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读写结合的可为与边界——以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为例

    卢婷婷
    5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读写结合的研究热度上升,由于阅读和写作心理过程的承接性和构成要素的同步性,读写结合具有可行性.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明确读写结合的可为与边界,从而达到良性的读写结合,摒弃不良的读写结合.以在阅读中融入写作为例,良性的读写结合是对阅读过程的延展、对阅读所得的巩固、对写作体验的补足,可以有改写、续写、缩写、扩写、鉴赏评论等形式,但需注意读中写的容量、数量、时机,并适时展开指导;不良的读写结合是模糊不清、主次不分的混合,是流于形式、刻意求新的强加,有打破教学内容、教学规律、教学时间的平衡等一系列弊端,需予以规避.

    语文读写结合可为边界

    高中语文阅读跨媒介思维训练与实践研究

    李敬敬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介与传播始终是社会交流活动的一部分.在传媒技术不断更迭的时代背景中,各媒介之间呈现出交流融合的态势,阅读与交流出现新形式,语文课程也随之而变——"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成为学习任务群,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训练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成为必要.

    媒介跨媒介思维课堂教学

    高中古诗文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问题情境设计与全过程训练——以《蜀道难》《离骚》《答司马谏议书》为例

    董翔宇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中古诗文学习中运用批判性思维,学生的理解得以深化,分析技能得到提升,创新意识被激发.教师在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时,可以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探索与讨论,引导学生勇于发问和表达;通过系统的全过程训练,逐步增强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力与解析能力,最终促使他们形成独特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问题情境设计全过程训练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中写作教学优化策略与实践

    宗学耀
    6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写作高耗低效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如何解决呢?通过倡导运用系统思维原理优化写作教学:教师在写前要充分准备,提炼学习目标,整合各类资源;在写中要通过编制学案、任务清单等方式进行过程干预;在写后要形成反馈回路.这样,学生面对写作困境时才不会茫然无措,其写作水平才能够螺旋上升.

    系统思维写作教学写作元素任务清单信息反馈律

    引源头活水 通思维之渠——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提升的突破点

    薛俊梅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语文教材专门设置"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单元,而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也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但高中生的理性思辨能力本身就处于发展阶段,加上教师对思辨性表达的指导欠缺必要的力度,使得学生在写作时对问题的思考易浅尝辄止,难以用思辨性思维深入分析事理,难以生成个性感悟和独到见解.着眼求真性思辨、表里性思辨、逆向性思辨三种思维方式,可以作为提升学生议论文写作思辨能力的突破点.

    求真性思辨表里性思辨逆向性思辨议论文写作

    说出一个"我认为"——议论文立论训练的实践与思考

    董康楠
    69-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立论训练是议论文写作教学的第一关,也是决定议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其目标在于充分激发学生的言说欲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精心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以调动学生思维.在教学环节上,教师首先要要求学生进行观点的甄别,厘清一个合格的观点应具备鲜明、准确、聚焦三大要素;然后借助由浅入深的问题支架反刍材料,引导学生在讨论碰撞中把握一个深刻的观点应具备情境性、对象性和针对性三大特征.

    议论文教学立论训练教学策略

    《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法洪雪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昆明的雨》是写景抒情类散文,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了解写景抒情类散文的特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本课的教学中使用"助学系统"从"理清文章内容、品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想念昆明的雨'的情感"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达到由"一篇"到"一类"的效果.

    实录阅读散文教学

    教而有趣 学而多趣——以法洪雪《昆明的雨》为例

    王德全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洪雪将"趣味语文"教学理念深植语文课堂,设计巧妙的教学环节,巧用助学系统,创设言语交流情境,合理拓展课程资源,使学生在言语实践情境中进行有趣味的语文实践,训练了思维理趣,涵养了高雅情趣,培育了文学美趣,提升了语文核心素养.

    趣味情境助学系统朗读课程资源

    戏剧文本鉴赏:从空间变化感知人物内心矛盾——《牡丹亭·游园》教学设计

    徐艺方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主要特点,也是学生学习该文学体裁的核心.通过体会、挖掘《牡丹亭·游园》中闺阁和花园的空间变化,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杜丽娘的戏剧独白,感知人物的情绪变化,进而总结其内心矛盾冲突,以及理解该人物的个人成长和内心冲突背后的原因.

    空间变化戏剧独白内心矛盾冲突

    名实相左 理辞不让——从言语交际原则的角度探碛《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之间的对话

    蒋文华
    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与王介甫书》与《答司马谏议书》这两封信本质上是一种言语交际.对话双方"名实相左",对名实理解相差太大;同时各执己见,书信的表述也是"理辞不让",违背了言语交际的两个基本原则——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对话的结局自然以失败而告终,成了历史的一大遗憾.

    《与王介甫书》《答司马谏议书》合作原则礼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