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死亡在中医药治疗心肌肥厚中的研究进展

    周健慧陆峰
    2370-23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肥厚是心脏对于各种损伤性刺激适应的结果,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作为多种心脏疾病向心力衰竭这一终末状态发展中关键病理进展,心肌肥厚在临床中可表现出乏力、心慌、憋喘等多种症状,可能诱发多种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因此,改善心肌肥厚可以有效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进程,降低病人的病残、病死率。铁死亡是近年来被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细胞死亡的形式,有研究证实其同多种心血管疾病具有密切关系。中医药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肌肥厚的治疗,以其多靶点、多途径、疗效佳、安全性高获得较佳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阐述铁死亡的相关机制以及其同心肌肥厚的相关性,回顾近年来中医药干预铁死亡在心肌肥厚治疗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从铁死亡角度为今后治疗心肌肥厚提供新的方向。

    心肌肥厚铁死亡中医药机制研究进展

    颈动脉蹼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樊艳泓刘晓蕾侯苗苗孙博...
    2374-2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影像学技术在颈动脉蹼诊断中的应用进展,以期提升临床医生对颈动脉蹼的认识。颈动脉蹼是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其发生机制尚未明确,确诊主要依赖影像学表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对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也较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湍流强度(TI)技术也可用于识别颈动脉蹼,并可辅助判断手术治疗的时机。

    颈动脉蹼隐源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诊断

    PET及融合成像对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机制可视化的研究进展

    于洋闫蕊李媛媛李思进...
    2377-2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利用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PET)及融合成像进行心血管疾病(CVD)机制可视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为 PET成像在CVD研究中的应用提供新视角。CVD是指影响心脏和血管的一大类疾病,因其病种复杂多样,确定其病理生理机制并监测其进展对于制定切实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分子成像能够在分子和亚细胞水平上无创地将 CVD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视化,这给理解CVD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PET及融合成像是最具代表性的分子成像模式。

    心血管疾病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扫描仪融合成像机制可视化综述

    血府逐瘀汤对STEMI病人PCI术后炎症指标、再灌注后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张望陈敏娜邢雪赵运...
    2382-2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对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指标及再灌注后心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1月 1日—2021年 12月 31日于我院接受 PCI治疗的 STEMI病人 24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化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 122例。研究组给予血府逐瘀汤+PCI术后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 PCI术后常规基础治疗,两组病人均随访 6个月。对比两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情况、心肌梗死多维度量表(MIDAS)评分、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左心室重构情况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研究组 MACCE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MID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且研究组 LVESD、LVED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 IL-6、ET-1、MMP-9 降低,NO升高,且研究组 IL-6、ET-1、MMP-9 低于对照组,NO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应用于 STEMI病人 PCI术后能显著提高病人的整体生存质量,降低 MACCE发生风险,改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有利于病人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府逐瘀汤心功能生存质量

    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心肌酶谱及LVEF的影响

    安静霞郭会敏李辉刘津军...
    2388-2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血府逐瘀胶囊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心肌酶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7月—2022年 6月本院收治的 138例 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 69 例。两组均进行 PCI术治疗,对照组术后以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对比两组病人 LVEF等心功能指标、心肌酶谱指标、炎性因子、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LVEF、每搏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低于对照组(P<0。05);肌酸激酶(CK)、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白细胞介素-33(IL-33)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1。30%,高于对照组的 78。26%(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3。04%与 10。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联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在AMI病人PCI术后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改善LVEF等心功能指标,降低心肌酶谱指标水平,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治疗安全性较好。

    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术抗血小板聚集血府逐瘀胶囊心肌酶谱左室射血分数

    纤维蛋白原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

    李新峰李满生蔡华张领...
    2393-2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8月—2021年 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200例老年 AM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 PCI术后是否发生支架内血栓分为血栓组(67例)和非血栓组(133例)。对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重点比较两组 FIB水平变化,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 AMI病人急诊 PCI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的影响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对其预测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血栓组高脂血症、糖尿病、罪犯血管位于前降支、左室射血分数<50%、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数目、支架长度、FIB、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PG)、D-二聚体(D-D)、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较非血栓组增加,支架直径显著减小(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支架贴壁不良、左室射血分数、D-D、FIB是老年 AMI病人急诊 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并进一步确定 FIB最佳临界值为 3。68 g/L,提示 FIB水平高低与老年 AMI病人急诊 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关。根据 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将糖尿病、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支架贴壁不良、左室射血分数、D-D、FIB分别赋予 5、13、11、27、12、16、20分,依据 X-tile软件获得的截断值将病人划分为低危组(<47 分)、中危组(47~76 分)和高危组(>76分),该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 0。897[95%CI(0。801,0。921)],敏感度为 90。8%,特异度为 70。2%,表明该预测模型区分度较好,校准曲线表明该模型准确度较高。结论:FIB水平与老年AMI病人急诊PCI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有关,其水平升高可能增加支架内血栓的形成风险。

    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支架内血栓纤维蛋白原预测价值

    芪苈大黄泻肺汤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肌微循环指标及miR-182、miR-210表达的影响

