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CysC、MDA、BNP及PCT水平在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王晓利张江涛姜浩
    2611-2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丙二醛(MDA)、B型利钠肽(BNP)及降钙素原(PCT)在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将病人分为Ⅱ级组(33例)、Ⅲ级组(34例)、Ⅳ级组(19例);根据病人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68例)、死亡组(18例);另选取75例单纯心力衰竭老年病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组别病人血清CysC、MDA、BNP及PCT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法分析相关指标与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28 d预后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心功能分级越高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越高,Ⅳ级组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均高于Ⅱ级组、Ⅲ级组,Ⅲ级组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均高于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血清CysC、MDA、BNP、PCT水平均低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预后情况与CysC、MDA、BNP及PCT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血清CysC、MDA、BNP及PCT水平与老年心力衰竭伴肺部感染病人预后关系密切,早期检测可为其诊治提供临床指导,早期采取干预措施可改善病人预后。

    心力衰竭肺部感染老年人胱抑素C丙二醛B型利钠肽降钙素原预后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与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欧婷常俊李健桃王迪斌...
    2616-2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与指南推荐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病人94例,其中47例病人接受PCI治疗(PCI组),47例拒绝PCI治疗接受药物治疗(药物组)。记录两组胸痛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检测治疗过程中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后,评估临床疗效,并随访6个月,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病人生活质量。结果:PCI组胸痛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CI组类风湿关节炎总有效率为85。11%,药物组总有效率为65。9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入院时(T0)最低,治疗3个月后(T1)降低,治疗6个月后(T2)最低(P<0。05);T1时,PCI组CRP、PCT高于药物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两组LVESD、LVEDD逐渐降低,LVEF逐渐升高(P<0。001);T1、T2时,PCI组LVESD、LVEDD均低于药物组,LVEF均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PCI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7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SF-36评分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与药物治疗相比,PCI治疗冠心病合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更佳,可提高病人的预后生活质量。

    冠心病类风湿关节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药物治疗心功能生活质量

    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对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病人心肺功能的影响

    王宁宁黄斌
    2622-26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对本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肺运动试验(CPET)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PCI术后病人84例,将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中医治疗及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体外反搏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静息、无氧阈(AT)时、极限的CPET相关指标[峰值摄氧量(Peak VO2)、氧脉搏(O2 Pulse)、最大心率(HR Peak)、代谢当量(Met)、无氧阈下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NCO2@AT)、无氧阈下氧通气当量(VENO2@AT)、心率储备(HRR)、呼吸储备(B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NCO2斜率)]、循环[每分通气量(VE)、用力呼吸容积(FVC)、最大通气量(MVV)]及呼吸指标差异。结果:治疗组AT、O2 Pulse、Peak VO2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HR Peak、HRR、BR、VENCO2斜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AT时、极限心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极限VO2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收缩压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舒张压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静息、AT时、极限VE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VC、MVV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反搏联合益气活血法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PCI术后心肺运动相关指标,提高运动耐量,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整体功能显著提升。

    不稳定型心绞痛益气活血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体外反搏治疗心肺运动试验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信号通路的影响

    陈浩谈晓东徐斌朱红俊...
    2626-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炎症指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中药组在西医标准化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积分、中医主症积分、血瘀证积分、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OCS3;之后每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1次,观察两组生存质量、终点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积分、中医主症积分、血瘀证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心绞痛积分、中医主症积分、血瘀证积分治疗前后差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hs-CRP降低,SOCS3水平升高,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67%与66。67%,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可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临床症状,降低hs-CRP,升高SOCS3水平,其机制可能与调控SOCS3信号通路有关。

    不稳定型心绞痛益气养阴、活血化痰解毒中药炎症指标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

    三维超声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估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左房功能

    张佳宇康春松胡钰青
    2629-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三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评价老年高血压病人左房容积和功能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病人128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54例)和非左室肥厚组(NLVH组,74例);另选取59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应用三维超声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获取各组左室常规参数[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d)、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舒张早期二尖瓣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和LVMI],三维左房容积及应变参数[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左房射血容量(LAEV)、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房储存期纵向应变(LASr)、左房管道期纵向应变(LAScd)、左房收缩期纵向应变(LASct)、左房储存期环向应变(LASr-c)、左房管道期环向应变(LAScd-c)及左房收缩期环向应变(LASct-c)],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LVH组、NLVH组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LVH组舒张压高于NLV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H 组、NLVH 组 IVSTd、LVPWTd、LVMI、E/e'均较对照组增大,LVH 组 LVEDD、LVESD 较对照组、NLVH 组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NLVH组三维容积参数LAVmax、LAVpreA、LAEV均增大,应 变参数LASr、LASr-c、LAScd、LAScd-c绝对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LVH组LAVmax、LAVmin、LAVpreA均增大,LAEF、LASr、LASr-c、LAScd、LAScd-c、LASct、LASct-c绝对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LVH组比较,LVH组LAVmax、LAVmin、LAVpreA均增大,LAEF、LASr、LASr-c、LAScd、LAScd-c、LASct绝对值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可分时相、定量评估老年高血压病人左房结构及功能变化。

    高血压左室肥厚左房功能三维自动左房定量技术超声心动描记术

    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风险模型的构建及血清PTX3、adropin和sST2表达的预测价值

