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银花提取物对脂多糖致心肌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

    初毅代宁曹艳杰
    1027-1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金银花提取物对脂多糖(LPS)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将H9c2细胞分为对照(Con)组、LPS组、LPS+金银花低剂量组、LPS+金银花中剂量组、LPS+金银花高剂量组、LPS+pcDNA组、LPS+pcDNA-含山梨醇和SH3结构域连接蛋白2(SORBS2)组、LPS+金银花高剂量+si-NC组、LPS+金银花高剂量+si-SORBS2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金银花提取物呈剂量效应降低LPS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率、MDA含量、LDH活性,升高SORBS2蛋白表达、SOD活性,降低TNF-α、IL-1、IL-6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SORBS2与金银花提取物作用相同;敲除SORBS2逆转了金银花提取物对LPS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的作用。结论:金银花提取物可能通过上调SORBS2表达抑制LPS致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

    金银花提取物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脂多糖实验研究

    白藜芦醇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基底动脉重构的影响

    王磊刘华江周成余巍...
    1033-1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白藜芦醇对高血压诱导的大鼠脑血管重构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6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适应性喂养,WKY正常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正常喂养SHR大鼠分为模型组、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每组8只。2周后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查大鼠基底动脉病理改变,提取基底动脉原代平滑肌细胞,胆囊收缩素八肽(CCK-8)、Transwell及划痕实验评估各组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静脉血中氧化应激因子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增殖相关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蛋白和上皮间质转化及增殖相关Sn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基底动脉血管横断面积更小,基底动脉血管壁厚度增加,细胞迁移能力、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增加,血液中丙二醛(MDA)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磷酸化PI3K(p-PI3K)、磷酸化AKT(p-AKT)以及Snail蛋白表达水平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物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与白藜芦醇高剂量组基底动脉血管横断面积增加,基底动脉血管壁厚度下降,细胞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与侵袭能力下降,血液中MDA含量降低,SOD、GSH、CAT升高,p-PI3K、p-AKT以及Snail蛋白表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以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来改善SHR大鼠高血压病理条件诱导的脑基底动脉血管重构及细胞功能异常。

    自发性高血压白藜芦醇血管重构氧化应激实验研究

    大蒜素调控VEGF/MAPK/ERK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的机制研究

    张彩凤张栋李旭成周勇...
    1040-1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大蒜素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血管新生和神经保护的影响以及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将90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2 mg/kg尼莫地平)、大蒜素低剂量组(大蒜素25 mg/kg)、大蒜素高剂量组(大蒜素50 mg/kg)、大蒜素高剂量+VEGF抑制剂组[50 mg/kg大蒜素+5 mg/kg贝伐单抗(Bmab)组],每组15只。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认知功能;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中血管生成素-1(Ang-1)、VEGF、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结构紊乱,细胞间隙变大,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穿越平台次数、NGF、BDNF水平、CD31阳性细胞数量、MVD、Ang-1、VEGF蛋白表达及p-ERK1/2/ERK1/2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大蒜素高剂量组、大蒜素低剂量组大鼠海马组织形态恢复,细胞间隙缩小,逃避潜伏期、脑梗死面积、TNF-α、IL-1β水平降低(P<0。05),穿越平台次数、NGF、BDNF水平、CD31阳性细胞数量、MVD、Ang-1、VEGF蛋白表达及p-ERK1/2/ERK1/2增加(P<0。05)。大蒜素高剂量+Bmab可抑制大蒜素作用,与大蒜素高剂量作用相反。结论:大蒜素可能通过激活VEGF/MAPK/ERK通路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的血管新生,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缺血性脑卒中大蒜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血管新生神经保护实验研究

    心力衰竭心肌线粒体动力学及生物发生的相关研究进展

    徐永康杨培丽刘毅孙立倩...
    1046-10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线粒体动力学及生物发生功能在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进展。慢性心力衰竭作为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最终转归,相当一部分心力衰竭病人存在心肌功能失调的问题,心肌是高耗能、高耗氧的组织,线粒体作为细胞工作的"能量源泉",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线粒体的生物发生及动力学决定着线粒体的数量及质量,因此线粒体的结构及功能受损后会直接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工作,导致心肌舒缩功能障碍,进而发展为心力衰竭。通过药物干预线粒体生物发生及其动力学可促进线粒体功能的自我修复及改善心力衰竭症状。

    心力衰竭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生物合成综述

    心血管疾病记忆效应的研究进展

    郭霭桐王凤荣
    1051-1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心血管疾病中记忆效应的起源以及发展,总结归纳其产生的因素及作用,探讨记忆效应存在的两面性。得出氨氯地平及他汀对心脏预后会产生有益的记忆效应,高糖、吸烟及肥胖等危险因素会带来不良的代谢记忆。从伏毒损络和治未病的中医学术思想对记忆效应进行论述,为预防重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新思路,为未来中医药从记忆代谢方面治疗心血管疾病提供新方向。