    唐瑞双张海军闫肃韩彦萍...
    2398-24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芪苈大黄泻肺汤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PHD)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疗效及对心肌微循环指标、miR-182 和miR-21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1月—12月我院收治的 150例 CPHD合并心力衰竭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 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芪苈大黄泻肺汤治疗。评估两组中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指标、miR-182、miR-210表达。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治疗前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 LVEDD、LVESD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心肌缺血总负荷、ST段降低频次、ST段降低持续时间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心肌缺血总负荷、ST段降低频次、ST段降低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iR-182和 miR-210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 miR-182 和 miR-210 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3)。结论:芪苈大黄泻肺汤辅助治疗 CPHD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疗效和安全性较高,可有效改善病人心肌微循环,减少 miR-182和 miR-210表达,促进病人心功能恢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芪苈大黄泻肺汤心肌微循环微小RNA

    miR-92a在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

    龚蕾王治校
    2402-2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 DNA甲基化编码重编程指标微小核糖核酸-92a(miR-92a)在心力衰竭中的表达及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2年 1月—2023年 1月于本院就诊的心力衰竭病人 100 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 100名作为对照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 miR-92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水平,采用 Pearson法进行相关分析,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 miR-92a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紧张素-2(Ang-2)含量升高(P<0。05),血管紧张素-1(Ang-1)含量降低(P<0。05);miR-92a与VEGF、Ang-2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 0。661,0。797,P<0。001),与 Ang-1呈负相关(r=-0。29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miR-92a、VEGF、Ang-1、Ang-2为心力衰竭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miR-92a、VEGF、Ang-1、Ang-2预测心力衰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644,0。730,0。667,0。677,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 0。829。结论:miR-92a在心力衰竭中表达升高,与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具有相关性,miR-92a及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联合检测价值更高,可用于检测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DNA甲基化编码重编程微小核糖核酸-92a心肌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相关性

    AngⅡ、NAGL、MHR对老年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评估价值

    马永倩康志平刘桓李维康...
    2406-2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AGL)、单核细胞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MHR)在老年心力衰竭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7月—2022年 7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 185 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 AKI分为肾损伤组(72例)和无肾损伤组(113例)。分别于入院后 24 h、入院后 48 h、入院后 5d,检测单核细胞(M)、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尿素氮(BUN)、血肌酐(Scr)、N末端 B型脑钠尿肽(NT-proBNP)和可溶性肿瘤因子 2抑制剂(sST2)、NGAL、AngⅡ水平;计算 MH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评估心功能。结果:肾损伤组年龄、入院收缩压高于无肾损伤组(P<0。05)。入院后 48 h,肾损伤组sST2、NT-proBNP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P<0。05),肾损伤组LVEF与无肾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 5d,肾损伤组 sST2、NT-proBNP 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LVEF 低于无肾损伤组(P<0。05)。肾损伤组入院后 5d,sST2、NT-proBNP高于入院后 48 h,LVEF低于入院后 48 h(P<0。05);入院后 5d与入院后 48h无肾损伤组 sST2、NT-proBNP、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 48 h,肾损伤组 BUN、Scr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eGFR低于无肾损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 5d,肾损伤组BUN、Scr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eGFR低于无肾损伤组(P<0。05);入院后 5d,肾损伤组 BUN、Scr水平高于入院后 48 h,eGFR低于入院后 48 h(P<0。05)。入院后 5d与入院后 48h无肾损伤组 BUN、Scr、eGF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 48h和入院后 5d,肾损伤组AngⅡ、NAGL、MHR、CRP水平高于无肾损伤组(P<0。05);入院后 5d,肾损伤组 AngⅡ、NAGL、MHR、CRP水平明显高于入院后 48 h,入院后 48h高于入院后 24 h(P<0。05);入院后 48 h,无肾损伤组 AngⅡ、NAGL、MHR、CRP水平高于与入院后 24 h(P<0。05),入院后 5d与入院后 48h无肾损伤组 AngⅡ、NAGL、MHR、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入院后 5 d,AngⅡ、NAGL、MHR与 Sc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 0。786,0。731,0。812,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入院后 48 h,AngⅡ、NAGL、MHR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 0。835,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发AKI病人的早期诊断有预测价值。结论:AngⅡ、NAGL、MHR对老年心力衰竭并发AKI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心力衰竭急性肾损伤血管紧张素Ⅱ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单核细胞数/高密度脂蛋白比值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清COMP、NGAL水平及其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刘相勇陈瑞晓王丽平赵进东...
    2410-24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清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 2020年 2月—2021年 10月我院收治的 124例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非 ACS 合并心力衰竭病人 62 例作为对照组。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AHY)心功能分级将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设计病人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不同心功能分级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分析 COMP、NGAL在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的表达及其与病人心功能的关系。结果:124例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 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 40例,Ⅱ级 55例,Ⅲ级 29例;观察组病人血清 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 I(cTnI)升高倍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COMP、NGAL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 NYHA心功能分级病人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占比、冠状动脉病变≥3支占比、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量(S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YHA 心功能分级Ⅲ级病人血清 CRP、BNP、COMP、NGAL水平最高,其次为Ⅱ级病人,Ⅰ级病人最低(P<0。05);经 Kendal'l s tau-b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 NYHA心功能分级与血清 CRP、BNP、COMP、NGAL 水平呈正相关(P<0。05);经有序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RP、BNP、COMP、NGAL高表达是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 NYHA心功能分级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 COMP、NGAL在 ACS合并心力衰竭病人中异常表达,且与病人心功能密切相关。

    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心功能软骨寡聚基质蛋白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