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肖传实 王斌全 吕吉元

月刊

1672-1349

zxyjhxnxgbzz@vip.163.com

0351-4639124

030001

太原解放南路85号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是2003年1月创刊的,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共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陈可冀院士任总编,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及神经科专业委员会知名专家任编委的医学期刊,编委人数41 ,其中博导18 人,硕导 14 人,心血管有 22 人,神经科有 11 人,是国内唯一一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疾病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SIRT1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伊宏芳冯杰
    1278-1282页
    查看更多>>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致命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很高。SAH后出现多种病理生理过程,促进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导致神经功能障碍。SAH预后不良与早期脑损伤和迟发性脑缺血密切相关。目前认为预防早期脑损伤和迟发性脑缺血对改善 SAH预后非常重要。近年来,研究发现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2相关酶 1(SIRT1)在预防实验动物 SAH诱导的早期脑损伤和迟发性脑损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就其在 SAH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损伤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机制综述

    热敏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概况

    胡旺凯杨俊红
    1283-1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述热敏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概况,通过分析热敏灸治疗中风后的理论研究及临床研究中的排泄障碍、情绪障碍、肢体障碍、其他障碍,发现热敏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显著。热敏灸不仅操作简便安全,而且病人易于接受,为中风后遗症病人提供了临床治疗经验,为其他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前景。

    中风后遗症热敏灸脑卒中艾灸综述

    温阳贴贴敷涌泉穴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清UCP2、外泌体及外泌体内miR-320水平的影响

    杨瑞霞何亚州郭雨西唐孝...
    1287-1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阳贴贴敷涌泉穴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解偶联蛋白-2(UCP2)、血清外泌体及外泌体内 miR-320 水平的影响,挖掘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 60例 CHF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电针组、穴位贴敷组,每组 20 例。对照组以西药治疗,电针组、穴位贴敷组分别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温阳贴刺激涌泉穴。试剂盒法提取血清外泌体,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CD63、CD81、TSG101、Alix蛋白表达,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检测径粒大小。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病人血清中UCP2、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表达水平及外泌体分泌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外泌体内 miR-320水平。对 NT-proBNP、UCP2、外泌体分泌量、miR-32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CD63、CD81、TSG101、Alix蛋白阳性表达,NTA径粒分析显示符合外泌体径粒大小。穴位贴敷组 NT-proBNP、UCP2、miR-320表达水平高于电针组与对照组(P<0。05);穴位贴敷组外泌体分泌量高于电针组与对照组(P<0。05)。NT-proBNP与 UCP2、miR-320呈正相关(P<0。01),与外泌体分泌量呈负相关(P<0。01);UCP2与 miR-320呈正相关(P<0。01),与外泌体分泌量呈负相关(P<0。01);外泌体分泌量与 miR-320 呈负相关(P<0。01)。结论:温阳贴的治疗 CHF的机制可能与外泌体、miR-320的调控以及 UCP2介导的心肌能量代谢相关。

    慢性心力衰竭温阳贴涌泉穴解偶联蛋白-2外泌体miR-320

    温肾活血方治疗冠心病HFmrEF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裴雯李颖
    1291-12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温肾活血方对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HFmrEF)病人的治疗作用,同时探讨温肾活血方治疗 HFmrEF的机制是否与提高血管内皮功能有关。方法:将 81例 HFmrE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1 例),两组均治疗 12 周。对照组予以冠心病及心力衰竭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温肾活血方。比较两组病人中医证候疗效、西医心功能疗效,并通过观察中医证候积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 46。3%,治疗组为 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心功能疗效总有效率为 56。1%,治疗组为 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 VEGF方面,仅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LVEF均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pro-BNP均降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活血方可明显改善冠心病 HFmrEF病人临床症状及心功能,考虑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温肾活血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UX1、CTSD表达水平及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

    宋宁石杨蔡建叶张晓荷...
    1296-13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剪样同源盒 1(CUT1)、组织蛋白酶 D(CTSD)表达及两者对AMI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 2019年 2月—2020年 2月我院诊治的 96 例 AMI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 1 年内 AMI病人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将 AMI病人分为预后不良组(32 例)和预后良好组(64 例)。以同期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 60名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各组病人 PBMC中 CUX1、CTSD的表达。比较各组 CUX1、CTSD水平、临床生化指标及心功能指标。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 AMI病人 CUX1、CTSD表达与临床生化指标及心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AMI病人 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CUX1、CTSD对 AMI病人MACE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病人 PBMC中 CUX1、CTSD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AMI病人PBMC中CUX1、CTSD表达及超敏肌钙蛋白T(hs-cTnT)、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及心排血量(CO)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病人 PBMC中CUX1、CTSD表达与hs-cTnT、NT-proBNP呈正相关,与LVEF、LVFS及CO呈负相关(P<0。05)。hs-cTnT升高、LVEF降低、CUX1升高及 CTSD升高是 AMI病人 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UX1、CTSD及二者联合检测预测 AMI病人 MAC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76、0。874及 0。910。二者联合检测预测 AMI病人 MACE的 AUC显著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AMI病人 PBMC中 CUX1、CTSD表达升高,是影响 AMI病人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 AMI病人临床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剪样同源盒1组织蛋白酶D预后

