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前白蛋白与脑钠肽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

    王晓文高吊清
    2031-2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及脑钠肽(BNP)预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山西省儿童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住院治疗的100例川崎病患儿作为川崎病组,通过心脏彩超结果将川崎病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损伤组(21例)及非冠状动脉损伤组(79例)。选取同时期于儿童保健科门诊体检的80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PA及BNP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PA及BNP预测冠状动脉损伤的效能。结果:川崎病组与健康对照组PA、BNP、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损伤组、非冠状动脉损伤组血清PA、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A、BNP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0,0。943。结论:血清PA、BNP对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前白蛋白脑钠肽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探讨TyG指数与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相关性

    吴燕吴礼循
    2034-20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酰甘油-葡萄糖(TyG)指数与糖尿病性心肌病(DC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人左心室二维结构是否正常分为DCM组(92例)和非DCM组(58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通过曲线拟合分析TyG指数与DCM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yG指数对DCM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M的影响因素。构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区分度和准确度。采用Bootstrap重采样对列线图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曲线拟合发现,随着糖尿病病人TyG指数的增加,DCM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阈值效应分析发现,当TyG指数>0。8时,DCM发生率随着TyG指数升高而增大;当TyG指数≤0。8时,DCM发生率与TyG指数无明显相关性。TyG指数对DCM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肌炎、心肌组织纤维化、Ca2+平衡调节异常、氧化应激、微血管病变情况、TyG指数、心肌胰岛素水平均为DC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和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论:TyG指数与DCM呈线性相关,是DCM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性心肌病三酰甘油-葡萄糖指数危险因素人工神经网络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对成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

    陈敏李浩陈蝶吴仁正...
    2041-2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对成人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PI病人105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垂体前叶功能正常者87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cIMT、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随访2年并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分析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影响因素,评估cIMT、TC、TG、LDL-C、HDL-C水平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价值,分析cIMT、血脂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IMT大于对照组,TC、TG、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校正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后,cIMT、TC、TG、LDL-C是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DL-C水平是API病人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cIMT、血脂水平联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2,敏感度为81。25%,特异度为86。05%。冠状动脉病变病人cIMT、TC、TG、L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0。05),HDL-C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API病人血脂紊乱,cIMT异常增加,联合检测能有效预测冠状动脉病变。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冠状动脉病变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血脂Gensini评分

    活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GDF-15、ESM-1、sST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

    杨庆杨欣宇
    2046-2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活心丸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sST2)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3年6月在廊坊市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7例。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片、替格瑞洛片、阿托伐他汀钙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活心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心肌酶谱指标、血清GDF-15、ESM-1、sST2水平、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为93。62%,高于对照组的7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重构指数(LVRI)及血清心肌肌钙蛋白l(cTn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酸激酶(CK)、GDF-15、ESM-1、sST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延长(P<0。05),且治疗组6 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51%与14。89%,P>0。05)。结论:活心丸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可降低病人血清GDF-15、ESM-1、sST2及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改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急性心肌梗死活心丸心功能生长分化因子-15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可溶性致癌抑制因子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肌肉生长抑制素表达与心功能、预后的关系

    聂明王淑刘娅菲陈芬...
    2051-2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血清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TRPC1)、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表达与心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STEMI病人110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0名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检测研究对象血清TRPC1、MSTN水平;采用Killip分级方法评估病人的心功能;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TRPC1、MSTN与STEMI病人Killip分级的相关性。根据预后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将STEMI病人分为预后良好组(83例)和预后不良组(27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RPC1、MSTN水平对STEMI病人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TEMI病人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心肌肌钙蛋白l(cTnl)、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及血清TRPC1、MST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01)。不同Killip分级的STEMI病人血清TRPC1、MST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01),Killip分级越高,血清TRPC1、MSTN水平越高。STEMI病人血清TRPC1、MSTN水平与Killip分级呈正相关(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TRPC1、MSTN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01);血清TRPC1、MSTN单独及联合预测STEMI病人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3,0。891,0。942,敏感度分别为77。27%、86。36%和95。45%,特异度分别为74。36%、75。64%和88。46%;二者联合预测优于TRPC1、MSTN各自单独预测(P<0。05)。结论:STEMI病人血清TRPC1、MSTN水平明显升高,与病人心功能密切相关,且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早期评估病人MACE发生情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瞬时受体电位通道1肌肉生长抑制素心功能预后

    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血脂异常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清Apelin-13、NLR水平的相关性

    张树珺杨惠民
    2055-2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血脂异常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血清爱帕琳肽13(Apelin-13)水平、血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4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的住院及门诊病人符合血脂异常诊断的病人71例,其中,脾肾阳虚证组34例,痰浊阻遏证组37例。采用中医证候积分对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病人进行量化评分,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血脂异常病人中医证候程度与血清Apelin-13、NLR水平的关系。结果:相关性分析显示,脾肾阳虚证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Apelin-13水平呈正相关(r=0。619,P<0。001),痰浊阻遏证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Apelin13水平呈负相关(r=-0。660,P<0。001)。脾肾阳虚证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NLR呈负相关(r=-0。481,P=0。004),痰浊阻遏证病人中医证候积分与NLR呈正相关(r=0。328,P=0。048)。结论:血清Apein-13、NLR水平可反映脾肾阳虚证和痰浊阻遏证间的不同证候特点。