    李振莲史苏娜杨柳任振芳...
    2634-26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sST2)、adropin表达水平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并建立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于我院诊治的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作为建模组,其中复发组(35例)、未复发组(85例)。另纳入2021年2月-2022年2月诊治的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为验证组,其中复发组(32例)、未复发组(88例)。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应用R软件建立预测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模型预测建模组、验证组术后复发的效能。结果:复发组心电图f波类型以细波为主,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PTX3、sST2水平高于未复发组,血清adropin水平低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电图f波类型及血清hs-CRP、NT-proBNP、PTX3、adropin、sST2均是术后3个月内复发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TX3、adropin、sST2 预测术后 3 个月内复发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81[95%CI(0。691,0。872)]、0。785[95%CI(0。690,0。881)]、0。757[95%CI(0。670,0。845)]。列线图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843和0。816。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建模组与验证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术后3个月内复发风险均具有良好的区分度、精准度。ROC曲线分析显示,建模组、验证组预测术后 3 个月内复发的 AUC 分别为 0。846[95%CI(0。775,0。917)],0。830[95%CI(0。755,0。905)],高于血清 PTX3、adropin、sST2单独预测(P<0。05)。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血清PTX3、adropin、sST2是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基于术后复发影响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预测术后复发。

    阵发性心房颤动正五聚蛋白-3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因子2adropin术后复发列线图模型

    乌拉地尔、尼卡地平和硝普钠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对比

    齐守罡
    2639-2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乌拉地尔、尼卡地平和硝普钠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9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血压升高的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人120例,按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U组和N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硝普钠联合艾司洛尔控制血压和心率,U组采用乌拉地尔联合艾司洛尔治疗,N组给予尼卡地平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比较3组治疗30 min后、60 min后血压、心率控制情况及疗效;观察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时间效应。治疗30 min后、治疗60 min后,3组舒张压、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后,U组舒张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min后,U组舒张压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min后,U组心率低于N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0 min后,U组、对照组心率低于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 U组心率控制总有效率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拉地尔联合艾司洛尔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可降低病人血压和心率。

    急性主动脉夹层乌拉地尔艾司洛尔硝普钠尼卡地平安全性

    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

    郭婉婉王方园吕可
    2643-26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研究组采用决奈达隆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抑瘤因子2(ST2)、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炎性因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不良反应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治疗后2、3个月窦性心律维持率(87。50%、86。25%)均高于对照组(75。00%、7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及血清ST2、TGF-β2、FGF-23水平均降低,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NLR、CRP、IL-6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25%与23。75%,P<0。05)。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25%与30。00%,x2=4。254,P=0。039)。结论:决奈达隆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获得较高的窦性心律维持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复发。

    心房颤动决奈达隆疗效心功能炎性因子预后

    太原市城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璐张虹胡晓琴房娜...
    2647-2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太原市城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12月的4 600份健康体检资料,并进行分析,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血压、血脂、肝、肾功能等。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结果:4 600名受检者中,高血压患病率为25。0%(1 149/4 600),男性高于女性(26。8%与21。2%,P<0。001)。随着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下降,高血压检出率增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升高是患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太原市城区健康体检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与全国水平相近,其中,年龄与糖脂代谢指标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检出率影响因素体检人群

    微循环阻力指数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病人长期心脏收缩功能的预测价值

    兰冰韩文忠郭晓平褚红蔚...
    2652-26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微循环阻力指数(IMR)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病人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8月-2020年8月在本院成功接受PCI的142例STEMI病人。使用FlashAngio软件计算PCI成功后罪犯血管的IMR。使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评估MVO、梗死面积和心肌挽救指数。根据血管IMR值(临界值为40 U)比较CMR衍生参数。结果:77例病人(54。2%)的血管IMR>40 U,65例(45。8%)病人的血管IMR≤40 U。与血管IMR≤40 U病人相比,血管IMR>40 U的病人收缩压、舒张压、肌钙蛋白Ⅰ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更高(P<0。05)。血管IMR与CMR衍生梗死面积(r=0。551,P<0。001)、MVO(r=0。450,P<0。001)、风险面积(r=0。417,P<0。001)和心肌挽救指数(r=-0。458,P<0。001)相关。与血管IMR≤ 40 U病人相比,血管IMR>40 U的病人梗死面积、风险面积、MVO范围均增大(P<0。001),心肌挽救指数降低(P<0。001)。多变量 Logistic 回归分析中,血管 IMR>40 U[OR=12。240,95%CI(6。310,23。750),P<0。001]、CK-MB峰值[OR=1。003,95%CI(1。000,1。006),P=0。030]和肌钙蛋白 Ⅰ 峰值[OR=1。006,95%CI(1。001,1。010),P=0。011]是 STEMI 初次 PCI 后 CMR 中MVO存在的独立预测因子。PCI术后IMR[AUC=0。832,95%CI(0。757,0。907)]对MVO的鉴别能力高于CK-MB峰值[AUC=0。517,95%CI(0。407,0。627)]和肌钙蛋白Ⅰ峰值[AUC=0。615,95%CI(0。496,0。734)]。结论:血管IMR可评估STEMI病人初次PCI后的微血管功能障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微循环阻力指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微血管阻塞心脏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