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月刊

1002-2155

西安市雁塔区陕西师大校内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Journal Chinese Teaching Reference for Secondary School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旨在紧密结合中学语文课之教学,反映全国各地的教改经验及其动态,探索语文教学规律;兼顾教与学,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探讨学习方法和自学途径。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学作文里的"宏大叙事"与"个体表达"

    黄耀红卢望军
    3-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宏大叙事"与"个体表达"原本同在,文学经典往往是这两者的融通结果,但在中学作文教学实践中,因为时代特点、学生心智、难脱应试窠臼等原因,往往顾此失彼.向历史学习,向教材学习,重视个体经验,鼓励创意写作,不断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世界视野、文化视野,打通作文与思维方式、与生命体验、与人生观价值观的联结,实现作文与做人的链接,追求文学与生命的互证.

    中学作文教学宏大叙事个体表达

    情境逻辑:情境化命题的关键

    阙银杏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情境化命题存在情境可有可无,逻辑不清晰,内涵不够等问题.情境需要具体的建构,要呈现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情境能真正支持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学习,就要建立试题情境的清晰逻辑.明确情境诉求,可从确立目标、提示策略、明确角色定位等角度传递出情境立意,为命题提供逻辑依据;架构情境结构,在呈现情境的不同组成部分时遵守逻辑秩序;厘清任务逻辑,为学生从思考问题的起点走向解决问题的终点提供路径.清晰合理的情境逻辑是创设真实有效情境的关键,而高品质的情境方能确保试题的质量和效度.

    情境逻辑情境诉求情境结构任务逻辑

    从一堂公开课到一篇论文

    张占营张朦丹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举行公开课活动是主要的校本教研形式.创新校本教研,不只举行精彩的课堂教学展示,还需有评课议课之后教师教学理论的沉淀.一堂公开课,首先要以高层次的教学理念为统领,明确开展学术研讨的目标方向.校本教研要聚焦关键问题,注重以课堂实践生成新创意、以评课议课发现新问题、以学术论文凝练教研成果.从一堂公开课到一篇论文的过程,就是知识创新的价值创造过程.

    校本教研公开课论文写作教学理念

    个性化的言语形式是散文的根本特性——谈《白杨礼赞》教学内容的选择

    于保东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散文教学应抓住作者"个性化的言语形式"这个根本,通过对个性化言说方式的细读、体味,深刻理解作者对个性化言说对象独特的情感表达,进而建构学生散文的阅读能力.以《白杨礼赞》教学解读为例,说明散文教学解读要抓住个性化言语形式这个根本才能为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开展教学活动,以及进行教学评价奠定基础.

    散文教学《白杨礼赞》言说对象言语形式细读与体味

    中学教材中鲁迅作品言语美感品析

    张一春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角度出发,结合王尚文的语感教学理念,研读中学课文鲁迅作品,品味其多层面言语美感.从"不着痕迹的冷峻批判""饱含温情的幽默调侃""优美深情的景物描摹"三个方面品味鲁迅作品言语中的讽刺感、幽默感、优美感.

    鲁迅作品核心素养言语美感语言运用

    关注语言内涵:《台阶》关键细节再认识

    谢明尧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文本内容,对小说《台阶》中的若干关键细节描写进行了深入辨析和重新审视,并提出了新的解读视角.通过这种解读,揭示了"父亲"角色的复杂性以及时代背景下农民的精神面貌.文本解读要深入挖掘文本的语言内涵,特别要注重作品的文本意义.细致入微的文本解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及其与社会现实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关注文学作品的细节描写,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细节描写《台阶》语言内涵文本解读

    写作教学应追求合理的训练序列——以九上第五单元"写作实践"为例

    丁国斌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写作专题的编写,既注重纵向的能力发展逻辑,也注重横向的与阅读、综合性学习及口语交际的密切联系,即使是单元"写作实践"内的三道作文题之间也有内在的序列,循序渐进,共同指向写作目标的达成.写作教学,应以学生的写作实践为中心,讲究合理的训练序列,才能提高写作教学效益.

    单元整体写作实践训练序列

    运用不同思维方法 优化写作认知结构

    蒋国银严青
    29-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中生在作文审题、构思过程中,存在着依赖感性、凭借知性、缺乏理性的现象.引导学生列提纲构思中考作文,运用SOLO分类理论,丰富写作中的感性;运用文体思维,调整写作中的知性;运用高阶思维,发展写作中的理性.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核心素养也得以发展.

    中考作文感性知性理性

    投稿须知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
    32页

    试说"以一带三"

    余映潮
    33-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