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杨发展

月刊

1002-2147

029-85308197 85212152

710062

陕西师范大学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教学刊物。为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质量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服务;为思想政治课改革服务。紧密配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反映全国各地的政治课改革,教学中的新鲜经验和政治理论研究中的新观点及积极开展思想政治课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的新情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机制

    刁佩珍郭旗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形式化、漠视化困境,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发展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成为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研究的重要问题。以大学生专业学习为切入口,结合大学生专业学习动力系统中的需要、动机、目标、兴趣等要素,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的影响,剖析世界观教育对大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人生观教育对大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价值观教育对大学生激发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问题,对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机制,探索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专业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要素促进机制

    泛娱乐化视界思政课教学的三重内在张力及其消解对策

    廖阔李国华
    46-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在文化泛娱乐化冲击下,思政课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面呈现出三重张力。为了消解其内在张力,必须更新思政课教学观念,做好学情分析,精选教学内容,打好思政课改革创新组合拳,不断深挖教学深度、延伸教学广度、提高教学效度。这既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又是思政课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

    思政课内在张力消解对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案例教学逻辑分析

    张杏辉张嘉昕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地位独特,直接关系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及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关键一招。案例教学因其独特的以案载理、活化理论、情境体验、多维互动、启智入心优势,可以更好破解当下教学实践中理论多实践少、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学实效不强等现实问题。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案例教学的理论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积极构建案例教学理论体系,可以为广大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开展案例教学提供理论指引和现实参照,助推案例教学走向深入,切实提升教学实效,真正实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案例教学逻辑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崔昕昕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内容与形式、设计与过程、动机与效果上仍存在着矛盾和脱节现象,因而在教学改革中应理性认识其本质、精心设计其流程、切实推进其开展、不断完善其评价、合力助推其转化,以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不断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

    毛泽东诗词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课堂融入研析

    王子星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党史教育素材、优美的民族书写、浓厚的家国情怀、坚定的革命信仰,是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红色文化资源。毛泽东诗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革命青年,奠定了百年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从民族认同、审美熏陶、情感激励、价值导向等方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从个体性功能向社会性功能延伸与发展,彰显了超脱文学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毛泽东诗词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融入教育载体功能实现

    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探究

    高亮田鹏园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资源是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的生动教材。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旨在传承红色精神、服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高校可以依托数字技术,构建红色资源数据库;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内生动力;积极推进馆校合作,讲深讲透讲活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形成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数字技术红色文化资源高校思政课

    在宏大叙事和生活叙事之间的榜样教育

    柳廷俊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榜样教育经过宏大叙事阶段的发展,现已进入生活叙事时期。宏大叙事阶段是榜样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效果显著,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生活叙事阶段榜样教育虽然更加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更具人本化特征,但效果不佳。现代生活叙事榜样教育效果不佳,既有社会结构变化的客观原因,又有思想认识不清的主观原因。现代榜样教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宏大叙事与生活叙事的互动,需要在两者之间保持一种合适的张力。

    榜样教育宏大叙事生活叙事

    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思想理路·历史进程·当代启示

    黄龙
    69-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调查研究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也是历经百年党史所凝聚形成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传统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精神继承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和求真务实思想汲取创新及对自身百年奋斗实事求是思想赓续传承的基础上。从历史过程上看,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历经萌芽探索期、成熟推进期、曲折发展期、创新发展期与全面发展期五个发展阶段,呈现出曲折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特征,反映出调查研究的发展和党的路线方针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从价值意蕴来看,党的调查研究工作内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彰显以人民为中心、以实践为标准、以唯物辩证法为思维方法的价值内核。

    百年大党调查研究执政能力作风建设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视域下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以侨乡文化为例

    付绯凤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习近平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要求之一。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统一性和教育对象多样性的统一、教材教学内容统一性和教学体系多样性的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还须注意适用、适体、适度的问题。

    统一性多样性地方文化资源思政课教学

    探寻高校师德建设落地的校本化长效机制

    陈帅徐士元杨柳青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德建设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居于首要位置。高校师德建设不仅需要依靠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还需要依靠各级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及高校的具体执行。高校是师德建设的责任主体,需要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校本化整体设计,探寻师德建设落地的校本化长效机制,保障师德政策从宏观指引到微观落地。构建高校师德建设校本化长效机制,要在明晰高校师德建设校本化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确定高校师德建设校本化长效机制的目标及原则,重点构建强化校风、党政协同、完善规章、教育培训、丰富载体、评价激励相结合的"六维并举"师德建设校本化长效机制。

    高校师德建设校本化长效机制