70 例经肝穿刺组织病理明确诊断为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的临床特征、用药史、合并基础病、血清学指标、影像特征及病理损伤程度等资料.结果: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女性明显多于男性,以45~60 岁多见,平均(52.6±11.4)岁.最常见用药是中药或中成药(27.1%),其次是抗生素类(21.4%),联合用药占比32.9%;前三位并发症分别是高血压(22.9%)、糖尿病(17.1%)、甲状腺功能亢进(8.6%);17.1%患者存在过敏史;反复发作的有患者41 例(58.6%),平均反复发作次数2.1 次.血清学指标以ALT、AST、TBil、LY%轻度升高为主,有45 例(64.3%)患者伴自身抗体阳性,以抗核抗体最常见(41.4%),炎症活动以中或重度为主,纤维化程度以轻或中度为主.结论:慢性肝炎型DILI患者多见于中年女性,易反复发作,中药或中成药是最常见用药类型,常伴有异常的自身免疫反应,炎症与纤维化程度常不同步.

    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特征

    青蒿琥酯下调lncRNA HOTAIR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作用

    楼衷晗包剑锋
    705-7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青蒿琥酯通过抑制lncRNA HOTAIR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MTT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对人肝癌细胞Huh7、HepG2 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qRT-PCR法检测青蒿琥酯对Huh7 细胞HOTAIR表达影响;使用HOTAIR过表达质粒转染Huh7 细胞,qRT-PCR验证其转染效率;不同浓度青蒿琥酯处理正常Huh7 细胞和Huh7+HOTAIR-OE细胞,MTT法、Transell小室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迁移能力变化,验证HOTAIR过表达对青蒿琥酯抑癌作用影响,进一步了解青蒿琥酯通过调控HOTAIR实现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青蒿琥酯可抑制人肝癌Huh7、HepG2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青蒿琥酯可抑制Huh7 细胞HOTAIR表达;HOTAIR过表达后减弱了青蒿琥酯抑制Huh7 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P<0.05).结论:青蒿琥酯可能是通过或者部分通过下调lncRNA HOTAIR表达,从而达到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

    青蒿琥酯长链非编码RNAHOTAIR肝癌细胞增殖迁移

    海珠益肝加味方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Th17/Treg平衡与FoxP3/RORγt的影响

    杨妮郑通通徐建良叶雯...
    709-712,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海珠益肝加味方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小鼠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失衡与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ROR-γt)、特异性叉头状转录因子3(FoxP3)的影响.方法:将32 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海珠益肝加味方组、醋酸泼尼松组,每组8 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采用刀豆蛋白A(ConA)尾静脉注射制备AIH小鼠模型,造模后采集各组小鼠血液及肝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表现;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7 和Treg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IL-10、IL-17、TGF-β1、FoxP3、ROR-γ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17 细胞比例、Th17/Treg均显著上升(P<0.01),Treg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海珠益肝加味方组及醋酸泼尼松组Th17 细胞比例、Th17/Treg均显著降低(P<0.01),Treg细胞比例显著上升(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10、FoxP3 蛋白表达下降,IL-17、TGF-β1、ROR-γt蛋白表达上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海珠益肝加味方及醋酸泼尼松组IL-10、FoxP3 表达显著上升,IL-17、TGF-β1、RORγt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海珠益肝加味方可以有效改善Th17/Treg失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ROR-γt的表达相关.

    海珠益肝加味方自身免疫性肝炎Th17/Treg细胞平衡维甲酸相关孤核受体γ特异性叉头状转录因子3

    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锌指蛋白605在肝癌中的免疫作用及预后价值

    罗天新陈晓梅吴湘怡龙治燕...
    713-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锌指蛋白605(ZNF605)在肝细胞癌(HCC)中的免疫作用及预后价值.方法:应用TCGA、GEO等数据库分析ZNF605 在HC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ZNF605 表达水平与HC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应用UALCAN数据库探讨ZNF605在HCC中的甲基化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ZNF605 在HCC中的诊断价值并绘制诺模图,预测HCC患者1、3 和5 年总生存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ZNF605 在HCC中的预后价值;对ZNF605 的高低水平表达进行了基因富集分析(GSEA);应用R包-GSVA分析ZNF605 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的相关性.结果:ZNF605 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表达,在HCC中高表达并呈低甲基化;ZNF605 高表达与患者T分期、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总生存期和甲胎蛋白相关;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ZNF605 表达及T分期为HCC的独立预后风险因素;GSEA分析显示ZNF605 高表达主要富集在细胞周期;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提示,ZNF605 在HCC中的表达水平与Th2 细胞和T辅助细胞呈显著正相关;与树突状细胞细胞、Th17 细胞、细胞毒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B细胞、Tgd细胞和肥大细胞等呈负相关.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在HCC中高表达的ZNF605 可能是HCC的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肝细胞癌锌指蛋白605生物信息学免疫浸润诊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