    血脂异常脾肾阳虚证痰浊阻遏证爱帕琳肽13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二尖瓣手术联合三尖瓣修复治疗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并发三尖瓣轻中度反流及环形扩张的临床研究

    张冬琼雷勇
    2059-2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轻度、中度反流伴环形扩张病人采用二尖瓣置换(MVR)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实施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轻度、中度反流伴环形扩张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仅采取MVR治疗的47例病人作为对照组,MVR同期TVP实施手术的48例病人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前后超声心动图指标、三尖瓣反流程度分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心包纵隔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两组右心房内径(RVED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三尖瓣舒张期瓣环径(DTV)、动脉高压(SPAP)测定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研究组RA、RVEDD、DTV、SPAP明显低于对照组,LVF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研究组无反流23例、轻度反流25例,对照组无反流4例、轻度反流14例、中度反流29例,研究组术后的三尖瓣反流病情明显减轻(P<0。05)。两组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三尖瓣轻度、中度反流伴环形扩张病人采用MVR同期TVP治疗较单纯的MVR治疗临床效果更好,且不会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反流老年人二尖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

    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与急性胸痛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

    郭鑫滕震许泽祥韦美玉...
    2063-2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胸痛病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D-二聚体(D-Dime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急性胸痛评分的相关性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沧州市中心医院的225例急性胸痛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心源性胸痛病人120例,非心源性胸痛病人105例。比较不同类型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及H-FABP、D-Dimer、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分析急性胸痛病人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与急性胸痛评分的相关性;评价H-FABP、D-Dimer、NT-proBNP对急性胸痛病人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心源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病人(P<0。05);心源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心源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单独及联合检测阳性率均高于非心源性胸痛病人(P<0。05)。根据急性胸痛病人30 d内发生MACE情况分为MACE组与非MACE组,MACE组心源性胸痛比例、GRACE评分、HEART评分、TIMI评分、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均较非MACE组高(P<0。05);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与GRACE评分、HEART评分、TIMI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心源性胸痛GRACE评分、HEART评分、TIMI评分、H-FABP、D-Dimer、NT-proBNP均为急性胸痛病人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FABP、D-Dimer、NT-proBNP预测急性胸痛病人MACE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3,0。779,0。777,联合预测的AUC为0。940;进一步对各预测方案预测价值比较显示,H-FABP、D-Dimer、NT-proBNP联合预测的AUC明显较单一指标高(P<0。05)。结论:急性胸痛病人H-FABP、D-Dimer、NT-proBNP水平有助于区分心源性胸痛与非心源性胸痛,与急性胸痛评分密切相关,且联合预测病人30 d内MACE发生效能良好。

    急性胸痛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D-二聚体N末端脑钠肽前体

    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左束支起搏与右心室起搏的临床对照研究

    潘非非张冰航车星星王睿...
    2070-2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房室传导阻滞病人右心室起搏(RVP)与左束支起搏(LBBP)的起搏特点及起搏参数长期稳定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4月-2023年4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50例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病人,25例病人接受了 RVP,作为RVP组,另外25例病人接受了 LBBP,作为LBB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电极放置及透视时间、QRS间期、术中及随访时心室导联参数。结果:50例病人均成功完成起搏器植入。LBBP组术后QRS间期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而RVP组术后QRS间期呈现增加趋势(P<0。05),且RVP组术后QRS间期较LBBP组延长(P<0。01)。术中LBBP组起搏阈值低于RVP组[(0。83±0。25)mV与(1。33±0。61)mV,P<0。01],R波振幅明显升高[(10。8±5。3)mV与(6。9±3。4)mV,P<0。01],两组起搏阻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BP组手术时间和透视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VP组(P<0。01)。在随访过程中,RVP组与LBBP组起搏参数都保持稳定。结论:与RVP相比,LBBP具有更低的起搏阈值、更高的R波振幅和更短的QRS时间来实现更接近生理传导的起搏,表明LBBP是房室传导阻滞病人的一种生理起搏策略。

    房室传导阻滞左束支起搏右心室起搏生理起搏

    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李君暴清波王馨盖爱菊...
    2073-2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在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住院治疗的变异型心绞痛病人41例为病例组,另选取4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统计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史及吸烟史。结果:两组年龄、吸烟史、血清ADMA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TC、TG、HDL-C、LDL-C、性别、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DMA(P=0。013)、年龄(P=0。034)及吸烟(P=0。016)为变异型心绞痛的危险因素。病例组吸烟者的血清ADMA浓度明显高于非吸烟者(P<0。05),对照组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血清ADM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血清ADMA浓度与吸烟呈正相关(r=0。737,P<0。001),对照组血清ADMA浓度与吸烟无明显相关性(r=0。193,P=0。232)。结论:ADMA、吸烟、年龄为变异型心绞痛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增加ADMA水平进一步增强内皮损伤。

    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吸烟年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