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掘"言""文"释义《活板》

    王艺锦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言文集"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四位一体,是承载了诸多语文要素的阅读文本.在教学中,既要把握其文体特征、以方法指导和阅读策略搭建学习台阶,从"文本解读"转向"教学解读",塑造兼具有效和深度的课堂,又要促使学生思维提升,实现对文本的深度理解.

    《活板》文言文教学文化自信

    读出诗的坎坷"情"路——《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新诗鉴赏

    王平
    4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多尝试多探究诗歌教学的新路径.教学抒情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可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以编辑的退稿信为切入点,以诗歌的意象、语言、情感为关键点,以"析编辑退稿—为舒婷申述—给编辑回信"为任务驱动,引导学生领悟诗歌的内涵,感受朦胧诗派语言的独特魅力,唤起学生对作者与祖国血肉相连、荣辱与共的历史责任感的理解,最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新诗鉴赏情境化任务驱动语文素养

    初心为匙归阡陌——《桃花源记》文本再解

    陈晓红
    4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初心"为抓手解读《桃花源记》,从作品的背景、文体、情节、语言、文化等角度探究文章主旨、创作意图,欣赏其艺术效果,以期在教学中让学生多维度体察陶渊明的纯真率直之心、高洁自守之志、通透无尘之境,更加深刻地感悟《桃花源记》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本解读初心陶渊明《桃花源记》

    从叙事结构透视《儒林外史》的文本特征

    胡崇海
    50-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儒林外史》的叙事结构对小说叙事情节、讽刺腔调、主题意蕴等有着积极的影响.文章探究了此小说"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表层结构和"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深层结构,从两层结构与讽刺艺术的关系中透视《儒林外史》的文本特征;基于文本特征,开展"从'进场''退场'看用心""从'如画''出骨'观匠心""从'品言''味象'探衷心"三个专题的研究性阅读教学实践,帮助学生把握整本书的特点,理解文本意蕴,提升阅读认知,丰厚审美体验.

    叙事结构文本特征《儒林外史》

    鲁迅小说的标点运用艺术探析

    刘智勇齐姗姗
    54-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标点符号在书面语的表情达意上有着重要的应用.鲁迅笔下的标点符号,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语法功能,更具有创造奇特效果的妙用.它已经不限于语言表达本身的需要,而是通过深化内涵、群点组合、形成突兀、改造语序、跳跃时空等技法,实现字面语言及感情的延伸,拓展了更为深刻的文字内涵,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产生了较强的艺术张力.

    鲁迅小说标点运用表情达意艺术效果

    投稿须知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56页

    从《经典常谈》探索名著悦读的三重境界

    尹庆华
    5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经典常谈》探索基于学生阅读心理的整本书阅读目标体系,创新心理学原理的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策略,建构文献类散文阅读图式,转换编码方式,焕发经典的活力,让学生进入"愿读·善读·尚读"的名著悦读三重境界,实现文化传承和悦读润心的育人目标.

    名著悦读三重境界心理学教学目标经典育人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

    徐幸良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提升在交际语境中阅读与表达的能力水平,关注"实用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其关键所在.在学习内容选择上要从关注文本到指向问题解决,从读写分离到阅读与交流融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遵循以下路径:基于真实问题设计真实情境,围绕结构化任务开展实践活动,指向问题解决设计表现性评价.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

    关注文本特质 促成思维进阶——《最苦与最乐》教学探索

    李紫燕
    6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最苦与最乐》时,应关注它作为初中教材现代论说文起始篇 目的地位与教学价值,确立"培养理性思维"的教学目标,从分析文本特质入手,依据论说文特征,将一组进阶式的思辨性问题融入教学活动、过程、结构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论说文特质,并能用思辨激活思维,用思考体验思辨,不断提升理性思维品质.

    《最苦与最乐》文本特质理性思维教学设计

    "教学评"一致性视域下的概括力培养——《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新思路

    吕新辉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游记》整本书阅读为例,利用经典名著丰富的故事资源,以学生概括力提升为目标,按照"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路,课堂教学重视方法传授,学生阅读实践重视经验积累,适时测评不断反馈改进,把提高学生的概括力落到实处,为推动整本书真阅读探寻了一条路径.

    概括力"教学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