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肌致密化不全研究进展

    范琴琴周荣
    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心肌致密化不全的流行病学、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一种罕见的与遗传相关的心肌发育不全性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等。目前临床中主要依靠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但易被漏诊。

    心肌致密化不全遗传性心肌病综述

    难治性抽动障碍的防治策略

    王艳珍袁海霞杨江韩新民...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分析难治性抽动障碍的发病原因,认为其可能与不规律的用药、基因异常表达、共患病、过敏性疾病、感染等因素有关。总结现代医学和中医学对难治性抽动障碍的治疗现况,从而进一步探讨难治性抽动障碍的预防思路与临床治疗对策,以期为临床提供实践依据。

    难治性抽动障碍预防治疗临床对策

    降压治疗对白大衣高血压病人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刘金婷李彬石榴岳耀彬...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 Meta 分析探讨降压治疗对白大衣高血压(WCH)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和 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降压治疗对 WCH病人预后影响的相关文献。由 2 名研究员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文献资料,采用 RevMan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纳入 8篇文献,涉及 2 886 例受试者,包括 914 例服用降压药物的 WCH病人和 1 972例未经治疗的 WCH病人,随访时间为 1。0~10。9年。Meta分析显示,接受降压药物治疗的 WCH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未经治疗的 WCH病人[RR=1。67,95%CI(1。35,2。06),P<0。000 01];在进行亚组分析时,年龄≤60 岁的 WCH病人中,接受降压治疗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未经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0,95%CI(0。51,1。59),P =0。72]。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接受过降压治疗的 WCH病人心血管事件风险未降低。由于纳入研究较少和降压治疗不明确等局限性,仍需要大量随机对照试验确认降压治疗对 WCH病人是否有效。

    白大衣高血压降压治疗心血管事件预后Meta分析

    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预测T2DM并发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夏晟宁尹侃
    129-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预测 2 型糖尿病(T2DM)并发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 10月—2021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T2DM并发冠心病病人 94例作为研究组,单纯 T2DM病人 60 例作为 T2DM组,同期于我院体检的 60 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 3 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Gensini 评分,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T2DM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HR对T2DM并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T2DM组、研究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单核细胞数量(MONO)、MHR逐渐增加(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逐渐降低(P<0。01),研究组糖尿病病程、Gensini评分高于T2DM组(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病人MHR与HbA1c、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MHR是 T2DM病人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MHR预测 T2DM病人并发冠心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731,最佳截断值为 0。44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72。80%、67。09%。结论:T2DM并发冠心病病人 MHR升高,MHR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T2DM并发冠心病病情程度,是 T2DM并发冠心病的影响因素,对 T2DM并发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2型糖尿病冠心病单核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单核细胞数量血脂

    心脏超声造影联合血清ADAMTS-4、OPG评估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

    梁微
    133-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超声造影联合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ADAMTS-4)、骨保护素(OPG)评估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10月—2022年 10月四川绵阳四 0四医院收治的 90例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Gensini评分将病人分为重度病变组(30例)、中度病变组(28例)、轻度病变组(32 例),均行心脏超声造影检查及血清ADAMTS-4、OPG检测。比较 3组心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A值、β值)及血清 ADAMTS-4、OPG检测值;采用 Pearson相关性分析心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及血清ADAMTS-4、OPG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心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及血清ADAMTS-4、OPG水平对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效能。结果:中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心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A值、β值低于轻度病变组,血清 ADAMTS-4、OPG水平高于轻度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病变组心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 A值、β值低于中度病变组,血清 ADAMTS-4、OPG水平高于中度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脏超声造影 A值、β值与 Gensini 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血清 ADAMTS-4、OPG 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A值、β值及血清 ADAMTS-4、OPG单独诊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3。38、0。30、107。57 ng/mL、0。20 ng/mL,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97,0。883,0。895,0。680,4 项指标联合诊断的 AUC为 0。937。结论:心脏超声造影定量参数 A值、β值及血清 ADAMTS-4、OPG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联合检测在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的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心脏超声造影血小板反应蛋白解整合素金属肽酶-4骨保护素