    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李娟蔡庆慧李少珂耿俊义...
    1301-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 3D全胸腔镜在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的临床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2022 年 1 月在我院心血管外科行再次心脏瓣膜手术的 9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将病人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5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胸术,观察组采用 3D全胸腔镜的微创手术方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围术期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段内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因子水平、半年内术后并发症、死亡率等。结果:两组年龄、性别、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再次手术间隔时间、再次手术原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 ICU停留时间、围术期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着时间延长,视觉模拟评分(VAS)逐渐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逐渐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 3d、7d 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术后 3 个月、6个月 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56%)低于对照组(2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死亡 1例,原因为恶性心律失常,观察组死亡 1例,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炎性因子(IL-6、CRP)、氧化应激因子(MDA、SOD)、手术方式对病人预后影响较大。结论:再次心脏瓣膜手术中,3D胸腔镜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可行性的特点,值得在心脏外科手术中进行进一步推广。

    心脏瓣膜手术3D胸腔镜传统开胸术安全性疗效评估

    miR-23a-3p、ZNF395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病人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

    朱丽刘丽芳
    1306-1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病人胎盘组织微小 RNA-23a-3p(miR-23a-3p)、锌指蛋白 395(ZNF395)水平与胎儿生长受限的关系。方法:选取 120例妊娠期高血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期胎儿生长状况将其分为正常对照组(95例)和胎儿生长受限组(2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法检测胎盘组织中 miR-23a-3p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 ZNF395 蛋白表达水平,收集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等一般资料;采用 Pearson法及 Spearman法分析胎儿生长受限病人胎盘组织 miR-23a-3p、ZNF395 水平与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因素。结果:胎儿生长受限组胎盘组织 ZNF395蛋白阳性率、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低于正常对照组,miR-23a-3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胎儿生长受限病人胎盘组织 miR-23a-3p与 ZNF395水平呈负相关(P<0。05);新生儿体重、胎盘重量与 miR-23a-3p呈负相关(P<0。05),与 ZNF395呈正相关(P<0。05)。miR-23a-3p是胎儿生长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ZNF395 是胎儿生长受限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胎儿生长受限病人胎盘组织中 miR-23a-3p高表达,ZNF395低表达,miR-23a-3p可能通过下调ZNF395表达影响胎儿生长发育。

    妊娠期高血压胎盘组织胎儿生长受限微小RNA-23a-3p锌指蛋白395

    多巴丝肼联合己酮可可碱序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王少颖高洁李宁王莉迪...
    1310-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多巴丝肼联合己酮可可碱序贯治疗早期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病人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17、高迁移率族蛋白 1(HMGB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 年 3 月—2022 年 3月我院收治的 98例早期 PD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49 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己酮可可碱序贯治疗。连续治疗 14周后统计两组每日总"关"期时间、多巴丝肼用量及副反应情况,并评价两组运动功能状况。比较治疗前后两组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流速(Vm)、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以及 IL-17、HMGB1和 MCP-1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每日总"关"期时间缩短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多巴丝肼用量的增加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中Ⅲ、Ⅳ部分评分的降低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 Hoehn-Yahr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 14周后观察组颈总动脉Vm明显加快(P<0。05),颈总动脉RI、PI和血清ET-1、IL-17、HMGB1、MCP-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 PGI2 和 NO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以上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序贯作为多巴丝肼的辅助用药方案,对早期 PD病人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并能进一步改善脑供血和血管内皮功能以及下调血清 IL-17、HMGB1、MCP-1的表达水平。

    帕金森病己酮可可碱多巴丝肼脑血流动力学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反应

    CPAP治疗对中重度OSA病人心脏结构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倪小红王金华田宇廖远高...
    1316-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病人心脏结构变化及持续正压通气(CPAP)对其影响。方法:选择 2018 年 5月—2021年 3月 96例中重度 OSA病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心脏结构与功能,分析中重度 OSA病人心脏结构变化情况,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 CPAP治疗,治疗 8周后评估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 8周后中重度 OSA病人右心室舒张期内径(RVIDd)、室间隔厚度(IVSTd)、肺动脉环径(PA)、二尖瓣舒张晚期最大充盈速度(A峰)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二尖瓣舒张早期最大充盈速度(E峰)、舒张早期与末期二尖瓣血流峰值速度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P<0。0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OSA病人 RVIDd、IVSTd、PA、A峰、E/A水平与SOD呈负相关(P<0。05),与 MDA、IL-6和 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E峰、LVEF水平与 SOD呈正相关(P<0。05),与 MDA、IL-6、TNF-α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中重度 OSA病人发病后常伴有心脏结构变化,给予病人 CPAP治疗有助于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水平。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心脏结构持续正压通气炎症反应氧化应激

    三参通络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疗效及对血清CGRP、ET-1水平的影响

    陈正高丁志毅程平贺君...
    1319-13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三参通络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及对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2年 6月—2023年 6月本院收治的 8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运用简单随机法将其分为联合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予以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参通络汤,持续治疗 2 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状态(全血高切、低切黏度和血浆黏度)、血管内皮功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血管内皮素-1(ET-1)水平]及不良反应(面色潮红、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和肠胃胀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流速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状态指标均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 CGRP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9。30%,对照组为 6。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参通络汤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较单纯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疗效更佳,可调节 CGRP和 ET-1水平,有效改善病人脑血流动力学,促进血管舒张功能恢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三参通络汤甲磺酸倍他司汀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管内皮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