    心血管疾病记忆效应伏毒损络治未病终点事件综述

    慢性肾脏病伴心房颤动病人口服抗凝药物选择的研究进展

    李文平黄斯利郭红梅张廷辉...
    1054-1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就不同阶段慢性肾脏病(CKD)病人口服抗凝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不同类型口服抗凝药物的优缺点进行综述。CKD伴心房颤动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与单纯性心房颤动相比有着更高的脑卒中、全身性栓塞和死亡风险。CKD时由于机体代谢异常,病理生理改变其口服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在不同CKD分期并不一致。

    慢性肾脏疾病口服抗凝药物心房颤动华法林综述

    创伤性脑损伤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张子川樊佳冯贵龙
    1059-1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述创伤性脑损伤(TBI)并发脑心综合征(CCS)的病理生理机制、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及治疗研究进展。TBI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损伤,且可导致脑疝、癫痫、颅内感染、脑积水、持续植物状态、CCS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及预后。TBI病人并发CCS临床并不少见,但因TBI病人本身病情多危重,发病机制复杂而掩盖CCS的表现。CCS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既与TBI的发病机制有关联,又有其自身特点,多与神经调控受损、免疫反应及炎症风暴、肠道稳态失调等有关。重视对TBI并发CCS的早期识别、监测和干预,有助于提高TBI病人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创伤性脑损伤脑心综合征心血管功能综述

    基于Gensini评分分析新疆地区早发冠心病病变程度的危险因素

    俞丽杨玉春马迪娜·马合苏提汗王姣...
    1063-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Gensini评分分析新疆地区早发冠心病病人临床特点及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月-2022年2月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604例早发冠心病病人的住院资料,依据Gensini评分分为低评分组(359例)、中评分组(115例)和高评分组(130例),收集3组病人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心脏彩超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发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白细胞计数、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A)、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糖化血红蛋白(HbA1c)、载脂蛋白A1(ApoA1)、乳酸脱氢酶(LDH)、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UA≥428 μmol/L、NT-proBNP异常占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病人病变血管数目和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NT-proBNP、UA以及LDL-C是早发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哈萨克族、ApoA1为早发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保护性因素。NT-proBNP 与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r=0。342,P<0。001),ApoA1 与 Gensini 评分呈负相关(r=-0。296,P<0。001)。结论:不同Gensini评分早发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NT-proBNP、UA、LDL-C;而哈萨克族和ApoA1是早发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保护因素。

    早发冠心病Gensini评分新疆地区危险因素冠状动脉造影心脏彩超

    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MCP-1、GDF-15、GMP-140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张曦月杨源瑞何楠蔡羚琴...
    1068-10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病人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97例老年冠心病病人为冠心病组,并选取同期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按照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严重狭窄组,比较轻度狭窄组、严重狭窄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并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MCP-1、GDF-15、GMP-140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效能。结果:冠心病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狭窄组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高于轻度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冠心病病人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CP-1、GDF-15、GMP-140联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曲线下面积为0。887,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89%、88。46%。结论:冠心病病人血清MCP-1、GDF-15、GMP-140水平显著升高,且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进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MCP-1、GDF-15、GMP-140可有效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冠心病老年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生长分化因子-15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

    老年高血压病人NRG-1、sSema4D、NT-proBNP表达及其与心室重构的关系

    徐双双赵炜谭志胜
    1072-10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神经调节蛋白-1(NRG-1)、可溶性信号素4D(sSema4D)、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及其与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6月收治的364例老年高血压病人为高血压组,364名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高血压组根据是否伴左心室肥厚(LVH)分为LVH组与无LVH组,比较各组NRG-1、sSema4D、NT-proBNP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NRG-1、sSema4D、NT-proBNP与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合并LVH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RG-1、sSema4D、NT-proBNP预测高血压合并LVH的临床价值。结果:高血压组 NRG-1、sSema4D、NT-proBNP 高于对照组(P<0。05);LVH 组病程、LVMI、RWT、NRG-1、sSema4D、NT-proBNP 高于无LVH 组(P<0。05);高血压病人 NRG-1、sSema4D、NT-proBNP 与 LVMI、RWT 呈正相关(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病程、NRG-1、sSema4D、NT-proBNP 均为高血压合并 LVH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RG-1、sSema4D、NT-proBNP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0。752,0。811,三者联合的AUC为0。929。结论:老年高血压病人NRG-1、sSema4D、NT-proBNP表达均与心室重构有关,可作为预测心室重构的标志物。

    高血压老年人神经调节蛋白-1可溶性信号素4D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心室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