    不同运动方式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

    耑亚静李晓虹闫晓丹许佳星...
    138-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不同运动方式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效果,为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康复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运动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使用 Rstudio软件 GEMTC包调用 JAGS进行贝叶斯网状 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 37项研究,涉及 24种不同运动方式干预措施。贝叶斯网状 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不运动、极低吸气肌运动相比,高强度连续抗阻运动、高强度连续有氧运动、高强度连续抗阻运动+高强度连续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阻抗运动、中等强度连续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阻抗运动、中等连续有氧运动+中强度连续阻抗运动+高强度吸气肌运动、低强度吸气肌运动均可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叶斯有效率排序结果显示,24种运动方式改善心力衰竭病人心肺功能效果居前 3 位的是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阻抗运动、中等连续有氧运动+中强度连续阻抗运动+高强度吸气肌运动。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心力衰竭病人积极参加运动训练可以改善心肺功能、运动能力。高强度间歇有氧运动对改善峰值耗氧量最有效果,但是不同间歇方式是否有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峰值耗氧量网状Meta分析

    中西医联合降脂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人风险疾病控制、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帅马中锐何毅
    14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降脂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人风险疾病控制、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对服用中西医联合降脂(联合组)和单用他汀降脂(对照组)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人进行 6个月随访,并观察其风险疾病控制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其精神状态,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评估其生活质量,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控制的影响因素,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采用AMOS 22。0软件进行中介或调节作用模型分析。结果:纳入 168例病人,其中对照组 85 例、联合组 83 例,联合组肌痛发生率和 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 SF-36量表中躯体疼痛和生命活力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中医获益史、西医不良史、血压控制现状和肌痛均为 SAS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肌痛为躯体疼痛维度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肌痛和 SAS评分为生命活力维度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肌痛部分介导了分组对 SAS评分的影响(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降脂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肌痛发生率更低,病人有更好的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西医联合降脂他汀精神状态生活质量

    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危险分层系统构建

    王琴江希徐艳玲闫伶俐...
    149-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危险分层系统。方法:选取 2019 年 5月—2022年 5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282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以 2∶1 的比例分为训练集(188例)和验证集(94例),根据围术期抗凝出血情况,将训练集病人分为出血组(42例)和未出血组(146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对模型的效能进行验证,依据列线图模型预测病人得分,建立危险分层系统,并在不同心房颤动抗凝治疗出血评分系统(HAS-BLED)评分中验证该危险分层系统。结果:高脂血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心房颤动血栓发生危险度(CHA2 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静脉壁损伤、抗凝中断、凝血指标是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训练集和验证集 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危险分层系统区分度良好。结论:高脂血症、外周动脉粥样硬化、CHA2 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静脉壁损伤、抗凝中断、凝血指标是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围术期抗凝出血的危险因素。危险分层系统对病人出血发生率可以进行一定区分。

    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抗凝出血危险因素危险分层系统

    个体化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列线图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张家萍陈俊
    155-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可个体化预测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列线图模型,并对该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验证。方法:选取 2017 年 10 月—2022年 3月我院收治的 269例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并发室壁瘤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结果: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级或Ⅳ级[OR =3。985,95%CI(1。443,11。003)]、罪犯血管为左前降支(LAD)/左主干(LM)[OR =2。813,95%CI(1。183,6。687)]、LVEF值<50%[OR=2。906,95%CI(1。189,7。100)]、≥4个相邻导联 ST段抬高[OR =4。855,95%CI(1。978,11。915)]和 QTd≥63。62 ms[OR =22。069,95%CI(9。134,53。319)]是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模型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C-index)为 0。925[95%CI(0。907,0。943)],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 0。904[95%CI(0。884,0。924)],在 10%~81%预测范围内,模型净获益。结论: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罪犯血管为 LAD/LM、LVEF<50%、≥4 个相邻导联 ST段抬高和 QTd≥63。62 ms会增加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风险,基于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心肌梗死并发室壁瘤的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心肌梗死室壁瘤危险因素列线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急诊PCI与择期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汪建兵向娟牟桂琴张建明...
    160-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急诊与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 1月—2020年 8月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行 PCI术并定期按时随访的 418 例 ACS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 PCI时机分为急诊 PCI组(202例)、择期 PCI组(216例)。采用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两组支架内再狭窄累计发生率;多因素 Cox回归分析支架内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Log-Rank检验显示,急诊 PCI组和择期 PCI组支架内再狭窄累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YNTAX积分升高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而急诊 PCI不是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 ACS病人,急诊和择期 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急诊 PCI不是 ACS病人 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高危因素。

    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