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

潘纪平

月刊

1000-419X

jiaoxuedacankao@163.com

027-88666211

430062

湖北武昌湖北大学文学院

中学语文/Journal ZhongXue YuWen
查看更多>>分上中下三个月刊分册,分别为《教学大参考》(38-48)《读写新空间》(38-51),2007年出《大语文论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思辨性问题设计:小说深度阅读教学实践——以统编教材初中小说教学为例

    陈敏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辨性问题能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小说是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重要体裁之一,为了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小说内容,从小说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四个方面设计思辨性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和辨析,实现深度阅读的目标.

    深度学习小说思辨性问题设计

    浅论共情式教学法在回忆性散文教学中的运用——以《藤野先生》为例

    牛伯莹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共情式教学法在初中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情境融入、共情讨论、深度解读以及创作分享四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激发情感共鸣,促进其情感与认知的发展.

    共情式教学法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

    委曲求全 逼上梁山——《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冲形象分析

    王春梅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是林冲这个《水浒传》中重要人物的性格发展乃至蜕变的关键部分.在来到风雪夜的山神庙之前,林冲的身份还是"林教头",当雪夜手刃仇敌之后,他才成为真正的林"冲".结合教学实际,以分析林冲人物形象为旨归,透过看似"怒发冲冠求生存,委曲求全上梁山"的突兀情节,深刻分析林冲受到压迫后被激发血性的人物斗争史.

    人物形象分析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初中语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探究

    赵敏
    66-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入探讨体验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分析其在提升初中生写作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首先阐述体验式学习的意义,强调通过直接体验或间接体验提升学生的认知结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随后详细介绍体验式作文教学中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的类型和特点,并探讨如何开发体验式写作资源、进行系统有效的作文训练以及培养学生写作个性和内化体验的具体策略.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参考,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体验式学习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个性化表达

    发散-发现-发展——初中语文写作指导整体思路的探索与实践

    汪琰
    6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发散—发现—发展"模型基于认知心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强调在写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最终实现写作技能的提升.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文本分析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写作教学

    徐玉峰
    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跨媒介之间信息传播的常态化,人们无论是阅读、交流方式还是思维和写作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成为必然趋势.高中语文新课标提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倡导将跨媒介的理念渗透在语文课堂中.基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开展高中写作教学,探索写作教学的创新路径.

    高中作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三重"渲染"下赋形思维的培养

    戴涵洁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要做到文从字顺,就需要培养学生的赋形思维.赋形思维是一种目标、理想、功能,是一个将立意变成材料、结构、文体的过程.在行文中,渲染在写作行文的思维模型中处于基础地位,既是行文过程中的思维操作技术,也是一种行文展开的控制因素.在赋形意识的激发中提升学生赋形思维,同时要善于运用反复的渲染,促使文章的主题和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

    渲染反复赋形思维写作教学

    《蜀相》《客至》联读品鉴

    万元洪王宝卿
    78-79页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一"与"众"的关系解读

    王成娟
    80-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题对于整篇文章而言,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的"一"和"众"的关系值得深度解读,在良好的社会关系当中,"一"来自"众","一"服务于"众",而"众"在感受"一"的温暖的时候,也应当用自己的温暖来回馈这种温暖.张秉贵心中那一团火作为"一"的存在,一方面因为对"众"的服务而体现出伟大的价值,另一方面又对"众"有着显著的引领作用.

    高中语文《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关系解读

    刺时弊一针见血 言古事纵横评说——《六国论》的说理艺术

    陈艳芳
    8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六国论》"弊在赂秦"的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见前人之未所见,说前人之曾说,苏洵在论述这个观点的过程中,表现出说理的现实针对性,让文章情理兼备;表现出逻辑的严密性,让人无可辩驳,表现出思维的缜密性,让人心悦诚服.

    《六国论》论证逻辑性缜密性现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